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滨南油区地层超覆油藏的勘探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通过对滨南地区地层超覆油藏的区域地质特征、圈闭特征、油气运聚模式和分布规律的研究,提出了在断-拗过渡期构造-沉积体系中,复合疏导体系及其与优质烃源岩和构造背景在成油期的有机配置关系是地层超覆油藏油气运聚的主要模式,大型地层超剥带和继承性鼻状构造带的结合部位是寻找大中型地层油藏的主要方向。地层超剥带地震描述技术的运用,指导了该区地层超覆油气藏的勘探。  相似文献   

2.
松辽盆地西部超覆带,目前已发现并已圈定出控制储量面积的油藏,主要是砂岩上倾尖灭油藏。该类型油藏的砂体,在松辽盆地平缓东倾的西部斜坡上呈南北向条带状展布。砂岩条带沿上倾方向相变为泥岩,形成南北向展布的泥质岩条带。泥质岩条带象一道屏障,起到了阻止油气继续向西运移的遮挡作用。在泥质岩分布带的东侧形成了地层圈闭,使油气聚集在砂岩的上倾部位,形成了砂岩上倾尖灭油气藏。在西部超覆带地区应以寻找砂岩上倾尖灭油气藏为主,同时注意岩性圈闭与微幅度构造圈闭相结合的油气藏则是最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3.
松辽盆地南部西部斜坡区为一东倾斜坡,断层及局部构造相对不发育,坡折带、湖湾及其大规模河口坝发育,具备形成大规模岩性油气藏的地质条件。该区超覆带的发现,为超覆地层油气藏的勘探指明了主攻方向。其成藏的关键因素则是局部盖层和侧向封堵条件。  相似文献   

4.
王庄地区超覆油藏勘探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王庄地区地层超覆油藏的区域地质特征、囤闭特征、油气运聚模式和分布规律研究,提出了在断-坳过渡期构造-沉积体系中复合疏导体系及其与优质源岩和构造背景在成油期的有机配置关系是地层超覆油藏油气运聚的主要模式、大型地层超剥带和继承性鼻状构造带的结合部位是寻找大、中型地层油藏的主要方向等观点,运用地层超剥带的地震描述技术指导了王庄地区地层超覆油气藏的勘探开发工作。  相似文献   

5.
地层超覆圈闭的识别和描述是勘探工作的难点,在XYX地区运用地震综合解释技术对地层超覆圈闭进行了探索性研究。通过成藏条件分析,总结出该区地层超覆圈闭成藏模式;在成藏模式的指导下,运用层位标定、地震资料精细解释和STRATA地震反演技术对圈闭进行识别和描述。根据研究结果,在该区地层超覆圈闭上钻探了陆2井.实钻证明该技术应用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6.
为了准确确定埕东凸起古近系东营组3^1砂组地层超覆油藏的超覆线,以测井、地震和地质统计资料为基础,建立正演模型,提出了以地层夹角定量外推确定地层超覆线的方法。同时针对薄储层不易识别的特点,应用神经网络算法,以正演模型为基础,提出4种岩性组合的波形分类,其中Ⅱ类波形反映的储盖组合最有利,含油性较高。  相似文献   

7.
库车坳陷南缘地层超覆圈闭特征及含油气前景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下载免费PDF全文
侏罗系和下白垩统下段在库车坳陷南缘由北向南尖灭,形成一系列地层超覆圈闭。侏罗系圈闭以侏罗系下段滨浅湖砂体为储层,中上段滨浅湖沼泽相泥质岩为盖层。下白垩统下段滨浅湖砂体为储层,中上段浅-半深湖泥质岩为盖层,具有良好的储盖组合。圈闭底板为前震旦系和震旦-下奥陶统,其底板的封堵性直接影响圈闭的有效性。研究认为3种情况下底板可以形成较好的封堵:(1)底板为前震旦系;(2)底板为震旦-奥陶系碳酸盐岩,当圈闭前端底板岩溶不发育,可成为有效封堵面,形成有效圈闭;(3)底板为震旦-奥陶系岩溶发育的碳酸盐岩,但地层圈闭储层与底板岩溶储集体连为一体,圈闭前端震旦-奥陶系与前震旦系呈断层接触,上覆下白垩统中上段盖层,构成复合圈闭。库车坳陷具有丰富的油气资源,南缘地处坳陷内三叠系-侏罗系烃源岩油气运移指向区,油源、运移聚集和圈闭条件都比较优越。因此库车坳陷南缘地层超覆圈闭具有良好的含油气前景。  相似文献   

8.
针对厚油藏CO_2驱过程中气体发生超覆会造成垂向波及效率低的问题,为研究CO_2的超覆运移距离,自主研制高温高压超覆模型,采用分层采集流体的方式,改变岩心长度(分别为60,50,40 cm)开展气驱实验,上、下出口端的产量分别表征岩心上、下部的开发效果以评价其超覆程度。实验结果表明,重力分异作用下CO_2的运移过程可以分为3个主要阶段:气体均匀推进阶段(0~40 cm)、过渡阶段(40~50 cm)和超覆完成阶段(50~60 cm)。建立了比值法和面积法进行超覆程度的量化表征,气体运移距离越远,上、下出口端产油量差异越大,超覆程度指数增幅越大,总产油量降幅越大。因此,油田生产中,在保证经济利益最大化的前提下应尽可能减小井距以减弱气体超覆对开发效果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陈家庄凸起西段陈22块东营组地层超覆油藏地震描述技术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古近系东营组在陈家庄凸起西段由西、北、东3个方向向凸起高部位尖灭,形成了大量的地层超覆圈闭.以陈22块勘探实践为例,总结出一套适合于该区东营组地层超覆油藏的地震描述技术.即利用地震资料预处理提高分辨率,在地震剖面上直接识别追踪油层;地震相分析落实有利储层发育区;分频属性分析圈定主力含油小层分布范围,刻画其超覆线的位置;测井约束反演描述主力含油小层构造,确定钻探目标.截至2006年底,利用该技术在陈22块部署了9口探井,其中6口井获工业油流,探明石油地质储量达200×104t.  相似文献   

10.
涠西探区经历了始新世流沙港组时期的湖泊沉积和渐新世涠洲组时期的三角洲沉积.在涠洲组沉积时期,由于涠西南低凸起隆升,在D次洼附近形成了西低东高的洼-隆格局,为地层超覆型隐蔽圈闭的发育提供了有利场所.为了精准刻画涠洲组下部发育的地层超覆型隐蔽圈闭,利用正演模型技术对调谐厚度、速度、地震分辨率对地层超覆点识别时的影响进行了分...  相似文献   

11.
松辽盆地头台地区扶余油层沉积特征   总被引:7,自引:4,他引:3  
头台地区泉四段属曲流河三角洲和湖泊沉积体系,曲流河三角洲相分为三角洲平原和三角洲前缘2种亚相,湖泊相分为滨湖和浅湖2种亚相.自下而上沉积环境的演变过程为三角洲平原-三角洲前缘-浅湖,反映了泉四段沉积时期盆地水体逐渐加深的过程.沉积微相以分流河道微相最为发育,其砂岩是有利的储集层.由于分流河道间发育,其泥岩常常包裹或覆盖分流河道砂、河口坝和薄层砂等砂体,形成良好的储盖组合,有利于形成岩性圈闭油气藏.  相似文献   

12.
松辽盆地主要次生岩性圈闭形成条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次生岩性圈闭是松辽盆地进入高成熟期后挖掘潜力的对象。次生岩性圈闭是由后期地质作用如构造作用、成岩作用以及地层压力作用形成的圈闭。松辽盆地次生岩性圈闭包括岩性上倾尖灭圈闭、成岩圈闭、致密储层圈闭以及泥岩裂缝圈闭等类型。物源方向和构造倾向以一定的方向相配合是形成岩性上倾尖灭圈闭的重要条件 ,即当沉积物源与构造倾向交角为 90°~ 2 70°时 ,尤其是交角为 180°时 ,易于形成砂岩上倾尖灭圈闭。成岩圈闭一般形成于成岩作用强烈的深部地层 ,是多孔带和致密带形成的结果  相似文献   

13.
针对目前相渗研究与砂体沉积特征结合程度较低的问题,综合利用连续取心井的岩心、测井资料、油藏条件下的相渗测试数据、粒度分析、扫描电镜以及压汞数据,对松辽盆地大庆长垣浅水三角洲前缘亚相中分流河道微相及席状砂微相的沉积及渗流特征进行研究,分析了油水两相流的相对渗透率在分流河道垂向上的变化,以及在席状砂外缘、中部和内缘位置的差异。控制分流河道砂体和席状砂开发程度的因素分别为垂向上的水油流度差异和平面渗流能力的非均质性。浅水三角洲分流河道主体垂向上的相渗形态变化不大,但水油流度差异使底部更易水淹,是造成井间剩余油形成的主要因素;席状砂沉积特征的平面差异使注入水更易沿外缘推进,是造成内缘及中部的储量动用程度低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4.
松辽盆地南部套保地区稠油成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地球化学技术手段,结合地质背景资料,对松辽盆地南部套保稠油的形成过程进行研究。综合分析认为,套保地区的原油来自东侧的中央坳陷青山口组,经过长距离(约50km)的油气运移,被套保逆断层截挡,聚集在套保地区。由于运移距离长,储层的层析、过滤作用导致原油凝固点低、沥青质含量低,同时地层水的氧化、水洗作用和生物降解作用使本区原油变重、变稠,胶质含量高,从而形成具有一定特点的稠油。  相似文献   

15.
海侵事件是松辽盆地的重要地质事件之一,其主要特征是存在着甲藻甾烷和C31甾烷,朝长地区长20井原油为典型的未熟-低熟油。油源对比表明,未熟-低熟油的源岩与白垩系青山口组一段海侵地层有关,因而说明油气的早期生成与海侵事件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6.
大庆长垣及以东泉三、四段扶杨油层沉积属浅水湖泊一三角洲体系,发育有浅水湖泊三角洲相和湖泊相。浅水湖泊三角洲相可划分三角洲分流平原和三角洲前缘两种亚相,三角洲分流平原亚相包含水上分流河道、天然堤、决口扇、泛滥平原泥等4种微相;三角洲前缘亚相包含水下分流河道、天然堤、决口扇、分流间湾泥、河口坝、前缘薄层砂等6种沉积微相。湖泊相可划分为滨湖亚相、浅湖亚相和还原湖,滨湖亚相包含泥滩、混合滩、砂滩等3种沉积微相;浅湖亚相包含浅湖砂坝、浅湖泥两种沉积微相。沉积微相以分流河道砂最为发育,是有利的储集层;由于泥质岩微相发育,常常包裹或覆盖分流河道砂、天然堤、决口扇、河口坝、薄层砂等砂体,形成良好的储盖组合,有利于形成岩性圈闭油气藏。认清沉积相的演化特点及砂体微相的分布规律,对于砂体预测、储量估算、寻找岩性圈闭油气藏等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油砂是重要的非常规油气资源,对油砂的地球化学研究可以更好地指导油砂资源潜力评价。收集了13件松辽盆地西部图牧吉农场的油砂样品,并做了含油率、族组成以及色谱-质谱(GC-MS)分析。实验结果显示图牧吉油砂含油率较高,族组分中以非烃含量为最高。GC-MS分析饱和烃和芳香烃馏分中大部分化合物被降解,其中正构烷烃、藿烷和甾烷系列均受到不同程度降解,三环萜烷抗降解能力较强未受影响。芳烃化合物中萘和菲等化合物都已消失,三芳甾系列较完整。油砂中没有出现25-降藿烷系列,降解程度为6~8级,通过抗降解能力较强的化合物判断,原油基本来自同一油源。  相似文献   

18.
松辽盆地长春岭背斜带成藏过程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松辽盆地东南隆起区长春岭背斜带发现了大规模的油气田。对于该背斜带的成藏过程,前人认为来自深层的天然气首先占据了构造高部位的储集层,来自上部烃源岩的原油只能聚集于构造低部位。通过对油气藏的成藏过程研究,认为来自上部青一段烃源岩的油气以超压为运移动力,以断层为运移通道,首先占据了构造,在盆地演化进入挤压萎缩阶段时,长春岭背斜带的构造已形成,深层天然气沿着同生断裂向上运移进入构造,原油被驱动到构造低部位,原油具有明显的气洗现象。由于深层气源充足,且油气藏曾经多次遭受破坏,古气藏逐渐被深层气置换,所以混合气中原油伴生气的比例很少。正是由于这样聚集过程,形成了构造的高部位是气藏、低部位形成油环的油气分布规律。图5表2参15  相似文献   

19.
辫状河三角洲是陆相沉积盆地重要的油气储集类型和油气勘探目标。综合运用岩心、测井、地震及分析化验资料,本文认为塔里木盆地台盆区三叠系在宽浅型拗陷湖盆背景下发育大型浅水辫状河三角洲沉积;台盆区总体处于沉积坡度较缓、水体较浅的沉积环境,辫状河三角洲砂体持续地由盆地周缘向盆地中央方向远距离推进,沉积了砂砾质的、具大型交错层理、粗粒间断正韵律和典型下切谷或前积地震反射特征的进积型辫状河三角洲,且以水下分流河道砂体为骨架砂体;文章还探讨了该类型三角洲亚相和微相沉积特征;最后划分并评价了塔里木盆地有利的岩性地层圈闭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