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 优化浊点萃取协同超声波辅助提取桑叶黄酮工艺,并对其降血脂作用进行研究。方法 以桑叶黄酮得率为指标,采用单因素和响应面实验,优化浊点萃取协同超声波辅助法的提取工艺条件。同时将小鼠随机分为桑叶黄酮低、中、高剂量组、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和辛伐他汀组。除正常对照组外,其余5组喂养60%高脂饲料构建高血脂小鼠模型。测定小鼠的体重、血清中血清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 TC)、甘油三酯(triglyceride, 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 LDL-C)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 HDL-C)含量及肝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 SOD)活性、丙二醛(malondialdehyde, MDA)含量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lutathione peroxidase, GSH-Px)活性。结果 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十二烷基硫酸钠添加量2.1%、超声波功率400W、超声时间42min,此时桑叶黄酮得...  相似文献   

2.
以正常培养和油酸诱导培养的人肝癌细胞系(human hepatocellular liver carcinoma cell line,Hep G2)细胞为模型,通过测定普洱茶茶色素对Hep G2细胞内甘油三酯(triglyceride,TG)和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含量,细胞中脂肪酸合成酶(fatty acid synthase,FAS)、固醇调节元件结合蛋白1c(sterol regulatory element binding protein 1c,SREBP-1c)、三磷酸腺苷结合转运子A1(ATP binding cassette transporter A1,ABCA1)、胆固醇7α-羟化酶(cholesterol 7α-hydroxylase,CYP7A1)的转录水平,磷酸化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phospho-AMPactivated protein kinase,p-AMPK)的蛋白表达水平研究普洱茶茶色素的减肥降脂作用机制。结果显示,普洱茶茶色素能明显降低油酸诱导的Hep G2细胞模型中TG和TC含量,作用程度依赖于普洱茶的作用质量浓度。但对正常培养的Hep G2的TG、TC作用影响不显著。经过普洱茶茶色素作用油酸诱导Hep G2细胞24 h后,能显著下调细胞的FAS和SREBP-1c的m RNA表达水平(P0.05),显著上调ABCA1的转录水平(P0.05),且使CYP7A1的转录水平呈上升趋势,并显著上调p-AMPK蛋白的表达量(P0.05)。因此,普洱茶茶色素可通过调控上述调控因子和酶的表达而改善油酸诱导下Hep G2细胞的脂质代谢水平。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长期经饮水方式补充牛磺酸对高脂膳食所致肥胖大鼠降脂减重作用,对甘油三酯合成关键分子和胆固醇7α羟化酶(cholesterol 7α-hydroxylase, CYP7A1)表达调控关键分子的影响。方法 根据血清胆固醇水平和体重, SD大鼠被分为3组,为对照组(normal, N)饲喂基础维持饲料,肥胖组(high fat, HF)和牛磺酸组(high fat taurine, HFT)饲喂高脂饲料。N组和HF组自由饮水,而HFT组给予牛磺酸溶液代替水,持续12周。结果 与HF组相比,给予牛磺酸的HFT组大鼠体重、附睾周围脂肪重量、血清总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游离脂肪酸、固醇调节元件结合蛋白-1c (sterol regulatory element-binding protein-1c, SREBP-1c)和脂肪酸合成酶(fatty acid synthase, FAS)基因表达显著降低,粪便胆汁酸水平、脂蛋白脂肪酶(lipoprotein lipase, LPL)活性以及CYP7A1和Ser63p-c-Jun的蛋白表达显著增加,但肝细胞核因子4α(hepatocyte...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发酵麦胚对高脂模型大鼠胆固醇水平的调节及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雄性SD大鼠,根据体质量和血清胆固醇水平随机分组,每组10只,空白组自由取食基础饲料和饮水,模型组、液低组、液中组、液高组、渣低组、渣中组、渣高组自由取食高脂饲料和饮水,每天固定时间灌胃,空白组和模型组灌胃同体积水,其他组分别灌胃221、442、884 mg/(kg·d)的发酵液冻干粉和沉淀物冻干粉。60 d后测血清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含量、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HDL-C)含量、肝脏TC含量、胆固醇7α-羟化酶(cholesterol 7α-hydroxylase,CYP7A1)活性、排便量和粪便胆汁酸含量。结果:模型组血清TC含量极显著高于空白组(P0.01),高胆固醇血症模型构建成功;液低组、渣中组大鼠血清TC含量分别显著(P0.05)和极显著(P0.01)低于模型组;各受试组肝脏TC含量、排便量和粪便胆汁酸排出量均高于模型组,但未达显著水平(P0.05)。结论:发酵麦胚降血清胆固醇效果明确,且具有时间效应和剂量效应关系;其作用途径可能与促进血清胆固醇向肝脏转运、增加胆固醇向胆汁酸转化以及增加排便量有关。  相似文献   

5.
研究益生菌对大鼠肝脏脂质氧化损伤拮抗作用。40只SPF级SD雄性大鼠通过高脂饮食建立脂质过氧化损伤模型,随机分成空白组、模型组、益生菌LV108组和益生菌混合组。空白组给予普通饲料,其余各组给予高脂饲料饲养,同时两组益生菌干预组分别灌胃LV108发酵乳和混合发酵乳(1 m L/100 g,109 CFU/m L)。结果表明,各组间大鼠饲料消耗无显著性差异,第4周后益生菌组及其混合发酵乳组体重增量显著低于模型组。大鼠血清指标表明益生菌干预能够降低血清甘油三酯(triglyceride,TG)、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LDL-C)水平,提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HDL-C)含量。大鼠肝脏氧化指标可以看出,益生菌干预能够提高抗氧化酶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谷胱甘肽过氧化氢酶(glutathione peroxidase,GSH-Px)、过氧化氢酶(catalase from micrococcus lysodeikticus,CAT)的活力和非酶抗氧化物质谷胱甘肽(glutathione,GSH)的含量,清除超氧阴离子自由基、羟自由基、一氧化氮自由基(NO)等自由基,减少脂质过氧化物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的含量。益生菌对大鼠脂质过氧化损伤拮抗作用通过降低高脂饲料的食物效应比,缓解脂质堆积,调控血脂及肝脏脂质氧化损伤来实现。  相似文献   

6.
以山楂、决明子、葛根等混合植物为底物,通过发酵研究其成分分析、降脂作用、抗氧化作用和保肝作用。试验采用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对其成分进行定性定量分析,饲喂小鼠高脂饲料进行造模,造模成功后,给予不同剂量的发酵液和辛伐他汀,持续灌喂治疗4周,比较各组的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 TC)、甘油三酯(triglyceride, 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 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 LDL-C)浓度、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 SOD)活力、丙二醛(malondialdehyde, MDA)含量、谷丙转氨酶(alanine transaminase, ALT)和谷草转氨酶(aspartate transaminase, AST)活力,比较各组的肝肾组织病理结果并进行分析。结果显示,灌胃4周后,与高脂模型组相比,发酵液各剂量组小鼠体质量极显著恢复(P<0.01)。与空白对照组相比,高脂...  相似文献   

7.
目的:本研究旨在以动物模型探讨姜黄初提物对高脂饮食导致的肾损伤的修护作用。方法:建立高脂饲料致小鼠慢性肾损伤模型,对其进行姜黄初提物灌胃给药30 d,测定小鼠肾脏指数,小鼠血清甘油三脂(triglyceride,TG)、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LDL-C)浓度以及小鼠肾组织匀浆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lutathione peroxidase,GSH-Px)活力和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含量,计算小鼠动脉粥样硬化指数(atherosclerosis index,AI)。结果:姜黄初提物组与模型组相比,小鼠体质量、肾脏指数显著下降,血清中LDL-C、TC、TG浓度及AI显著下降,HDL-C浓度显著上升,小鼠肾组织匀浆中的GSH-Px、MDA显著下降,SOD含量显著上升。结论:姜黄初提物对高脂饮食诱导的小鼠肾损伤有较明显的修护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南非叶总黄酮对高血脂模型小鼠脂质代谢的影响。方法:以昆明种小鼠为实验动物,随机分成6组:空白对照组、高脂模型组、辛伐他汀阳性对照组(25 mg/kg)和南非叶总黄酮低、中、高组(10、50、100 mg/kg)。空白对照组喂以基础饲料,5组试验组喂以高脂饲料,小鼠灌胃南非叶总黄酮,4周后称重并解剖,测定血清中总甘油三酯(Triglyceride,TG)、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HDL-C)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LDL-C)的含量,计算动脉粥样硬化指数和肝指数。结果:与模型组比较,南非叶总黄酮能显著降低高血脂小鼠血清中TG、TC、LDL-C的含量,提高HDL-C含量,并有效降低动脉粥样硬化指数和肝指数。其中100 mg/kg南非叶总黄酮试验组效果最好,与模型组相比,TG、TC值和LDL-C值分别降低了28.29%、17.55%和63.32%,HDL-C值提高了44.20%。结论:南非叶总黄酮具有显著的降血脂作用。  相似文献   

9.
研究红曲蜂胶片对高脂血症模型大鼠血脂及脂蛋白的影响。将50只SD大鼠随机分为5组,分别为空白对照组、高脂血症模型组和红曲蜂胶片低、中、高剂量组(0.17、0.33、1.00 g/kg,分别相当于人推荐摄入量的5、10、30倍),每组10只。各组每日灌胃相应的受试物或溶剂,连续灌胃6周。模型组大鼠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甘油三酯(triglyceride,TG)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LDL-C)含量均显著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中剂量组大鼠血清LDL-C含量,中、高剂量组大鼠血清TG含量均明显降低(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证明红曲蜂胶片具有辅助降血脂功能。  相似文献   

10.
采用不同剂量的芡实超微粉对高脂模型小鼠进行灌胃,研究芡实超微粉对高脂模型小鼠血脂四项指标及血清和肝组织中相关酶类的影响。结果发现,与高脂模型组相比,灌胃芡实超微粉组小鼠体重明显降低,肝脏指数和动脉粥样硬化指数也明显降低;小鼠血清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甘油三脂(triglyceride,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LDL-C)水平均明显降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HDL-C)水平则显著升高;灌胃芡实超微粉低、中、高剂量组小鼠的总超氧化物歧化酶(total superoxide dismutase,T-SOD)和肝酯酶(hepatic lipase,HL)活力均高于高脂模型组,而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含量要低于高脂模型组。由此可知,芡实超微粉可降低高血脂症小鼠血脂水平,改善其因摄入过多脂质而导致的肝脏脂肪堆积和动脉粥样硬化,并对高血脂症引起的脂质过氧化损伤具有防护作用。  相似文献   

11.
酪氨酸酶是合成黑色素过程的关键酶,通过测定酱油对酪氨酸酶活性的影响来确定其对酪氨酸酶的抑制作用及抑制机理。结果表明:酱油对酪氨酸酶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酶抑制率达到50%时(IC50)酱油固形物含量浓度为19.8g/L。酱油对酪氨酸酶的抑制作用动力学行为表现为可逆混合性抑制类型。  相似文献   

12.
基于电子鼻和乙醇传感器判别草莓新鲜度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静  赵秀洁  孙柯  王卓  屠康 《食品与机械》2016,32(5):117-121
以红颜草莓果实为试材,在4℃(低温组),相对湿度85%~95%条件下贮藏,研究基于气味判别草莓新鲜度的方法。分别运用电子鼻和单一乙醇传感器采集草莓贮藏期间的气味。主成分分析结合感官评定将草莓的新鲜度划分为4个阶段,分别为4℃贮藏0~3,6,9~12,15d。采用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PLS-DA)和分类型支持向量机(SVM-C)构建了基于气味判别草莓新鲜度的模型;应用电子鼻和PLS-DA法构建模型,建模组和验证组总体准确率分别为84.2%,88.3%;而基于SVM-C法构建模型,建模组和验证组总体准确率分别为99.2%,96.7%。应用乙醇传感器技术和PLSDA法、SVM-C法构建模型,准确率分别为83.3%(PLS-DA法建模组),86.7%(PLS-DA法验证组),90.8%(SVM-C建模组),90.0%(SVM-C验证组)。该研究可为建立草莓采后贮藏和流通过程中新鲜度实时监测的方法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13.
以海藻酸钠为载体,采用交联吸附法固定果胶酶。通过单因素实验和正交实验考察固定化主要因素对固定化酶活力的影响,优化固定条件。结果表明,在海藻酸钠浓度为2%、氯化钙为1%、戊二醛浓度为3%的条件下,采用酶浓度为0.2mg/mL、pH值3.0、温度为40℃、固定时间为45min。固定化果胶酶活力最高,酶活回收率达到84.4%。  相似文献   

14.
以臭氧活化后的聚丙烯微孔膜为载体,并以丙烯酸为单体、戊二醛为交联剂固定转谷氨酰胺酶。研究了臭氧活化时间、接枝反应时间、温度、单体浓度、莫尔盐浓度对接枝率的影响,并对固定化条件进行研究。确定了最佳固定化条件为:己二胺浓度15%,胺烷基化温度50℃、时间120min,戊二醛浓度3%,交联温度30℃、45min,酶浓度10mg/mL,固定化时间20h。此条件下载酶量为30.23mg/g膜,酶活力可达16.9U/g膜。  相似文献   

15.
明建  曾凯芳  李洪军 《食品科学》2009,30(7):210-214
采用TA-XT2i质构仪,研究木瓜蛋白酶处理对牛肉嫩度的影响,对酶活力、pH值、处理温度、处理时间进行实验,并通过L9(34)正交试验选择出最佳嫩化工艺。结果表明:木瓜蛋白酶液的酶活、pH值、处理温度、处理时间对牛肉的持水力、烹饪失水率、剪切力均有显著的影响。木瓜蛋白酶最佳嫩化条件:酶用量20U/g(0.01%)、pH7.0、处理温度37℃、处理时间1.5h;或酶用量40u/g (0.02%)、pH7.0、处理温度20℃、处理时间1.5h。因素的显著性次序为:处理温度>处理时间>酶活>pH值。  相似文献   

16.
以取代度及特性粘度为指标,研究了反应时间、反应温度、醛及NaBH4的用量等对壳聚糖的N-烷基化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反应时间对产物的取代度和特性粘度有较大的影响。要得到高粘度、高取代度的衍生物,反应时间以20~24h为宜。为了制备高取代度和高粘度的衍生物,反应温度不超过40℃为宜。醛的用量应为壳聚糖所含-NH2的物质的量的4~5倍较适。NaBH4加入量为壳聚糖所含-NH2的6倍为适。  相似文献   

17.
焙炒条件对咖啡风味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云南产的两种咖啡豆为分析对象.研究了焙烤过程中咖啡抽提液一些成分的变化以及对咖啡香气的影响。利用高效液相色谱对在焙烤过程中葫芦巴碱、绿原酸、烟酸、咖啡因含量的变化进行分析,并对绿原酸/咖啡因比率与色度值的相关关系建立了相应的模型。  相似文献   

18.
秦贞俊 《纺织器材》2009,36(Z1):64-65
基于络筒工序细纱管纱高速退绕因自身摩擦、纱线张力的影响使纱线毛羽增加的现状,提出在自动络筒机上加装气圈控制器或加装PERLA-A型涡流毛羽减少装置,不仅将使毛羽明显减少,还可提高纱线强力,并具有其它积极效果。通过在相同工艺条件下自动络筒机加工同号数紧密纱与普通纱的不同毛羽增加情况对比,分析认为产生毛羽的根源是细纱工序,并非是自动络筒机加工的原因。  相似文献   

19.
主要研究鲜鸡肉在-18℃下冷冻保鲜过程中的肉品质的变化。通过对肉样色差值、菌落总数、理化指标(pH值、TVB-N)的测定和比较分析,探讨鲜鸡肉在冻藏条件下肉品质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随着贮藏时间的增加,各项理化指标和细菌总数均呈现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随着储藏期的延长,色差L*值呈下降趋势,而a*值呈上升趋势;经过90d冻藏,鸡肉还是二级鲜度。  相似文献   

20.
为研究γ射线在常温下对生理盐水和玉米中不同浓度串珠镰刀菌(Fusarium momiliforme)孢子的辐照杀灭效果,用不同剂量的^60Co γ射线对生理盐水和玉米中高、低2种浓度串珠镰刀菌孢子进行辐照,采用PDA培养基平板稀释法计数孢子数。γ射线辐照剂量与存活串珠镰刀菌数有明显的剂量-反应关系,生理盐水中高、低浓度串珠镰刀菌孢子试样中D10值为0.57、0.60kGy,最小杀灭剂量为4.0、3.0kGy;玉米中高、低浓度串珠镰刀菌孢子试样中D10值为0.66、0.81kGy,最小杀灭剂量为4.0、3.0kGy。γ射线对串珠镰刀菌孢子有明显的杀灭作用,4.0kGy可全部杀灭实验浓度的串珠镰刀菌孢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