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目的 探讨使用瞬时弹性成像技术检测2型糖尿病的脂肪变程度危险因素。 方法 收集2015年1月~2016年5月在广西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住院治疗的120例2型糖尿病患者临床资料,根据瞬时弹性成像技术检测的受控衰减参数(CAP)及饮酒情况分组:CAP<238 db/m组为正常组,CAP≥238 db/m为非酒精性脂肪肝组。比较两组年龄、性别、体质量、身高、体质量指数、病程、收缩压、舒张压、总胆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尿素氮、肌酐、尿酸、糖化血红蛋白、CAP、肝脏硬度等指标的差异,并分析CAP与各指标的关系。 结果 非酒精性脂肪肝组患者体质量高于正常组(P<0.05),多重线性回归分析得出2型糖尿病患者CAP与体质量具有相关性(r=0.726,P<0.05),得出回归方程为:Y=77.417+2.503X(Y为CAP,X为体质量)。 结论 体质量为2型糖尿病脂肪变程度的独立危险因素,脂肪变程度与体质量的变化呈线性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瞬时弹性成像(FibroTouch)对不同程度脂肪肝的评估价值。方法 选取120例不同程度脂肪肝患者(轻、中、重度组分别为59、45、16例),均行FibroTouch检测获得受控衰减参数和肝脏硬度;收集各组体质量指数、脂肪变性程度、甘油三酯、气球样变等一般资料;比较各组上述参数的差异。应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受控衰减参数的影响因素。结果 轻、中、重度组受控衰减参数分别为(245.56±17.62)dB/m、(286.97±23.49)dB/m和(342.82±20.55)dB/m,肝脏硬度分别为(4.6±0.9)kPa、(5.2±0.9)kPa、(9.0±1.3)kPa,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轻、中、重度组受控衰减参数及肝脏硬度均依次增大,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各组体质量指数、脂肪变性程度、甘油三酯、气球样变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体质量指数、脂肪变性程度、甘油三酯、气球样变、肝脏硬度均为受控衰减参数的影响因素(均P<0.05)。结论 FibroTouch可以准确评估不同程度...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正常人群血浆脂肪源性因子水平与体质量的相关性.方法 将80名健康志愿者根据2012年世界卫生组织制定的肥胖诊断标准分为超重/肥胖组(41名)和正常体质量组(39名),分别检测空腹血浆脂肪源性因子、血压水平及体质量指数.结果 超重/肥胖组血浆脂肪源性因子水平、收缩压、舒张压及体质量指数均显著高于正常体质量组(P<0.01).偏相关分析显示,血浆脂肪源性因子与体质量指数呈正相关(r=0.253,P<0.05).结论 体质量指数增高可能是引起血清脂肪源性因子水平升高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胆囊结石与代谢综合征的相关性。方法 2 716例体检者,其中1 298例有胆囊结石者为胆囊结石组,1 414例无胆囊结石者为对照组,比较2组年龄、三酰甘油、总胆固醇、收缩压、舒张压、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体质量指数、空腹血糖水平。结果胆囊结石组年龄[(51.82±13.73)岁]、三酰甘油[(1.97±1.84)mmol/L]、总胆固醇[(4.95±1.03)mmol/L]、收缩压[(126.43±18.81)mmHg]、舒张压[(78.76±13.02)mmH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2.94±0.33)mmol/L]、体质量指数[(26.06±3.70)kg/m^2]、空腹血糖[(5.49±1.71)mmol/L]水平均高于对照组[(36.51±13.26)岁、(1.43±1.40)mmol/L、(4.50±1.00)mmol/L、(117.59±16.02)mmHg、(73.90±12.13)mmHg、(2.36±0.69)mmol/L、(23.46±3.65)kg/m^2、(5.14±0.96)mmol/L],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1.24±0.33)mmol/L]低于对照组[(1.37±0.33)mmol/L](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增长(OR=1.078,95%CI:1.070~1.086,P=0.000)、体质量指数增高(OR=2.166,95%CI:1.786~2.626,P=0.000)、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降低(OR=2.045,95%CI:1.499~2.791,P=0.000)是胆囊结石的危险因素。结论年龄、体质量指数、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是胆囊结石的危险因素,可通过控制体质量、降低血脂等措施来降低胆囊结石的发病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分析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与认知功能障碍对2型糖尿病患者的影响,并探讨影响认知功能的其他因素.方法 2型糖尿病患者80例,根据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评分将2型糖尿病患者分为认知障碍组(38例)、非认知障碍组(42例),选择健康对照者30名作为正常对照组.测定3组血浆Hcy、糖化血红蛋白、血脂、尿酸、24 h尿微量白蛋白等指标.结果 糖尿病认知障碍组、糖尿病非认知障碍组、正常对照组血浆Hcy浓度分别为(19.56±5.23)、(16.21 ±3.27)、(14.67 ±4.27)μmol/L,3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76,P<0.05),且糖尿病认知障碍组血浆Hcy水平高于糖尿病非认知障碍组(P<0.05)与正常对照组(P<0.01),糖尿病非认知障碍组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影响患者认知功能的其他因素包括年龄、糖化血红蛋白、体质量指数、糖尿病病程及血浆Hcy水平,与患者MMSE评分呈负相关(r值分别为-0.336、-0.285、-0.226、-0.392、-0.312,P均<0.05).结论 年龄、糖尿病病程、糖化血红蛋白、体质量指数均可影响患者的认知功能,Hcy水平升高是2型糖尿病患者认知障碍的一个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超重及肥胖对不育男性精液参数及精浆生化指标的影响。方法选择2011年1月至2013年6月就诊亚临床不育男性患者267例为研究对象,计算体重指数(BMI),分为体重正常(BMI 18.5-22.9kg/m^2)、超重(BMI 23.0-27.4kg/m^2)、肥胖(BMI≥27.5 kg/m^2)3组。精液参数分析后,留取精浆检测α-葡糖苷酶(A-Glu)、酸性磷酸酶(ACP)和果糖(Fru)含量。结果符合标准资料完整者215人,平均年龄(33.7±6.9)岁,平均BMI:(24.3±3.2)kg/m^2。各BMI组间精子前向运动百分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27),其中肥胖组与正常组相比,前向运动精子百分率差异显著(P〈0.05);3组间的精子浓度和精液体积之间无显著性差异。精浆生化指标中,各BMI组间精浆A-Glu活性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2),精浆A-Glu活性随着BMI增加而降低,其中肥胖组与正常组相比,精浆A-Glu活性差异显著(P〈0.05),ACP及Fru含量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本研究表明在亚临床不育人群中精子前向运动百分率及精浆A-Glu活性会随着BMI的增加而降低。说明体重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男性生殖能力,但是其具体机制需要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7.
目的 了解2型糖尿病患者与正常人体内成分的差异,进一步探讨肥胖与2型糖尿病的关系.方法 随机选取80例2型糖尿病患者(糖尿病组)及80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分别进行人体成分分析,包括体脂肪、内脏脂肪区域、骨骼肌、腰臀比及蛋白质、矿物质含量等指标,同时测定糖尿病患者的血糖、血脂、胰岛素抵抗指数、糖化血红蛋白.结果 糖尿病组体脂肪[(19.68 ±6.78) kg]、体脂百分比[(29.87±8.04)%]、肥胖程度[(115.93 ±15.94)%]、内脏脂肪区域[(104.48 ±36.19) cm2]、体质量指数[(24.85±3.51) kg/m2]、胸围[(94.06±7.86) cm]、腰围[(85.18 ±9.50) cm]、腰臀比(0.90±0.05)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体脂肪:(17.31 ±5.55) kg、体脂百分比:(27.38±6.47)%、肥胖程度:(108.88±13.80)%、内脏脂肪区域:(85.44±44.04) cm2、体质量指数:(23.43 ±3.10) kg/m2、胸围:(91.11 ±7.52) cm、腰围:(80.79±8.17) cm、腰臀比(0.86 ±0.05)](t值分别为2.55、2.30、3.12、2.86、2.73、2.28、3.12、4.76,P均<0.05),而体质量控制[(-7.01 ±7.49)kg]、肥胖控制[(-8.53 ±6.66)kg]、肌肉控制[(1.52±1.43) kg]均低于对照组[体质量控制:(-4.08 ±6.79)kg、肥胖控制:(-6.39±5.78) kg、肌肉控制:(2.31 ±2.09) kg(t值分别为-2.59、-2.17、-2.15,P均<0.05).糖尿病组尿酸与体质量控制、肥胖控制呈负相关(r值分别为-0.43、-0.42,P均<0.01),与内脏脂肪区域、体脂百分比、腰臀比、体质量指数、肥胖程度、胸围、腰围、体脂肪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32、0.31、0.40、0.36、0.36、0.31、0.42、0.42,P均<0.05),甘油三酯与体质量控制、肥胖控制呈负相关(r值分别为-0.44、-0.41,P均<0.01),与体脂百分比、腰臀比、体质量指数、肥胖程度、胸围、腰围、体脂肪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27、0.35、0.46、0.46、0.35、0.42、0.42,P均<0.05).结论 2型糖尿病患者的体脂肪含量及体脂肪分布与健康人有显著差异,中心性肥胖可能与糖尿病发生存在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8.
周芳 《临床医学》2014,(12):4-5
目的探讨孕中期对孕妇进行体质量管理并及时补充维生素D,了解其与孕妇血清25-(OH)D3水平的关系。方法选取2012年10月至2013年12月在株洲市人民医院行产检的单胎孕妇300例,根据体质量指数(BMI)分为三组,每组100例。正常组体质量BMI〈25 kg/m^2;对照组不进行体质量管理的肥胖组,BMI〉30 kg/m^2;实验组进行体质量管理的肥胖组,BMI〉30 kg/m^2。三组孕妇均给予补充维生素D治疗2个月,在干预前后检测血清25-(OH)D3水平。结果孕妇补充维生素D 2个月后复查,三组血清25-(OH)D3水平均有提高,但实验组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孕妇肥胖维生素D缺乏尤为严重;此期合理进行体质量管理的同时补充维生素D有助于提高血25-(OH)D3水平,降低母婴并发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小板压积(thrombocytocrit,PCT)与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的相关性。方法原发性高血压患者204例为观察组,208例非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为对照组,比较2组血脂、血小板相关参数以及体质量指数、年龄、性别等指标,分析PCT与TC的相关性。结果观察组三酰甘油[(1.93±0.99)mmol/L]、TC[(4.65±0.74)mmol/L]、载脂蛋白B[(1.08±0.29)g/L]、PCT[(0.36±0.12)%]、体质量指数[(27.75±3.37)kg/m2]、年龄[(54.75±10.42)岁]高于对照组[(1.40±1.23)mmol/L、(4.40±0.78)mmol/L、(0.97±0.28)g/L、(0.25±0.05)%、(23.96±3.18)kg/m2、(47.27±8.63)岁](P0.05),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1.24±0.32)mmol/L]、载脂蛋白A1[(1.33±0.15)g/L]低于对照组[(1.36±0.41)mmol/L、(1.37±0.19)g/L](P0.05),观察组男性比例(59.31%)高于女性(40.69%),且高于对照组男性比例(26.9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校正年龄、性别因素后,观察组PCT与TC具有相关性(r=0.142,P=0.042)。结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PCT与TC呈正相关,胆固醇水平升高以及血小板活化增加可能是原发性高血压发生、发展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超声声衰减成像(ATI)技术诊断代谢相关性脂肪肝(MAFLD)的临床价值,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 前瞻性选取我院体检科、肝病科、内分泌科招募的122例受试者,分为健康志愿者31例(正常对照组)和MAFLD患者91例(MAFLD组),所有受试者均行腹部二维超声、ATI、受控衰减成像(CAP)及血清学检查,比较两组各参数的差异。以CAP检查结果为标准,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ATI诊断不同程度脂肪肝的效能;分析ATI所测衰减系数(AC)值与CAP值、二维超声分级的相关性及各临床资料对AC值的影响。结果 MAFLD组与正常对照组体质量指数、甘油三酯、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二维超声分级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MAFLD组AC值为(0.79±0.11)dB·cm-1·MHz-1,高于正常对照组[(0.58±0.45)dB·cm-1·MHz-1],且AC值随着脂肪肝程度的增加逐渐增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AC值诊断≥S1、≥S2、≥S3级脂肪肝的截断值分别为0.64、0.70、0.79 dB·cm-1·MH...  相似文献   

11.
目的检测肥胖患者肾小球足细胞上Podocin的蛋白分布和表达,探讨Podocin在肥胖导致蛋白尿中的变化及意义。方法收集肾脏切除病理标本,取其相对正常肾脏皮质,体重指数(BMI)≥28kg/m2者16例作为肥胖组(Ob组),BMI<24kg/m2者18例作为对照组(Con组),比较二组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及肾脏病理表现,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足细胞上Podocin的蛋白分布和表达。结果二组间性别无差异,Ob组年龄、BMI明显高于Con组,且伴发高血压,高血糖,脂肪肝及肝功酶学升高的明显增多。Ob组肾小球的足细胞上Podocin的表达低于Con组。结论肾小球的足细胞上Podocin的表达减少,是产生蛋白尿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研究肥胖及非肥胖人群C反应蛋白(CRP)、胰岛素抵抗(IR)及心外膜脂肪体积(EFV)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程度的影响.方法 入选同期行64排双源CT和经皮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的103例患者,测量患者的身高、体质量、腰围(WC),计算体质量指数(BMI).根据BMI分为肥胖组45例和非肥胖组58例;通过64排双源CT测量EFV,收集空腹血液样本行血生化相关指标等检测.采用Gensini积分量化冠状动脉狭窄的严重程度.分析EFV和CRP及稳态胰岛素评估模型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与Gensini积分之间的关系.结果 肥胖组CRP[(11.0 ±5.8) mg/L]、WC[(96.1±7.0) cm]、EFV[(122.7±43.3) cm3]、BMI[(27.9±2.9) kg/m2]高于非肥胖组CRP[(6.5±3.4)mg/L]、WC[(86.4±7.6)cm]、EFV[(92.9±39.5)cm3]、BMI[(22.4±1.9) kg/m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2.24、6.74、3.64、11.74,P均<0.05).非肥胖组及肥胖组中CRP与EFV均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404、0.364,P均<0.05),而HOMA-IR仅在肥胖组中与BMI呈正相关(r=0.322,P<0.05).非肥胖人群中Gensini积分与EFV及CRP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358、0.315,P均<0.05),肥胖人群中Gensini积分与EFV、CRP及HOMA-IR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348、0.297、0.384,P均<0.05),经过BMI及WC的校正后,除肥胖组中与CRP的相关性消失外,余相关性均存在.最后以Gensini积分作为因变量进行多重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提示EFV和糖尿病为肥胖人群Gensini积分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在非肥胖及肥胖人群中,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程度与EFV及CRP呈正相关,而在肥胖组中冠状动脉病变程度还受其他体脂分布(BMI、WC)及胰岛素抵抗水平的影响.EFV可作为影响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程度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3.
体重指数对血糖、血脂及血压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不同体重指数(BMI)水平对血糖、血脂及血压的影响。方法对1568例年龄≥20岁的健康体检者的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按BMI不同分为四组:G1组(BMI≤18.5 kg/m2)、G2组(18.5 kg/m2BMI≤23.9 kg/m2)、G3组(24 kg/m2≤BMI≤27.9 kg/m2)和G4组(BMI≥28 kg/m2)。结果随BMI逐渐升高,收缩压、舒张压、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PG 2 h)、总胆固醇、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均呈线性上升趋势,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呈下降趋势,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G3组,FPG(6.2 0.4)mmol/L,PG 2 h(8.1 1.3)mmol/L,但血压和TG尚正常,G4组FPG(6.5 0.3)mmol/L,PG 2 h(9.0 1.6)mmol/L,血压均值139.5/88.3 mm Hg(1 mm Hg=0.133 kPa),TG(1.8 1.0)mmol/L。经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G3及G4组均与糖尿病、高甘油三酯血症和高血压病呈独立正相关关系。结论 BMI≥24 kg/m2后发生糖尿病、高甘油三酯血症及高血压病的危险性大大增加。  相似文献   

14.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代谢性酸中毒对营养状态的独立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估血液透析剂量和酸中毒状态分别对机体营养状态的独立影响。方法选择解放军306医院血液净化中心42例维持性血液透析病例检测透析前血清HCO3^-、pH、血清白蛋白、标准化蛋白代谢率(PCRn)、Kt/v和体重指数(BMI)等指标,参试患者均为标准HCO3^-透析,持续时间平均(100±37)月,排除标准为:合并慢性肝脏疾病、恶性肿瘤以及恶病质状态。结果平均年龄为(61±13)岁,Kt/v为(1.34±0.15),PCRn为(1.09±0.06)g/(kg·d),血清白蛋白为(39.3±3.3)g/L,BMI为(20±2.3)kg/m^2,HCO3^-为(21.0±2.4)mmol/1,pH值为(7.36±0.06)。血清白蛋白水平与PCRn(P〈0.05)、HCO3^-(P〈0.05)、pH(P〈0.05)显著正相关,但与Kt/V和BMI无显著相关性,血清HCO3^-和PCRn显著负相关(P〈0.05)。线性回归分析表明年龄、血清HCO3^-浓度和PCRn对血清白蛋白浓度的显著性意义,而Kt/v对血清白蛋白浓度无显著性影响,将参试患者分为2组,对于HCO3^-≤20mmol/L的病例,血清白蛋白浓度平均为(36.9±2.3)g/L,而对于HCO3^-≥20mmol/L的病例,血清白蛋白浓度平均为(41.1±2.8)g/L(P〈0.05);相应组PCRn分别为(1.08±0.07)g/kg/d和(1.09±0.06)g/kg/d(P=NS)。同时结果提示血清白蛋白浓度与透析剂量无显著相关性(Kt/V范围:0.95到1.82)。结论对于Kt/v达标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酸中毒对血清白蛋白水平为负性影响,同时与膳食蛋白摄入(通过PCRn进行评估)无关。当机体存在中度到重度代谢性酸中毒状态时,PCRn并不能反映真实的膳食蛋白摄入情况,可能与机体内源性蛋白质分解代谢增强有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老年高血压患者认知功能与胰岛素抵抗(IR)的关系.方法 对132例老年高血压患者分为两组:合并认知功能损害患者组61例,认知功能正常患者组71例,比较两组间性别、年龄、文化程度、BMI、WHR、TC、TG、CRP、HDL-C、LDL-C、Cr、HOMA-IR、SBP和DBP的差异,并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老年高血压合并认知功能损害组较老年高血压认知功能正常组文化程度较低(文化程度大学及以上:44.26% vs.67.61%,P<0.01),BMI[(26.8±2.2)kg/m2 vs.(22.9±2.3) kg/m2,P<0.01]、WHR(0.93±0.06 vs.0.81±0.05,P <0.01)、TG[(2.3±0.6)mmol/L vs.(1.7±0.5)mmol/L,P <0.01]、FPG[(6.1±1.3)mmol/L vs.(5.2±0.9)mmol/L,P<0.01]、FINS[(21.7±12.9) mU/L vs.(9.3±3.7)mU/L,P<0.01]、HOMA-IR (5.9±3.1 vs.2.1±1.3,P<0.01)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文化程度(P<0.01)、BMI(P <0.05)、WHR(P<0.05)、HOMA-IR(P<0.01)是认知功能损害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 文化程度、BMI、WHR、HOMA-IR是老年高血压认知功能损害的独立影响因素.高的文化程度是一个保护性因素,而其他几项都是危险因素.IR是老年高血压患者认知功能障碍重要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体质量指数(BMI)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预后的影响。方法将58例AECOPD患者按BMI值分为A组(BMI<21kg.m-2)32例、B组(BMI≥21kg.m-2)26例,观察2组患者的住院时间、死亡率及AECOPD发作频率。结果 A组患者住院时间明显长于B组[(23±9)d vs(16±7)d,P<0.05],死亡率及AECOPD发作频率均明显高于B组[12.5%vs 3.8%,(1.4±0.7)次.年-1 vs(0.8±0.6)次.年-1,均P<0.05],且更易出现呼吸衰竭。结论低BMI是影响AECOPD患者预后的重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体质指数(BMI)对急性心肌梗死后左心室功能的影响。方法入选首次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共161例,根据BMI分为正常组(n=50)、超重组(n=85)与肥胖组(n=26)三组,所有患者分别于发病后72 h内、发病后30 d行超声心动图检查测量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和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及E峰/A峰。结果超重或肥胖组在入院时及30 d随访时的左室舒张末期容积均显著大于正常组(入院时:134.9 ml±33.4 ml/146.9 ml±60.6 ml比134.9 ml±33.4 ml,P=0.016;30 d随访时:149.9 ml±36.6 ml/159.4 ml±54.5 ml比136.0 ml±36.2 ml,P=0.030),超重或肥胖组在入院时及30 d随访时的LVEF水平均显著低于正常组(入院时:49.7%±7.7%或46.8%±7.1%比51.7%±7.6%,P=0.030;30 d随访时:52.9%±7.6%或50.88%±7.1%比55.3%±7.5%,P=0.042)。超重及肥胖组的E/A值与正常组相比在发病72 h及30 d随访时均无显著差异(入院时分别为:0.86±0.23、0.84±0.23比0.85±0.25,P=0.951;30 d随访时分别为:0.97±0.25、0.97±0.20比0.99±0.25,P=0.835)。结论合并超重或肥胖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左心室的扩大与LVEF降低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18.
目的与传统滤波反投影(FBP)重建比较,评价管电压100kV下双源CT(dual.sourceCT,DSCT)基于原始数据的迭代重建(SinogramAffirmedkerativeReconstruction,SAFIRE)在超重患者冠状动脉成像的应用价值。方法将80例体重指数(bodymassindex,BMI)处于超重患者(男性:25kg/m2≤BMI〈30kg/m2;女性:24kg/rn2≤BMI〈29kg/m2)行双源cT冠状动脉成像患者按扫描,管电压随机分成A组(120kV)、B组(100kV),采用FBP重建,对B组采用SAFIRE重建得到C组图像。对三组的图像质量、平均CT值、图像噪声、信号噪声比(signal—to-noiseratio,SNR)、对比噪声比(contrast.to.noiseratio,CNR)及辐射剂量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三组图像质量分别为(3.51±0.70)分、(3.49±0.33)分和(3.55±0.47)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平均CT值、图像噪声、SNR及CNR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与B组(或C组)两组问平均CT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A组平均CT值最低。B组与A组(或c组)两组间图像噪声、SNR及CNR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尸〈0.05),且A组较高。A、C两组间图像噪声、SNR及CNR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B组(或C组)辐射剂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B组(或C组)较A组辐射剂量下降约34%。结论对于超重患者,采用100kV管电压结合SAFIRE行冠状动脉CTA检查,可改善图像质量,显著降低辐射剂量。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不同体脂情况与血尿酸浓度的相关性及其可能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分析532例住院2型糖尿病患者的体脂分布、血尿酸、血糖及肾功能等指标,对其血尿酸浓度与体脂分布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相关分析。结果在2型糖尿病患者中血尿酸浓度与体脂分布密切相关:(1)根据血尿酸浓度分组,高尿酸血症组的腰臀比、体质量指数、血尿素氮、血肌酐、甘油三酯明显高于正常尿酸组[分别为(0.94±0.07)与(0.91±0.07),(26.91±3.90)kg/m^2与(23.84±3.80)k/m^2,(8.66±5.94)mmol/L与(6.29±3.64)mmol/L,(93.9±67.6)p,molfL与(63.9±20.6)μmol/L,(2.65±1.92)mmol/L与(1.86±1.46)mmol/L,P均〈0.05];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降低[分别为(1.09±O,32)mmol/L与(1.24±0.45)mmol/L,P〈0.05)。(2)多元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血尿酸浓度与体质量指数、血肌酐、甘油三酯(b值分别为0.201、0.500、0.153,P〈0.05)呈正相关,与糖化血红蛋白、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呈负相关(6值分别为-0.168、-0.121,P〈0.05)。结论在2型糖尿病患者中血尿酸浓度与体脂分布密切相关。对于2型糖尿病患者不仅要控制血糖,还应控制体质量,以降低糖尿病患者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脂联素与心力衰竭的关系。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及电化学发光法分别测定54例左心室射血指数(LVEF)〈40%的心力衰竭患者和18名正常对照者血清脂联素、氨基末端B型钠尿肽原(NT-proBNP),并作统计分析。结果心力衰竭患者的体重指数(BMI)[(22.17±2.48)kg/m2]与对照组[(23.32±2.03)kg/m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VEF(30.92%±8.75%)显著低于对照组(70.14%±9.33%,P〈0.01);血清脂联素[(23.62±5.43)mg/L]及NT-proBNP[(592.00±153.00)pg/mL]显著高于对照组[(10.81±2.64)mg/L,(21.00±3.49)pg/mL,P〈0.01]。心力衰竭组脂联素与BMI、LVEF呈负相关(r=-0.41、-0.32,P〈0.05);对照组脂联素与BMI呈负相关(r=-0.387,P〈0.05);心力衰竭组脂联素与NT-proBNP呈正相关(r=0.49,P〈0.01),对照组则无相关性(r=0.11,P〉0.05)。调整BMI、年龄后,脂联素与LVEF的负相关依然存在,与NT-proBNP的正相关依然存在。结论血清脂联素与心力衰竭发病密切,通过更大规模的临床病例研究将为脂联素检测成为临床心力衰竭诊断的重要指标提供强有力的证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