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从观测事实出发,给出了四次唐山强余震前地震活动变化的某些特征。结果表明,强余震前,唐山地震序列的频度,地震波能量,b值及震中分布图象都发生了显著变化。通过讨论认为,这些变化是由于强余震发震断层形成闭锁段引起的,因此与强余震的孕育有着密切联系,可作为前兆信息。  相似文献   

2.
刘文龙  吴培稚 《地震》1997,17(1):43-53
运用方向性函数研究了唐山地震的几个强余震前后发生在强余震震中附近的地震破裂特征。结果表明,强余震前发生的地震较强余震后发生的地震更倾向于单侧破裂,主破裂方向一般不指向未来强余震震中,而部分临近强余震前的小震破裂方向指向未来强余震震中,并对此作了物理解释。  相似文献   

3.
唐山中强余震前震中附近的地震衰减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观测事实出发,给出了1980年以来唐山四次中强余震前的余震分布特征,表明中强余震前震中附近存在余震空段和余震强度衰减现象。并对造成余震空段和强度衰减的原因进行了讨论。认为上述现象是由于中强余震前,震中区形成构造闭锁段引起的。因此,余震空段和余震强度减弱现象与中强余震的孕育、发生存在着密切联系,可作为前兆信息。  相似文献   

4.
唐山强余震的活动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唐山1976年以来的14次5.0(M_L)左右强余震前的活动特点进行了分析,认为强余震前表征时间的参数V值下降—回升—发震、强度上震前有“增强性地震”出现、应力变化有加速异常等现象,可能是强余震发生的短期前兆.  相似文献   

5.
本文计算了1980年1月——1987年4月唐山老震区余震序列的地震活动标度值。通过数据处理,分折讨论了在此期间所发生的4次强余震前,地震活动标度的异常特征。  相似文献   

6.
唐山余震活动与华北中强地震活动的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对1976年唐山7.8级地震后的较强余震与华北中强地震的对比分析,发现唐山较强余唐的发生与华北中强地震具有较好的相关性,并给出了对应概率。为预测未来唐山显著地震提供了定量依据。  相似文献   

7.
利用地震目录给出的地震参数作唐山余震震中分布图,发现唐中山强余震前的一段时间内,震中附近往往出现余震活动减弱乃至停止现象,即在震中附近形成余震空缺地段,从空段内余震M-t图可见,空段内余震活动一般经历活跃——平静发展阶段。文中讨论了余震空缺现象的识别方法,据此可对强余震发生的地点和时间做出估计。  相似文献   

8.
本文分析了邢台大震后6次5级左右强余震前地震活动的一些特征,发现强余震前地震活动具有增强特征:震前有较大地震发生,应变释放曲线出现加速变化。用韦市尔分布描述地震活动的时间分布,S值是表征地震活动时序特征参数。S-(T)~2/T~2,强余震前,S值有一个下降过程,表明了地震活动在时间上有一个丛集过程。本文的结果对于预报强余震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9.
唐山地震的超晚期强余震估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华北历史地震的重复性和免疫性,认为在唐山周围85km,200年内,对6级地震具有一定的免疫性;在研究了唐山地震序列自身的衰减规律后,认为在今后几十几强余震的最大活动水平为5级,发生6级以上土地震的可能性很小。  相似文献   

10.
本文主要是研究通海、炉霍等六个大地震前周围的中强地震,在时间、空间及地震频度方面的某些特征。并进一步得出由中强地震所构成的区域为地震孕震区。  相似文献   

11.
大震前地震活动分布图象变异问题,国内外有很多研究,关于震源深度异常变化的研究和报告则很少见,其原因在于多数地区的区域地震台网检测能力不足,不能准确测定震源深度,华北地区也是如此,多数地震深度难以测定。故从少量测定了深度的地震统计分析,很难揭示震源深度随时间的变化过程。  相似文献   

12.
13.
唐山、海城、盐源-宁蒗地震强余震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大地震发生后强余震的震源机制,基于主要地震断层上小余震的时空分布进行了详细研究.近期在中国境内发生的强烈板内地震,如1976年唐山、1975年海城、1976年盐源——宁蒗等地震曾被中国地震台网很好记录.主震刚发生后的小余震以及强余震前后的小余震的震源用 S——P 时间的收敛法进行测定.强余震的断层是依靠这些小余震的震中分布来描绘的.可以看出有三种情况.第一,在主震断层区内,一次强余震发生在较小余震的比较不密集的部位;第二,一次强余震沿断层发生并与主震断层是共轭的;第三,一次强余震在沿平行并离开主震断层的断层上发生.可以认为,地质条件控制着强余震的发生.作为强余震的可能前兆,则有唐山地震的一次强余震,震级为7.1.其发生前,出现一些前震以及在接近主震断层方向上的某些地震台所记录的初动方向有变化.可以设想,这里的应力场在强余震发生前是有所变化的.   相似文献   

14.
中强地震大多发生在活动断裂带上,研究这些地震带的应力状态及其带上所发生地震的时空特征,对于探索大地震前的前兆信息是非常重要的。分析1970年以来华北6级以上地震前地震区内的地震活动,发现在震前2—3年,中小地震的空间分布有向地震带内收缩的趋势,而在临震前1—2个季度,又表现为向带外发散。这种震前地震活动分布向条带内收敛和发散的趋势为地震预报提供了一定的信息。  相似文献   

15.
中强地震大多发生在活动断裂带上,研究这些地震带的应力状态及其带上所发生地震的时空特征,对于探索大地震前的前兆信息是非常重要的。分析1970年以来,华北6级以上地震前地震区内的地震活动,发现在震前2-3年,中小地震的空间分布有向地震带内集中的趋势,而在临震前1-2个季度,又表现为向带外发散。这种在震前地震活动分布向条带内集中和发散的趋势为地震预报提供了一定的信息。  相似文献   

16.
一、引言模糊数学以集合论为基础,它突破了普通集合论中元素对集合的绝对化从属关系,承认在“属于”“不属于”这两种状态之外存在着中间过渡状态,这样便把处于过渡状态的许多信息保存下来,为地震活动性的综合评价提供了逻辑演绎的形式系统。当前在地震预报中,由于我国地震类型多、地质构造复杂、地震前兆所表现的形式多种多样,因此实难掌握其规律性。实践证明,通过多种方法的综合预报,采用多因素的分析、类比、统计、综合可以认识某些地震的规律性,提高预报的成功率;然而,运  相似文献   

17.
本文研宄唐山余震活动时空分布特征,提出唐山余震活动可以分为四个时期和三个余震活动亚区。文中讨论了这一分布特征与震源区地质构造、深部结构以及主震前后地面形变特征的关系。最后指出,主震后应力场的重新分布以及膨胀-流体流动理论可以作为唐山余震成因的一种物理解释。  相似文献   

18.
强震前地震活动增强特征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国内外有许多震例说明,大震前区域地震活动有明显的增强过程。梅世蓉1960年研究表明,我国历史大震,如1668年郯城大震和1679年三河—平谷大震前,有感地震频度增加后又减弱。文献[2]、[3]认为震前活动性增强范围比主震震源区大得多。近年来这方面  相似文献   

19.
20.
一、前言晋冀蒙交界地区(E111°—116°,N39°—41°30′)位于山西断陷地震带与阴山—燕山地震带交汇地区,构造上具有强震背景,是历史上强震活动的主要场所之一。近年来该区先后发生了和林格尔6.3级地震和丰镇5.8级地震,地震形势引人瞩目。本文侧重研究了上述两个地震震前地震活动和测震学指标的前兆特征,并粗略分析了怀来地5.4级地震的一些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