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东辛地区沙河街组一段发育大量湖相碳酸盐岩与碎屑岩。利用东营凹陷东辛地区沙一段的岩石薄片、铸体薄片鉴定、压汞与岩石物性测试等方法及分析测试数据,结合岩心观察,从储层的岩性特征、物性特征、储层的空间类型等方面对各类岩石的物性、孔隙类型进行了分析,精细表征了沙一段储层微观特征及主控因素。研究表明,东辛地区沙一段碳酸盐岩和碎屑岩均为研究区的有利储层,储层物性碳酸盐岩优于碎屑岩,储层物性的优劣表现为鲕粒灰岩生屑灰岩含砾粗砂岩粉细砂岩;碎屑岩内主要发育原生粒间孔、粒间溶孔及微裂缝等储集空间类型,碳酸盐岩以发育生物体腔孔、粒内溶孔、粒间溶孔、铸模孔为主;沙一段储层具有沉积作用主控、成岩作用改造、断裂体系促进储层物性的特点,受下伏深层烃源岩生烃转化的影响,沙一段深层储集岩体更容易受溶蚀作用影响,形成含油性良好的储层。  相似文献   

2.
碎屑岩成岩作用是指碎屑沉积物沉积后到变质之前,这一漫长阶段所发生经历的各种物理、化学及生物化学变化,它对储层物性有着重要的控制作用,主要包括压实、胶结、交代、溶蚀及破裂等作用。压实作用可造成原始粒间孔隙大量丧失,是最强的破坏性成岩作用;胶结作用对储层物性具有双重作用,以破坏性为主;溶解作用产生大量的次生孔隙,是最重要的建设性成岩作用;交代作用对储层物性影响较小;破裂作用产生的裂缝孔隙空间较小,然而却能提高砂岩储层的排液能力,改善储层的渗透性。本文通过总结各类型碎屑岩成岩作用对储层物性的影响,揭示了储层成岩—物性演化规律,为油气田有利储集层的预测提供了思路。  相似文献   

3.
山东桩海地区中生界碎屑岩储层特征及其控制因素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采用岩芯观察、薄片鉴定、扫描电镜分析及X-衍射分析等手段,对桩海地区中生界碎屑岩储层的成岩作用、储集空间和控制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桩海地区中生界碎屑岩储层经历了强烈的压实压溶作用和胶结交代作用、多期次的溶解作用和裂缝形成作用;成岩作用阶段可划分为早成岩B,中成岩A1,A2 和中成岩B期。储集空间以溶解孔隙和裂缝为主,裂缝主要有构造裂缝、压实裂缝和解理裂缝;溶解孔隙主要有长石溶解孔隙和碳酸盐胶结物溶解孔隙,其成因主要与大气降水溶解作用和沙河街组、东营组有机质演化过程中形成的有机酸溶解作用有关。桩海地区中生界碎屑岩储层的控制因素主要有沉积作用、成岩作用和构造作用。沉积作用控制了碎屑岩杂基、分选、磨圆等结构特征,进而控制了原生孔隙结构,为后期溶解作用的形成奠定了基础。断层和不整合面作为流体运移通道为溶解作用提供酸性介质,断层和不整合的规模越大对碎屑岩储层物性的控制作用越明显,距离断层和不整合面越近的储层物性越好。溶解作用受沉积作用和构造作用的控制,在原始孔隙结构好、压实作用和早期胶结作用弱以及裂缝发育的地区,溶解作用强烈、次生孔隙发育、储层物性好。在沉积作用、成岩作用和构造作用的综合控制下,中生界顶底及内部不整合面附近发育多个次生孔隙发育带,中生界顶部处于中成岩A1 亚期的储层次生孔隙最发育。  相似文献   

4.
通过研究区内大量铸体薄片、物性资料及压汞分析,对研究区长6油层组储层的岩石学特征、孔隙类型、孔隙结构及物性特征等进行深入研究,分析了影响储层储集性能的主要因素。研究表明,长6油层组储集层具成分成熟度较低、结构成熟度中等的岩石学特点,储层孔隙类型以粒间溶孔、粒内溶孔及黑云母溶孔为主,微孔—细孔是主要的油气储集空间,细—微细喉道是长6储层的基本渗流通道,为典型的低孔、特低渗储层。储层物性受沉积相带、成岩作用和高频基准面旋回升降的控制。碎屑粒度和分选性对储层性能有重要影响;压实和胶结作用使储层物性明显变差,而黏土膜胶结、溶解作用对孔隙建造具有积极作用。在长6油层组共识别出正韵律、反韵律、均质韵律及凸韵律和凹韵律6种类型储层物性垂向分布模式,该模式受控于高频基准面旋回的升降。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沙南凹陷沙二段砂岩储层的93件岩心样品的岩石薄片、铸体薄片和电子探针等测试分析资料综合分析,认为目的层储层岩性主要为岩屑长石砂岩和长石砂岩,现今该套储层的成岩阶段处于中成岩期A亚期。该储层孔隙类型主要包括混合型孔隙和次生孔隙,胶结作用和溶解作用是控制其物性的关键因素。其中,胶结作用是储层物性降低的主要原因,溶解作用发育阶段形成的次生溶蚀和混合型的扩大粒间溶孔对改善沙二段砂岩储层储集性能起到了积极的建设性作用。虽然研究区沙二段埋深可超过3 000m,但压实作用对储集物性的影响相对明显较弱。  相似文献   

6.
台北凹陷七克台构造中侏罗统碎屑岩储层成岩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分析吐哈盆地台北凹陷七克台构造中侏罗统碎屑岩储层岩石学、储层物性特征的基础上,通过8口井的薄片鉴定观察、压汞资料、阴极发光、扫描电镜、X衍射等分析资料,研究了七克台构造中侏罗统碎屑岩的成岩作用特征,确定了它们的成岩作用阶段,分析了它们对储层物性的影响,其储集空间类型主要有:粒间溶孔、粒间孔、粒内溶孔及溶缝、颗粒内裂隙、晶间微孔等。  相似文献   

7.
利用岩心观察、岩石薄片分析、阴极发光和扫描电镜等方法对川西新场地区须四段储层的岩石学特征、储集空间类型及物性特征进行分析,讨论沉积环境、成岩作用及构造作用等对储层的影响。研究区储层经历了压实作用、胶结作用、溶蚀作用和交代作用等成岩作用。有利储层主要发育在分选性中等-好、杂基含量低的中细粒砂岩中。主要储集空间以次生孔隙为主,其次为残余粒间孔。高能环境下的分流河道和河口坝是形成有利储层的先决条件,而后期长石及岩屑溶蚀产生的次生孔隙、裂缝的发育是形成有利储层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师江波 《世界地质》2017,36(1):195-201
蒙古国塔木察格盆地南贝尔凹陷下白垩统塔Ⅱ油层组的主要岩石类型为岩屑长石砂岩和凝灰质砂岩,其储层物性、成岩作用特征与正常沉积岩相比具有独特性。应用偏光显微镜、扫描电镜及X射线衍射分析等测试手段,对研究区储集层的岩石学特征、物性特征、成岩作用及演化等进行了详细研究。结果表明:粒间孔、杂基间微孔、粒间溶孔等是塔木察格盆地南贝尔凹陷塔Ⅱ油层组的主要孔隙类型;塔Ⅱ油层组储层成岩阶段以中成岩阶段A期为主,压实作用和胶结作用是造成储层孔隙度降低的主要因素,长石和凝灰质物质的溶蚀溶解作用有利于次生孔隙的形成。  相似文献   

9.
利用岩石和铸体薄片、扫描电镜、元素分析、压汞等分析测试手段,特针对N12和N22碎屑岩储层特征、成岩作用以及影响因素,对30余口井的样品和资料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乌南油田N12和N22砂岩储层岩石类型为长石岩屑砂岩和岩屑长石砂岩;经历的主要成岩作用类型有粘土膜(粘土环边)的形成、机械压实作用、胶结作用、交代作用和溶解作用。砂岩储层孔隙类型主要是次生孔隙和原生粒间孔隙,其中次生粒间溶孔占绝对优势,其次是基质内微孔隙和裂缝孔隙。孔隙度多为8%~18%,渗透率多为0.5×10-3~10×10-3 μm2,属中低孔低渗储层。影响研究区储层物性的主要因素有沉积相带、成岩作用和孔隙结构,其中最有利的储集砂体微相为分流河道和河口坝(细砂岩和粉砂岩相),其次为远砂坝粉砂岩相,间湾薄层砂岩储集性能差。胶结作用和溶蚀作用是影响乌南油田N12和N22储层的最主要的成岩作用。  相似文献   

10.
王伟  常秋生  赵延伟 《江苏地质》2016,40(2):228-233
玛湖凹陷西斜坡百口泉组储集岩以砂质细砾岩、中细砾岩、细砾岩以及含砾粗砂岩为主,储集空间类型多样、成因复杂,关于砂砾岩储层特征认识不清。通过薄片鉴定、扫描电镜、孔渗、流体包裹体等分析资料,对砂砾岩储层储集空间类型、主控因素以及演化特征开展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百口泉组砂砾岩储层储集空间类型以粒内溶孔为主,次为剩余粒间孔以及粒间溶孔;沉积作用、成岩作用、异常高压以及早期油气充注是影响储层发育的主控因素,异常高压减缓了压实作用的进程,使部分原生孔隙得以保存,早期油气充注为溶蚀作用的发生提供了物质条件,加大了次生孔隙空间,改善了砂砾岩储层储集物性。  相似文献   

11.
准噶尔盆地莫西庄地区侏罗系三工河组二段储层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多种方法对准噶尔盆地莫西庄地区侏罗系三工河组二段储层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其成分成熟度较低、结构成熟度较高,孔隙度主要属特低孔-中孔,渗透率属超低渗-中渗。当孔隙度大于10%时,储层的含油性受渗透率控制。主要孔隙类型为原生粒间孔、溶蚀-改造粒间孔和粒内溶孔,孔隙类别以特大孔为主,而喉道类别以微细喉为主。成岩作用类型主要为机械压实作用、胶结作用、溶蚀和交代作用,成岩阶段处于晚成岩期A亚期,成岩演化过程中,机械压实作用、胶结作用导致储层孔隙度减小约24.5%,同时因溶蚀作用使孔隙度增大约4.5%。  相似文献   

12.
运用储层综合评判分析方法对羌塘盆地侏罗系碎屑岩储集层进行分析和评价。首先选择影响储层性质的8种参数,包括定性参数,如岩性、成岩作用、储集空间类型和定量参数,如储层厚度、孔隙结构、物性等,对其进行单因素评价。在此基础上,根据各单因素对储层贡献的大小,确定各单因素的加权系数。最后,利用评判分析方法,计算各剖面的综合判别得分。综合判别分析评价表明,北羌塘坳陷中部、东部和中央隆起带北缘发育好储层;北羌塘坳陷西部发育中等储层;而南羌塘坳陷储层较差。  相似文献   

13.
吐鲁番坳陷西山窑组(J2x)发育一套含煤的陆相沉积地层,本文根据钻井资料进行研究认为这套地层属于曲流河沉积,并进一步划分出河道沙坝和漫滩沼泽等沉积类型。煤层形成于漫滩沼泽沉积环境。曲流河道砂体是主要的油气储集体。位于坳陷东南抠的曲流带河道砂岩复合体是储集砂岩最发育的地区。储集砂岩类型主要为矿物成熟度较低的岩屑砂岩和长石岩屑砂岩。坳东南区复合体河道砂岩以长石岩屑岩为主,而坳陷北区河道砂岩以岩屑砂岩为  相似文献   

14.
川西坳陷大邑构造上三叠统须家河组储层成岩效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川西坳陷大邑构造上三叠统须家河组是天然气的重点勘探层位.大量的薄片观察和鉴定发现,储层原始孔隙已破坏殆尽,以各类次生孔隙为主.该区须家河组经历了多种成岩变化,其中以压实作用和各种胶结充填作用表现较为强烈,而溶蚀作用相对较弱,对储量孔隙度的影响非常大.目前该区砂岩已达到中成岩阶段B期,岩屑石英砂岩、长石岩屑石英砂岩与岩屑砂岩(富岩屑砂岩)在不同程度上制约着成岩作用的发生和发展,进而影响孔隙度演化.  相似文献   

15.
鄂尔多斯西缘前陆盆地中生界储层砂岩成岩作用主要受前陆盆地构造演化的影响,不同构造区带砂岩储层的成岩环境存在一定的差别。研究发现,冲断带近物源区由于杂基和软矿物含量高,压实作用表现较为强烈,砂岩物性较差;但斜坡带远离物源区压实程度较弱,原生粒间孔隙发育。前陆盆地不同区带的构造演化强度不同,形成了不同的成岩强度,冲断带的Ro值为0.5%~0.65%,其成岩演化刚进入晚成岩A期,但成岩演化程度比斜坡带略高,而坳陷带经历的成岩演化最高,成岩演化程度相对较高(Ro:0.7%~0.9%),强度最大。坳陷带比冲断带、斜坡带含有更高含量的富铁方解石,这些铁方解石属于成岩晚期的产物,很难遭受后期溶蚀改造,所以坳陷带中铁方解石含量较高的地区储层物性也比较差,其机理可能与黏土矿物转化和长石类矿物发生溶蚀有关。  相似文献   

16.
以沉积相为基础,利用各类分析化验资料,对白豹油田长8油藏岩石学特征、储集特征和成岩作用开展深入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储层岩石成分成熟度偏低,结构成熟度中等,储集空间以粒间孔、长石溶孔为主,表现为细孔、微孔和细喉、微喉特征。依据本文提出的评价方法对研究区4种主要的成岩作用进行定量评价,表明储层成岩作用以中等-强压实、中等-强胶结、中等-强交代、中等溶蚀为主。综合以上研究,将白豹油田长8油藏划分为强溶蚀弱胶结混合孔隙成岩储集相、中等压实中等溶蚀复合孔隙成岩储集相、强压实中等胶结残余孔隙成岩储集相、强压实强胶结微孔隙成岩储集相4种类型,其中,强溶蚀弱胶结混合孔隙成岩储集相油气储渗能力最强,强压实强胶结微孔隙成岩储集相油气储渗能力最差。  相似文献   

17.
张振红  朱静  余芳  李成  汪伶俐  李文厚 《地质通报》2016,35(203):440-447
依据薄片、压汞、扫描电镜、物性分析及油水驱替实验资料,对吴仓堡地区三角洲前缘亚相长6厚层砂岩储层的岩石学特征、孔渗特征、孔隙结构特征、成岩作用、微观渗流特征等进行深入研究,分析影响储层储集性能的主控因素。结果表明,受东北物源控制的长6厚层砂岩储层具有成分成熟度中等、结构成熟度较好的特点,储集空间主要为残余粒间孔和粒间溶孔、粒内溶孔,为典型中低孔、特低渗储集层;储层储集性能主要受沉积微相和成岩作用控制。对储层发育影响最大的成岩期位于中成岩A期,中等压实-粘土膜胶结残余粒间孔发育成岩相和弱压实-残余粒间孔+溶蚀孔隙发育成岩相是最有利储层发育的成岩相带。根据微观渗流特征,可划分出4种驱油类型,微观孔隙结构比宏观物性更能反映储层的本质特征。  相似文献   

18.
鄂尔多斯盆地姬源—陇东地区三叠系延长组长7段致密储层主要为发育在深湖亚相中的浊积岩,部分为三角洲前缘亚相中的水下分流河道砂体。前人对致密储层成岩作用的研究较少,需弄清成岩作用对致密储层孔隙发育的影响。通过铸体薄片与扫描电镜对大量钻井取心样品进行观察与分析,认为影响研究区长7段致密储层孔隙类型与规模的成岩作用主要包括压实压溶作用、胶结作用与溶解作用3种类型,压实作用是储层致密的主要因素,特别是发育在三角洲前缘分流间湾和浊积扇边缘的薄层砂体,在压力作用下更易受到泥岩排出孔隙水的影响,形成方解石胶结。伊利石胶结与方解石胶结进一步使得储层致密。少量的绿泥石薄膜成为残余粒间孔保留与包裹岩屑颗粒后期溶蚀的基础,溶蚀作用是研究区储层孔隙形成的主要作用。成岩作用的研究为储层物性的研究提供了进一步依据。  相似文献   

19.
为深化潟湖相碳酸盐岩储集层非均质性认识,以伊拉克M油田白垩系Mishrif组为例,基于岩心观察、物性分析数据、铸体薄片及压汞实验,对潟湖相储集层特征及成因机理开展研究.结果显示:研究区潟湖环境岩石类型复杂,生物碎屑具有多样性,储集层以低渗、特低渗为主,孔隙度分布范围宽,发育大量的基质微孔、铸模孔和晶间孔.储集层强非均质...  相似文献   

20.
伊通盆地鹿乡断陷双阳组储层孔隙结构特征及其控制因素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马琳  郭巍  刘群  丁鸿儒  孙守亮 《世界地质》2010,29(2):284-291
通过对钻井岩芯及铸体薄片、扫描电镜观察,结合压汞分析测试,研究了伊通盆地鹿乡断陷双阳组储层的孔隙结构特征。结果表明:储层成因类型主要为扇三角洲砂体,部分为水下扇砂体;储层砂体孔隙类型以次生溶蚀孔隙为主,部分为原生粒间孔隙,具体可见粒内溶孔、原生粒间孔和粒间溶蚀扩大孔等;孔隙喉道较小,分选不好,连通性差,总体为低孔低渗型储层,其中,双阳组二段储层略好于双三段,双一段最差。双阳组储层孔隙结构特征主要受砂体成因类型和成岩作用的控制,此外,岩石粒度和构造作用也对孔隙结构有一定的控制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