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1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 毫秒
1.
2.
2009年3、6、9和12月在胶州湾大沽河河口潮滩采集均长25cm的沉积物柱状样,利用室内培养法,培养柱状样72h。该时间段内的营养盐在水—沉积物界面的平均迁移速度视为营养盐的扩散通量。在培养中,上覆水的盐度,分别被调整到17、22和28。不同盐度水平下,氨氮和磷酸盐在沉积物—水界面的扩散通量具有明显的时空异质性;在所...  相似文献   

3.
2009年3、6、9和12月在胶州湾大沽河河口潮滩采集均长25cm的沉积物柱状样,利用室内培养法,培养柱状样72h。该时间段内的营养盐在水—沉积物界面的平均迁移速度视为营养盐的扩散通量。在培养中,上覆水的盐度,分别被调整到17、22和28。不同盐度水平下,氨氮和磷酸盐在沉积物—水界面的扩散通量具有明显的时空异质性;在所测试的盐度范围内,氨氮的扩散通量与盐度的相关性并不显著;而盐度对磷酸盐在沉积物—水界面的扩散具有显著的影响。在6月和9月,所有测试站位中均表现为盐度增加,磷酸盐的扩散速度下降。大沽河径流的衰减会抑制磷酸盐自沉积物向水体释放,从而导致初级生产磷的供应不足。因此,大沽河径流的降低是大沽河潮滩湿地生态功能退化的一个原因。  相似文献   

4.
调查和分析了丁字湾沉积物间隙水中氮、磷营养盐的空间和时间分布,并通过积物——水界面的扩散通量,探讨了其在沉积物间隙水和海水之间量的关系。结果表明,该湾沉积物间隙水中IN和TN的空间分布明显受到虾塘排污影响,且有明显的季节变化,IP和TP则受影响很小;与其在海水中的分布趋势一致,沉积物间隙水中IN和TN均较IP和TP远为丰富;沉积物——水界面的质量交换是丁字湾水体中氮、磷营养盐的主要控制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5.
营养盐在沉积物-水界面的扩散影响菲律宾蛤仔(Ruditapes philippinarum)的底播、菲律宾蛤仔和鳗草实生苗的互作,推测菲律宾蛤仔规格、丰度和活动稳定性影响营养盐的扩散。将不同丰度、规格的菲律宾蛤仔置入沉积物中,室内培养19天,并于第13、19天,研究营养盐在沉积物-水界面的交换通量。菲律宾蛤仔生物量、规格和丰度、活跃性影响营养盐在沉积物-水界面的交换通量,第13天,NO-2-N、NH3-N、TN交换通量受菲律宾蛤仔规格影响,NO-2-N和NH3-N交换通量随菲律宾蛤仔规格增大而增大。第13天和19天,NO-2-N、NH3-N、TN、PO43--P交换通量受菲律宾蛤仔丰度影响,随菲律宾蛤仔丰度增大而增大。因此,评估滤食性贝类环境容量、贝类与海草的互作时,需考虑贝类生物量、规格和丰度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陈仲 《水产科学》2024,(3):461-467
为探明生源要素氮、磷在沉积物与水体间的迁移过程,比较3种不同养殖模式下、不同时间养殖池塘沉积物-水界面的氮、磷通量变化,2014年6—10月,在3种综合养殖池塘:海蜇+凡纳滨对虾+菲律宾蛤仔、海蜇+凡纳滨对虾+缢蛏和海蜇+凡纳滨对虾的整个养殖周期内,采集检测3口池塘沉积物-水界面样品中的亚硝态氮、硝态氮、氨氮和活性磷酸盐含量,分析沉积物-水界面的亚硝态氮+硝态氮、氨氮和活性磷酸盐的通量变化。试验结果显示,6—10月,3种综合养殖池塘沉积物上覆水中亚硝态氮和硝态氮均以向沉积物中扩散为主,仅10月海蜇+凡纳滨对虾池塘沉积物中亚硝态氮和硝态氮向上覆水释放。海蜇+凡纳滨对虾+菲律宾蛤仔、海蜇+凡纳滨对虾+缢蛏池塘沉积物上覆水中氨氮向沉积物扩散,6月海蜇+凡纳滨对虾+缢蛏池塘沉积物中氨氮向上覆水扩散;与海蜇+凡纳滨对虾+菲律宾蛤仔和海蜇+凡纳滨对虾+缢蛏池塘相比,海蜇+凡纳滨对虾池塘氨氮通量变化幅度较大,6—7月上覆水中氨氮向沉积物扩散,且扩散速率逐渐降低,9—10月沉积物中氨氮向上覆水释放,释放速率逐渐上升。6、7、10月海蜇+凡纳滨对虾+菲律宾蛤仔池塘沉积物中活性磷酸盐向上覆水释放,8—9月...  相似文献   

7.
王摆  高杉  周遵春 《水产科学》2021,40(2):239-243
在仿刺参夏眠前后(6—10月),原位采集仿刺参养殖池塘的沉积物—水界面样品,检测沉积物上覆水的氨氮、亚硝态氮、硝态氮和无机磷酸盐含量及变化,研究沉积物—水界面氮、磷通量变化规律.试验结果显示,亚硝态氮+硝态氮(NOx--N)通量呈先降后升的变化规律,8月的NOx--N通量达到极低值,为-(66.12±7.66)mg/(...  相似文献   

8.
采用室内培养方法,研究了三个盐度水平下(盐度分别为5‰,20‰,35‰)凡纳滨对虾的扰动作用对沉积物-水界面NH+4-N、NO-3-N、NO-2-N和SRP通量的影响。结果显示:凡纳滨对虾在三个盐度下都可以促进沉积物NH+4-N的释放,但是促进效果不相同,总体表现为盐度越高促进作用越明显;盐度为5‰时对虾对沉积物NO-3-N释放的促进作用最低,但对NO-2-N释放的促进作用最高;盐度为20‰时对虾对沉积物NO-3-N和NO-2-N释放的促进作用均较高,且对沉积物NO-3-N释放的促进作用是三个盐度水平下最高的。实验的前8d各盐度下对虾对SRP的促进效果没有显著差异,而实验持续到15d后高盐度组对虾的促进作用比低盐度组显著。  相似文献   

9.
皮坤  张敏  李保民  李庚辰 《水产学报》2018,42(2):246-256
为了探讨不同主养模式池塘养殖期间沉积物—水界面氮磷营养盐通量变化特征以及与环境因子之间的相互关系,利用沉积物—水界面营养盐扩散通量的原位观测装置,分析了2013年4—10月主养草鱼和主养黄颡鱼池塘沉积物—水界面营养盐交换通量,并探讨了影响营养盐交换通量的因素。结果发现:(1)在养殖初期,各种形态氮磷在养殖池塘沉积物—水界面主要表现为从上覆水向沉积物的沉积,养殖中后期,由于温度升高以及池塘沉积物中营养物质的大量累积,各种形态氮磷表现为以沉积物向上覆水扩散为主,表明池塘沉积物是氮磷营养盐的源与汇;(2)两种不同主养模式池塘氮磷通量的统计结果表明,沉积物—水界面-N、-N和-P通量变化无显著差异,而-N、TN和TP通量有显著差异;(3)上覆水中DO含量的升高显著促进界面间-N和-N释放通量,而-N和-P释放通量与上覆水DO浓度成显著负相关;温度的升高对各种无机形态的氮磷通量有显著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0.
贾彦  杜美荣  李文豪  姜娓娓  蔺凡  姚亮  吴玉萍  蒋增杰 《水产学报》2023,15(9):099308-1-099308-11
为了解单环刺螠生物扰动作用对沉积物-水界面氮磷扩散通量的影响及其持续性,于2020年11—12月,采用室内实验生态学的方法,设置低密度 (LD,500 尾/m2)、中密度 (MD,2 500 尾/m2)、高密度 (HD,8 300 尾/m2)处理组和1个对照组 (CO,0 尾/m2),进行了2 d为一个实验时段,为期20 d的模拟实验。结果显示,处理组溶解无机氮(DIN)扩散通量变化范围为10.6~765.3 μmol/(m2·d),与对照组相比,低、中、高处理组的DIN通量分别提高了57%、76%、88%。NH4+是DIN的主要贡献者,对DIN的贡献在低、中、高处理组中分别占55%、65%和80%。与对照组相比,低、中、高密度组的平均NH4+通量分别提高了39%、111%和257%,与低、中密度处理组平均NH4+通量相比,高密度处理组分别提高了43.7%和23.6%。在第2~10天,NH4+通量处于持续增加的趋势。处理组PO43−通量变化范围为−7.85~6.42 μmol/(m2·d),第2~6天,处理组PO43−通量持续增加。研究表明,单环刺螠的生物扰动能够持续地促进DIN由沉积物向水体中扩散,且存在明显的密度效应。研究结果将为深入认识单环刺螠在水层-底栖系统耦合过程中的生态作用提供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11.
作者于1981至1988年在中国东北地区调查了池沼公鱼(Hypomesus Olidus)的年令与生长、食性、繁殖和群体结构等生物学特性。介绍了池沼公鱼人工放流的概况,同时阐述污池公鱼的人工放流技术和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