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中国城市建筑的发展及对城市环境的影响古代中国的城市环境和建筑设计,表达出极为强烈的政治意象。最初的城市随着奴隶制的产生而形成,所谓“城”就是防御的墙垣;“市”即贸易集市。其形式是“三里之城,七里之廓”。奴隶主居住于中央。到了封建社会,为了表现帝制的权威性,随着各朝代的产生而出现的城市,它们的布局皆以宫室为主体,将之置于城市的主轴线上,而周边再辅以官署和生活生产有关的建筑及城垣、壕沟等防御设施。其他各地地方行政中心的省府、州、县城也都按着行政等级,有一定的布局原则。虽然中国古代城市的规划有一定的格式,然…  相似文献   

2.
持续发展的城市生态环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营造“高效能的城市基础设施,高质量的生态环境,高水平的城市管理,高度社会化的分工协作,以及高度的精神文明建设。”这是我国著名建筑大师张开济先生给我们强调指出的现代化城市的五个重要标志,其中最令人印象深刻的是“高质量的生态环境”。“生态环境”一词对于我们而言并不陌生,早在100多年前英国人霍华德著述的《明日的田园城市》一书中就对此作了深刻的剖析。随着全球化经济的发展,世界各国对人类居住地的环境恶化和生态破坏问题以达成高度共识,并对人与自然如何和谐共存,人类社会与环境如何可持续发展从多方面开展深入探讨和研究。1991年7月举行的世界建筑大会指出:“健康的、生态活泼的城市必须是人性的、生态良好的新技术城市”。生态观念的引入为认识和解决日益尖锐化的复杂城市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是城市研究中的一个突破。  相似文献   

3.
漫话城市     
千百年来,人们在各种政治、经济、文化、军事活动中,不停地与“城市”这个名词打交道。但究竟什么叫城市,却很难下一个确切的定义。不论是本世纪初德国的拉采尔(F·Ratzel)的以形态为特征的城市定义,还是以后的许多职能性城市定义,都只反映了城市的部分性状。但这并没有影响人们对城市的研究,城市作为一个复杂的社会系统和经济载体,已吸引许多学者对它作专门研究,出现了各有侧重的城市地理学、城市规划学、城市社会学、城市经济学以及城市文化、城市建筑、城市土地、城市气候、城市环境、城市生态和城  相似文献   

4.
在日趋激烈的全球竞争环境下,大事件营销已成为城市提升竞争力的重要战略工具,大事件建筑也由此应运而生。文章提出了大事件建筑的明确概念,分析了大事件建筑对城市空间结构优化的意义,指出大事件建筑无论在规划选址、建筑设计、后续运营等环节中,都必须坚持“建筑-城市”协同观,并对南京奥体中心案例进行了重点分析。  相似文献   

5.
城市民俗文化创新与转型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文化的存在状态体现着民族国家的综合实力。文章探讨如何看待传统建筑文化的保存与利用,如何面对这种冲突,探求“传统”与“现代”的契合点,来找寻一条城市文化转型的原创之路。传统与现代结构性转型表现在:城市民俗文化与现代文化的交融、碰撞;传统建筑艺术与现代建筑艺术的诠释、变通两个方面。未来城市建设要把握好欣赏鉴别以往的艺术,与发展将来创造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科技潮》2006,(5):5-5
“公众对城市环境保护的满意率”成为“十一五”期间对城市政府进行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定量考核的重要指标之一,市长是城市环境质量的第一责任人。近日,国家环保总局发布《“十一五”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定量考核指标实施细则》,对“十五”期间的考核指标作出调整。同时下发《国家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定量考核工作要求》,进一步加强“城考”的制度化、规范化。  相似文献   

7.
张晶晶  刘纯翰 《甘肃科技》2012,28(7):142-143,152
城市,是以“城”+“市”的模式,把建筑空间和人的活动,延伸到大地环境中的人化空间实体.一些学者混淆了城市社会和城市空间,把城市社会的现象、属性错接到城市设计中的城市空间上,把城市社会的特性、本质和定义当成了城市(空间实体)的特性、本质和定义.因此,从城市设计层面上对于空间实体性和社会性进行概念区分,明确社会性是通过人的社会活动来营造的,而城市的实体才是城市设计的基本范畴.  相似文献   

8.
文毅 《科技资讯》2006,(17):129-129
关于城市的界说之一,是美国城市建筑学家刘易斯·芒福德的名言:“城市是文化的容器。”的确,不同的城市面貌、街道景观,是我们区别、认识不同文化最直接的途径。城市建筑被称为“凝固的音乐”,它承载、凝固的不仅仅是建筑艺术,而且是不同时代的社会文化、历史文化、民族文化、地域文化、政治文化等等。1.北京和南京虽然在许多方面,北京和上海最显著地形成一种对比;但在城市建设和规划上,最具有可比性的却是北京和南京,它们是两个时代分别由中国人自己规划、建设的国都。在规划和城市建筑风格的指导思想上,《首都计划》称其主旨是“发扬光大…  相似文献   

9.
林展 《科技信息》2011,(1):I0360-I0360,I0355
通过对城市化进程发展的探讨,从建筑物理环境声、光、热的角度,分析了当今城市环境方面所面临的问题,指出生态城市是营造健康良好的城市物理环境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0.
文章以环境为中心和可持续发展思想为出发点 ,介绍了环境设计的必要性。从不同的角度 ,提出从自然环境、文化环境、空间环境以及社会环境等来拓展“建筑与环境”的内涵 ,并分析总结了在建筑设计中的各种手法和有效途径 ,其目的旨在提供科学的创造方法来全面提高城市住宅的环境品质 ,探讨和摸索新世纪城市住宅创造环境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城市建筑环境中建筑实体与城市形体环境关系进行分析,同时阐述了建筑实体与实体之间的构成关系和组合特征,从理论上为建筑设计工作者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2.
城市老龄化及城市环境设计思路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春阳  李思丽 《河南科学》2001,19(1):108-110
我国已步入老龄型国家行列,21世纪城市老龄人处于不断增加的趋势中,城市建设要为老年人创造便于生 活的环境,充分考虑老年人的身心特点,提供人人都能使用的安全、便利的城市环境和建筑,使老年人平等 地参与社会生活。  相似文献   

13.
曾庆 《科技信息》2011,(23):I0370-I0370,I0351
该文以城市历史环境中新建建筑为研究对象,阐述了城市历史环境的价值,提出了在城市历史环境中新建建筑的几个设计原则,总结出城市历史环境中新建建筑的设计手法。  相似文献   

14.
一场关于建筑文化与城市生态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浙江省城市科学研究会于6月11日会同杭州市城科会举办了“东部科技沙龙”,主题是:根据建设“生态省”、“生态市”的战略方针和树立城市优美形象的要求,探讨“城市建筑文化与生态环境”。座谈:建筑文化在城市文化中的地位;建筑形象对城市形象的影响;城市建筑与生态环境;保护城市有特色的传统建筑和建筑精品的重要意义;国内外典型实例等等。国家建筑设计大师唐葆亨、原杭州市副市长王邦铎、著名园林建筑专家施奠东、卜昭晖,浙江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常杰、杭州市建筑设计研究院顾问总建筑师梅钧安等10多位专家、学者参加座谈。会议气氛十分热…  相似文献   

15.
建筑是城市文化的表征,城市建筑是一个城市不同时代的社会文化,历史文化,民族文化、地域文化、政治文化等等的沉淀,富有地方特色的建筑是构成富有特色的城市景象的主要组成部分。本文以北京,上海、广州、南京等城市为例,联系实际论述了建筑在塑造城市形象方面所起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大连市城市空间组织演进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运用有关城市空间组织的理论如聚集-扩散、增长极、核心-边缘、生态型城市等理论,从产业、人口、城市空间组织入手,分析大连市空间组织自20世纪初以来各个历史阶段的演化进程,得出由东部港口单核心-绕大连湾马蹄形-沿大连海南岸的环形带状-多核心的带状组团式-“V”字型-章鱼式的城市空间组织演进规律;预测了21世纪城市空间组织发展趋势,探讨建设国际性大都市的空间发展对策,如中心区东部国际性商业、金融中心的改造和西部副中心的建设,边缘城市地带高科技产业的兴起,以经济技术开发和大窑湾国际集装箱中转枢纽港为依托的新市区等卫生城的建设。  相似文献   

17.
论述了建筑外界面与城市环境的关系,给出了4种整合的方法。强调建筑外界面与城市环境整合的重要性,营造健康美好的人居环境以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和精神生活需求以及建筑与城市发展的可持续性。  相似文献   

18.
本文主要探讨城市建筑与文化的关系.由城市与乡村的比较入手,从城市建筑与文化的整体关系、城市建筑体现文化价值的必然性、典型性、深刻性等方面对”城市建筑文化”这一命题进行了论证,并就城市建筑既是文化的载体又是文化的一种形态作了附带说明。  相似文献   

19.
城市建筑物夜景灯光照明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折了城市建筑物夜景灯光照明的色彩设计要求及效果设计要求,介绍了几种城市建筑灯光设计的方法,指出利用光的表现力对环境和建筑空间进行艺术加工,充分表现城市环境文化信息及建筑美学是现代城市设计师的最终追求。  相似文献   

20.
城市作为一个区域实体,要实现可持续发展,一是经济上要有创新能力,二是城市发展与环境相协调,建立生态城市。由于资源的不可再生性和局限性,决定了资源型城市必然面临着“矿竭城衰”局面,要解决这个问题,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实施城市转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