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为丰富植物染料的色谱,应用DL-CT蓝色植物染料和HHH-CT黄色植物染料对羊毛织物进行复合染色,研究了复合染色在植物染料上的应用.对DL-CT蓝色植物染料和HHH-CT黄色植物染料复合染色的基本原理和工艺技术进行了探讨.分析了染料用量、媒染剂用量等工艺参数对羊毛织物色泽的影响,并通过正交试验优化了工艺;还对还原性植物染料DL-CT新型染色方法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DL-CT蓝色植物染料和HHH-CT黄色植物染料通过复合染色可以得到不同的染色色泽,为丰富植物染料的色谱提供了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2.
结合羊毛纤维的内在结构特征以及植物染料染色的特点,文章从染色对比实验、颜色系列的开发、纱线与组织结构设计、纺纱工艺流程设计、织造工艺参数、后整理工艺等方面研究了新型生态植物染料短时低耗无污染染色工艺、弹性易舒展织物组织设计及后整理技术,测试了不同生态植物染料染羊毛色谱的变化和最终羊毛织物的各项指标性能,为植物染料作物种植业、染料萃取加工业、羊毛毛纺服装业生态产业链的完善提供理论与实践性的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3.
《毛纺科技》2021,49(7)
为了提高羊毛织物植物染料染色的各项色牢度,研究了羊毛织物的染色前预处理,羊毛织物玫红色、亮黄色和深蓝色3种植物染料的直接法染色和预处理后的染色工艺,分析了染色温度、染色时间和染浴pH值对羊毛织物植物染料染色效果的影响。3种植物染料对羊毛织物直接法染色的最佳染色工艺为:pH值为4.0,保温时间60 min,保温温度98℃,渗透剂用量1.5 g/L;羊毛织物经预处理后,选用亮黄色植物染料染色,影响因素大小依次为pH值温度时间,染色最佳工艺条件为pH值为4,温度98℃,保温时间50 min;选用玫红色和蓝色染料染色的影响因素大小依次均为:pH值温度时间,染色的最佳工艺条件是pH值为4,温度98℃,保温时间60 min。预处理后的羊毛织物用3种植物染料染色可获得色牢度优良的产品,其工艺简捷无污染。  相似文献   

4.
酸性媒介染料是目前应用于羊毛染色的主要染料之一,但染色废水中通常含有重金属离子,造成环境污染,研究环保染料的染色性能及工艺对开发生态染色有重要的意义.文章将前期合成的2种新型萘醌色素进行磺化,探讨了磺化色素浓度、pH值、温度及时间对羊毛织物上染百分率的影响,并采用环境友好的Fe2+、Fe3+、Al3+等媒染剂对羊毛织物进行媒染.研究表明,新型萘醌染料能够用于羊毛染色,Fe3+媒染剂的媒染效果最明显,染后织物摩擦牢度好.  相似文献   

5.
为研究天然荆芥色素对羊毛的染色性能,采用超声水提取法提取植物荆芥中的天然色素,将提取的荆芥天然色素用于羊毛染色。探讨了染色p H值、温度、时间和染料用量对羊毛染色性能的影响,测试了天然荆芥色素对羊毛的上染百分率、色深值和颜色特征值,并测定了染色羊毛的耐洗性能。研究结果表明:当染料用量为50 m L/L时,天然荆芥色素直接染色羊毛的最佳工艺为:p H值2~4,染色温度100℃,保温染色时间60 min左右,染色羊毛具有较好的耐洗色牢度和染色性能,天然荆芥色素对羊毛的上染百分率可达60%以上。  相似文献   

6.
为开拓超声波技术在植物染料染色中的应用,以植物ML-CT色素对羊毛织物的染色为例,研究了其在超声波辅助作用和常规条件下的染色性能.结果表明:超声波对ML-CT色素染羊毛织物有明显的促染作用,可以降低染色温度,缩短染色时间,减少染料用量,一定程度上改善了织物的染色牢度,并通过正交试验优化了超声波染色的工艺参数.  相似文献   

7.
针对天然植物染料色素的提取存在提取效率低及对环境造成污染的问题,通过采用亚临界水提取法对指甲花杆色素进行提取,达到高效绿色环保的目的。进一步对羊毛织物进行染色、抗菌及抗紫外线实验,研究提取温度、时间和指甲花杆粉末用量对提取液吸光度的影响,得到最佳提取工艺。将提取液应用于羊毛织物的染色,测试染色后羊毛织物的K/S值、耐干湿摩擦色牢度和耐皂洗色牢度;并对染色前后羊毛织物的抗菌及抗紫外线性能进行研究。结果表明:4 g指甲花杆粉末在140℃条件下经过提取15 min后得到的提取液吸光度最高,为最佳提取条件。在染色温度100℃、染色时间50 min,染液pH值为4.0时对羊毛织物进行直接染色,染色后织物的K/S值为10,UPF值为468;该织物对微生物有一定的抑制性。  相似文献   

8.
氯化稀土在酸性媒介染色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课题研究了氯化稀土在酸性媒介染料染羊毛中的作用.用氯化稀土对羊毛进行预处理,再进行后媒法染色,将媒染剂用量减为传统后媒法用量的一半.实验表明:羊毛织物经氯化稀土预处理后,染色性能得到改善,同时达到了低铬染色的目的.实验最终制定了氯化稀土用于酸性媒介染料染色的优化工艺.  相似文献   

9.
羊毛织物经过阴离子型助剂改性,通过调节改性剂用量、碳酸钠用量、改性温度、预处理时间以及改性时间来测定上染百分率确定改性工艺,得到羊毛阴离子改性的最佳改性工艺,最后评价了羊毛/腈纶混纺织物一浴法阳离子染料染色的性能。实验结果表明,阴离子助剂改性羊毛可以用阳离子染料进行染色,从而使混纺织物的上染百分率得到显著提高,染色牢度均令人满意,而且断裂强度和断裂伸长率改变不大,实现了羊毛/腈纶混纺织物阳离子染料一浴法染色。  相似文献   

10.
羊毛织物对天然芦木染料的上染百分率较低,文章采用壳聚糖对羊毛预处理,并用芦木提取染料对处理的羊毛织物染色,研究壳聚糖处理的羊毛织物用天然芦木染料的染色工艺条件;得出壳聚糖处理羊毛织物用芦木染料染色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染色温度60℃,染浴p H值5,染色时间60 min,盐质量浓度10 g/L。用芦木染料对壳聚糖处理和未处理的羊毛织物染色,发现用壳聚糖处理羊毛织物可以提高羊毛织物对芦木染料的K/S值和耐洗色牢度。  相似文献   

11.
采用中性固色活性染料对羊毛/棉模拟交织物一浴法染色,分析了中性固色活性染料对羊毛和棉织物的上染情况,探讨了染色温度、pH值、氯化钠质量浓度对羊毛和棉浅色染色同色性的影响,以及酸性染料用量对羊毛和棉深色染色同色性的影响,测试了染色织物的牢度。研究结果表明:当中性固色活性染料用量0.5%(owf),pH值为5,95℃染色60 min,羊毛和棉织物可获得很好的同色性,当中性固色活性染料用量3%(owf),加入少量酸性染料,pH值为7,95℃染色60 min,羊毛和棉织物可获得很好的同色性。  相似文献   

12.
李连举  李新娥 《印染》2004,30(10):19-21
探讨了染色pH值、温度、电解质及平平加O对BF型活性染料羊毛织物染色的影响,结果表明,BF型活性染料在酸性条件下对羊毛织物具有很好的着色性能和染色牢度。  相似文献   

13.
研究了从艾蒿中提取天然染料的工艺和艾蒿提取液对羊毛织物的直接染色工艺.采用单因素实验方法,讨论了氢氧化钠质量浓度、提取温度、提取时间等因素对提取效果的影响,以及染色温度、时间、pH值等因素对羊毛织物染色效果的影响,优化了艾蒿提取工艺及提取液对羊毛织物的染色工艺.结果显示,艾蒿提取的较优工艺为:氢氧化钠质量浓度10 g,/L、提取温度90℃、提取时间60 min、料液比1∶20.艾蒿提取液对羊毛织物的直接染色工艺为:温度90℃、时间60 min、pH值4.5.染色羊毛织物耐摩擦和耐皂洗牢度尚可,具有抗菌及芳香性.  相似文献   

14.
为了缩短聚乳酸(PLA)/羊毛混纺织物的染色工艺流程,采用一浴法染色。对分散染料上染聚乳酸纤维的性能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温度的升高,聚乳酸上染率增大,染色温度以100~110℃为最佳,染浴pH对上染率影响不大;而分散染料上染羊毛纤维时,随着温度的升高,羊毛上染率增大,染色温度为100~110℃、pH为4~5时染色效果较好;聚乳酸/羊毛混纺织物分散染料一浴法染浅色的优化工艺为:染浴pH=5左右,染色温度100~110℃,保温时间40 min。  相似文献   

15.
用碱性溶液提取竹叶色素,并用该提取液对羊毛织物进行染色.讨论了染色pH值、温度、时间、硫酸钠用量、媒染等因素对羊毛织物染色效果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竹叶提取液对羊毛织物直接染色的优化工艺为:染色pH值5左右、染色温度100℃、染色时间75 min,浴比1∶50;不同的媒染剂及媒染方法可获得不同的色调,后媒法染色可适当提高染色羊毛织物的耐皂洗色牢度.  相似文献   

16.
为提高棉/丝光羊毛混纺纱线的染色同色性,采用安诺素棉用活性染料一浴法、沙拉菲尼尔直接染料/安诺赛特弱酸性染料一浴法和安诺素活性染料/拉菲尼尔直接染料的一浴法等3种染色工艺,通过调节染料的复配比例,以实现棉与丝光羊毛两组分纤维表观得色深度的一致性.试验发现,活性染料一浴法工艺简单,但适用染料较少;安诺素活性染料,染色时补充拉菲尼尔直接染料染色效果较好,但直接染料的色牢度较低.  相似文献   

17.
赵雪  王红丽  何瑾馨 《国际纺织导报》2010,38(4):31-32,34-36
采用二氯异氰脲酸盐(DCCA)对羊毛进行氯化处理,通过扫描电镜和X射线衍射技术研究了处理前后羊毛纤维表面形态结构和结晶度的变化。氯化处理后采用丽雅伦活性染料、兰纳素活性染料、派拉丁1:1型金属络合染料和依素伦1:2型金属络合染料对羊毛织物进行轧染微波固色。对比分析了羊毛织物未经处理和经氯化处理后轧染微波固色的表观得色量、匀染性、透染性、断裂强力和断裂伸长等,并与传统的浸染工艺进行了对比研究。  相似文献   

18.
为了解决因大豆蛋白复合纤维和羊毛的物理化学性能和染整加工性能的差异而导致的染色同色性差的问题,采用酸性染料、中性染料、毛用和棉用活性染料对大豆蛋白复合纤维/羊毛混纺织物进行染色研究,着重探讨了Everzol ED型活性染料对大豆蛋白复合纤维/羊毛混纺织物的染色性能.结果表明:Everzol ED型活性染料适合于大豆蛋白复合纤维/羊毛混纺织物的染色,同色性较好,但对工艺条件的要求比较严格.  相似文献   

19.
展义臻  赵雪 《国际纺织导报》2009,37(11):44-44,46-48,50-52
采用微波与化学结合的方法对羊毛织物进行预处理, 同时采用派拉丁1∶1金属络合染料和兰纳素活性染料进行染色.就各种微波/化学法预处理提高羊毛染色效果的机理进行了探讨,研究了微波预处理时间和不同化学整理剂用量对羊毛织物白度、断裂强力和得色量K/S值的影响,对比分析了羊毛织物未经预处理和经微波/化学法预处理后染色的固着率、断裂强力和断裂伸长等数值,得出了各种微波/化学法预处理羊毛的最佳工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