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桡、尺骨双骨折是骨伤科最常见的疾病,多发生在儿童和青壮年,由直接或间接暴力所造成。二骨完全骨折后,骨折端可发生重叠、成角、旋转、侧方移位等畸形。近年来,我院骨伤科收治前臂双骨折病人52例,在治疗时将二骨远端正确复位固定,配合精心护理,骨折全部愈合,前臂功能恢复良好。  相似文献   

2.
桡、尺骨双骨折是骨伤科最常见的疾病,多发生在儿童和青壮年,由直接或间接暴力所造成。二骨完全骨折后,骨折端可发生重叠、成角、旋转、侧方移位等畸形。近年来,我院骨伤科收治前臂双骨折病人52例,在治疗时将二骨远端正确复位固定,配合精心护理,骨折全部愈合,前臂功能恢复良好。 资料与方法 1、一般资料:本组52例中,男性32例,女性20例;年龄最大45岁,最小8岁,平均年龄27岁;根据天津医学院编写的临床骨科学的愈合标准,本组病例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采用一期手术骨折内固定、神经探查松解或缝合治疗创伤性浮肘并桡神经损伤的疗效.方法 2005年3月至2009年11月,对17例患者一期行手术探查,骨折断端钢板内固定并桡神经松解或缝合治疗.所有患者均有桡神经损伤的体征,无明显血管损伤征象.术后观察骨折愈合时间,肘关节、前臂和桡神经功能恢复情况.结果 骨折平均愈合时间为5个月,无肘内外翻畸形,1例患者有肘关节僵硬,其余患者前臂旋转和肘关节伸屈功能良好.1例前臂毁损伤患者桡神经功能无恢复;3例桡神经完全断裂伤患者伸腕、伸拇功能恢复较慢,最长恢复时间达1年;余13例不全损伤者桡神经功能恢复较快,最长恢复时间为4个月.本组患者无较大的手术并发症.结论 在生命体征平稳的条件下,创伤性浮肘并桡神经损伤患者应积极一期行骨折内固定并神经探查松解或缝合治疗,能使骨折早期愈合,挽救肘关节伸屈和前臂旋转功能,较好地恢复桡神经的功能.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改良夹板外固定和石膏托外固定治疗克雷氏骨折,对患者症状体征计分,比较改良夹板外固定和石膏托外固定方法治疗克雷氏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40例克雷氏骨折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改良夹板外固定组)和对照组(石膏托外固定组),比较两组间的疗效。结果:对照组20例患者整复后16例X线片示骨折愈合,解剖对位,腕关节及前臂旋转功能正常,无疼痛;2例X线片示骨折愈合,功能复位,外观无明显畸形,掌倾角5°~9°,尺偏角16°~20°,腕关节及前臂旋转功能正常,偶有疼痛;2例X线片示骨折愈合,骨折远端轻度桡偏或背侧移位,腕关节功能轻度受限,局部轻度疼痛,劳累后加重,掌倾角0°~5°,尺偏角10°~15°。总的优良率为90%。治疗组20例治疗后18例X线片示骨折愈合,解剖对位,腕关节及前臂旋转功能正常,无疼痛;1例X线片示骨折愈合,功能复位,外观无明显畸形,掌倾角5°~9°,尺偏角16°~20°,腕关节及前臂旋转功能正常,偶有疼痛;1例X线片示骨折愈合,骨折远端轻度桡偏或背侧移位,腕关节功能轻度受限,局部轻度疼痛,劳累后加重,掌倾角0°~5°,尺偏角10°~15°。总的优良率为95%。整复1个月后治疗组症状体征积分(89.55±3.95),对照组症状体征积分(83.75±4.09)(P<0.05),治疗组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整复3个月后治疗组和对照组症状体征评分比较没有明显差别(P>0.05)。结论:改良小夹板外固定治疗克雷氏骨折早期疗效较好,操作简便,患者功能恢复快,痛苦小,优于石膏外固定。  相似文献   

5.
陈国 《中国骨伤》1989,2(6):36-36
桡骨远端骨折是上肢较常见的骨折,据我院骨科门诊统计占上肢骨折19.1%。桡骨下端与腕骨相接,构成桡腕关节。内侧与尺骨相接,构成下尺桡关节该骨折时易合并尺骨茎突骨折,腕舟骨骨折,下尺桡关节分离等并发症。桡骨远断端向背侧移位者称克雷氏骨折。远断端向掌侧位移者称史密氏骨折。通过部分远端桡骨关节面的骨折,腕关节伴随远端骨折片向掌侧移位者称巴尔通氏骨折。其一般单纯性,稳定性骨折较易治,不稳定性骨折或合并损伤者比较复杂。如果处理不当,愈后可致断端畸形,腕关节功能受限,前臂旋转功能障碍等后遗症。因而治疗其骨折时必须详细检查,明确诊断,及时恰当的处理。整复时尽量达到解剖对位或接近解剖对位,使其愈合快,早期恢复功能。  相似文献   

6.
儿童陈旧性孟氏骨折治疗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各种原因误诊、漏诊致使儿童孟氏骨折发展为陈旧性骨折,严重影响患儿前臂及肘关节生长发育.含肘关节的前臂影像学检查可避免孟氏骨折的误诊、漏诊,患肢电生理学检查有助于早期辅助诊断神经损伤.患儿骨折畸形愈合及前臂畸形发育影响前臂旋转功能及肘关节屈伸功能,脱位的桡骨头随年龄的增长而畸形发育,影响肘关节屈伸运动和前臂旋转功能.该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成人掌指骨微型钢板治疗儿童尺桡骨不稳定骨折的疗效。方法对20例儿童尺桡骨不稳定骨折,不能满意复位或复位后不能维持其稳定再移位者,采用切开复位成人掌指骨微型钢板内固定治疗。结果本组获随访6~12个月,早期X线复查见骨折达解剖对位;后期无再移位、骨折,无钢板螺钉松动及断裂,无延期愈合、畸形愈合及骨桥形成,术后平均6个月骨折获骨性愈合,18例功能恢复正常,2例前臂旋转功能5~10°受限。结论应用成人掌指骨微型钢板治疗儿童尺桡骨不稳定骨折效果良好,钢板服贴,与儿童的尺桡骨相匹配,固定牢靠,是一种理想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8.
董福慧 《中国骨伤》1987,(1):95-100,89
骨折治疗的根本目的在于使骨折尽快愈合,早日恢复肢体的功能。要达到这个目的,必须实行骨折的急救、复位、固定与功能练习四项主要措施。否则,不仅无益于患者的康复与早日重返工作岗位,而且可使病情复杂化或加重病情,甚至招致残废。在此四项措施中,固定是重要的一环。它是保证骨折端在正常位置(解剖对位或功能对位)下顺利愈合的根本条件。  相似文献   

9.
前臂骨干骨折是日常生活中的常见损伤,主要致伤原因包括直接暴力、间接暴力及绞压扭转,约占全身骨折的11.2%.前臂与上、下尺桡关节一起具有旋前、旋后功能,其旋转功能对手部灵巧功能的发挥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前臂骨干骨折不应作为一般骨干骨折来处理,应如关节内骨折一样解剖复位以恢复其良好功能[1-2].闭合复位石膏外固定的方法仅限于移位不明显或易获复位的骨折,而对于多数有明显移位的骨折,采用外科手术治疗已成为共识[3].目前,手术治疗前臂骨干骨折的方法主要有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和闭合复位髓内钉内固定.本文就钢板与髓内钉内固定治疗成人前臂骨干骨折的研究进展做如下综述.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有外侧端不稳定骨折的手术治疗方法及疗效。方法 钢丝环绕锁骨、喙突固定,不暴露骨折端,治疗16例锁骨外侧端不稳定Ⅱ型骨折。结果 随访6~18个月,无畸形愈合、延迟愈合及不愈合,患肢功能恢复良好。结论 该方法不暴露骨折断端,操作简便,损伤小,疗效好,是治疗锁骨外侧端不稳定骨折的良好方法。  相似文献   

11.
郝博川  鲍树仁 《中国骨伤》2011,24(10):845-848
目的:探讨骨科手法外固定治疗前臂双骨折疗效及并发症。方法:2005年11月至2010年12月,采用骨科手法硬纸夹板外固定治疗前臂双骨折38例,其中男26例,女12例;年龄18~66岁,平均28岁。损伤至手法整复硬纸夹板外固定时间20min~2d,平均8h。施术前患肢肿胀、疼痛、畸形、异常活动,肘、腕屈伸功能及前臂旋转功能障碍,X线片显示均为前臂尺桡双骨折。术后通过对骨折的愈合情况、肘腕的屈伸功能及前臂的旋转功能进行疗效评定。结果:所有患者获得随访,时间3~8个月,平均5.7个月。根据Anderson前臂骨折治疗效果评价分级,优33例,骨折愈合,肘或腕关节的屈伸活动范围丢失〈10%以及前臂旋转丢失〈25%;良5例,骨折愈合,肘或腕关节的屈伸活动范围丢失〈20%以及前臂旋转丢失〈50%。结论:采用骨科手法外固定治疗前臂双骨折固定牢固且不会出现组织压疮及坏死,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2.
目的总结腓骨旋转延长截骨术治疗踝关节骨折后外踝畸形愈合的临床疗效。方法对19例踝关节骨折外踝畸形愈合患者行腓骨旋转延长截骨术治疗。15例获得完整随访,应用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OFAS)评分系统评分。结果 15例获12~50个月随访,平均33个月。骨折均愈合,力线恢复良好,无感染、内固定失败、骨不连、畸形复发等。结论踝关节骨折外踝畸形愈合采用腓骨旋转延长截骨术治疗,可使踝关节功能获得较大的改善。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手法复位后采用小夹板治疗桡骨远端骨折并尺骨茎突骨折的疗效。。方法对60例桡骨远端骨折并尺骨茎突骨折患者采取手法复位加小夹板外固定治疗法,回顾性分析患者的骨折及关节面复位、愈合情况以及腕关节功能等临床资料。结果本组患者桡骨远端骨折均愈合良好,尺骨茎突骨折愈合优良率73.33%;7例患者出现并发症(11.67%),其中创伤性关节炎3例,畸形愈合2例,下尺桡关节分离1例,前臂旋转受限1例。结论小夹板治疗桡骨远端骨折并尺骨茎突骨折具有创伤小、稳定性好、恢复快及并发症少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4.
肘内外侧小切口联合入路治疗Ⅲ型肱骨髁上骨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肘内外侧联合入路交叉克氏针固定治疗儿童Ⅲ型肱骨髁上骨折的方法和临床疗效。方法从2001年1月至2007年12月应用该方法治疗儿童Ⅲ型肱骨髁上骨折45例,通过肘内外侧小切口联合入路,直视下观察骨折对位达到解剖对位后交叉克氏针固定骨折。结果43例患者获得随访,骨折4-6周均临床愈合。根据Flynn评分标准,优21例,良18例,一般4例,优良率90.7%。结论该方法骨折对位及固定效果好,患儿肘关节功能恢复好,无神经损伤、肘内翻畸形、肘外翻畸形及屈伸障碍等并发症,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应用改良Kapandji手术治疗尺桡骨远端陈旧性骨折的治疗效果。方法:自1996年9月~2001年9月共收治尺桡骨远端陈旧性骨折15例。采用改良Kapandji手术方法以矫正骨折畸形、改良前臂旋转功能。根据术后前臂旋转活动范围、截骨区旋转痛、冲击痛以及手腕部功能和负重情况有无改善等评价其临床效果。结果:13例患者获良好功能恢复,优良率为86.6%。无感染、骨不连等发生。结论:改良Kapandji手术是治疗尺桡骨远端陈旧性骨折伴有前臂旋转痛和功能受限的疗效好、后遗症少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6.
Colles骨折畸形愈合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介绍50例严重移位、畸形愈合Colles骨折,采用桡骨远端截骨取带旋前方肌尺骨骨瓣植骨方法予以矫正。以术后1.5~6个月随访;桡骨远端向背侧移位畸形完全纠正,恢复桡骨下端向掌侧、尺侧倾斜度。15例合并下几桡关节脱位病例,术后前臂旋转功能基本恢复,“叉样”畸形纠正,腕关节伸屈功能恢复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切开复位交叉克氏针内固定治疗儿童陈旧性桡骨颈骨折的疗效。方法自2009-01—2013-02采用切开复位克氏针交叉内固定治疗儿童陈旧性桡骨颈骨折13例,2枚克氏针进针点均位于桡骨头安全区。结果术后13例切口均一期愈合,无感染发生。所有患儿均获得随访1~3年,平均2.4年。骨折复位良好,基本恢复关节平面。X线片显示骨折愈合时间为4~6周,无骨不连、骨折延迟愈合、桡骨小头无菌性坏死及肘部畸形。肘部屈伸活动度改善40°~70°,平均56°。前臂旋转活动均恢复好。结论桡骨颈骨折治疗重点在于早诊断、早治疗,避免发生陈旧性骨折。对于骨折不愈合及畸形愈合的陈旧性骨折,尽早行切开复位交叉克氏针内固定手术可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8.
郭志水 《中国骨伤》2003,16(4):249-249
自1997年以来,我院采用旋转前臂法治疗肱骨干下段螺旋型骨折23例,疗效满意,现将具体方法介绍如下。1 临床资料 本组23例中男14例,女9例;年龄19~58岁;均为旋转的间接暴力损伤;均为闭合性损伤;就诊时间为伤后2h~10d;患肢均有不同程度肿胀,但无桡神经损伤症状。2 治疗方法 患者端坐位,肘关节于胸前屈曲90°。术者一手握住患者肘关节,一手握住腕关节,轻微力量顺肱骨干力线牵引,以纠正重叠和侧方成角,牵引3~5min后,双手同时旋转前臂及远折端,并屈伸腕关节。外旋型骨折,前臂极度旋前,腕关节掌屈;内旋型骨折,前臂极度旋后,腕关节背伸。复位时若骨折端无骨擦音,且骨折断端甚易滑动,可能为软组织锁入骨折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闭合复位髓内克氏针内固定治疗掌骨颈骨折的疗效。方法 采用闭合复位髓内克氏针内固定治疗30例掌骨颈骨折患者。记录骨折复位、愈合情况,根据TAM功能评分标准评价临床疗效。结果 26例骨折解剖复位,4例骨折功能复位。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3~12个月。手部切口均一期愈合,未出现切口感染、皮肤坏死、骨折畸形愈合及骨不连等并发症。术后8~12周X线片显示掌骨骨折端对位对线良好,骨折端成角畸形纠正,骨折线消失。术后8~12周骨折愈合时根据TAM功能评分标准评价临床疗效:优24例,良4例,可2例,优良率为93.3%(28/30)。结论 闭合复位髓内克氏针内固定治疗掌骨颈骨折,骨折复位理想,内固定可靠,操作简单,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20.
<正> 前臂双骨折较为常见,约占全身骨折的6%左右,青少年占多数。由于解剖功能的复杂关系,两骨干完全骨折后,骨折端可发生侧方、重叠、成角及旋转移位,复位要求较高,复位或固定不良将导致较严重的并发症:骨折不愈合、延迟愈合、前臂旋转活动受限等。我科2001年1月~11月共收治前臂双骨折16例,全部应用记忆合金钢板内固定,临床疗效满意。现将临床资料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