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天水师范学院学报>根据所处地区独特而丰富的陇右历史文化、地域文化、人文资源以及经济因素等特色和优势建设"陇右文化研究"特色栏目,日积月累,持之以恒,发表了大量的陇右文化研究成果,"陇右文化研究"栏目的学术水平和社会声誉日益提升,进而带动了<学报>整体水平和质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2.
农村中小学必须按照基础教育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开足开齐体育课,并不断提高教学质量。由于历史文化背景、社会特点、人口素质以及自然地理环境等因素的影响,使得甘肃省陇右地区的经济发展极不平衡,从而导致了陇右地区学校教育发展的不平衡,特别是农村学校体育教育比较落后。因此,研究陇右地区课程标准推广中存在的问题,对积极推进农村地区课程改革,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教育均衡发展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新课标没有具体规定体育教师的教学内容,这兢需要体育教师解放思想.以新课标精神作为指导,去开发、选择、利用那些有利于学生身心发展需要的体育课程资源.壳子棍和旋鼓舞这两个项目可以作为陇右传统体育项目和民族风情资源进行开发.从而达到对陇右地区的中小学校本课程的充实和完善,丰富体育课程资源.  相似文献   

4.
陇右地区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历史文化底蕴深厚,孕育了富有地域特色的陇右文化。陇右文化对于继承中国传统文化、培育民族精神、构建和谐社会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有积极意义。站在学科建设的高度,从学科体系、学科队伍、课程建设和学术研究四个方面建设陇右文化有很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隋唐时期,今甘肃天水市被称为秦州,其治城是陇右东南部地区的经济、政治、交通、文化中心。隋唐300多年历史中,在秦州先后建置有秦州总管府、秦州都督府、秦成两州经略使司、天雄军节度使司等地方高级管理机构。秦州因其所处的重要地位,成为隋唐中央政府经略陇右东南部地区的桥头堡,在历史上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相似文献   

6.
随着新课程开发的不断推进,地域特色课程资源的开发已渐成趋势.探索开发陇右丰富的文化资源,以弥补国家课程、地方课程的不足,对保护和传承陇右文化,唤醒学生热爱故乡文化的自觉意识,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很有帮助.陇右地方课程资源开发应遵循协调性、适宜性、特色性、促进学生发展性的开发原则,注重培育教师能力,强化课程资源开发主体的协作.  相似文献   

7.
宋廷南渡后,陇右地区涌现出许多抗金名将,在保卫宋王朝的战争中立下了显赫战功.史学界对这一历史群体的关注主要集中在对刘铸、吴玠、吴磷等人的历史史实研究上,但研究成果相对较为薄弱.而对于出身陇右的其他抗金名将如张俊、王庶、王德、郭浩、杨政、张威、李彦仙等人的研究几属空白,有待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8.
陇右地区位于青藏高原、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的结合部,特殊的地理位置使陇右地区成为东西文化交流的桥梁和丝绸之路的必经之地,中西文化在这里交流碰撞、融合荟萃,多民族在这里相互杂居、和谐相处.中外文化,各民族文化的交流互补,既为陇右文化注入新鲜血液,又在域外文化的本土化进程中使陇右文化得到重塑与改造,使陇右文学具有了开放兼容的优势和多元的文化生态.唐代关陇地区山川雄奇壮阔,民风淳朴刚强,文化积淀深厚,既是全国政治、军事、经济的中心,同时也是中外文化交流的中心.  相似文献   

9.
陇右文化是天水师范学院惟一的省级重点学科,该学科学术积淀深厚、师资力量强大、基础扎实、成果斐然。自2001年12月成立陇右文化研究中心以来,分别于2002年和2006年被确定为2002~2005年度、2006~2010年度甘肃高校省级重点学科。在学科带头人雍际春教授的带动下,经过几年的建设和发展,陇右文化学科取得了长足的发展。现有陇右历史地理、陇右典型文化、陇右民间文学与艺术、陇右非物质文化遗产等四个主要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0.
唐代河西、陇右两节度使的辖区,包括今甘肃省(除去六盘山以东地区)和青海省东南一部分,著名的东西方交通要道丝绸之路就经过这里。这一带本是匈奴故地,有着传统的畜牧业,《汉书》地理志载:“凉州之畜为天下饶”。这里的河西走廊和湟水流域,地势较为平坦,土壤肥沃,水利资源丰富,汉武帝开拓河西四郡后,陆续在此驻兵屯田,从此,河陇开始有了农业,畜牧业和农业成了河陇地区经济的主要来源。由于陇右多山、河西平坦的地理特点和其他历史原因,所以河西以农业为主,陇右则以畜牧业为主(史念海:《秦汉时代的农业地区》,见《河山集》)。  相似文献   

11.
陇右是黄河流域文化的渊薮之一 ,陇右文化在中国文化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开放性、多元性、包罗性、浑融性是陇右历史文化中最具特色、最为闪光的亮点 ,也是陇右文化在中国文化史上最为突出的特征  相似文献   

12.
陇右是中国北方一个富有特色的地区,其文化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其文学具有苍凉慷慨与刚劲有力的独特气质,唐人把陇右慷慨苍劲的意蕴发挥到顶峰。陇右有许多闻名遐迩的自然和人文景观,唐宋文人借助这些自然人文景观抒写个人情怀,成就蔚然。  相似文献   

13.
北朝时期,政局变换,社会动荡,战争频繁。处在战争边缘地带的陇右历史人物的军事活动也就相当频繁,几乎贯穿了整个北朝历史。陇右历史人物的军事活动,对于历史发展的进程无疑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并在社会生活的其它方面也发挥了一定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4.
在杜甫一生的生活和诗歌创作生涯中陇右时期有着不同寻常的意义。这一时期的诗作具有与其他时期不同的鲜明的个性。其成就的取得有诸多的因素,其中陇右地域文化的影响是一个不应忽略的重要方面。主要表现在:陇右的独特自然风貌、胡汉民族浑融、文化多元情境及不时出现的边烽紧急情势对杜甫这一时期的思想和创作所产生的多方面的影响:激发了杜甫的诗兴,影响了杜甫山水诗的创作,陶冶了杜甫的心灵,升华了杜甫的人生境界。  相似文献   

15.
立足陇右独特的地域文化资源,天水师范学院创建陇右文化学科,并被列为甘肃高校省级重点学科。几年来,围绕陇右文化学科建设,初步构建了陇右文化学科体系及研究内容,形成了一支颇具实力的学术队伍。创建了优良的学术风气和用于支撑学科活动的环境,开设了10门左右陇右文化校本课程,并编写了相应的教材和讲义,使学科建设与课程建设有机结合,推动陇右文化学科走上了良性可持续发展之路,也带动了全校学科建设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6.
陇右作为丝绸之路的要冲,自古以来就是文化传播的通道。唐代陇右东端佛教文化呈现出多姿多彩的形式与内容。其中高僧辈出,各家宗派学说纷呈。族信奉般若学和《尊胜陀罗尼经》。唐代所建造的石窟、修习者不仅有数量众多的高僧大德,更有秦州军人、大大像更是遍布陇右东部各地。武则天时期泾川大云寺供养舍利及金棺银椁的出现,反映了盛唐陇右东部地区佛教艺术的高超水平。而孟诜《石函铭》的发现,可证孟诜家族是世代信佛。泾川县发现的《高公佛堂碣》为研究唐武宗会昌灭佛提供了间接物证。  相似文献   

17.
论陇右民间美术的区域文化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陇右民间美术受地理环境与民族因素影响,总体上呈现出丰富多彩的艺术形态与审美功能。作为一种地域文化,陇右民间美术以其多民族色彩,形成了稳定的区域文化圈。在历史的变迁中,各民族共同学习,相互借鉴,使陇右民间美术得以代代相传,绵延不绝,并且顽强地保持了自己的区域文化特色。  相似文献   

18.
唐肃宗乾元二年(759年)秋,杜甫放弃华州司功参军之职,寓居陇右.在这里,初期生活尚可.后来逐渐陷入困顿,年底前移家成都.在陇右生活的五个多月中,杜甫为我们留下了117首诗,不但数量甚丰,而且有些篇章在艺术上标志着杜诗的最高成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