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实验研究了低压低干度汽水两相混合物在自然循环条件下产生密度波不稳定性时的流量振荡特性。实验在大型热工水力学实验回路HRTL-200上以水为工质进行,压力为1.0-4.0MPa,加热功率为27-190kW,人口欠热度为5-80℃,加热段出口质量含汽率小于5%,实验参数范围包括200MW核供热堆微沸腾工况运行的参数。获得了有关自然循环流量振荡模式、相对振幅、振荡周期等振荡特性参数随系统压力,加热功率和  相似文献   

2.
低温核供热反应堆的设计研究和开发,促进了低压,低士度自然循环流系统中汽水两相混合物流动稳定性的研究。本文论述了在HRTL-200热工水力学实验回路上,以水为工质,在加热功率为131kW,加热段入口流动阻力因数为25,冷却剂入口欠热度为5-80℃的条件下,针对系统压力变化对流动特性的影响所进行的实验研究。  相似文献   

3.
对开式自然循环系统的启动过程进行了实验研究,并详细分析了不同加热功率和不同入口过冷度条件下系统出现的实验现象和流动特性,最后给出了自然循环系统在启动过程中的流动不稳定性边界图。结果如下:在低加热功率下,随着入口过冷度的减小系统会依次经历单相稳定、两相振荡和两相稳定流动;增大加热功率会使系统的两相流动不稳定范围增大,甚至很难形成稳定的两相流动。在两相振荡阶段,系统会出现由闪蒸诱发的不稳定流动以及由沸腾喷发和闪蒸共同诱发的不稳定流动两种模式,这两种不同模式的流动不稳定性均属于密度波不稳定性。  相似文献   

4.
在高温钠沸腾试验回路上,对液钠沸腾两相流动密度波型不稳定性进行了广泛而又系统的实验研究,并理论分析了液钠沸腾两相流动密度波型不稳定性发生的区域、机理、临界条件等特性以及系统压力、质量流速、入口过冷度等对这些特性的影响。实验参数范围如下:系统压力P:2600-1.1×105Pa;入口过冷度Tsub:25.6-226.8℃;热流密度q:8.0×104-4.76×105W/m2;质量流速G:42.9-383.0kg/m2·s。  相似文献   

5.
为验证和优化再淹没模型,通过实验研究了圆管通道内再淹没阶段流动换热特性,获得了不同工况下壁面温度的变化规律,实验工况范围为:入口冷却剂流速3~15 cm/s、入口过冷度15~75 ℃、初始壁面峰值温度340~600 ℃、实验压力0.2~0.4 MPa、加热功率1.3~2.3 kW/m。分析了初始壁温、冷却剂入口温度、入口流速及加热功率对骤冷时刻与骤冷温度的影响。结果表明,骤冷时刻与骤冷温度均随初始壁温、冷却剂入口温度以及加热功率的增加而增加,随入口冷却剂流速的增加而减小。  相似文献   

6.
10MW高温气冷堆蒸汽发生器稳定性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10MW高温气冷堆盘管式直流蒸汽发生器双管工程模拟实验回路的技术特征和主要技术指标。实验系统用高温氦气作为热源,采用1:1全尺寸模拟,进行卫30%负荷工况两相流稳定性验证实验、入口过冷度、蒸汽出口压力、流量及入口阻力对两相流稳定性影响的研究。结果表明,蒸汽发生器30%负荷设计工况下,蒸汽出口压力2.5 ̄4.0MPa、给水温度75 ̄180℃、入口节流阻力大于40kPa时系统能稳定运行;蒸汽发生  相似文献   

7.
环形窄缝通道内流动不稳定性试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设计了加热长度为1800mm,间隙尺寸为1.5mm的环形窄缝通道试验段;以去离子水为上质,进行了强迫循环下两相流动不稳定性试验研究。实验压力为1.5~3.0MPa,质量流量为3.0~25kg/h,加热功率为3.0~6.5kW,进口温度为20℃、40℃、60℃。实验发现,在一定加热功率和进口条件下,回路流量低于特定值,会发生不稳定现象。试验研究了进口过冷度、系统压力和质量流量等参数对不稳定性的影响,得到了环形窄缝通道内强迫循环下两相流动不稳定区间。  相似文献   

8.
对摇摆状态下的强迫循环沸腾流动特性进行实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当出口含气率达到一定值后,由于摇摆状态下的实验系统空间位置发生变化导致回路局部出现周期性的汽泡雍塞,诱发两相质量流速出现类似流动不稳定性的波动。流动的稳定边界主要受质量流速、入口压力、入口过冷度、摇摆角度及摇摆周期的影响。随着质量流速增大,摇摆参数的影响逐渐减小;系统压力、入口过冷度及质量流速越大,系统越稳定。  相似文献   

9.
卧式螺旋管内流动沸腾传热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在较宽广的参数范围内对卧式螺旋管内水/水蒸汽两相流沸腾传热特性进行了详细的试验研究,螺旋管内径d=11mm,曲率直径比D/d为23.27。试验参数范围:压力0.5-3.0MPa:质量流速200-2500kg/m2·s;热负荷230-500kW/m2:出口干度0-0.86。得到了沸腾传热系数的实验关联式,并深入分析了局部传热与壁温特性,沿流动方向,管截面平均传热系数在螺旋管的上升段最大,而在下降段最小;沿管截面内表面圆周方向上,局部传热系数在外侧最大,在内侧最小,在顶部和底部处的值居中。得到了管截面局部传热系数的分布实验关联式。同一管截面外表面圆周方向上,外侧壁温最低而内侧最高。  相似文献   

10.
采用2个相同的矩形加热通道和1个不受热大旁通通道构成实验段,在高温高压实验台架上对并联多通道流动不稳定性进行系统的实验研究.主要研究系统压力、质量流速和入口过冷度对流动不稳定性的影响.以并联多通道发生流动不稳定时矩形通道热工参数为基准绘制过冷度数-相变数(Nsub-Npch)边界图,并将其与矩形双通道流动不稳定边界进行...  相似文献   

11.
针对核供热堆的低温、低压运行条件,建立了大盘管直流蒸汽发生器热工水力学实验系统,实验研究了低参数条件下入口流动阻力、运行负荷和蒸汽发生器出口压力对直流蒸汽发生器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入口节流阻力比、运行负荷、系统压力对直流蒸汽发生器稳定性有影响,通过调整入口节流阻力比,直流蒸汽发生器可在低压参数下稳定运行。  相似文献   

12.
对两相自然循环流动不稳定性问题进行了机理性实验研究,系统压力范围为0.1MPa-0.4MPa。通过实验,分析了不稳定流动的机理,并根据其内在特性总结出两类主要的不稳定流动,为深入进行理论研究打下了良好基础。  相似文献   

13.
低压高过冷度下自然循环流动不稳定性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具有长直上升段的自然循环系统,开展了流动不稳定性实验研究。同时,详细分析了低压、高入口过冷度条件下典型的流动不稳定现象。实验表明:自然循环系统的结构、流体的热边界条件会影响自然循环的运行特性及流动不稳定性类型。较高入口过冷度下,高热流密度导致系统脱离稳态后,很难重新回到稳定的两相自然循环流动状态。随着热流密度的提高,系统会经历间歇沸腾、复合动态流动不稳定性等状态。依据实验结果得到了高入口过冷度下的不稳定性边界图。在两相振荡期间,自然循环驱动压头和回路阻力的主要影响因素集中在长直上升段和加热段。加热段出口积聚的大量气泡对上、下游流体的强烈挤压作用是流量大幅振荡及逆流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4.
开式自然循环系统启动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针对开式自然循环系统启动特性进行了实验研究。实验表明:不同加热功率下,开式自然循环系统会经历不同的流动演化过程。低加热功率下,系统经历单相循环、喷泉不稳定,最终演化为闪蒸不稳定;中等以及高加热功率下,系统依次经历单相循环、喷泉不稳定和沸腾伴随闪蒸不稳定后,分别演化为稳定的汽液流动和密度波振荡。导致启动过程流动演化的主要原因是随着加热管入口水温的升高,管内沸腾现象持续增强,上升段内闪蒸现象则先增强而后减弱,两者相互作用,导致系统流量、相变位置及空泡份额等发生明显变化。最后,绘制了开式自然循环启动过程的无量纲化流动不稳定区域分布图,并拟合得到了喷泉不稳定及闪蒸主导的不稳定起始边界的经验关系式,拟合结果与实验结果符合良好。  相似文献   

15.
苏光辉  郭予飞 《核动力工程》1998,19(1):12-14,20
在低压自然循环水回路上,对垂直上升管内两相流动密度波不稳定性进行了实验研究,实半记录了不同工况下的脉动曲线,用多元线性回归这实验数据进行拟合,得出一个低压两相自然循环密度波的稳定性判据准则式,实验参数范围为,系统压力P=0.21~1.75MPa,质量流速G=345~1947kg/m^2.s,进口对冷度△Tsub=6~60℃,加热功率Q=2.3~24kW。  相似文献   

16.
在低压低干度汽水两相流稳定性实验研究的基础上,建立了对200MW核共热堆热工水力学实验回路HRTL-200进行分析计算的均相模型。稳态流动特性和密度波振荡特性的分析结果表明:均相模型获得的稳流量分析结果大于实验值;均相型虽能得到高干度和低干度两个密度波振荡区域,但在低干度区域,不考虑地冷沸腾区时,均相模型给出的结果不能清楚显示出原本很狭窄的低含汽量流动不稳定区域及两条稳定边界。  相似文献   

17.
孙建闯  李峰  丁铭  冉旭  杨帆 《核动力工程》2021,42(6):183-189
对浮动式核电站中一类具有倾斜热管段的低压低高差自然循环系统的两相流动特性进行了实验研究,分析了加热功率对两相流动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功率条件下系统存在两相稳定冷凝和伴随蒸汽冷凝诱发水锤两相振荡2种流动模式,热管段内过冷水倒流和蒸汽与低温过冷水直接接触冷凝是导致2种流动模式的内在机制。此外,蒸汽冷凝诱发水锤的发生会产生较大压力脉冲,并导致过冷水倒流长度显著增加,进而加剧系统流动不稳定。进一步研究表明,加热段出口含气率可以作为流动不稳定判断依据。   相似文献   

18.
《核动力工程》2015,(6):158-162
针对并联矩形通道,基于集总参数法建立了并联通道流动不稳定性分析模型,并基于此模型分析了非对称工况对系统稳定性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非对称工况对并联通道流动不稳定性有显著影响,在保持平均节流系数恒定的情况下,非对称节流的影响随压力增大而降低,随质量流速增大而增大;界限功率随加热不对称度增加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且非对称加热的影响随压力增大而增大,随入口过冷度和质量流速增大而减小。  相似文献   

19.
在低压流动沸腾不稳定性实验中,研究了自然循环流动在不同入口过冷度下的演化过程。对实验中的流动沸腾不稳定性入口流量信号进行快速傅里叶变换,基于振幅和频率特性区分了3种流动脉动模式:小幅流量脉动、复合流量脉动和逆流。分析了加热功率和入口过冷度对自然循环不稳定性的影响。根据加热段出口水温变化得到了出口的流型变化,当流量波动振幅较小时加热段出口流体始终是饱和状态,而当流量波动振幅较大时,加热段出口为单相液体和两相混合物交替通过。给出了这3种流量脉动的边界图,分析了热流密度和入口过冷度对流量脉动模式的影响。结果表明:出口含气率大于0时发生流动不稳定性,热流密度达到间歇干涸型临界热流密度时发生逆流。  相似文献   

20.
在低压流动沸腾不稳定性实验中,研究了自然循环流动在不同入口过冷度下的演化过程。对实验中的流动沸腾不稳定性入口流量信号进行快速傅里叶变换,基于振幅和频率特性区分了3种流动脉动模式:小幅流量脉动、复合流量脉动和逆流。分析了加热功率和入口过冷度对自然循环不稳定性的影响。根据加热段出口水温变化得到了出口的流型变化,当流量波动振幅较小时加热段出口流体始终是饱和状态,而当流量波动振幅较大时,加热段出口为单相液体和两相混合物交替通过。给出了这3种流量脉动的边界图,分析了热流密度和入口过冷度对流量脉动模式的影响。结果表明:出口含气率大于0时发生流动不稳定性,热流密度达到间歇干涸型临界热流密度时发生逆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