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3 毫秒
1.
<正>肺内孤立性结节是指肺内单个、局限圆形或椭圆形的直径在3 cm以下的肺实质性病变,以周围型小肺癌、结核球、孤立性肺转移、机化肺炎、炎性假瘤、错构瘤、动静脉畸形等常见。孤立性结节影的高分辨率、低噪声比、图像质量稳定、高清晰度等是发现结节的重要因素,但此类病变CT征象复杂多样,特异性较少,常很难做出比较明确诊断,其诊断和鉴别诊断是影像学的一个难点。进一步增大比较容易诊断,但无助于肿瘤的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为了提高肺内孤立性结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CT对HIV相关的卡氏肺孢子虫肺炎的诊断价值。方法对160例我院诊治的卡氏肺孢子虫肺炎的CT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58例表现毛玻璃样病变,62例呈肺炎性实性变,34例呈肺间质性炎症,17例表现为混合性的实变和间质性病变。结论卡氏肺孢子虫肺炎CT影像学表现有一定的特异性,结合患者的病史,有助于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CT引导下肺内孤立性结节的穿刺活检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分析放射科诊断的肺内孤立性肺结节穿刺活检术患者65例临床资料,分别通过穿刺活检术和术后病理证实。结果刺活检术和手术后病理证实良性、恶性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T引导下肺内孤立性肺结节穿刺活检术可以精确诊断肺良恶性病变,安全性高,并发症少,具有较高的临床意义和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肺孤立性炎性结节的CT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陶清亮  王索宇 《江西医药》2005,40(12):784-787
目的探讨肺内炎性结节的CT表现及其诊断价值:方法对照分析经手术及病理征实的97例肺内炎性病变的CT表现.其中肺炎性假瘤45例,结核球42例,球形肺炎10例:结果肺炎性假瘤、肺结核瘤以及球形肺炎的CT符合率分别为33.3%、73.8%、50%。结论通过仔细对照分析和重新评判.对大多数肺内炎性结节是可以作出定性诊断的.  相似文献   

5.
肺硬化性血管瘤(pulmonary sclerosing hemangioma,PSH)是一种少见的肺部良性肿瘤,发现及诊断本病主要依靠CT检查。术前的正确诊断对确立治疗方案非常重要,但术前确诊有一定困难,其主要原因是本病的CT表现多数不具有特征性,易于与肺内其它占位性病变相混淆。  相似文献   

6.
肺炎性假瘤是一种较为少见的肺良性病变,因缺乏特异性的临床及影像学表现而易被误诊为肺癌。我院近10年收治了肺炎性假瘤患者72例,现将其X线及CT表现分析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分析肺空洞性病变的CT诊断及鉴别诊断与临床意义。方法对70例经手术病理和穿刺活检证实与CT扫描肺空洞性病变的相关资料进行回顾性。结果本组70例肺空洞性病变中,肺脓肿14例,肺结核32例,空洞性肺癌18例,肺曲霉菌病4例,空洞型肺转移瘤2例。结论 CT平扫结合增强,不仅准确显示肺空洞性病变的形态,而且清楚显示其与邻近结构的关系,因此结合临床资料及发病部位,对于肺空洞性病变一般能够达到定性诊断。  相似文献   

8.
<正>孤立性肺结节(SPN)一般是指肺内直径≤3.0cm的类圆形实质性病变,边界清楚,不伴有周围炎症和肺不张。其良性和恶性病变的鉴别,是影像诊断学的难题之一。薄层螺旋CT和高分辨率CT(HRCT)可直接观察病灶的形态、轮廓、边缘、内部特征以及周围结构关系。本文对38例孤立性肺结节扫描后的CT征象进行总结分析,旨在提高鉴别良恶性病变的能力。  相似文献   

9.
刘丁 《北方药学》2014,(3):92-92
目的:探讨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术在肺内占位性病变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取自2007年10月~2013年11月期间在我院住院治疗,经影像学、痰脱落细胞检查及纤维支气管镜检查不能确诊的肺内占位性病变患者154例,在CT引导下使用穿刺针及一次性弹枪式活检针进行病理学检查。结果:本组穿刺取材成功152例,143例得到阳性结果(阳性率92.2%),术中及术后并发症13.0%,其中,气胸15例,咯血5例,均经相应处置后好转。结论: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术是临床诊断肺内占位性病变的一种重要诊断方法,并发症少,安全有效,可作为肺内占位性病变的常规检查。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高分辨率CT(HRCT)对肺孤立性磨玻璃样(GGO)病变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30例GGO结节病变患者的胸部HRCT影像征象,经病理证实37个GGO结节病灶.对患者的年龄、性别,病灶的部位、大小,以及病变的各种CT征象与病理类型的关系,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37个肺GGO病灶中,肺腺癌24个(64.9%),非典型性腺瘤样增生5个(13.5%),炎症性病变8个(21.6%).30例肺GGO病变患者中,炎症性病变患者的年龄比癌性病变患者的年龄低.肺GGO病灶内密度不均匀、边缘锐利、小气管征象、邻近胸膜凹陷等CT征象与癌性病变诊断的关系密切.癌性肺GGO病变更多地出现在肺外周部位.结论 仔细辨别肺GGO病灶的某些HRCT征象,有助于术前肺GGO病变的良、恶性病变的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CT下经皮肺穿刺活检对于肺部病变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在CT下使用巴德活检枪对46例患者进行活检取材送病理。结果46例病例均取得病理结果。40例肺结节占位性病变中34例为肺恶性肿瘤,4例肺结核球,2例肺曲菌球。6例肺弥漫性病变中2例肺泡细胞癌,1例粟粒性肺结核,3例间质性肺炎。结论CT下经皮肺穿刺活检具有简便易行、安全有效的特点,适用于临床诊断困难的肺结节占位性和肺弥漫性病变的诊断。  相似文献   

12.
肺内弥漫性病变是由各种原因引起的一组疾病,其临床病理演变及影像学表现常常复杂曲折,认识不足可造成误诊。我院自1982年以来通过X线平片、CT及肺活检对肺内弥漫性病变做了系统观察,现将资料完整的52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肺炎性假瘤是某些非特异性炎症导致的肺实质内瘤样炎性增生性病变。临床及X线表现有时与外围性肺癌相像,甚至肉眼标本也酷似肿瘤,鉴别诊断较困难. 本组病例中,男8例,女9例;年龄18~58岁。临床上6例无症状,X线检查发现肺内肿块,余均有不等程度呼吸道感染症状,实验室检查无特殊发现。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和分析CT检查对肺磨玻璃样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抽取本院50例肺磨玻璃样病变患者进行此次的研究和对比,所有患者经过CT肺部检查,对患者的相关诊断资料做回顾性分析。结果:所有患者通过CT检查之后,有34例患者被确诊为良性病变,16例患者被确诊为恶性病变;CT检查肺磨玻璃样病变的特异性与敏感性分别为93.2%、100%;经过CT检查,恶性肺磨玻璃样病变患者的CT表现与正常患者的肺组织周围的差别较为明显,会出现不规则形状的高密度影,可见透光度较低,相应的病变部位还会出现高代谢区域;而良性肺磨玻璃样病变患者经CT检查则表现为肺部组织的边缘基本清晰,肺密度有轻度的增高现象,同时存在分叶与小毛刺的现象,没有出现肺部阴影。结论:应用CT检查对肺磨玻璃样病变进行诊断,具有很高的应用价值,对于病变类型,包括良性与恶性的诊断鉴别效果均比较显著,值得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采用128层Philips高速CT诊断肺磨玻璃结节样癌性病灶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肺磨玻璃结节样癌性病灶的患者80例,按照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观察组采用128层Phillips高速CT进行诊断,对照组采用普通6排螺旋CT筛查。结果观察组诊断的准确率、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128层Philips高速CT诊断肺磨玻璃结节样癌性病灶有较高的准确性、敏感性和特异性,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在周围性肺病变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160例周围性肺病变患者,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分析其检测结果。结果经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后显示136例患者为恶性病变,24例为良性病变,与术后组织活检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穿刺后并发症总发生率10%;经2~3年随访,患者存活率为91.3%。结论 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能够对周围性肺病变性质进行诊断,具有理想准确性,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肺的炎性假瘤是非特异性炎症后发生于肺实质内的瘤样增生性病变,并非真性肿瘤。因其临床症状、x线表现和病理形态的  相似文献   

18.
20例肺炎性假瘤的X线病理分析王儒友,李志芳肺炎性假瘤是由细菌或病毒感染后大量特异性炎症局限化所致,是一种肺实质内瘤样的炎性增生性病变,最后结果,其病理特点主要是由一种混合的炎症细胞中伴有明显纤维增生为主的慢性炎症病变。由于本病与肺内其他良恶性肿瘤的...  相似文献   

19.
目的回顾性分析Wegener肉芽肿肺部影像学征象,以提高诊断的准确性。方法回顾7例病理证实的肺Wegener肉芽肿的CT表现,总结其规律。结果6例表现为肺内多发性病灶,其中5例为结节性,1例为斑片状,余1例为肺孤立性灶。5例病灶内可见空洞,1例可见支气管狭窄导致肺不张,增强扫描多数呈边缘性强化。结论肺Wegener肉芽肿的CT扫描主要表现为多发的胸膜下结节、肿块及楔形实变,结节性内空洞或浸润性病变以及病变周边强化。CT对肺Wegener肉芽肿具有重要的诊断意义。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和探讨动态CT增强扫描在临床孤立性肺结节(SPN)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2年3月到2013年3月进行治疗的孤立性肺结节患者46例,对其行同层动态CT增强扫描,并对扫描图像进行分析、密度测量,建立时间-密度曲线(TAC),分析方法选用双盲法。结果恶性SPN组与良性SPN1组患者的强化峰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与良性SPN2组患者的强化峰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强化值>20 HU为恶性病变,以强化值≤20 HU为良性病变,则动态CT增强扫描的结果敏感性为100.0%,特异性为87.0%,阳性预测值为84.8%,阴性预测值为100.0%。结论动态CT增强扫描应用于SPN临床检查中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能够为解决疑难病例提供诊断意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