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分析卵巢成熟性囊性畸胎瘤恶变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及其与人类乳头瘤病毒感染的关系。方法:回顾性研究了14例卵巢成熟性囊性畸胎瘤恶变临床及病理学特征,并且应用PCR技术对其中7例的瘤体组织及宫颈组织进行了人类乳头瘤病毒检测。结果:14例卵巢畸胎瘤恶变病例发病年龄为30~82岁(平均61.7岁),组织学类型包括鳞状细胞癌(11例)、腺癌、甲状腺乳头状腺癌及甲状腺类癌(各1例)。人类乳头瘤病毒检测没有发现阳性病例。结论:卵巢成熟性囊性畸胎瘤恶变是一种少见的病变,发病年龄以绝经后妇女为主,组织学类型以鳞状细胞癌最为多见,未发现HPV感染与其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卵巢成熟性囊性畸胎瘤恶变的临床及病理特点 ,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方法 对 8例卵巢成熟性囊性畸胎瘤恶变进行临床、病理回顾性分析 ,并综合文献复习。结果 本病发病率在卵巢成熟性囊性畸胎瘤中占 4.41% ,平均发病年龄为 45± 11.9岁 ,盆腔包块为主要症状。瘤体平均直径为 15.2± 5.6cm。 4项肿瘤标记联合检测 ,其敏感性及特异性分别达到 73 .4%和 90 .4%。 8例患者中腺癌 1例 ,类癌 1例 ,其余均为鳞癌。结论 卵巢成熟性囊性畸胎瘤恶变罕见 ,对于年龄在 45岁以上 ,包块直径在 10cm以上者 ,进行多项肿瘤标记联合检测 ,对提高卵巢成熟性囊性畸胎瘤恶变诊断的准确性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卵巢鳞形细胞癌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对1例卵巢囊性成熟性畸胎瘤恶变成鳞形细胞癌的临床、病理和免疫学表型进行观察、分析及文献复习。结果患者临床表现为腹痛。镜下见成熟鳞形细胞与鳞形细胞癌细胞相移行。免疫组化瘤细胞34βE12和CK14阳性,ER、PR、HRE-2均阴性。结论卵巢囊性成熟性畸胎瘤恶变成鳞形细胞癌是一种极其少见的现象。其诊断依赖于组织病理学、免疫组化,并须结合其临床资料。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卵巢成熟性囊性畸胎瘤恶变的临床病理学特点.方法:对24年间本院收治的卵巢成熟性囊性畸胎瘤恶变的19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9例中,鳞癌变11例,黏液腺癌变2例,浆液腺癌变3例,甲状腺乳头状腺癌1例,肠型腺癌1例,尿道移行上皮癌1例.囊内均可见油脂及毛发,油脂呈灰白色、咖啡色或黄色.鳞状上皮癌变主要表现为囊壁增厚和乳头,腺癌变均表现为内壁乳头.患者5年平均生存率26.3%,Ⅰ期者为33.3%,Ⅱ~Ⅲ期者为0.结论:卵巢囊性畸胎瘤患者应在术前行肿瘤标志物检查;术中发现有实性部分时,为可疑恶变,应送冰冻病理检查;治疗以手术为主,加用化疗和放疗;早期患者预后明显好于中晚期患者.  相似文献   

5.
卵巢成熟囊性畸胎瘤恶变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目的:探讨卵巢成熟囊性畸胎瘤恶变的治疗方法及预后。方法:对20年卵巢成熟囊性畸胎瘤恶变11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卵巢成熟囊性畸胎瘤恶变占良性畸胎瘤的1.4%,其中鳞癌变7例(7/11),腺癌变3例(3/11),卵巢甲状腺肿恶变1例(1/11),5年平均生存率80%,I期为100%,Ⅱ-Ⅲ期为0。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36例卵巢畸胎瘤患者的临床特点及病理特征.方法分析36例卵巢畸胎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及病理资料并进行总结.结果卵巢畸胎瘤在各个年龄段均可发病,但以20-40岁多发,发病率占77.8%.36例患者中卵巢成熟性畸胎瘤33例,占91.7%,卵巢未成熟性畸胎瘤1例,占2.8%,卵巢成熟性囊性畸胎瘤恶变1例,占2.8%.卵巢畸胎瘤伴甲状腺类癌1例,占2.8%.结论卵巢畸胎瘤多数属良性肿瘤,合理而正确的治疗对远期预后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卵巢成熟囊性畸胎瘤恶变的治疗方法及预后。方法:对20年卵巢成熟囊性畸胎瘤恶变11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卵巢成熟囊性畸胎瘤恶变占良性畸胎瘤的1.4%,其中鳞癌变7例(7/11),腺癌变3例(3/11),卵巢甲状腺肿恶变1例(1/11)。5年平均生存率80%,Ⅰ期为100%,Ⅱ~Ⅲ期为0。结论:卵巢囊性畸胎瘤囊壁厚度大于1cm时,可疑恶变,应送冰冻病理检查;治疗以手术为主,加用化疗或放疗;早期患者预后明显好于中晚期;卵巢甲状腺肿恶变一般预后好  相似文献   

8.
王刚  王海舟 《当代医学》2011,17(31):104-105
目的观察探讨卵巢成熟性囊性畸胎瘤恶变的临床病理特点。方法应用光镜、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等方法并综合复习文献对1例卵巢成熟性囊性畸胎瘤恶变作临床病理分析。结果光镜下:见软骨组织,皮肤及附件组织,部分鳞状上皮癌变、可找到良性上皮恶性变的过度区,恶变上皮染色嗜碱性,细胞形态较原始幼稚,光镜下和尿路上皮类似,灶性区呈微乳头状。免疫组化:癌细胞CK5/6(+)、P63(+)、CK7(-)CK20(-)。结论卵巢成熟性囊性畸胎瘤恶变率低,取材时对囊壁增厚处注意观察,多区域充分取材,I期患者经临床综合治疗预后良好,治疗的基本原则:手术治疗为主,术后辅以化疗或放疗。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腹腔镜卵巢手术中发现恶变病例临床特点及处理方式。方法回顾性分析7例经腹腔镜治疗的非良性卵巢肿瘤的临床资料。结果 7例患者中术前诊断卵巢成熟性囊性畸胎瘤1例,卵巢巧克力囊肿4例,卵巢浆液性囊腺瘤1例,其他良性肿瘤1例;术后确诊为浆液性囊腺癌1例,卵巢子宫内膜样癌1例,恶性颗粒细胞瘤2例,浆液性乳头样囊腺癌1例,浆液性交界性瘤1例,中分化未成熟畸胎瘤1例;除有生育要求2例患者外,其余5例均转为开腹手术;术后随访1~36个月,除1例恶性颗粒细胞瘤病例术后24个月确诊为恶性颗粒细胞瘤复发外,其余未见异常。结论腹腔镜治疗卵巢良性肿瘤时对于术中发现的恶变病例,必须正确认识;一旦明确诊断,应及时调整手术方案以及扩大手术范围。  相似文献   

10.
李宁 《河北医学》2013,19(10):1520-1523
目的:观察和探析临床上卵巢成熟性畸胎瘤患者恶变为鳞形细胞癌临床病理特征。方法:应用光镜对我院2011年3月至2012年11月收治的22例卵巢囊性成熟性畸胎瘤患者由于病情恶化转变为鳞形细胞癌的临床和病理以及免疫学表型观察并分析。结果: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主要表现为腹痛,在光镜下可见成熟的鳞形细胞以及细胞癌细胞相移行。通过免疫学检查显示,癌细胞CK14和34βE12为阳性,HRE-2、PR、ER检查结果均为阴性。结论:临床上卵巢囊性成熟性畸胎瘤由于病情恶化为鳞形细胞癌是一种十分罕见的现象,临床医师对其诊断主要是依靠组织病理学方法以及免疫组化法,同时还要充分结合患者的临床资料才能对患者作出准确的诊断。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1例卵巢成熟性畸胎瘤伴甲状腺肿类癌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对1例诊断为卵巢成熟性畸胎瘤伴甲状腺肿类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组织学形态及免疫组化结果进行分析,并对相关文献进行复习。结果:本例为卵巢成熟性畸胎瘤伴甲状腺肿类癌,病理学检查除成熟性畸胎瘤成分外,另见由甲状腺和类癌组织混合成的结节一枚,类癌细胞较小且大小相仿,染色质均匀,核分裂少见,免疫组化:甲状腺滤泡上皮细胞TG(+)、TTF-1(+),类癌细胞CD99(+)、Cg A(+)、Syn(+)、CK7(-)。结论:卵巢成熟性畸胎瘤伴甲状腺肿类癌为罕见的病变,临床患者多无典型症状,且类癌成分多与甲状腺组织混杂于畸胎瘤中,容易漏诊,故应广泛取材并提高对卵巢成熟性畸胎瘤伴甲状腺肿类癌组织学特征及免疫表型的认识,对累积资料,避免临床误诊、漏诊具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12.
卵巢类癌2例     
赵华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07,28(19):2341-2342,F0004
目的探讨卵巢原发性类癌的临床病理特点。方法对2例2007年1~7月间无锡市妇幼保健院的卵巢原发性类癌病例进行光镜及免疫表型检测,并结合临床病理特征进行分析。结果例1为右卵巢伴有成熟性囊性畸胎瘤的类癌,镜下见囊性区为成熟性畸胎瘤的病变,实性区由排列成岛状、梁状结构的类癌组成。例2为右卵巢粘液性囊腺瘤伴类癌。镜下见囊性区为粘液性囊腺瘤的病变,囊壁增厚区由排列成岛状、梁状及甲状腺肿结构的类癌组成。免疫表型:类癌细胞CKpan、Syn、NSE均阳性;CgA、CD99、Inhibin、ER、PR均阴性。结论卵巢类癌分为岛状型、小梁型、甲状腺肿型、粘液型和混合型。诊断时应注意与转移性类癌、颗粒细胞瘤、Sertoli细胞瘤、分化差的腺癌、卵巢Brener瘤、卵巢粘液性肿瘤、甲状腺髓样癌等鉴别。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卵巢囊性成熟性畸胎瘤并发类癌的临床特点、诊断思路、治疗方法及预后,总结该类疾病的基本特征,提高临床医生对该病的认识。方法:患者因体检发现一侧卵巢肿物入院,行相关肿瘤标记物检查均未见异常,术前诊断为卵巢瘤,2例患者行患侧附件切除术,1例行患侧肿瘤剥除术。结果:3例患者手术顺利,术后病理诊断均为卵巢成熟性囊性畸胎瘤并发类癌,术后恢复良好,随访15个月未见复发及转移。结论:卵巢囊性成熟性畸胎瘤并发类癌术前极易误诊。患侧附件切除术是治疗该种疾病较为常见的手术方式,预后较好。  相似文献   

14.
<正>卵巢成熟性囊性畸胎瘤是女性最为常见的生殖细胞肿瘤,但合并甲状腺肿类癌较为罕见,其治疗尚无统一标准。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9年11月收治1例卵巢成熟性囊性畸胎瘤合并类癌,且伴有甲状腺成熟性囊性畸胎瘤患者,现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报告如下。1 病例资料患者,女,29岁,因"体检发现盆腔肿物1年"于2019年11月23日至本院就诊,B超检查提示双附件区囊实性回声(左侧5.4 cm×2.8 cm, 右侧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卵巢成熟性畸胎瘤合并甲状腺乳头状癌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1例卵巢成熟性畸胎瘤合并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病例资料并检索相关文献。结果 患者于2020年行腹腔镜下左卵巢肿瘤剥除术,术后病例诊断为卵巢成熟性畸胎瘤合并甲状腺乳头状癌IA期;后补充行保留生育功能的全面分期手术,术后恢复良好,预后良好。结论 本例卵巢成熟性囊性畸胎瘤合并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预后良好,结合文献以提高对该疾病的认识,从而减少漏诊或误诊。  相似文献   

16.
卵巢囊性成熟性畸胎瘤恶变临床较少见 ,但一旦恶变其恶性程度高。在发病年龄、临床表现、复发转移方式及预后等方面 ,它与卵巢未成熟畸胎瘤不同 ,而许多临床医生常将两种疾病混为一谈。本文对我科 1995年 7月~ 2 0 0 1年 7月间收治的 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总结分析 ,以了解成熟性畸胎瘤恶变的临床特征及预后。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8例成熟畸胎瘤恶变占本院同期收治卵巢恶性肿瘤的 3.33%(8/ 2 40 ) ,占卵巢成熟畸胎瘤的 1.44 %(8/ 5 5 7)。发病年龄较大 ,本组 8例中 6例发生在 41~ 6 9(中位年龄 5 1)岁 ,已绝经者占 75 %(6 / 8)  相似文献   

17.
袁军  刘辉  李娜 《浙江医学》2022,44(17):1877-1879
卵巢成熟性囊性畸胎瘤是卵巢最常见的生殖细胞肿瘤,但合并卵黄囊瘤的病例却非常少见,常发生于<30岁年轻女性,无特殊临床症状。当较小的卵黄囊瘤发生在较大的畸胎瘤中时极易漏诊,从而造成患者错失早期治疗的机会,后期易复发或转移,造成严重的后果。嘉兴市妇幼保健院于2021年3月以左侧卵巢囊肿(畸胎瘤可能)收治1例左侧卵巢成熟性囊性畸胎瘤合并卵黄囊瘤患者,行左侧附件+部分大网膜切除术,术后行博来霉素+依托泊苷+顺泊(BEP)疗法,1年半内未见复发与转移。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原发性卵巢甲状腺肿类癌合并成熟性畸胎瘤的临床病理特征、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收集原发性卵巢甲状腺肿类癌合并成熟性畸胎瘤3例,观察和分析临床病理组织学及免疫表型特点。结果镜下特点:3例病例均表现为肿瘤由类癌和甲状腺组织混合组成,证实为卵巢甲状腺肿类癌,甲状腺组织显示正常甲状腺组织的形态。成熟性畸胎瘤显示皮脂腺、成熟性鳞状上皮和平滑肌成分。类癌区域与不同大小的滤泡密切混合,肿瘤细胞有相对一致的嗜酸性胞浆、扁平核、“胡椒盐”样染色质,滤泡内充满嗜酸性甲状腺样的胶质,这两种成分有移行,通常是密切混合存在。免疫组化:3例病例的类癌区域的肿瘤细胞均表达synaptophysin,chromogranin A,CD56和CK19;含有胶质的滤泡表达甲状腺球蛋白。所有细胞均不表达calcitonin。结论原发性卵巢甲状腺肿类癌罕见,可能合并成熟性畸胎瘤,具有~定的组织形态学特点,生物学行为中间性,但可能转移甚至致命。  相似文献   

19.
杨迪  刘颖 《中国医学工程》2014,(1):42-42,44
目的探讨卵巢甲状腺肿类癌临床病理特征、鉴别诊断和预后。方法报道我院首例卵巢甲状腺肿类癌的临床资料,作临床病理分析及HE、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并随防。结果巨检示:灰红色结节状肿物,切开呈囊实性,实性区切面呈灰红色,局部区域呈灰黄、灰白色,均质状。镜下示:肿瘤由卵巢成熟性畸胎瘤成分合并有甲状腺组织构成,瘤细胞呈梁状、或岛屿状分布,胞质丰富,核小,染色质均匀,核分裂像不易查见。免疫组化示:滤泡区甲状腺球蛋(TG)、甲状腺转录因子(TTF-1)阳性;类癌区细胞角蛋白(CK)、铬素A(CgA)、突触素(Syn)、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均阳性,抑制素(inhibin-a)阴性。结论卵巢甲状腺肿类癌是一种伴有甲状腺滤泡分化的、罕见的低度恶性肿瘤。病变局限于年轻患者,行单侧病变卵巢切除即可;年龄较大者行全子宫加双附件切除,必要时补充化疗,一般预后较好。  相似文献   

20.
马萍 《中国乡村医生》2009,11(18):180-180
目的:探讨卵黄囊瘤的临床、病理组织学特征及鉴别诊断。方法:观察总结9例卵黄囊瘤的临床及病理学特征。结果:平均发病年龄22.6岁(1.5~36岁),以性腺的囊实性肿物为主要临床表现。结论:卵黄囊瘤是一种由胚外内胚层-卵黄囊发生的高度恶性生殖细胞肿瘤。发生在卵巢或性腺外者预后极差。诊断须排除卵巢胚胎癌、透明细胞癌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