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龙口湾的潮汐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龙口港验潮站的长期潮位资料和龙口湾内3个临时测站的短期验潮资料(2个站1个月,1个站la),对该区的潮汐特征、工程水位及暴潮增水等作了具体分析。  相似文献   

2.
为了解龙口湾水质现状,对其近岸布点进行报连续站与大面站的水质监测,结果表明,海域水质处于良好状态。主要污染物为营养盐、石油类,但在该海域基本不超标。海域无机氮的平均值为0.168mg/L,无机磷的平均值为0.015mg/L,石油类的平均值为0.039mg/L,均属于一类海水水质。  相似文献   

3.
王文海 《海岸工程》1994,13(1):10-19
探讨了龙口湾的开发功能、利用和保护问题,认为龙口湾的最重要功能是港口建设,同时应兼顾其他方面的发展;还指出在海湾开发的同时,应加强对海湾和沿岸土地的管理与保护。  相似文献   

4.
通过不同时期的水深对比对龙口湾拦江沙坝的稳定性进行研究,从其形成过程和现代泥沙运动的角度对拦江沙坝冲淤变化的机制进行探讨。研究表明,该沙坝范围和轮廓稳定,但坝体泥沙在波浪作用下发生沿坝输移和横向输移,在人工开口情况下有较为明显的冲淤响应。  相似文献   

5.
根据龙口湾海域海流、悬浮泥沙等实测资料,利用Morlet小波分析与单宽悬沙通量机制分解法,分析了研究区悬浮泥沙浓度时空分布特征和变化规律,并探讨了悬浮泥沙的输运机制。研究结果表明,平面分布上,研究区的悬浮泥沙分布呈现人工岛外悬沙浓度大于岛内水道海域的分布特征;垂向上,各站位平均含沙量由底层向表层逐层递减,特征明显。悬浮泥沙浓度在潮周期的变化较为复杂,各站位悬浮泥沙浓度在单日内一般出现2~4次峰值;悬浮泥沙浓度峰值往往滞后于流速峰值0.5~2 h;悬浮泥沙浓度在时间上的变化以12~16 h尺度为主要周期。研究区单宽输沙通量主要介于2.64~24.68 gs-1m-1;整体上呈现人工岛外海域悬沙通量高于人工岛内的平面分布格局。悬浮泥沙输运方向与潮致余流方向基本一致;受余流、地形、悬沙浓度等影响,各个输沙分项对输沙率的贡献相差较大,平流输运在悬沙输移中占绝对优势,其次为垂向净环流输沙。  相似文献   

6.
龙口湾表层沉积物的地球化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程波 《海洋学报》1989,11(6):722-729
本文对龙口湾表层沉积物中的pH、Eh、S2-、N、P、有机物、Cu、Pb、Zn、Cd和石油等11种化学要素进行了地球化学特征的研究,并探讨了其相关性及主要影响因素;同时,将其与相同站位海水的相应化学要素进行了对比研究。另外,还初步评价了该湾的污染状况,并提出了底质环境污染直接影响底栖生物的结论。  相似文献   

7.
龙口湾潮流场的数值模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制订龙口港远景规划,制订控制近海环境污染对策,用ADI法数值模拟了龙口湾的潮流场,经与实测流对比两者拟合较好。  相似文献   

8.
同安湾是厦门岛北同安县南之间的海湾,包括同安东溪、西溪河口的东咀港和厦门岛北侧的浔江海域。高崎——集美海堤兴建后几乎隔断了原相通的厦门西港和浔江水道,使之形成半封闭的海湾,加之近20年来沿岸的围垦,使海湾的水动力条件发生变化而产生淤积,致使文昌鱼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受到破坏。本文根据我所1981—1982年的调查资料,对同安湾的泥沙来源及淤积问题进行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9.
泉州湾泥沙运移特征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泉州湾属于潮流、径流和波浪综合作用下的山地海湾,根据两次(1994年6月和2001年12月)水文泥沙实测资料,分析泉州湾悬浮泥沙和沉积物分布特征,研究其沉积物来源,并探讨北水道的沉积速率。悬浮泥沙含量自河口(湾顶)-湾口-外海逐渐降低。高值区出现在水道和河口,冬季高于夏季,大、中潮高于小潮。泉州湾沉积物分布与水动力强弱环境呈很好的对应关系。晋江携带入海的泥沙是研究区的主要物源:海岸侵蚀来沙与湾外来沙也提供了部分物源。南、北水道分别属于落潮槽与涨潮槽两种不同性质的水道。北水道沉积物较细,以沉积作用为主,其入口处淤积程度较轻,而在上游淤积程度相对较重;南水道流速较大,沉积物较粗,是泥沙输运主要通道,地形变化不明显。  相似文献   

10.
钦州湾由于湾内外特殊的海洋动力、泥沙来源和地形地貌条件,导致海湾悬浮泥沙特性存在较大差异。通过2007年和2010年钦州湾13个站位的实测悬浮泥沙含沙量数据,总结了钦州湾的泥沙来源,分析了钦州湾悬浮泥沙的空间分布特征、运移趋势和输沙能力。研究结果表明,钦州湾泥沙主要来自河流输沙、海向来沙及岸滩侵蚀;水体含沙量最大值空间分布整体表现出"外湾 > 内湾 > 湾颈"的特点,平均值由内湾到外湾逐渐减小;水体垂向平均含沙量最大值出现层位不同,内湾表底层平均含沙量趋于一致,但中层略大,而外湾由表层至底层存在渐进变化;潮流强度、地形特征及泥沙来源是影响悬浮泥沙空间分布的主要因素;悬浮泥沙输运主要受潮流控制,输沙强度呈"湾颈 > 外湾 > 内湾"特点,总体输沙趋势由湾顶向湾外、沿落潮流由北向南输运。  相似文献   

11.
刘凤岳 《海岸工程》1994,13(1):20-23
根据1989年11月至1992年5月二次实测水深资料,分析了龙口港航道淤积变化及形成外航道口门拦门沙坝的原因。  相似文献   

12.
本文利用龙口海洋站的风资料,采用海浪方向谱方法,对龙口湾及其附近海域进行波浪数值计算,绘制 NE、N、NW、SW 方向五十年一遇的风产生的浪的等波高线和等周期线图,并分析计算了区域内的波浪分布状况及其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13.
海口湾港口建设的泥沙洄淤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简述了海口湾的自然地理条件,包括波浪,潮流与泥沙运动特征,分析了海口新港和海口江泥沙洄淤问题,对两个港口的泥沙洄淤条件进行了比较分析,并提出了海口新港航道整治的初步意见。  相似文献   

14.
龙口湾近岸海域水质状况调查与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依据2007年2月、5月对龙口湾近岸海域表层海水的温度、盐度、pH值、悬浮物(SS)、溶解氧(DO)、化学需氧量(COD)、亚硝酸盐(NO2--N)、硝酸盐(NO3--N)、铵氮(NH4+-N)、活性磷酸盐(PO43--P)、铜(Cu)、铅(Pb)、锌(Zn)、镉(Cd)、石油类等理化指标测定结果,应用单因子污染指数和富营养化指数对该海域的水质进行了分析和评价。结果显示,该海域表层海水中各污染要素质量浓度大致呈现由SW部海域向NE部海域递增的趋势,无机氮、活性磷酸盐及石油类为该海域的主要污染物,该海域总体营养水平较高,处于磷限制的潜在性富营养水平。  相似文献   

15.
龙口湾是出现假潮比较显著的海湾之一,据统计1972-1981年间,平均每年出现6次40cm以上的振动,1980年9月1日观测到水位振动的最大振幅达293cm,同日的气压波也有7个hPa的起伏.本文用数值模拟的方法,初步探讨了气压扰动和在龙口湾1980年9月1日观测到的假潮之间的定量关系,证实了在龙口湾中出现的大振幅假潮的确是由于移动气压波扰动激起湾外长波,传入湾内发生共振所导致的.直接由气压波扰动很难导致大振幅假潮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龙口湾大振幅假潮形成的数值模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龙口湾是出现假潮比较显著的海湾之一。据统计,1972~1981年,平均每年出现6次〉40cm的振动,其中1980年9月1日观测到水位振动的最大振幅达293cm,同日的气压波也有7hPa的起伏。用数值模拟方法,初步探讨了气压扰动与1980年9月1日 在龙口湾观测到的假潮之间的定量关系,证实,在龙口湾中出现的大振幅假潮的确是由于移动气压波扰动激起湾外长波传入湾内发生共振所引起的。直接由气压波扰动很难引  相似文献   

17.
龙口市拟建的离岸人工岛群可能将引起龙口湾内冲淤特性的变化及岸线的动态调整。运用MIKE21数学模型模拟了人工岛群建设前后海域潮流场和海底冲淤的变化特征,运用CERC公式计算了龙口湾沿岸输沙率的变化状况,并在以上基础上,分析了龙口湾冲淤特性对人工岛群建设的响应。结果表明,人工岛群建成后,其北侧和西南侧海域以淤积为主,西侧海域以冲刷为主;人工水道内部在西南向大风情况下淤积较为严重;界河口两侧沿岸输沙率差别较大,由界河口来沙和沿岸输沙引起的岛陆间水道的淤积速率约为12.5 cm/a。  相似文献   

18.
钦州湾由于湾内外特殊的海洋动力、泥沙来源和地形地貌条件,导致海湾悬浮泥沙特性存在较大差异。通过2007年和2010年钦州湾13个站位的实测悬浮泥沙含沙量数据,总结了钦州湾的泥沙来源,分析了钦州湾悬浮泥沙的空间分布特征、运移趋势和输沙能力。研究结果表明,钦州湾泥沙主要来自河流输沙、海向来沙及岸滩侵蚀;水体含沙量最大值空间分布整体表现出"外湾>内湾>湾颈"的特点,平均值由内湾到外湾逐渐减小;水体垂向平均含沙量最大值出现层位不同,内湾表底层平均含沙量趋于一致,但中层略大,而外湾由表层至底层存在渐进变化;潮流强度、地形特征及泥沙来源是影响悬浮泥沙空间分布的主要因素;悬浮泥沙输运主要受潮流控制,输沙强度呈"湾颈>外湾>内湾"特点,总体输沙趋势由湾顶向湾外、沿落潮流由北向南输运。  相似文献   

19.
泉州湾泥沙运移与冲淤变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运用"粒径趋势分析"方法研究泉州湾泥沙净输运趋势,借助210Pb测年法测定湾内北水道的沉积速率,并通过海图对比计算海湾冲淤变化.结果表明,泉州湾总体处于淤积之中,但湾内冲淤分布不平衡:北水道淤积程度重,其中上游是湾内的现代沉积中心;南水道是泥沙输运出湾的主通道,局部略微侵蚀.湾内涨、落潮流路的平面分异和地形条件的制约是北水道淤积的主要原因,强劲的落潮流以及径流是南水道成为泥沙输运主通道的主要动力条件.  相似文献   

20.
廉州湾沉积动力作用与泥沙运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近年来廉州湾所观测的水文、悬沙资料,分析了廉州湾的泥沙运动与沉积动力作用。结果表明:(1)湾内主要泥沙来源于河流输沙,落潮输沙量大于涨潮输沙量,在丰水期河流输沙量更为显著;(2)河口区悬沙运动呈现出上出下进、西出东进的趋势,湾内水下三角洲仍缓慢向前淤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