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术后胰腺炎(PEP)的预防及护理方法。方法回顾分析55例PEP的临床资料。结果49例PEP经及时积极治疗护理后痊愈,5例中转开腹,1例死亡。结论PEP是ERCP术后最常见的并发症。护理人员应加强术前对患者病情的评估、术后病情观察及引流管管理,及时发现病情变化并采取积极措施,有效预防PEP。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诊断性胰胆管显影与胆道支架、乳头括约肌切开取石术等治疗性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对术后并发胰腺炎的影响。方法50例ERCP操作分为4组:诊断性ERCP分为胆、胰双管显影(ERCP)组、治疗性ERCP分为双管显影加支架术(ERCP 支架)组、ERCP 乳头括约肌切开(EST)取石组及ERC EST取石组,比较各组术后2h、24h血清淀粉酶及临床症状改变。结果术后2h、24h高淀粉酶血症发生率分别为18%及6%,并发急性胰腺炎的发生率为4%,各组中以ERCP EST组发病率为最高。结论在ERCP操作中,反复胰管造影是并发胰腺炎主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3.
丙谷胺对ERCP术后胰腺功能影响的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导丙谷胺对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术后胰腺功能的影响。方法比较对照组(S组)、奥曲肽组(O组)、丙谷胺组(P组)急性胰腺炎的发生率、死亡率、血浆胆囊收缩素八肽(CCK-OP)及血清淀粉酶含量的变化。结果S组并发急性胰腺炎3例(13.6%,3/22),O组并发急性胰腺炎1例(5%,1/20),P组并发急性胰腺炎1例(4.0%,1/25),S组明显高于O组及P组(P<0.05)。术后6h及24hP组及O组血清淀粉酶与S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但P组与O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术后6hP组血浆CCK-OP明显低于O组及S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术后24hP组与O组及S组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结论丙谷胺可抑制CCK-OP的作用,与奥曲肽一样能有效地保护ERCP术后胰腺的功能,减轻酶血症,预防急性胰腺炎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诊断性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与治疗性逆行胰胆管造影对术后并发胰腺炎的影响。方法 66例ERCP操作分为5组:诊断性ERCP分为胆、胰双管显影(ERCP)组,单纯胆管显影(ERC)组和单纯胰管显影(ERP)组;治疗性ERCP分为双管显影+EST和ERC+EST取石组;比较各组术后4小时、24小时血清淀粉酶及临床症状改变。结果 术后4小时、24小时高淀粉酶血症发生率为18.2%及4.5%,并发急性胰腺炎发生率为4.5%。结论 在ERCP操作中,反复胰管造影是并发术后胰腺炎主要危险因素,EST及取石治疗并不增加胰腺炎发生率。  相似文献   

5.
何艳玲  赵登科 《健康必读》2008,7(9):100-101
ERCP技术经过30多年的不断发展和完善已成为诊治肝胆胰疾病的不可缺少的重要手段,但无论是诊断性还是治疗性ERCP均是微创或有创性技术,其并发症的发生在某种程度上限制了ERCP的广泛应用。高淀粉为其较常见并发症,急性胰腺炎是ERCP术后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ERCP治疗上消化道患者出血的原因,提出对应的护理对策。方法:我院自1996年1月-2009年12月诊断性及治疗性ERCP诊治上消化道的536例患者,从中筛选出现出血并发症16例,其中男性10例,女性6例,平均年龄40.37岁。探究其原因及护理对策。结果:16例患者经过不同对应方式处理后均已止血。结论:及时进行处理,可有效减轻ERCP治疗上消化道出血并发症,避免不必要的并发症及死亡。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析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术后并发胆道出血相关高危因素以及预防措施,为今后更好预防胆道出血提供参考和借鉴依据。方法本研究回顾性分析2010年2月至2013年5月期间248例行ERCP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是否发生胆道出血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22例胆道出血为研究组,226例胆道无出血为对照组,总结分析ERCP术后胆道出血的高危因素并探析有效地预防措施。结果 ERCP术后并发胆道出血的高危因素主要包括:凝血时间长、血小板计数减少,胆总管多发结石、乳头旁憩室或者其内乳头、胆道系统肿瘤等原发疾病(P<0.05),针状刀切开术后胆道出血率明显高于弓形刀切开术(P<0.05);EST中大切开术出血率明显高于乳头气囊扩张术(P<0.05)。预防措施主要包括:术前健康教育和心理疏导、完善术前评估和准备;术中、后优质护理;并发症紧急处理。结论凝血功能、原发疾病、手术方式、操作者的经验与操作熟练程度均为ERCP术后并发胆道出血的高危因素,通过积极有效的预防措施能避免或者减少术后胆道出血,最大程度减轻患者的痛苦,提升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分析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后胰腺炎的预防措施.方法 选取688例行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的患者按照入院顺序随机均分为两种,观察组(344例)患者在手术过程中适当改变操作技术环节,对照组(344例)应用传统方法进行操作,分析两组患者术后胰腺炎发生率及相关因素.结果 ①观察组患者发生术后胰腺炎发生率为4.65%,对照组为10.1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7.06,P<0.05).②观察组患者中行Oddi括约肌切开者所占比例为12.21%,胰管多次显影者所占比例为15.41%,多次插管者所占比例为11.63%,均低于对照组(22.97%,28.49%和14.42%),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13.729,x2=17.172,x2=19.046,P<0.05).观察组患者中年龄>60者所占比例为14.24%,大于对照组(13.66%),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048,P>0.05).结论 行Oddi括约肌切开、胰管多次显影以及多次插管均是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后并发症的危险因素,且采取适当的措施改进操作环节能降低术后胰腺炎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大柴胡汤对PEP的预防作用及其可能机制。方法:收集2009年12月-2012年3月行ERCP的患者70例,随机分为两组:常规组35例,予以常规处理。预防组35例,在常规处理的基础上,ERCP术前2h,术后1、8、20h分别予以大柴胡汤150ml保留灌肠。监测血淀粉酶及IL-6、IL-8水平,同时观察胰腺炎的发生情况。结果:常规组中有8例发生ERCP术后胰腺炎(22.9%),预防组1例(2.9%)发生急性胰腺炎,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RCP术后IL-6、IL-8均显著低于常规组。结论:大柴胡汤对PEP有预防作用,其可能机制是抑制了IL-6、IL-8的产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术后并发胆道感染病原菌分布、危险因素,并构建预测模型。方法 选取2020年10月-2022年10月于空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行ERCP术患者1 04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术后是否并发胆道感染分为并发胆道感染组30例和未并发胆道感染组1 010例,收集患者临床资料,分析胆道感染病原菌分布及其危险因素,并构建预测模型,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模型的预测价值。结果 1 040例ERCP术后患者并发胆道感染30例,发生率为2.88%,共培养病原菌42株,以大肠埃希菌为主,其次为粪肠球菌;胆道梗阻位置、ERCP术后未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合并糖尿病是ERCP术后并发胆道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构建的预测模型为:Logit(P)=-11.087+胆道梗阻位置高位×0.927+ERCP术后未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0.958+合并糖尿病×1.042,按照诊断概率Logit(P)绘制预测ERCP术后患者并发胆道感染的ROC曲线,当Logit(P)>11时,AUC值为0.843,敏感度为86.67%,特异度为67.43%。结论 E...  相似文献   

11.
对131例行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的住院患者进行回顾性调查,18例发生ERCP术后胆管炎。将患者按是否发生ERCP术后胆管炎分为术后胆管炎组和非胆管炎组,分析相关因素(年龄、性别、术中操作、梗阻部位)对ERCP术后胆管炎发生的影响,结果显示梗阻部位与术后胆管炎有关。18例ERCP术后胆管炎患者10例送检病原学检查,胆汁培养共获得菌株9株,以革兰氏阴性杆菌为主。  相似文献   

12.
ERCP(endoscopic retrograde cholangoopancreatography)作为胆道及胰腺疾病的诊治手段,已经越来越多的应用于临床.但是,由于机械性、化学性、酶、微生物以及患者和操作者、操作过程相关的诸多因素的影响,使得该项技术也可能会出现一些并发症,其中,ERCP术后胰腺炎是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胃肠减压作为一种相对简单和无创的手段,临床发现它对ERCP术后胰腺炎具有预防作用,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和内镜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ST)在治疗急性胆源性胰腺炎(ABP)中的临床价值。方法63例ABP患者在人院72h内行ERCP和EST治疗(内镜治疗组),64例ABP患者采用内科常规综合治疗(对照组),观察两组患者血清淀粉酶恢复时间、住院天数和住院费用。结果内镜治疗组患者的血清淀粉酶恢复时间、住院天数和住院费用均低于对照组(P〈0.05);且两组不同病因上述指标比较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ERCP和EST能缩短ABP患者的血清淀粉酶恢复时间、住院天数,且能减少住院费用,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高龄高危患者行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及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取石术(ERCP+EST+SE)的护理要点。方法 对高龄高危患者成功进行ERCP联合EST+SE术的手术前病情评估及相关准备、术中配合、术后护理及预防并发症的临床经验进行回顾性的总结。结果 患者术中配合良好,术后未发生并发症,1周后痊愈出院。结论 良好的手术操作技能,掌握术前、术中及术后的护理方法,认真细致的观察病情,严格预防手术并发症,是提高手术成功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急性胆源性胰腺炎患者早期行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检查和治疗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59例急性胆源性胰腺炎住院患者,其中急诊内镜治疗31例,在一般内科治疗基础上,24~72 h内行内镜下逆行胰管造影检查和治疗 保守治疗(对照组)28例,观察两组的疗效和安全性.结果 内镜下逆行胰管造影组治愈率为94.7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0.95%(P〈0.05),未发生与内镜操作有关的严重并发症.与对照组相比,内镜下逆行胰管造影组平均住院时间、腹痛缓解时间、淀粉酶恢复正常时间、体温及白细胞复常时间等临床指征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1).结论 急诊内镜下逆行胰管造影治疗急性胆源性胰腺炎具有微创、安全、有效,可快速解除胰胆管开口的阻力及防止胆汁胰管反流,抑制病情的进一步恶化,是治疗急性胆源性胰腺炎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16.
ERCP术后生长抑素对胰腺炎预防作用的随机性对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本研究目的在于观察stilamin(施他宁 )对ERCP术后胰腺炎的预防作用。方法  4 7例无胰腺炎的胆管扩张或胆结石患者 ,分别随机安排入治疗组 (胆管扩张 14例 ,胆结石 9例 ,共 2 3例 )和对照组 (胆管扩张 13例 ,胆结石 11例 ,共 2 4例 ) ,治疗组进行诊断性或治疗性ERCP患者术前 30min开始静滴生理盐水 50 0ml加施他宁 3mg不间断维持 12h。对照组静滴生理盐水 50 0ml。胆管扩张患者行胆管和胰管造影 ;胆结石患者进行胆管和胰管造影、Oddi括约肌切开和胆道取石。术后测定血清淀粉酶水平 ,并对腹痛进行评价。结果 治疗组术后 6h血清淀粉酶较对照组低 ,分别为 2 4 4± 4 6IU/L、4 67± 73IU/L(P <0 0 5) ,但术后 2 4h血清淀粉酶水平无显著性差异 ,分别为 2 15± 4 4IU/L、2 86± 54IU/L(P >0 0 5)。术后腹痛加重率分别为 6%和 13% (P <0 0 5)。结论 生长抑素制剂施他宁对ERCP术后胰腺炎有一定的预防作用。  相似文献   

17.
卢若丽 《现代保健》2012,(26):107-108
目的:分析和探讨患者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的临床应用及疗效。方法:对2005年12月-2011年12月在本院进行ERCP操作的276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记录患者ERCP操作、疗效及并发症情况,并对其结果进行分析。结果:276例患者进行了ERCP操作,成功率为95.7%(264/276),ERCP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8.7%(24/276)。结论:ERCP在大多数患者中的临床应用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术后并发高淀粉酶血症的危险因素,为今后临床治疗胰胆管相关疾病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皖北煤电集团总医院2021年4月至2023年4月收治的104例行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治疗的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术后是否发生高淀粉酶血症将其分为发生组(21例)与未发生组(83例),分析两组患者临床资料,并进行单因素与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术后发生高淀粉酶血症的影响因素。结果 与未发生组比,发生组患者合并胆总管狭窄、合并十二指肠乳头憩室、插管困难占比及白细胞计数均升高,操作时间均延长(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合并胆总管狭窄、十二指肠乳头憩室及操作时间长均为术后发生高淀粉酶血症的危险因素(OR=5.603、5.289、1.118,均P<0.05)。结论 合并胆总管狭窄、十二指肠乳头憩室及操作时间长均为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术后发生高淀粉酶血症的危险因素,临床应严格筛选上述危险因素给予相应预防干预措施,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9.
目的对比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endoscopic retrograde cholangiograp,ERCP)、核磁共振胰胆管造影(magnetic resonance chlangiopancreatogra,MRCP)及超声内镜(endoscopic ultrasonograph,EUS)对中度可疑胆总管结石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0年2月—2015年7月本院收治的372例中度可疑胆总管结石患者,所有患者均予以ERCP、MRCP、EUS检查,以内镜取出结石为金标准,比较ERCP、MRCP、EUS 3种不同方法的准确度、特异度和敏感度。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ERCP的准确度为98.92%(368/372)、特异度为100.00%(54/54)、灵敏度为98.74%(314/318),MRCP的准确度为91.95%(342/372)、特异度为88.89%(48/54)、灵敏度为92.45%(294/318),EUS的准确度为97.31%(362/372)、特异度为96.30%(52/54)、灵敏度为97.48%(310/318)。不同检查方法的准确度、特异度、灵敏度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两比较发现,ERCP、EUS的准确度、特异度、灵敏度均明显高于MRCP,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ERCP与EUS的准确度、灵敏度、特异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在中度可疑胆总管结石患者中行ERCP与EUS的检查结果类似,对于行ERCP术的中度可疑胆总管结石患者,在行MRCP或EUS检查时,可避免不必要的ERCP。  相似文献   

20.
宫德卿  陈山  杨刚三 《现代保健》2012,(10):126-127
目的:调查高、低位胆道梗阻逆行胰胆管造影治疗后感染发生率,从而对高感染率的病种有针对性地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方法:选择笔者所在医院2008年1月-2010年6月随机选择的高位胆道梗阻患者100例、低位胆道梗阻患者100例,根据高、低位胆道梗阻患者术前术后体温、白细胞、临床症状等统计结果分析术后感染发生率。结果:高位胆道梗阻患者术后发生胆道感染率为21%,低位胆道梗阻者术后发生胆道感染率为12%,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9)。结论:高位胆道梗阻患者术后发生胆道感染率高于低位胆道梗阻患者术后胆道感染率,提示胆管高位梗阻为ERCP治疗引起感染并发症的高危病种,应针对性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