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脑卒中系脑血管病变引起脑局灶性血液循环障碍所导致的脑损害。在我国发病率中城市高于农村,死亡率居于城市人群死因的第2位。随着脑卒中诊疗水平的提高:此类患者的存活率明显提高,但致残率达80.0%,生活不能自理者的比例达43.2%。由于住院时间的缩短及住院费用等问题,脑卒中患者的康复更多的是在社区或家庭中完成,因此,如何加强城市社区家庭康复护理,降低患者的致残率,提高生活自理能力,已成为国内外学者研究的热点,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2.
李慧兰 《浙江临床医学》2014,(12):2017-2018
社会老龄化导致脑卒中发病率逐年上升,而脑卒中患者的致残率超过80%[1]。脑卒中患者的康复大多是在家庭或社区中进行的[2]。因此,通过加强城市社区家庭康复护理,以达到改善心理状况,降低致残率和提高生活自理能力的效果,对脑卒中患者具有重大意义。作者拟通过对脑卒中患者实施社区家庭康复协作网康复护理,已取得较为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脑卒中主要是指脑动脉系统病变引起的脑血管痉挛、闭塞或破裂,造成急性脑局部循环障碍,导致以偏瘫为主的肢体功能损害和脑高级功能损伤的临床综合征.具有发病率高、致残率、死亡率高特点,占中国居民死亡的第2位[1].国家科委把"脑血管后三级康复治疗的研究"列为"十五"攻关课题,而社区护理是康复治疗的延续,是社区卫生服务的主要组成部分.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开展健康教育日益受到各级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重视[2].社区护士对脑卒中康复知识掌握情况直接影响到病人的康复.因此,对社区护士做一调查,旨在进一步充分发挥社区护士对脑卒中康复护理的能力,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减少致残率,最大限度地使病人回归社会和家庭生活.  相似文献   

4.
脑卒中是我国的常见病、多发病之一 ,其发病率每年达2 17/10万[1] ,随着医疗技术水平的提高 ,脑卒中病人存活率大大提高 ,但致残率达 70 %~ 80 % [2 ] ,生活不能自理者达43 .2 % [3 ] 。由于种种原因 ,病人不能长期住院 ,常在病情稳定后返回家中继续接受康复治疗。由于家属缺乏家庭康复知识和技能 ,致使大部分病人错过最佳康复时机 ,不仅影响了其自身的工作、生活 ,同时也给家庭和社会带来了沉重的负担。1 脑卒中后遗症病人社区康复的意义  陈君等[4] 在调查脑卒中偏瘫病人后报道 ,约 73 .5 %病人出院回家后有进一步接受康复治疗的愿望 …  相似文献   

5.
脑卒中患者社区家庭康复治疗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脑卒中是一种致残率很高的疾病,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随着临床对脑卒中诊断及抢救水平的不断提高,致残率亦明显上升,加重患者、家庭及社会的经济负担。本研究通过对照观察,探讨脑卒中患者社区家庭康复治疗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述脑卒中肢体残疾患者的社区康复概况。方法综合概括多篇相关文献,对脑卒中社区康复的治疗目标、服务内容,及残疾肢体的康复指导,包括心理、功能训练,家庭和社会的支持等方面都给予分析介绍。结果发现在开展脑卒中社区康复的过程中尚带有盲目性和随意性,而社区康复作为一种降低疾病致残率、提高生活质量的有效手段仍未完全被患者理解。结论大力发展、系统开展社区康复,以弥补和增强残疾人的身体功能,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使他们真正成为社会生活中平等积极的一员。  相似文献   

7.
脑卒中致残率为86.5%,其中15.0%的患者日常生活不能自理,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1].据国际卫生组织建议,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进行早期系统、规范和个体化的康复护理训练,可降低致残率,提高生活质量.2009年3月至2010年3月,我院对43例住院脑卒中偏瘫患者在常规治疗及护理的基础上进行康复护理干预,取得了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8.
脑卒中致残率为86.5%,其中15.0%的患者日常生活不能自理,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1].据国际卫生组织建议,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进行早期系统、规范和个体化的康复护理训练,可降低致残率,提高生活质量.2009年3月至2010年3月,我院对43例住院脑卒中偏瘫患者在常规治疗及护理的基础上进行康复护理干预,取得了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9.
脑卒中偏瘫早期康复护理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尚立华 《天津护理》2011,19(2):118-119
近年来,由于脑卒中诊治水平的提高,其死亡率明显下降。生存下来的患者致残率显著升高,存活者75%遗留不同程度残疾,其中42%为重度残疾。不但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还给患者家庭、社会和国家带来沉重经济负担。康复护理的早期介入可降低致残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现将脑卒中偏瘫患者的早期康复护理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0.
脑卒中偏瘫的家庭康复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唐銮玲 《当代护士》2007,(11):31-32
目的探讨对脑卒中偏瘫患者实行家庭康复护理的效果.方法 将62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为康复组和对照组,康复组在常规治疗和护理的基础上给予家庭康复护理指导,对照组仅给予常规治疗和护理.结果 治疗后康复组ADL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家庭康复护理可有效地减少脑卒中的致残率,改善致残程度,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1.
脑卒中又称中风,是脑部血管局部供血不足引起的一过性或永久性脑部功能障碍,是中老年人的常见病、多发病,其致死率和致残率均较高,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社区康复护理干预是一种新型康复护理模式[1-2],其以患者健康为中心,并转变医疗服务动向,走向家庭,走向社区,将封闭式的护理服务转变为开放式的护理服务,给患者提供更有利康复的条件.我社区对脑卒中恢复期患者采取社区护理干预,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脑卒中康复的社区护理   总被引:6,自引:8,他引:6  
脑血管意外 (CVA)具有较高的死亡率和致残率 ,文献报道 ,我国其致残率和复发率分别为 80 %和4 1% [1] 。为了防治散居于社区家庭中的患者发生并发症 ,减少后遗症 ,促进患者康复 ,发挥其残余功能 ,调整心理状态 ,争取达到生活自理、回归社会之目的 ,1年来我们对脑卒中伴肢体障碍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医院-社区-家庭网络化康复模式对脑卒中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对30例脑卒中患者实施常规药物治疗和营养支持,并采用医院-社区-家庭网络化康复模式进行康复护理干预。评价入院时和干预6月时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生活质量的分值。结果康复干预前后,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及生活质量评分变化情况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医院-社区-家庭网络化康复模式能提高脑卒中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及生活质量水平。  相似文献   

14.
<正>脑卒中又称脑中风,具有高发病率、高复发率、高病死率和高致残率等特点[1]。据报道,我国每年新发脑卒中约为150万,脑卒中后约3/4的患者会遗留不同程度的肢体功能障碍[2]。家庭康复护理可有效促进脑卒中患者肢体功能的康复,显著降低患者致残率,改善预后,提高生活质量[3]。同时,家庭康复护理相对于医院康复护理有着明显的成本优势,对脑卒中患者,尤其家庭较为困难的患者具有极为重大的意义。现将脑卒中患者家庭护理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5.
<正>脑卒中是目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具有发病率高、死亡率高、致残率高、复发率高的特点,我国存活的脑卒中患者约750万,且每年新发脑卒中患者达250万,其中70%—80%留有后遗症,重度致残占40%以上[1]。脑卒中康复是经循证医学证实的对降低致残率最有效的方法,是脑卒中组织化管理中不可或缺的关键环节[2]。社区作为脑卒中患者出院后连续性康复治疗的主要场所,提供科学正确的康复护理能使患者最大限度地恢复身心功能,预防并发症,提  相似文献   

16.
家庭护理流程化管理模式在脑卒中患者社区康复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社区24例脑卒中患者应用家庭护理流程化管理模式,结果本组患者均能生活自理,全部达到康复标准。认为脑卒中患者在社区康复过程中应用家庭护理流程化管理模式收到良好效果,不但患者躯体功能、社会功能、生活质量明显提高,患者及家属对护理服务高度满意,而且规范了家庭护理服务方式,保证了护理服务的连续性、整体性、服务和需求的匹配性,降低了家庭护理服务的负荷。  相似文献   

17.
脑卒中患病率、病死率、致残率很高,严重影响病人及家属生活质量.大部分脑卒中病人经过急性期治疗,病情稳定出院后回到社区继续进行康复治疗,而有效的康复治疗最终能使47%~76%的病人生活自理能力达到部分或完全独立[1].2009年1月-2011年2月我们对24例脑卒中病人进行社区康复治疗,取得较好的效果.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8.
脑卒中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严重危害人类的健康。康复治疗可以有效降低脑卒中的致残率,提高生活质量。脑卒中的三级康复治疗体系能有效地改善脑卒中患者的运动功能,提高患者生存质量。该文着眼于在各时期及各级医院中脑卒中物理治疗和作业治疗的选择方法和具体流程,旨在对脑卒中运动功能障碍的三级康复策略作一总结,为各级医院、社区的脑卒中分级康复治疗提供参考依据,达到规范化、标准化、统一化的康复目的,获得同质化的康复疗效。  相似文献   

19.
虞伟琴  陈利群  陈娟  陆文惠 《护理研究》2007,21(17):1534-1535
脑卒中是发病率、致残率和病死率极高的疾病,约70%的病人不同程度地丧失劳动能力,严重影响其生存质量,也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近年来,由于各种康复治疗的介入,使相当一部分病人的运动功能得到了改善和提高[1].在康复治疗的同时,家庭作为一个自然支持系统[2],发挥支持作用,可有效促使病人身心康复,全面提高生活质量.为提高脑卒中病人的生活质量,对脑卒中病人家庭支持现状进行了调查并分析其影响因素.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侯树侠 《家庭护士》2007,5(3):39-40
脑卒中是中老年人的一种多发病,致残率高,严重影响病人的生活质量,脑卒中病因高级神经中枢系统受损,产生肢体运动功能障碍甚至伴随不同程度情绪认知障碍,从而导致病人的生活质量下降.脑卒中偏瘫的病人康复治疗的主要目标之一就是提高病人的日常生活能力,使之尽快地适应家庭日常生活活动,提高生活质量.笔者在临床工作中探讨对脑卒中病人进行系统规范康复指导及护理,是可以降低致残率,促进其重返社会.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