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准噶尔盆地南缘前陆褶皱冲断带构造滑脱层厘定   总被引:11,自引:3,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准噶尔盆地南缘前陆褶皱冲断带位于天山造山带北侧,经历了多期构造演化的叠加,形成了不同类型的构造滑脱层。构造滑脱层的存在不仅是制约该区盖层滑脱型构造样式形成演化的关键因素,而且也是造成深层与浅层构造不协调的主要原因。通过大量地表露头的观察和地震资料的解释,系统识别和厘定了中二叠统芦草沟组和红雁池组、下侏罗统八道湾组、中侏罗统西山窑组、白垩系吐谷鲁群、古近系安集海河组和新近系塔西河组等共6个与大套泥岩、膏泥岩和煤系地层相关的主要构造滑脱层。不同地区往往发育有一个或多个构造滑脱层,层位上具有自东向西逐渐变新的趋势。构造滑脱层的识别和厘定对该区构造建模和准确落实地下含油气构造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库车前陆褶皱冲断带的互嵌构造样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对经过露头资料和钻井资料标定的地震剖面解释之后,发现在库车前陆皱冲断带库姆格列木背斜下面存在一种特殊的断层结构,致使新老地层互相嵌入,形成互嵌构造。本文依据褶皱冲断带的构造理论及盐岩的流变机制。并运用平衡剖面的观点,对互嵌构造的形成机制进行了探讨,同时给出了与互嵌构造有关的断层平面组合方法。  相似文献   

3.
冲断构造与油气聚集   总被引:24,自引:10,他引:14  
逆冲断层叠加组合形成的冲断构造带或褶皱冲断带是地壳中一种常见的构造单元。按构造环境的不同,可分为6种基本类型。近年来对褶皱冲断带的研究取得重要进展,表现在:①成因机制,地表作用过程与褶皱冲断带演化之间的动态作用;②褶皱冲断带中的基底卷入构造与先存张性断层挤压复活(反转)的影响。基底卷入变形与盖层薄皮滑脱变形的耦合作用;③断层相关褶皱作用机制以及可以反映褶皱作用时间与机制的生长地层的结构特点;④冲断活动对油气成藏关键事件的影响和对油气藏分布的制约作用。大多数褶皱冲断带由于先存张性断层的复活表现为薄皮冲断作用与基底卷入冲断怍用的联合,很多的断层相关褶皱具有复合成因,且变形机制与运动学过程随时间而变化。关于滑脱褶皱、翼旋转褶皱机制以及生长地层几何学等方面的研究成果极大地提高了对冲断带断层相关褶皱的认识。冲断作用加速了烃源岩的热演化,改善了储集岩的储集性能,提高了排烃效率,增大了运聚概率,形成了大量构造圈闭,导致油气成藏条件在空间与时间上有效匹配,形成了一系列大油气田。由于冲断构造样式与运动学特点的差异,不同的褶皱冲断带有利的油气聚集部位变化较大,油气田分布规律各异。图8参66  相似文献   

4.
西昆仑北缘冲断带和田段的构造特征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通过对和田一带西昆仑北缘前陆冲断系地表地质构造和地震反射剖面的分析表明,和田前陆冲断系沿走向方向构造形态变化很大。在杜瓦河以东,冲断带的前锋主要发育向北的次级逆冲断层,后者向上消失于断层传播褶皱之中,地表出露的几排背斜就是这些褶皱向上传播的结果;杜瓦河以西,冲断带的前锋主要表现为向南的反冲断层,与整体向北逆冲的铁克里克北缘逆冲断裂构成一个三角带构造。滑脱面深度差异是造成东西方向不同构造形态的主要原因,西段主要沿中寒武统底面滑脱,东段主要沿下第三系底面(或二叠系顶面) 滑脱。  相似文献   

5.
四川前陆褶皱-冲断带构造样式与特征   总被引:20,自引:5,他引:15       下载免费PDF全文
四川前陆褶皱-冲断带的递进冲断推覆控制了四川前陆盆地内主要构造样式的展布和发育,平面上可分为:(1)川东南隔挡式褶皱变形;(2)川中隆起低级背斜构造区;(3)川西及川东北低陡褶皱-低平格皱区,变形具有平面上的分带性。纵向上变形具有层次性,可划分为深层次、中层次和浅层次,因而呈“三明治”式结构。主要构造样式有:基底冲断推覆构造、叠瓦冲断系、飞来峰构造、双重构造、背冲隆起、三角构造带、断展褶皱、断弯褶皱及平缓褶皱。  相似文献   

6.
准噶尔盆地南缘褶皱-冲断带的构造变换带特征   总被引:9,自引:6,他引:3  
研究区的横向构造变换带根据其对区域构造分段作用的规模分为3个级别,分别控制了相邻区块的构造-沉积演化和构造线展布、构造样式与变形程度的差异;纵向变换带的特征主要表现为主逆冲断层和背斜系斜列分布、逆冲位移纵向斜列传递;构造变换带形成的主控因素主要与基底构造、先存构造、滑脱断层在走向和倾向上沿多层次滑脱的转变、沉积相和岩性差异以及挤压力的作用方式等有关;它的纵向分带、横向分段作用,控制了褶皱-冲断带不同区带、区段的变形样式,从而控制了油气勘探的有利构造分布。  相似文献   

7.
准噶尔盆地哈拉阿拉特山冲断带构造及找油意义   总被引:12,自引:4,他引:8  
准噶尔盆地西北缘前陆冲断带是自石炭纪晚期发育起来的大型叠瓦冲断系统,哈拉阿拉特山冲断带为其冲断前锋构造带的东段。它由谢米斯台山单斜带、和什托洛盖盆地、哈拉阿拉特山叠瓦构造带和玛湖凹陷西斜坡4部分组成。该冲断带以古生界内部的滑脱面为界,分为上、下两套构造变形层:上构造变形层发育3-4排叠瓦状冲断构造,各冲断层交汇于古生界内部的滑脱面中;下构造变形层可能为10多个古生界断块叠加而成的双重构造。该冲断带宽约61km,构造缩短了53km,构造缩短率约46%.冲断前锋带的构造变形主要发生于三叠纪末,白垩纪时构造活动近于停止。前锋断裂带下盘的准原地系统中发育一系列断层转折褶皱、双重构造等,它们是准噶尔盆地西北缘下盘掩伏带的主要勘探目标,是在克拉玛依油田之下寻找“克拉玛依”的主要领域?  相似文献   

8.
塔里木盆地西部喀什凹陷褶皱冲断带的构造特征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9  
喀什凹陷南部和北部分别发育西昆仑北缘褶皱冲断带和南天山南缘褶皱冲断带,它们具有不同的构造特征。南天山南缘褶皱冲断带南北分带,东西分段,东段变形一般强于西段,同时还受到塔拉斯-费尔干纳断裂的影响。西昆仑北缘褶皱冲断带受到帕米尔弧的影响较大,造山带内部的蛇绿混杂岩已被卷入冲断带,冲断带中的许多地层已经倒转,此外还发育规模较大的乌帕尔-膘尔托阔依背驮盆地。两个褶皱冲断带内部前中生界差异较大,中生界以上的差异逐渐减小,表明喀什凹陷中生代以来才成为一个统一的沉积单元。两个褶皱冲断带中的地层不整合并非严格一一对应,西昆仑北缘褶皱冲断带中的地层不整合多于南天山南缘褶皱冲断带,而且层位偏低,表明西昆仑北缘褶皱冲断带的发育时间稍早于南天山南缘褶皱冲断带,而且冲断活动也强于南天山南缘褶皱冲断带。  相似文献   

9.
龙门山北段冲断前锋构造带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龙门山构造带北段大致从广元到安县一带,其冲断前锋构造带由北向南主要包括矿山梁、天井山、青林口和中坝等典型背斜构造。野外地质事实和地震剖面构造解释证实,龙门山北段前锋构造带中广泛发育了晚三叠世和新生代两期挤压构造变形,但在各背斜构造表现出不同变形特征。矿山梁和天井山构造表现为一个双重构造:浅层是一个晚三叠世形成的断层转折褶皱;深层则是新生代形成的多个逆冲岩片叠置所构成的隐伏堆垛背斜构造。青林口和中坝构造主体表现为叠瓦状逆冲,构造前锋是深部隐伏的断层转折褶皱和断层传播褶皱。从整体上看,龙门山北段冲断前锋构造带变形表现为上覆早期构造变形之下隐伏后期逆冲构造,从而形成双层结构。在龙门山北段前锋构造深部的隐伏冲断构造中可以进行油气勘探。  相似文献   

10.
我国西部的诸多中新生代含油气盆地周缘广泛发育前陆冲断带。在综合研究了大量地质和地球物理资料的基础上,指出这些冲断带可以划分出两大类和四个亚类,它们分别为基底卷入的单凹陷型和多凹陷型;盖层滑脱的多层次滑脱型和简单滑脱型。基底卷入型的构造变形表现为冲面陡倾,断裂长期活动,形成浅层被动构造,变形带狭窄;盖层滑脱型的构造变形则表现为断层倾角缓,冲断前锋类型复杂,活动时间短和变形带宽等特点。对不同类型的冲断  相似文献   

11.
综合苏莱曼褶皱冲断带地面,地下数据,分析印度亚大陆苏莱曼褶皱冲断带的深部构造,构造缩短现象及其构造运动。地震反射数据表明,近10公里厚、主要为台地地层和磨拉石地层的地层层序在变形前缘被滑脱。  相似文献   

12.
褶皱-冲断带和盐相关构造均十分发育的秋立塔克地区构造极其复杂,该地区新生界内部存在两套起滑脱层作用的膏盐层.受滑脱层位置变化影响,垂向上和平面上的构造变形特征均具有很大差别.地震剖面识别出的构造样式主要有盐焊接、断层滑脱褶皱、断层传播褶皱、断层转折褶皱、三角带及其混生构造样式和基底卷入型断层相关褶皱等.秋立塔克地区盐相关构造形成的主要动力是挤压应力,其形成过程主要经历了楔状地层、滑脱背斜、滑脱断层和对冲断裂形成4个阶段.  相似文献   

13.
褶皱—冲断体系双层滑脱构造变形物理模拟实验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褶皱冲断带是造山带—前陆盆地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滑脱层在其形成和发展过程中起了显著作用。应用物理模拟实验方法,在模型中设置2套滑脱层,并改变其厚度和位置,研究了褶皱冲断带的几何学和运动学特征。实验结果表明,在双滑脱层褶皱冲断带中,主要形成自底部滑脱层向上传播的正向逆冲断层,断层以前展式发展,岩层在上部滑脱层以上弯曲形成断层相关褶皱。当2个滑脱层距离相近时,作为一个整体对断层起控制作用,形成的正向逆冲断层数目少,有利于反向逆冲断层形成;与2个滑脱层距离较远时,下部滑脱层对逆冲断层起主要控制作用,形成较多的正向逆冲断层和较少的反向逆冲断层。  相似文献   

14.
龙门山冲断带北段构造解析及有利区带预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结合最新油气勘探资料,解剖龙门山冲断带北段的构造几何学形态及其形成过程,并在此基础上预测有利的油气勘探领域。龙门山北段地区经历中—新生代多期构造挤压的叠加改造作用:晚三叠世时期挤压逆冲作用形成主体冲断褶皱构造,强烈的褶皱和冲断变形在龙门山北段前缘均有发育;后期遭受以基底卷入的大型褶曲为特征的晚新生代构造改造。在两期构造变形作用下,龙门山冲断带北段形成东西分带、南北分段的构造格局,由造山带向盆地方向依次发育逆冲推覆体、准原地冲断、原地隐伏冲断等构造单元,并在南北走向上表现出不同的剖面组合。在多个构造单元中,浅层推覆体之下,晚期形成的原地或准原地断块和褶皱构造具有很大的油气勘探潜力。图8参30  相似文献   

15.
南天山库车褶皱冲断带的伸展构造   总被引:2,自引:4,他引:2  
为利于库车地区天然气的勘探与开发,对该区构造提出了一些不同的认识。通常认为,自渐新世晚期至今,南天山库车地区一直处于南北向挤压构造环境。但实地考察发现,新生界地层不仅被推覆构造卷入,而且亦有受到南北向拉张构造的改造,发育有5种伸展构造:挤缩地质体后部的块断伸展构造(块断构造)、挤缩地质体的反向伸展构造(反向正断层)、挤缩地质体的横向伸展构造(横向正断层)、挤缩地质体的反转伸展构造(负反转构造)、挤缩地质体隆起部的裂陷伸展构造(正地堑)。收缩与拉伸构造的关系表现为,在同一地段,早时挤缩褶冲,后时伸展块断,先后复合;在同一时段,前缘挤缩冲断,后缘伸展正断,前后并列。南天山构造地貌景观表明,通常被否定的我国西北地区含油气盆地的伸展构造是实在的,且与推覆构造相随相伴,这对于该区推覆构造控气与伸展构造调气的分析评价具有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16.
中国中西部前陆冲断带构造特征   总被引:23,自引:5,他引:18  
中国中西部前陆冲断带是剖析中西部地区盆-山耦合关系、盆地成因及造山带演化的关键地段,又是中国油气工业的摇篮,并将在"西气东输"工程及西部大开发战略中起重要作用.对控制盆地形成及制约油气形成与分布的前陆冲断带的构造特征进行了讨论.中西部前陆冲断带往往经历2~3个形成时期,晚期改造强烈.在形成过程中发生了多期次多层次冲断推覆,前陆基底卷入型构造和叠加构造样式较为普遍,以叠瓦冲断带和构造楔为基础,形成了10种独特的地质结构类型.中西部前陆冲断带的油气成藏条件较为优越,具有较大的勘探潜力,将是我国陆上深化勘探的重要领域.  相似文献   

17.
18.
龙门山推覆构造带中段前缘构造浅析   总被引:9,自引:4,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分析了逆掩断裂带的动力学、运动学和几何学形变特征,并以川西彭县鸭子河构造为例,重点解剖龙门山推覆构造带中段前缘的构造特征.提出龙门山中段前缘为一以叠覆双重构造为特征的隐伏冲断构造模式,其主断层末端未波及地表,滑动多转化为顺层滑脱,形成应力消减的前缘三角带,而数条低角度的冲断层形成造成顶、底板主滑脱层之间地层的多次重叠和厚度的剧烈加积.  相似文献   

19.
盐山-波特瓦尔地区是巴基斯坦北部活动的前陆褶皱-冲断带的一部分。它是印度克拉通俯冲作用产生的表层拆离的产物,变质基底基本上未受影响,在其南部正在形成新的前渊。横贯本区东部、中部和西部的三条地震大剖面反映了本区的基本构造特征。沉积盖层内的变形均以变质基底之上的盐山组盐岩层为滑脱层。东部褶皱构造发育,中部和南部则以80-100km宽的逆冲席长距离推移为特征,褶皱构造不发育。蒸发岩厚度上的差异、基底倾角、地史时期地形坡角的大小以及基底正断层的发育状况决定了不同地区构造特征上的差异。区内已经发现了20个油气田,其中的几个油气田位于构造构其复杂的北波特瓦尔变形带内。油气藏勘探历程和油气藏特征及其形成的认识对于我国褶皱-冲断带的油气勘探是有借鉴意义的。  相似文献   

20.
库车褶皱冲断带断裂、构造对油气藏的控制作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充分认识库车褶皱冲断带断裂、构造在油气成藏过程中的作用,将有助于该区和中国西部相似地区的油气预测和勘探。依据断裂的力学性质,分类探讨了该区的断裂及其伴生构造对油气藏的控制作用。在强烈活动时期,断裂均具有疏导功能;在相对稳定时期,断裂的控藏作用随断裂力学性质变化。挤压型断裂以封闭作用为主,相关的圈闭构造有逆断层下盘背斜、逆断层上盘伴生背斜和滑脱层下盘风化壳等;走滑型断裂以垂向疏导和侧向阻隔的双重作用为主,相关的圈闭构造有花状构造和雁列背斜,其中最利于油气聚集的位置是雁列背斜远离断裂的一端和弧形断裂内侧;伸展型断裂以疏导作用和改善储集性能为主,相关的正牵引背斜和反向抬斜断块是钻探成功率最高(接近100%)的圈闭构造。库车褶皱冲断带“封存箱”的实质是断裂构造封存,挤压型和走滑型断裂作为封存箱的顶底板和侧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