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统计分析2011—2014年我院分离的肠杆菌科细菌数据,探讨耐碳青霉烯肠杆菌科细菌(CRE)的流行特征.方法 收集肠杆菌科细菌,根据药敏结果筛选出CRE菌株,并对相关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共分离得到CRE菌株187株,标本来源依次为尿液(32.6%)、 痰液(28.9%)和血液(10.7%).从科室分布来看,39.0%的菌株来自重症监护室病区,23.0%的菌株来自泌尿外科病区,在其它病区呈散发分布.菌株的种属分布方面,肺炎克雷伯菌的比例为39.6%,大肠埃希菌的比例为20.9%;从病人年龄构成来看,50岁以上高龄患者的分离比例达74.4%.CRE的分离数目随年份的递增而不断升高.结论 耐碳青霉烯肠杆菌科细菌的流行率呈现逐年递增的趋势,临床应合理使用相关抗生素,预防和控制CRE在医院环境中的流行.  相似文献   

2.
酶法快速鉴定肠杆菌科细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苏明权  田苗莉 《医学争鸣》1990,11(4):308-309
本研究比较十项指标酶法和常规法鉴定23株已知菌株及80株经临床分离的肠道杆菌。实验结果表明,两种方法都准确,准确率分别为100%及92.5%。但酶法快速、简单易掌握。  相似文献   

3.
肠杆菌科细菌的计算机鉴定一汽集团公司职工医院冯明年,刘志琛,李世福我们根据资料,选择稳定、特异的试验项目将肠杆菌科细菌分为三类,使用计算机贮存肠杆菌科细菌的性状信息,编制计算机运行程序,将未知的肠杆菌科细菌性状检查后得出的结果与已有的信息比较,计算出...  相似文献   

4.
<正> 目前,微型机在我国细菌分类和鉴定中的应用有所进展。根据肠杆菌科有关资料建立了生化鉴定数据库,它选择了十五项生化试验,作出鉴定模式概率并输入计算机数据库。用五位八进制编码来描述生化试验阳性和阴性结果,以 Bayes 氏原理为基础,用程序运算鉴定值即概率最大近似值,鉴定细菌  相似文献   

5.
6.
目的 对分离的29株产新德里金属-β-内酰胺酶1(NDM-1)肠杆菌科细菌进行同源性分析,了解浙江省NDM-1的流行情况;通过b laNDM-1基因周围序列分析,阐明该基因所处的周围环境.方法 PCR扩增浙江医院分离的29株产NDM-1肠杆菌科细菌耐药基因;接合试验分析质粒传播转移能力;以PCR为基础的质粒复制子分型方...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肠杆菌科细菌的感染率逐年增高,为提高其治愈率,八十年代国外多应用Micr-ID系统。我们应用自配生化反应管,制成肠杆菌科细菌快速鉴定系统,经对321株肠杆菌科细菌的编码测定,报道如下: 材料与方法 一、标本:采自蚌埠地区腹泻患者和本院传染病科血和骨髓标本;26例标准菌株由卫生部药检所供给。 二、菌液制备:疑似肠杆菌科细菌的菌落,先行氧化酶及触酶试验,前者阴性而后者阳性,可应用本系统进行生化鉴定。刮取新分离的菌落,配成6~10亿/ml的浓细菌悬液,加入各生化培养基中,35~37℃孵育4~8h,观察结果。  相似文献   

8.
曹敏  黄林 《浙江医学》2017,39(15):1277-1279
目的评价磷霉素对肠杆菌科细菌的抗菌作用。方法收集3家医院2012年1月到2014年6月非重复分离的150株肠杆菌科细菌,包括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和粘质沙雷菌各50株,其中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和粘质沙雷菌各包括25株碳青霉烯敏感株和25株碳青霉烯耐药株,用琼脂稀释法测定磷霉素药敏。结果150株肠杆菌科细菌对磷霉素的耐药率为25.3%,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粘质沙雷菌对磷霉素的耐药率分别为2.0%、48.0%、26.0%;大肠埃希菌中碳青霉烯敏感株与碳青霉烯耐药株磷霉素耐药率分别为4.0%和0%,肺炎克雷伯菌中碳青霉烯敏感株与碳青霉烯耐药株磷霉素耐药率分别为0%和56.0%,粘质沙雷菌中碳青霉烯敏感株与碳青霉烯耐药株磷霉素耐药率分别为20.0%和24.0%。结论磷霉素对肠杆菌科细菌体外有较好的抗菌活性。  相似文献   

9.
10.
目的:观察分析ESBLs阳性的肠杆菌科细菌医院感染流行趋势及对常用17种抗菌药耐药性变迁.方法:利用双纸片协同试验及纸片法确认实验检测ESBLs阳性菌,并用纸片扩散试验和微量稀释法测定细菌对抗生素的敏感性.结果:ESBLs阳性的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杆菌对青霉素、三及四代头孢菌素、复方新诺明、环丙沙星、庆大霉素均耐药;对阿米卡星、头孢西丁、添加酶抑制剂的抗生素较敏感;对亚胺培南无耐药.结论:产ESBLs是大肠埃希氏菌和肺炎克雷伯杆菌的主要耐药机制之一,使用以往常用的抗生素不再适合作为经验治疗的一线用药,可使用阿米卡星、头孢西丁、添加酶抑制剂合剂等抗生素,碳青霉烯类仍然是最敏感的药物.  相似文献   

11.
目前细菌耐药性多数是由超广谱 β 酰胺酶(ESBLs)所致 ,此类菌株耐药性强 ,易产生交叉耐药 ,并具有多重耐药性[1,2 ] 。本文对我院临床标本中分离出的肠杆菌科细菌普遍行ESBLs检测 ,并对其分布情况及耐药性进行分析 ,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1菌株来源 为 2 0 0 0年 1月至 2 0 0 2年 7月我院临床送检的标本中分离出的部分肠杆菌科细菌。1.2材料1 2 1MH琼脂购于杭州天和微生物试剂有限公司。1 2 2亚胺培南、哌拉西林 /三唑巴坦、阿莫西林 /克拉维酸药敏纸片为OXOID公司的产品 ,其他药敏纸片购于北京天坛药物生物技术开发公司。1…  相似文献   

12.
目的 了解质粒介导喹诺酮耐药qnr基因在临床分离的三种常见肠杆菌科细菌中的分布,研究qnr阳性株的质粒特性和流行播散情况.方法 VITEK-60全自动微生物分析仪检测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和阴沟肠杆菌对临床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性,琼脂稀释法检测环丙沙星、诺氟沙星和左氧氟沙星的最低抑菌浓度(MIC);PCR扩增质粒介导的喹诺酮类耐药基因 (qnrA、qnrB、qnrC、qnrD、qnrS),阳性产物进行DNA测序比对以确定基因型;.对qnr基因阳性菌株进行接合转移试验,探讨qnr基因的可转移性;脉冲场凝胶电泳技术(PFGE)分析同源性及流行播散情况.结果 301株大肠埃希菌中共检出qnr阳性菌株14株,其中2株同时携带两种基因,qnrA、qnrB、qnrS基因分别检出5、2、9株;145株肺炎克雷伯菌中共检出qnr阳性菌株17株,其中1株同时携带两种基因,qnrA、qnrB、qnrS基因分别检出1、11、6株;173株阴沟肠杆菌中共检出qnr阳性菌株57株,其中3株同时携带两种基因,qnrA、qnrB、qnrS基因分别检出14、36、10株;所有菌株中均未检出qnrC和qnrD基因;接合转移试验结果显示,14株qnr基因阳性的大肠埃希菌、17株qnr阳性肺炎克雷伯菌和57株qnr阳性阴沟肠杆菌中分别有4、3和26株体外接合成功,qnrB阳性阴沟肠杆菌中少数菌株存在同源性,大多呈散发流行趋势.结论 临床肠杆科细菌中存在qnr阳性菌株的流行,总体以qnrB为主;qnr基因在喹诺酮类耐药和敏感菌株中均存在,喹诺酮类药物敏感菌株中qnr基因的检出值得关注;qnr基因可通过其所在质粒进行水平转移;携带qnrB基因的阴沟肠杆菌大多无同源性,呈散发流行趋势.  相似文献   

13.
目的:监测临床常见肠杆菌科细菌的分布及耐药现状,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临床标本按常规分离培养,用DADEBEHRING MicroScan分析系统鉴定菌种,药敏试验数据采用K—B纸片法,按NCCLS规定的标准进行。结果:2006年2月-2008年8月共获得604株肠杆菌科细菌,其中列前3位的分别是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产气肠杆菌。它们主要来源于痰、中段尿及分泌物。六种常见菌株对亚胺培南全部敏感,对头孢哌酮/舒巴坦。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及阿米卡星的耐药率在2.7%-30.5%;对头孢类抗生素的平均耐药率依次为头孢吡肟(25.1%)〈头孢噻肟(33.8%)〈头孢他啶(36.9%)〈头孢呋辛(62.1%)〈头孢唑啉(65.8%);对氨苄西林耐药率均〉83.5%。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产ESBLs检出率分别为29.1%、20.4%。结论:肠杆菌科细菌对亚胺培南均无耐药,可考虑为重症感染临床首选药物;阿米卡星、头孢哌酮/舒巴坦,哌拉西林/他唑巴坦耐药率相对较低,可选择用药;对头孢类抗生素由四代头孢菌素到一代头孢菌素其耐药性递增,应慎用;氨苄西林的耐药率很高,应避免使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烧伤创面肠杆菌科细菌耐药性的变化,提出目前烧伤病房肠杆菌科细菌的耐药趋势。方法2001—2004年7月烧伤病人创面分离获得细菌菌株1077株中肠杆菌科细菌的检出率。并分析肠杆菌科细菌对阿米卡星、环丙沙星、头孢派酮/舒巴坦、头孢噻肟、头孢他啶、头孢吡肟、亚胺培南的耐药性的变化。结果1077株烧伤创面细菌中肠杆菌科细菌为223株,占总细菌检出率的20.7%,肠杆菌科细菌对阿米卡星、环丙沙星的耐药率在38.14%和48.39%,对头孢菌素类抗生素头孢噻肟、头孢他啶、头孢吡肟的耐药率分别为31.82%、21.52%和28.38%,对头孢哌酮-舒巴坦的耐药率为26.58%,亚胺培南的耐药率为0%。结论与以前的研究相比,烧伤创面肠杆菌科细菌对头孢菌素类抗生素耐药率呈下降趋势,其变化与抗生素的选择性压力有关。亚胺培南仍为烧伤创面肠杆菌科细菌感染的首选抗生素。  相似文献   

15.
16.
崔燕 《吉林医学》2014,(35):7882-7882
目的:分析肠杆菌科细菌对临床常用抗生素的耐药性,为确保临床用药科学性与合理性提供可靠依据。方法:选择分离的450株肠杆菌科细菌,对临床分布、耐药性进行研究。结果:450例菌株中,大肠埃希菌189株,占42.0%;肠杆菌属108株,占24.0%;克雷伯菌属99株,占22.0%;沙雷菌属50株,占11.1%;其他4株,占0.9%。肠杆菌属耐药率最高,可达8种;沙雷菌属、克雷伯菌属、大肠埃希菌分别为3种、2种、1种。结论:多数肠杆菌科细菌对临床常用抗生素耐药性较高,合理用药是降低其耐药性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7.
肠杆菌科细菌编码技术的研究和临床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肠杆菌科细菌占临床感染病原菌的70%以上,准确、快速地鉴定这类细菌对临床诊疗具有重要意义。肠杆菌科细菌编码技术能鉴定目前报道的所有在人体分离的肠杆菌科细菌,与同类技术产品相比,具有操作简单、判别容易、成本低廉、鉴定正确率高及无缺码等特点。1材料与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比较细菌编码鉴定方法与Vitek-AMS对肠杆图科细菌鉴定的符合率。方法:使用笔者自编的细菌鉴定编码和Vitek-AMS对临床分离的124株肠杆菌 科细菌同时进行鉴定。结果:两者鉴定结果完全符合的有113株,符合率为91.1%,11株鉴定不符合的细菌归纳为4类原因。结论:笔者自制的细菌编码鉴定系统可用于临床肠杆菌科细菌的鉴定,准确率较高,且鉴定成本大为降低。  相似文献   

19.
20.
目的:调查医院内肠杆菌科细菌常见临床分离株的耐药性.方法:采用K-B方法,对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1999年1月~2003年12月临床分离的肠杆菌科细菌进行药敏试验.根据NCCLS推荐方法检测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的情况.结果:5年间,最常见的肠杆菌科细菌为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阴沟肠杆菌、变形杆菌属、沙雷菌属.耐药分析显示,亚胺培南一直对所有常见肠杆菌科细菌保持良好的抗菌活性,其次为头孢哌酮/舒巴坦和头孢吡肟,耐药率均<20%.氟喹诺酮类药物对除大肠埃希菌以外的其它肠杆菌细菌抗菌活性好.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产ESBLs的比例逐年增高,分别从1999年的9.7%、18.4%上升到2003年的26.3%和33.9%(均P<0.05).产ESBLs菌株对头孢噻肟和氨曲南的耐药率明显高于头孢他啶.结论:院内细菌耐药性监测不仅能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还能延缓耐药性的产生和蔓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