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9 毫秒
1.
吴晶新  李晓溪 《北京医学》1995,17(6):344-346
分析了由病理检测确诊的51例恶性淋巴瘤的临床表现和体征以及初诊时的诊断特点,原发于淋巴结以外以胃肠道病变为主的淋巴瘤占27%,占结外淋巴瘤的64%。淋巴瘤的临床表现多种多样,缺乏特征性表现,早期诊断困难,导致误诊者占80%以上,尤其胃肠型者90%误诊。通过分析可以提高医师诊治水平。尤其目前分科过细的情况下消化科医师应对此症提高警惕性,做到早期诊断和治疗。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原发性霍奇金淋巴瘤的临床特征、误诊原因。方法随机抽取经病理确诊的40例原发性霍奇金淋巴瘤患者,对其临床资料做回顾性总结分析。结果本组病例发病年龄高峰值在38岁左右,首发症状为无痛性颈部、锁骨上淋巴结进行性肿大者最多,为28例,占70%,早期误诊为结核病、慢性淋巴结炎15例,占37.5%。全部患者经病理诊断确诊。结论原发性霍奇金恶性淋巴瘤早期易误诊,尤其是首发症状为无痛性颈部、锁骨上淋巴结进行性肿大的霍奇金淋巴瘤患者最易误诊,及早获取组织病理标本做病理学检查是早期诊断疾病、避免误诊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目的:提高对结外淋巴瘤的认识,争取早期诊断,缺少误诊。方法:收集我院近11年中误诊的52例原发于各脏器、组织的结外淋巴瘤的临床资料,分别从误诊时间、疾病、原因等方面进行整理分析,并参考近年来的大量相关资料进行综合分析。结果:52例结外淋巴瘤,误诊时间在2-46个月不等。误诊疾病多为各组织脏器的炎症、息肉、溃疡、良性皮肤疾病以及癌症等。结论:认识不足,知识面狭窄,受专科限制;和其他疾病临床表现相似,缺乏特异性;病理取材不当导致错误报告等是误诊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4.
胃肠道恶性淋巴瘤43例误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艳玲  梁后杰 《重庆医学》2002,31(9):861-862
目的:分析胃肠道恶性淋巴瘤误诊原因,并提出避免误诊的防范措施。方法:对43例误诊为其它消化道疾病的胃肠道恶性淋巴瘤的临床资料并结合相关文献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病发病率低、无特异性临床表现及特征性实验室检查异常,早期极易误诊为其它消化道疾病。本组误诊率67%。结论:本病诊断时应综合临床表现、影像学及内镜检查结果,以提高诊断符合率。  相似文献   

5.
胃肠道是淋巴结外淋巴瘤(extranodal lymphoma)的好发部位,其中以胃最多见,约占所有淋巴结外淋巴瘤的21.7%~25.3%。因临床症状缺乏特征性,早期症状不明显,内镜下常误诊为胃癌、消化性溃疡、息肉或肥厚性胃炎。我科1998~2008年收治20例,误诊6例。为提高对本病的认识,减少误诊,现总结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6.
恶性淋巴瘤28例临床误诊原因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分析28例恶性淋巴瘤的误诊原因,提高临床医师对恶性淋巴瘤的认识,减少和防止误诊。方法 收集1992~2002年我科收治的恶性淋巴瘤病例,进行科或院一级的病历讨论。结果 28例恶性淋巴瘤均因首发症状的差异性(淋巴结肿大、腹痛、黄染、发热、贫血等)而导致了首诊误诊。之后经过完善检查得以明确诊断。结论 恶性淋巴瘤所涉及相关专业的知识广泛,在临床上因首发症状的多样,很容易被首诊医师先入为主而误诊。通过对我院28例恶性淋巴瘤病历分析,旨在使更好地认识恶性淋巴瘤表现的多样性、复杂性,最终能够尽可能避免误诊。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鼻型NK/T细胞淋巴瘤临床早期误诊原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4月—2014年4月间该院诊治的27例鼻型NK/T细胞淋巴瘤早期误诊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并分析该组鼻型NK/T细胞淋巴瘤患者早期误诊原因。结果早期误诊主要表现在过敏性鼻炎14.81%、慢性鼻炎14.81、鼻窦炎33.33、鼻息肉22.22%等;首次病理活检确诊患者13(48.15%)例,2次病理活检确诊患者8(29.63%)例,3次病理活检确诊患者6(22.22%)例;CD3ε/CD45RO和颗粒蛋白酶B均为阳性,24(88.89%)例表达CD56,CD20阴性并送至相应科室治疗。结论鼻型NK/T细胞淋巴瘤早期误诊可表现在多种疾病类型上,需依靠病理组织活检及免疫组织化学分析技术以确诊,针对部分疑似病例需予以多次病理活检,正确取材,尽可能避免误诊病例发生。  相似文献   

8.
恶性淋巴瘤21例误诊分析王俊荣赵春亭陈玉美陈佳荣李白英牟爱芹徐桂珍(附属医院内科,滨州市256603)关键词恶性淋巴瘤;误诊恶性淋巴瘤是一组原发于淋巴组织的恶性肿瘤。其恶性程度不一,临床表现多样,症状缺乏特异性,易误诊、漏诊。现将我院误诊的21例分析...  相似文献   

9.
原发性肺非霍杰金淋巴瘤是指起源于肺内淋巴组织的恶性淋巴瘤,其临床表现无特异性,纤维支气管镜(简称纤支镜)及痰涂片细胞学检查叉多为阴性,以往诊断主要依靠手术而获得病理学依据,故临床误诊率较高,误诊时间长。我们回顾性总结了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几年来经病理确诊的原发性肺非霍杰金淋巴瘤患者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特点、以及诊断学方法等,旨在加深临床医师对该病的认识,提高对该病的早期诊断,减少误诊。  相似文献   

10.
鼻咽癌误诊54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古庆家  秦学玲  梁传余 《重庆医学》2002,31(11):1089-1090
目的 分析鼻咽癌误诊的原因,并就如何减少误诊和提高鼻咽癌的早期确诊率进行探讨。方法 回顾性分析了我科1992-2001年收治的54例鼻咽癌误诊住院病人,对误诊科室,误诊疾病及误诊经过进行归纳总结。结果 调查发现鼻咽癌误诊科室有内科,外科,口腔科,神经内科,眼科,耳鼻咽喉科及肿瘤科,分别误诊为颈淋巴结结核,颈淋巴结炎,颈部肿瘤,恶性淋巴瘤,三叉神经痛,偏头痛,眼肌麻痹,鼻息肉,鼻咽纤维血管瘤,分泌性中耳炎,霉菌性上颌窦炎等疾病。结论 鼻咽癌发生部位隐蔽。早期无特异症状,常以局部浸润及转移症状而就诊。临床各科医生缺乏对鼻咽癌合并症及并发症的认识,因而容易误诊,对可疑患者应详细询问病史,认真检查鼻咽部,最好行鼻内窥镜直视下取活检,可能会减少误诊。  相似文献   

11.
非霍奇金氏淋巴瘤(NHL)多发于浅表淋巴结,以颈部淋巴结最多见,原发于咽部、鼻部的少见,约占12,6%。原发于喉部者更少见,本病易出现早期误诊,延误治疗。有资料表明,淋巴瘤的误诊问题直接影响到患者的生存期和生活质量,中国科学院肿瘤研究所总结10年732例淋巴瘤的治疗效果,5年生存率Ⅰ期达77%,而Ⅲ期仅占10.5%。故对于NHL患者应争取尽早明确诊断。我科自1993年9月~2006年9月共诊治原发于耳鼻咽喉的NHL11例。本文对此进行分析,探讨其误诊原因,以提高认识。  相似文献   

12.
原发性胃肠道恶性淋巴瘤临床甚为少见。由于起病隐匿,早期缺乏特异症状而延误诊治。本科自1980年至1995年共收治原发性胃肠道恶性淋巴瘤15例,均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现结合文献讨论如下。亚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男11例,女4例;年龄17~62岁,平均年龄43岁。1.2临床表现6例胃恶性淋巴瘤主要表现为上腹痛、消瘦、纳差、腹胀、黑便、低热、4例小肠恶性淋巴瘤主要表现为腹痛,腹部肿块。5例结肠恶性淋巴瘤主要表现为腹痛、腹部肿块。1.3误诊情况6例胃恶性淋巴瘤中4例误诊为胃癌,2例误诊为胃溃疡。4例小肠恶性淋巴瘤中2例误诊为盲肠癌,1…  相似文献   

13.
非何杰金淋巴瘤是恶性淋巴瘤的一种,早期发生在舌根部的非何杰金淋巴瘤症状不明显,常常出现误诊。1998-03我科经治1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原发性结外淋巴瘤48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总结原发性结外淋巴瘤的临床表现,以提高对结外淋巴瘤的及时确诊率。方法 以1996~2005年5月该院48例结外淋巴瘤为分析对象。结外淋巴瘤所占比例、性别、年龄、发生部住、临床表现、误诊情况。结果 结外淋巴瘤占同期收治的恶性淋巴瘤的30,8%(48/156),结外淋巴瘤发病率男性高于女性。发病年龄高峰46岁。好发部位头颈部占37.5%,胃肠道占27.1%,误诊率68,8%。结论 应不断积累结外淋巴瘤的诊治经验,及早明确诊断减少误诊。  相似文献   

15.
NK/T细胞淋巴瘤鼻型是鼻腔的恶性肿瘤,发生于下鼻甲较少见,早期症状不典型,容易漏诊、误诊。本文回顾报道1例确诊的下鼻甲NK/T细胞淋巴瘤病例,并结合相关文献复习,提高对本病的认知,及时明确诊断,防止漏诊误诊而耽误病情。  相似文献   

16.
鼻NK/T细胞淋巴瘤9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鼻NK/T细胞淋巴瘤是一种进行性肉芽增殖性溃疡性病变,短期内可以毁坏患者面容而致死。应用免疫组织化学和分子生物学技术等研究表明,绝大多数为外周T细胞淋巴瘤^[1]。该病较为少见,且表现无特异性,诊断较困难,易误诊、漏诊。本文收集我院1998年7月~2005年6月确诊为鼻NK/T细胞淋巴瘤的9例患者的住院临床资料加以分析,旨在提高耳鼻咽喉科医师对该病的认识,以期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提高患者的生存率。现将其临床表现总结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7.
李刚  周京涛  宋立 《新疆医学》2006,36(6):178-178
原发胃恶性淋巴瘤,是少见的恶性肿瘤,因缺乏特征性临床表现,极易误诊为胃癌。若能早期确诊,综合治疗应有较好的疗效,现对我院2005年诊治的3例原发性胃恶性淋巴瘤(均为NHL,非霍奇金淋巴瘤),现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8.
目的:总结70例儿童淋巴瘤的临床特点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70例儿童淋巴瘤的临床特点、病理分型、预后指标、治疗及疗效。结果:儿童淋巴瘤以浅表淋巴结肿大为首发症状,免疫分型多为高度恶性。骨髓侵犯率16%,以Ⅲ~Ⅳ期具有B症状患者为主,远期疗效差。结论:淋巴瘤为儿童常见恶性肿瘤,早期临床表现不典型,易误诊,恶性程度高,早期多有血行转移,必须予以足够重视,早期诊断及时治疗可望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19.
少见部位的恶性淋巴瘤(附3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甲状腺、睾丸及上颌窦等3例少见部位淋巴瘤的临床、病理特点。方法:对甲状腺、睾丸及上颌窦淋巴瘤患者进行症状、体征、手术及病理分析。结果:原发性甲状腺恶性淋巴瘤,多发于老年妇女,起病缓慢,于单例或双例甲状腺处形成肿块,易误诊为甲状腺癌。睾丸原发性恶性淋巴瘤以睾丸肿大为首发症状,骨髓末梢血象无幼稚细胞,无全身浅表淋巴结肿大体征,易被忽视或误诊。上颌窦恶性淋巴瘤早期不易发现,容易发生全身扩散,预后较差。结论:甲状腺、睾丸及上颌窦淋巴瘤的临床研究,对进一步探讨少见部位淋巴瘤的诊断及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对西安医科大学第一附院儿科1975~1989年收治的经病理或细胞学确诊的45例小儿淋巴瘤中误诊30例进行了临床分析,总结了早期误诊原因,并提出要重视恶性淋巴瘤的早期诊治,以改善其预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