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护生实验操作损伤及自我防护相关内容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了解护生在实验室练习时损伤发生情况和自我防护知识、意识、对血液传播疾病的认知,为在校护理防护教育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问卷法对179名大专护生进行调查.结果 护生实验室操作实验损伤发生率为50.3%,其中单纯针刺伤占33.3%、单纯玻璃割伤占38.9%,同时发生2种损伤占27.8%;护生自我防护意识认知率为32.4%~44.7%,防护知识认知率20.1%、30.7%,对血源传播性疾病的认知率为25.7%~98.9%.结论 护生实验操作时锐器损伤发生率高,自我防护意识薄弱、防护知识欠缺,护理院校应加强职业防护教育.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在校护生注射操作损伤发生情况,并探讨危险因素,为提高护生职业防护教育提供参考。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表对220名在校护生进行调查。结果有59名(28.1%)护生注射操作时发生过损伤,其主要危险因素为职业防护意识淡薄、单位时间实验内容过多、天气寒冷操作不便等11个因素。结论护生注射操作损伤发生率较高;增强防护知识教育、科学合理安排实验室、加强实验室建设等措施,对减少护生注射操作损伤、提高防护意识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 了解在校护生注射操作损伤发生情况,并探讨危险因素,为提高护生职业防护教育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表对220名在校护生进行调查.结果 有59名(28.1%)护生注射操作时发生过损伤,其主要危险因素为职业防护意识淡薄、单位时间实验内容过多、天气寒冷操作不便等11个因素.结论 护生注射操作损伤发生率较高;增强防护知识教育、科学合理安排实验室、加强实验室建设等措施,对减少护生注射操作损伤、提高防护意识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实习护生职业安全卫生防护及其课程设置现状调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了解实习护生职业安全卫生及其课程设置现状,分析护生职业安全卫生问题发生的原因,为加强护生职业防护教育、更好地维护其身心健康提供依据。方法自行设计实习期间护生职业安全卫生防护教育调查表,对138名实习护生在实习结束前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实习期间最为突出的职业损伤是皮肤损伤,其发生率高达94.9%;而护生掌握职业安全卫生防护知识的总体情况不理想,知道“标准预防”的护生仅占17.4%;发生职业损伤及发生职业损伤后未正确处理的护生,其职业安全卫生防护知识掌握程度明显欠缺(P〈0.05);护生职业安全卫生防护知识来源于“学校教育”仅占31.2%;护生在校教育的专业课程中均缺乏护理职业安全卫生防护课程教育。结论实习护生缺乏必要的职业安全卫生防护知识.护理专业课程设置存在明显缺陷。学校应加强护生职业安全卫生知识的教育,以减少护生实习中发生职业损伤。  相似文献   

5.
目的提高护生在临床实习中自我安全防护知识的知晓程度和操作规范。方法对孙名护生于进入临床毕业实习阶段开展安全防护知识讲座和规范操作示教,连续干预4个月后评价效果。结果干预后安全防护知识正确认知率及自我防护行为(除口罩使用方法外)掌握率显著优于干预前(均P〈0.01)。结论对护生实习初期进行安全防护知识教育有利于增强护生的安全意识.规范操作行为.提高安全防护能力.  相似文献   

6.
实习护生职业防护现状调查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了解护生实习期间职业防护现状。方法 采用自行设计问卷,对2001级高职护理专业3年制阶段实习回校后的42名护生进行职业防护问卷调查。结果 护生实习期间锐器损伤发生率为100.0%,职业安全意识较差;防护知识严重缺乏,防护意识不强;对职业防护知识需求较高。结论 在护理学教学中及实习前需时护生进行各种形式的职业防护教育,避免发生职业性损伤。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实习护生的职业暴露现状及防护知识掌握情况。为加强护生的职业防护教育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表,对108名临床实习护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受到血液污染的护生占63.89%,受到针刺伤者占50.00%;护生均自己清洗工作服;仅16.67%护生知道标准预防的概念,33.33%护生完全知道洗手程序,知道针刺伤后套感染哪些疾病及其处理者分别占11.11%、16.67%。结论实习护生严重暴露于职业危害中.防护知识极度缺乏。医院应加强防护知识的教育和带教老师的素质培养,落实对实习护生的防护用品的供应,以培养和提升护生的防护意识。  相似文献   

8.
目的 提高护生在临床实习中自我安全防护知识的知晓程度和操作规范.方法 对54名护生于进入临床毕业实习阶段开展安全防护知识讲座和规范操作示教,连续干预4个月后评价效果.结果 干预后安全防护知识正确认知率及自我防护行为(除口罩使用方法外)掌握率显著优于干预前(均P<0.01).结论 对护生实习初期进行安全防护知识教育有利于增强护生的安全意识,规范操作行为,提高安全防护能力.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本科护生临床实习初期对化疗药物认知现状.为护理教学及临床实习管理与教学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自制问卷调查110名临床实习第3个月本科护生的化疗药物药理知识、正确操作、应急处理措施认知情况。结果化疗药物药理知识维度中,仅10.0%~40.0%护生对化疗药物的作用、毒副作用、吸入、吸收方式很了解;化疗药物正确操作维度中.80.9%护生对血管的选择存在误区.22.8%、30.9%认为配制化疗药物时不需要专业操作场所、防护用具或者不了解是否需要配套设施.50.0%护生不认为或者根本不知道患者的排泄物会造成二次污染而需特别处理;化疗药物污染后应急处理维度中,仅8.2%和5.5%护生很了解化疗药物溅入眼中、溅到皮肤时的处理方法。结论本科护生对化疗药物药理知识认知不足,对正确操作存在错误认识,对化疗药物污染后的应急处理措施不了解。护理教育者和管理者应加强针对性教育,提高本科护生职业安全意识和水平。  相似文献   

10.
实习护生职业防护现状调查分析   总被引:12,自引:3,他引:9  
目的了解护生实习期间职业防护现状.方法采用自行设计问卷,对2001级高职护理专业3年制阶段实习回校后的42名护生进行职业防护问卷调查.结果护生实习期间锐器损伤发生率为100.0%,职业安全意识较差;防护知识严重缺乏,防护意识不强;对职业防护知识需求较高.结论在护理学教学中及实习前需对护生进行各种形式的职业防护教育,避免发生职业性损伤.  相似文献   

11.
12.
目前国内普通外科临床科研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自1978年恢复研究生招生工作以来,同其他临床医学学科一样,普通外科的临床科研工作取得了长足进步,获得了一些有创造性的科研成果,为推动我国普通外科事业的发展作出了较大的贡献。近年,我国普通外科领域的科研论文数量增长较快,但不可否认的是,目前我国普通外科研究领域仍存在  相似文献   

13.
【摘要】〓乳腺癌是危害我国女性健康的头号杀手,尽管近年来辅助化疗的研究进展突飞猛进,但临床中仍有不少问题未能明确,如辅助化疗的合适人群、化疗的开始时间、蒽环及紫杉类的地位和用法、强化维持治疗的作用、疗效及预后的生物标志物等。本文结合乳腺癌辅助化疗在临床上的常见问题和2015年各大乳腺癌会议阐述乳腺癌辅助化疗的最新进展。  相似文献   

14.
15.
16.
17.

Background  

As a result of the impact of health disparities on the healthcare system such as their influence on arenas significant to healthcare distribution, including cost, quality, and access, identification and resolution of health disparities is a primary national agenda item. Resolution of disparities in amputation is an area of opportunity that warrants further consideration.  相似文献   

18.
Managing a complex fistula in ano can be a daunting task for most surgeons; largely due to the two major dreaded complications—recurrence & fecal incontinence. It is important to understand the anatomy of the anal sphincters & the aetiopathological process of the disease to provide better patient care. There are quite a few controversies associated with fistula in ano & its management, which compound the difficulty in treating fistula in ano. This article attempts to clear some of those major controversies.  相似文献   

19.
Ergün H 《Anesthesia and analgesia》2005,101(2):606; author reply 606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