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Cao L  Bao G  Zhang C  Liu X  Niu Y  Xu S  Su J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2011,25(12):1422-1425
目的探讨应用髋臼镍钛记忆合金三维内固定系统(acetabular tridimensional memory alloy-fixationsystem,ATMFS)结合自体髂骨解剖重建髋臼后壁骨折合并骨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 2002年1月-2009年2月,收治17例陈旧性髋臼后壁骨折合并骨缺损患者。男11例,女6例;年龄20~60岁,平均41.7岁。骨折至该次入院时间为14~180 d,平均63 d。髋臼关节面移位均≥3 mm。骨缺损按照美国骨科医师协会(AAOS)髋臼骨折缺损分型标准:Ⅰ型4例,Ⅱ型6例,Ⅲ型5例,Ⅳ型2例。手术去除残留的髋臼后壁骨折块和增生软组织,复位股骨头后取自体游离髂骨植于后壁缺损处,ATMFS固定重建髋臼后壁,加用人工韧带重建髋关节囊韧带,防止股骨头再脱位。结果术后3 d骨折复位按照Matta影像评定标准:优8例,良6例,可2例,差1例,优良率为82.3%。术后切口均Ⅰ期愈合,无坐骨神经损伤发生。患者术后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8年,平均3.9年。术后2~6个月骨折均愈合,平均3.6个月。术后1例发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1例发生髋臼周围异位骨化。术后1年,患者髋关节功能按照Merle d’Aubigné-Postel的评分系统评价:获优9例,良6例,可1例,差1例,优良率为88.2%。结论 ATMFS结合自体髂骨游离移植,利用人工韧带重建髋关节囊韧带,是治疗髋臼后壁陈旧性骨折合并骨缺损的有效方法,它可以恢复髋关节的后方稳定,防止股骨头再脱位。  相似文献   

2.
2005年10月~2011年10月,我科对16例髋臼骨折患者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取得较好疗效,报道如下。1材料与方法1.1病例资料本组16例,男11例,女5例,年龄29~75岁。合并伤:髋关节脱位9例,股骨头骨折3例,坐骨神经损伤2例,腹腔脏器损伤2例。  相似文献   

3.
后壁骨折在髋臼骨折中最为常见,为关节内骨折,所处解剖位置深在,合并伤多,治疗难度较大.影响疗效因素的多样性和术后潜在的关节病发生风险使得治疗颇具挑战性.骨折块的复位质量和坚强的内固定方式对术后功能恢复极其重要.一些新的内固定方法取得了良好的成效.本文主要对髋臼后壁骨折的治疗及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4.
三种内固定方法固定髋臼后壁骨折的力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不同比例髋臼后壁骨折不同内固定方法的固定强度,以确定最理想的内固定方法。方法将18具骨盆标本制成左右配对的髋关节,随机分成三组,然后人为造成髋臼后壁关节面1/3骨折、2/3骨折、3/3骨折。用两枚皮质骨螺钉、重建钢板以及重建钢板加两枚皮质骨螺钉三种内固定方式固定每一组骨折,屈髋90°对模型分别进行生物力学测试,测量各组骨折块的分离位移及分离3mm时的载荷,以比较不同比例后壁骨折不同内固定方法的固定强度。结果统计显示1/3比例骨折螺钉组与钢板、钢板加螺钉组间差别无意义(P〉0.05),2/3、3/3比例骨折螺钉组与钢板、钢板加螺钉组间差别有显著意义(P〈0.01),而钢板组与钢板加螺钉组之间差别无意义(P〉0.05)。结论髋臼后壁1/3比例骨折,单用两枚皮质骨螺钉固定已经足够;2/3和3/3比例骨折以重建钢板内固定较为理想,在钢板之外再加两枚螺钉并不能增加内固定强度,反而增加了手术创伤及难度。  相似文献   

5.
髋臼后壁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髋臼后壁骨折是最常见的一种髋臼骨折,大约占所有髋臼骨折的1/4~1/3,以往多采用保守治疗.随着生物力学研究的进展,最近大多数学者认为手术治疗髋臼骨折可取得良好效果[1].Letournel报道,后壁骨折手术例数占23.7%(223/940例),疗效较好.本研究从2000年8月至2003年8月,对23例后壁骨折进行手术治疗,取得满意的疗效.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平行双重建钢板固定方法治疗髋臼后壁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从2006年1月至2012年12月,手术治疗有明显移位的髋臼后壁骨折57例。手术全部采用Kocher-Langenbeck入路,骨折复位后均采用2块平行重建钢板固定,其中靠近臼缘的一块钢板,且尽量与臼缘弧度一致;另一块钢板与前一钢板平行,位于后壁应力集中区。结果所有患者骨折全部愈合,采用 Matta的 X线评估复位标准和改良的d’Aubigné和Postel的评分系统进行临床结果评估。57例中X线评估优43例,良10例,一般4例;临床结果优45例,良8例,一般2例,差2例。患者性别、髋关节脱位、边缘压缩骨折、骨折粉碎情况与临床结果无明显相关性,骨折复位差、严重异位骨化和股骨头坏死与临床结果相关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是影响治疗的危险因素。结论使用平行双重建钢板固定治疗髋臼后壁骨折,是一个有效的手术治疗方法。固定方法简单,手术创伤小,预后佳,将会为临床治疗髋臼后壁骨折提供一个新的选择方法。  相似文献   

7.
背景:锁定重建接骨板已应用于髋臼后壁骨折的治疗,但关于其固定髋臼后壁骨折生物力学稳定性的研究报道甚少。目的:比较锁定重建接骨板、重建接骨板及单纯拉力螺钉固定髋臼后壁骨折的生物力学稳定性。 方法:取成人新鲜半骨盆标本18个,制成髋臼后壁骨折模型,随机分成三组。A组用2枚拉力螺钉固定,B组用重建接骨板固定,C组用锁定重建接骨板固定。进行轴向加载实验,测定各组骨折的纵向位移、内固定失效时的载荷及轴向刚度,以比较各内固定方式的稳定性。 结果:在相同载荷下,B组、C组骨折的纵向位移小于A组,B组、C组内固定失效时的载荷及轴向刚度大于A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B组与C组在纵向位移、内固定失效时的载荷及轴向刚度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 结论:锁定重建接骨板与重建接骨板的内固定稳定性优于单纯拉力螺钉内固定,锁定重建接骨板与重建接骨板内的固定稳定性相似,均可用于髋臼后壁骨折的内固定治疗。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后壁负重区加用管型钢板治疗髋臼后壁骨折的疗效。方法 采用传统3.5 mm纵向重建钢板固定治疗18例髋臼后壁骨折患者,在后壁负重区加用管型钢板固定。结果 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7~21个月。术后根据Matta标准评估骨折复位质量:解剖复位12例,良好5例,差1例。术后完全负重时间10~14周。骨折均愈合,时间12~20周。术后1例因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导致髋关节慢性疼痛,于术后1年行髋关节置换术治疗;其余患者随访期间未发生骨折再移位、切口深部感染、螺钉穿透、内固定物松动或断裂以及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等并发症。末次随访时采用改良d′Aubigne-Postal评分评价患髋功能:优9例,良6例,可2例,差1例,优良率为15/18。结论 在髋臼后壁骨折的治疗中,对累及负重区的后壁骨折块加用管型钢板固定,有利于中和该区域巨大的应力,减少内固定失效的风险,临床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9.
可吸收螺钉治疗髋臼后壁骨折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髋关节脱位是一种较严重的损伤.后脱位是髋关节脱位中最常见的类型,常常合并髋臼后壁骨折,处理不当常常导致创伤性关节炎。大多数学者主张早期手术切开复位和内固定,既往多采用松质骨螺钉固定,需2次手术取内固定物.加重关节损伤,给患者造成心理、生理及经济上负担,近几年来我们采用可吸收螺钉(PDLLA)治疗髋臼后壁骨折.避免2次手术之苦.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重建钢板内固定治疗髋关节后脱位伴髋臼后壁骨折的临床疗效及影响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对35例髋关节后脱位伴髋臼后壁骨折的患者采用K-L入路、AO重建钢板内固定治疗。结果 35例均获随访,时间2年~5年4个月。采用改良Merle d’Aubingne-Postel评分系统评价:优16例,良12例,一般4例,差3例。Matta影像学分级:优13例,好16例,一般5例,差1例。临床结果与X线分级呈显著正相关。患者年龄≥55岁、复位时间≥12 h及复杂性骨折患者中临床评分明显降低。结论对于髋关节后脱位伴髋臼后壁骨折,及时确诊和满意复位、恢复髋臼的连续性和稳定性是取得满意手术疗效的关键;患者年龄、复位时间、骨折类型是影响患者预后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1.
可吸收螺钉固定治疗髋关节后脱位伴髋臼后壁骨折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自2001年10月~2003年10月我们采用可吸收螺钉,切开复位髋关节内固定治疗髋臼后壁骨折11例,随访髋关节功能恢复满意,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目的:运用三维有限元法分析髋臼后壁骨折ATMFS(髋臼三维记忆内固定系统)内固定在4种步态负载情况下(脚跟着地相、单腿站立位开始相、单腿站立位中期相、单腿站立位结束相)的应力分布和骨折端移位及头臼接触应力与接触面积变化,为髋臼后壁骨折的ATMFS内固定治疗提供参考。方法:利用PATRAN2005R2软件建立包含头臼作用力及所有跨髋肌肉收缩力的完整髋臼、后壁骨折及ATMFS坚强内固定的三维有限元模型,在模型上对髋臼后壁骨折在4种步态负载情况下,对ATMFS固定及无固定2种方法的工作情况进行有限元分析,并以完整髋臼为对照,分析4种步态下骨折断面的应力、骨折端移位、头臼接触应力及接触面积,评价ATMFS内固定方法固定的效果。结果:①骨折未固定时接触面积最小,并在骨折边缘形成应力集中(峰值10.9MPa);随着骨折复位ATMFS固定,接触面积增大,接触压力随之减小,应力集中趋于缓和。②ATMFS所产生的记忆聚合应力,致髋臼软骨下骨发生收缩变形(1.93×10-6~3.48×10-5m),使髋臼的负重顶区更多地参与了头臼之间接触。③ATMFS固定时4步态生理负载下,骨折端移位分别为0.0319、0.0477、0.0372、0.0289mm,所有移位均在安全范围内。④ATMFS固定时,各步态中骨折断面主要为记忆压应力,接近于生理载荷,仅近髋臼窝边缘处骨折面表现为张应力。结论:髋臼后壁骨折ATMFS固定牢固可靠,能有效地降低头臼间的接触应力,增加接触面积,维持骨折断面接近正常生理载荷的记忆应力,有效促进骨折愈合,是临床中值得推广的一种新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骨盆重建钢板结合分叉钢板内固定治疗髋臼后壁骨折的手术治疗效果。方法自2010-05—2012-08采用骨盆重建钢板结合分叉钢板内固定治疗15例髋臼后壁骨折。选用4孔以上的1/3管型钢板将最后1孔折弯至60°~85°,并把折弯部分修剪成叉,钢板塑形,轻度过弯,保留一定的弹性及长度,至少确保能上1枚螺钉。结果 15例均获得随访6~30个月,平均15个月。按Matta X线复位标准:解剖复位9例,满意复位5例,不满意复位1例。髋关节功能根据Matta改良的dAubigne-Postel评分标准评定:优9例,良4例,可2例。出现创伤性关节炎1例,移位骨化2例。1例出现腓总神经麻痹,经非手术治疗4个月后完全恢复。末次随访发现1例复位后骨折移位4 mm,考虑为伤后至手术时间过长,局部骨痂影响准确复位。结论骨盆重建钢板结合分叉钢板内固定治疗髋臼后壁骨折利用髋臼结构的力学原理,创伤较传统手术少,可最大限度修复髋臼结构及恢复髋关节功能,减少致残率,值得在临床中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单纯髋臼后壁骨折合并或不合并髋关节后脱位治疗方法的疗效观察。方法:单用自攻螺钉固定骨折块治疗患者14例,Kocher-Langcnbeck入路,复位骨折块,2~3枚自攻螺钉固定。结果:骨折均获良好愈合,髋关节功能恢复良好,恢复行走功能。结论:单用螺钉固定髋臼后壁骨折,手术损伤小,无需取出内固定,经济简便,术后功能恢复好。  相似文献   

15.
[目的]比较2种内固定方法治疗髋臼后壁骨折疗效.[方法]1994年1月~2008年12月,手术治疗髋臼后壁骨折72例,应用骨盆钢板内固定治疗加例,拉力螺钉治疗32例.[结果]58例获得随访,27例单纯拉力螺钉固定,31例骨盆钢板内固定,随诊6个月~11年,平均6年.拉力螺钉组:平均手术出血量100 ml,平均手术时间60 min,优良率96.3%;异位骨化、创伤性关节炎并发症发生率14.3%,未发生内置物突入关节腔;骨盆钢板组:平均手术出血量400ml,平均手术时间120 min,优良率77.4%,异位骨化、创伤性关节炎、内置物影响功能并发症发生率51.6%.[结论]拉力螺钉或骨盆钢板应用在不同类型髋臼骨折,可达到解剖复位、有效的内固定;无创操作,减少了对骨膜的剥离,减少内置物,可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经K-L入路采用3.5 mm重建钢板+T型弹性钢板交叉固定治疗髋关节后脱位伴髋臼后壁粉碎骨折的效果。方法采用K-L入路重建钢板交叉固定治疗25例髋关节后脱位伴髋臼后壁粉碎骨折患者。结果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12~32个月,骨折均骨性愈合。Matta影像学评分:优19例,良4例,差2例。关节功能Merle d'Aubigné评分:优18例,良3例,可2例,差2例。结论 3.5 mm重建钢板+T型弹性钢板交叉固定能够为髋臼后壁提供足够的稳定性,利于患者早期功能锻炼,促进髋关节功能恢复,是治疗髋关节后脱位伴髋臼后壁粉碎骨折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7.
髋臼骨折记忆合金三维内固定系统在髋臼骨折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髋臼骨折记忆合金三维内固定系统(ATMFS)在髋臼骨折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ATMFS治疗髋臼骨折18例,其中新鲜骨折6例,陈旧性骨折12例.结果 18例经12~24个月随访,X线片未见骨折再移位及内固定物松动、脱落,15例术后2个月达骨性愈合,发生异位骨化5例,按Merie d'Aubigne与Postel评分法:优10例,良6例,中等2例.结论 ATMFS为髋臼骨折的解剖重建,提供了一种新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双尖钢板在治疗髋臼后壁骨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7月-2012年7月应用双尖钢板技术治疗的11例髋臼后壁骨折,其中男8例,女3例,年龄22 ~ 53岁,平均35.3岁,受伤至手术时间为1~19d,平均7.8d.所有患者均采取Kocher-langenbeck入路,取AO1/3管型钢板制成双尖钢板,结合重建钢板固定后壁骨折块.术后采用Matta复位标准评价骨折复位情况,采用改良Merled'Aubigne和Postel标准评定髋关节功能.结果 本组11例患者获得平均25个月(12 ~33个月)门诊或电话随访.末次随访时骨折复位质量:优7例,良3例,可1例,差0例,优良率90.9%;根据Merled'Aubigne和Postel评分标准评定患者疗效:优6例,良3例,可2例,差0例,优良率81.8%.其中术后1例患者发生异位骨化;无感染、无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无创伤性关节炎等并发症的发生.结论 对于髋臼后壁存在无法用螺钉固定的骨折块或存在臼缘小型骨折块时,双尖钢板结合重建钢板可以提供坚强、牢靠的固定,术后患者功能恢复好,是一项有效的固定方式.  相似文献   

19.
髋关节后脱位、髋臼后壁骨折是一种高能量损伤,骨折移位形式多样,且累及关节面,治疗不当,极易导致关节致残。笔者自1999年1月~2004年12月对20例髋关节后脱位、髋臼后壁骨折施行切开复位内固定,取得满意效果。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20例,男16例,女4例;年龄17~58岁。左侧12例,右侧8例。按Letournel分类,髋臼后壁骨折15例,髋臼后壁及后柱骨折5例。合并脑外伤4例,胸腹外伤3例,脊柱及四肢骨折6例,坐骨神经损伤2例。本组常规摄骨盆前后位和髋正位X线片,12例行CT三维重建检查。受伤至手术时间3~12d。1·2手术方法首先处理合并伤,手法复位髋关…  相似文献   

20.
在髋臼骨折中,髋臼后壁骨折最常见,并常伴髋关节后脱位。对关节稳定、骨折块较小患者可采取保守治疗。但对髋关节功能不稳定、骨折块较大者,应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我们用空心螺钉治疗髋臼后壁骨折21例,取得较好效果。报道如下。临床资料1.一般资料:采用空心螺钉组21例,男15例,女6例,年龄20~65岁,平均40岁。受伤原因:交通伤13例,坠落伤6例,压砸伤2例。18例合并髋关节后脱位,3例合并股骨头骨折(PipkinⅡ型),15例合并四肢骨折、2例合并坐骨神经不全损伤。同期应用重建钢板治疗髋臼后壁骨折25例,男13例,女12例,年龄23~68岁,平均38.8岁。受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