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Ph染色体阳性急性白血病38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是恶性淋巴细胞在骨髓、外周血和其他器官克隆性增殖的一种异质性疾病,占急性白血病的30%~40%.Ph染色体在各类型急性白血病均是最不良的预后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2.
费城染色体 (Ph染色体 )虽为慢性粒细胞白血病 (CML)的标志性染色体 ,但也见于 5 %的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ALL)、1 5 %~ 30 %的成人ALL以及 2 %的急性粒细胞白血病 (AML) 〔1〕。格列卫为针对Ph染色体的分子靶向药物。我院最近采用格列卫治疗Ph+急性白血病 (AL)住院患者 2例 ,现报告如下。1   病例报告例 1 男 ,2 9岁。诊断为急性混合细胞白血病。检查骨髓象示原始细胞占 97%。外周血血常规示原始细胞占 74%。采用三色免疫荧光流式细胞术进行骨髓细胞免疫分型 ;以CD45设门 ,病态细胞占 99% ,其中CD1 0 96% ,CD1 999% ,CD33…  相似文献   

3.
李忠清  罗军  杨杰  马劼  罗琳  彭志刚  周吉成  赖永榕 《内科》2010,5(2):151-152
目的探讨Ph染色体阳性成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Ph+ALL)的形态学、免疫学、细胞遗传学和临床特点。方法分析3例初诊Ph+ALL患者血液学、骨髓细胞学、免疫学、细胞遗传学及临床特点。结果 3例患者FAB分型均为ALL-L2型;免疫学标记均为B-细胞,表达cCD79a、CD19、CD10;均表达造血干/祖细胞抗原CD34、HLA-DR;2例伴髓系抗原表达;单独使用VDCPL(长春新碱、柔红霉素、环磷酰胺、强的松、左旋门冬酰胺酶)方案化疗后均获得完全缓解(CR)。结论 Ph+ALL免疫表型几乎全部为前体B细胞,表达造血干/祖细胞抗原,常伴有髓系表达,单独使用化疗亦有较高的CR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报告Ph染色体阳性急性髓系白血病1例,结合文献复习,提高对Ph染色体阳性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细胞遗传学、免疫表型和临床特点的认识.方法:对患者进行骨髓形态学、免疫学和细胞遗传学检查,并对其治疗效果进行观察、分析.结果:该例患者经常规化疗未获缓解后口服格列卫治疗,获得血液学缓解,但很快复发,并于短期内死亡.结论:...  相似文献   

5.
Ph染色体阳性成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Ph染色体是慢性髓系白血病(CML)的标志性染色体,见于约98%的CML患者,亦见于20%~40%的成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ALL),2%~5%的儿童ALL和约1%的成人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ML)。Ph^ aALL具有其独特的临床、血液学和预后特征,其治疗也具有特殊性。本文对Ph^ aALL的临床和生物学特征、预后和治疗进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6.
韩昂轩  禹莉 《内科》2014,(2):214-217
Ph阳性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Ph+-ALL)的细胞遗传学特点是出现特异性Ph染色体,在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中出现的频率为3%~5%,随年龄增长逐渐升高,成年人可达20%~30%,50岁以上者甚至高达50%。临床特征表现为年龄偏大、高白细胞计数,易伴有肝脾淋巴结肿大,常累及中枢神经系统。Ph+-ALL的发病机制至今未完全清楚,目前公认其是多基因参与并共同作用的结果,诊断方法和治疗手段有赖于更深入的研究。Ph染色体阳性是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预后不良的因素之一,伊马替尼(IM)联合化疗可有较高的缓解率(CR),成为如今Ph+-ALL患者的一线治疗方案。本文就其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Ph染色体阳性白血病患者经伊马替尼治疗后行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1年6月至2005年6月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血液病研究所住院的难治性Ph染色体阳性的39例白血病患者经伊马替尼治疗后再行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的效果,观察伊马替尼对造血重建、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总存活率(OS)、无病存活率(DFS)、复发率和移植相关并发症的影响。结果伊马替尼治疗后,18例患者血液学完全缓解,9例骨髓缓解,4例部分缓解,4例无效或疾病进展,总有效率79.49%,无重度非血液学毒性反应;移植后中性粒细胞和血小板植活中位时间分别为14d和13.5d;Ⅱ~Ⅳ度和Ⅲ~Ⅳ度急性GVHD累积发生率分别为61.53%和15.38%;根据对伊马替尼治疗的效应分为完全缓解组和未完全缓解组,其3年预期OS和DFS分别为(73.51±9.61)%对(36.36±14.50)%和(61.28±12.37)%对(31.25±13.98)%,3年累积复发率为20.41%对75.00%;4例患者死于重度移植相关并发症。结论应用伊马替尼后行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难治性Ph染色体阳性白血病的方法,尤其达完全缓解后行移植,可望提高此类患者的临床治愈率。  相似文献   

8.
李菲  黄萍  周莹  伍世礼 《山东医药》2008,48(42):98-98
Ph染色体是慢性髓系白血病的标记性染色体,约98%的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CML)患者可见,是这类疾病独立的不良预后因素。美国FDA已批准格列卫用于Ph^+的CML慢性期的一线治疗。2006年10月以来,我科采用格列卫治疗5例Ph^+的急性白血病患者。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Ph染色体阳性的急性白血病免疫表型及临床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Ph染色体阳性的急性白血病(Ph  相似文献   

10.
复方青黛片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疗效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全反式维叩酸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I,)已取得较好疗效,但维甲酸综合征影响了该药的使用。我们自1992年6q~1998年6月用复方青黛片治疗14例API。,取得较好疗效,报告如下。1临床技料与方法1.l病例资料14例患者外用血象及骨髓象均符合APL诊断标准。61)例,女3例;年龄9~68岁,中位年龄26岁。初治4例(l例早期死亡).其他10例既往经全区人维…酸(ATRA)、DA、H()AP、HA、HLkAra-C、HAM等方案治疗,本缓解或复发。其中1例第1次复发后治疗.l例3次复发治疗3次。骨国中异常V幼粒细胞O.305~0.885(0.627f0.Z…  相似文献   

11.
Ph染色体在各种恶性血液病中的意义和新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Ph染色体与多种恶性血液病相关,本文从细胞遗传学及分子生物学的角度阐述有关它的各种融合基因,转录本和融合蛋白的结构,分布及其疾病的发病机制和临床表现的关系,并探讨其与临床治疗的关系。  相似文献   

12.
多药耐药(multidrugresistanceMDR)是导致化疗失败或复发的主要障碍,体外研究证实环孢菌素A(CsA)对使MDR细胞内药物浓度恢复至敏感水平。在体内能达到逆转耐药所需的CsA浓度,赵春亭等[1]用CsA逆转1例M4b白血病的MDR取得了完全缓解。我们应用CsA、rhG-CSF联合化疗治疗6例  相似文献   

13.
患者1:女性,54岁,2011年9月于外院血液科初诊为急性髓系白血病(acute myeloid leukemia,AML)-M4b伴淋巴系统表达,初诊时白细胞19.8×10~9/L、血红蛋白154 g/L、血小板291×10~9/L,人工分类外周血原始和幼稚细胞占34%,骨髓涂片中原始和幼稚细胞占82%。免疫分型:CD19~+CD34~+  相似文献   

14.
胡斌飞  陈静 《山东医药》2001,41(9):28-29
研究证实 ,细胞遗传学检查较形态学及免疫表型检查更能反映白血病细胞的生物特征。我们对 35例急性白血病 ( AL)患儿的染色体改变进行了观察 ,旨在探讨其与 AL预后的关系 ,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本文初治小儿 AL35例 ,男 2 5例 ,女 1 0例 ,年龄6个月至 1 7岁。 ALL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 2 3例 ,ANLL(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 ) 1 2例 ,其中 M11例、M2 6例、M3 4例 ,M4 1例。均按 1 998年全国小儿白血病协作组制定的标准确诊及分型。取 35例患儿初发病时的骨髓 ,将新鲜细胞在 37℃温度下培养 2 4小时 ,收集有丝分裂中期细胞 ,用 R…  相似文献   

15.
急性红白血病40例染色体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急非淋)患者有非随机的染色体异常,其中2/3和特定的FAB分型相关,且具有重要的诊断和预后价值,例如t(8;21)和M2、t(15;17)和M3、inv(16)和M4EO、t/del(llq23)和M5等。关于急性红白血病(M6)染色体研究的资料不但较为少见,而且至今未发现特异性染色体重排。我院于1984年至2000年5月间对40例M6患者作了细胞遗传学检测。 一、资料和方法 1.研究对象:40例均在我院血液室进行染色体核型分析的M6患者。M6的诊断按文献[l],即骨髓片中红…  相似文献   

16.
17.
目的探讨白血病患者染色体改变及其在诊断、治疗及预后判断中的意义。方法采用短期培养法制备骨髓细胞染色体标本,以R显带技术用显微镜对240例急性白血病(AL)患者、138例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患者(CML)进行常规染色体核型分析,每例患者分析10~20个中期分裂细胞,并动态观察部分患者病程进展中染色体核型的变化。结果 240例AL中核型异常182例,占75.83%,其中单纯数目异常占20.33%(37/182),以多倍体和非整倍体为主;结构异常113例,占62.08%,主要为特异性染色体重排且与分型有关。138例CML患者中Ph染色体阳性(Ph+)127例,占92.03%;其中90.55%(115/127)为典型易位,9.45%(12/127)为变异易位。127例Ph+患者中22例(13.39%)出现额外染色体,加速期和急变期额外染色体的检出率明显高于慢性期(P<0.05)。结论染色体核型分析对白血病的诊断、鉴别诊断、治疗及预后判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对27例急性粒单、单核细胞白血病进行了细胞遗传学分析。其中15例检出染色体畸变。4例M4中2例为inv(16)(p13q22)。M523例、12例有核型异常,其中涉及11q23结构异常者7例。显示11q23突变在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中有着重要的生物学作用。  相似文献   

19.
应用含米托蒽醌的联合化疗方案治疗难治性及复发性急性白血病18例。急淋7例(L11例,L26例),急非淋11例(M23例,M43例;M54例,M61例)。完全缓解率55.6%,部分缓解率11.1%,总有效率66.7%。含米托蒽醌的联合化疗方案对难治、复发性急性白血病具有疗效高、副反应小的优点,是较理想的化疗方案。  相似文献   

20.
染色体脆性部位与白血病之间的关系日益引起人们的重视,染色体脆性部位可能是染色体结构重排的诱因,染色体结构重排又可激活癌基因而导致白血病的发生。本文报告20例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ANLL)患者外周血染色体畸变率及常见型脆性部位的结果。1 对象与方法1.1 对象20例均为我院1995~1997年血液科患者,根据临床表现,血常规及骨髓检查确诊为ANLL。其中男11例、女9例,年龄16~58岁。10例健康成人作对照。1.2 方法患者接受任何化疗药物前,取外周血,接种于TC199培养液中,接种血量视外周血白细胞总数而定。置37℃温箱培养96h,培养结束前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