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上证50ETF期权是中国推出的首支股票期权.为描述上证50ETF收益率偏态、尖峰、时变波动率等特征,结合GARCH模型和广义双曲(Generalized Hyperbolic,GH)分布两方面的优势,建立GARCH-GH模型为上证50ETF期权定价.在等价鞅测度下,利用蒙特卡罗方法估计上证50ETF欧式认购期权价格.实证表明,相比较Black-Scholes模型和GARCH-Gaussian模型,GARCH-GH模型得到的结果更接近于上证50ETF期权的实际价格,其定价误差最小.  相似文献   

2.
上证50ETF期权作为中国资本市场上股票期权的第一个试点产品,其定价问题尤为重要。本文分别运用B-S-M期权定价模型和蒙特卡罗模拟方法对其定价进行实证研究,分析结果表明:1)IGARCH模型比传统的GARCH模型更能较好地拟合上证50ETF的波动率;2)当模拟次数为1000时,蒙特卡罗方法的效率一致地高于B-S-M模型,并且除了对偶变量技术的拟蒙特卡罗其他模型的精确度也都高于B-S-M模型;3)B-S-M模型和蒙特卡罗模拟方法都可以较为准确地、有效地模拟出上证50ETF期权价格。这些研究将为今后期权定价模型的发展和完善提供必要的参考和指引。  相似文献   

3.
运用了Granger因果检验、脉冲响应函数、VEC模型以及BEKK模型,对沪铜期货与现货市场的价格发现与波动溢出效应进行实证分析.实证结果表明:期货价格与现货价格存在着长期均衡关系和Granger双向引导关系,在价格发现中,期货市场占主导地位,且比现货市场有着更强的信息效应;期货市场与现货市场各自的波动持久性均显著,而两者间的交叉波动效应相对较小,但是现货市场来自期货市场的波动溢出效应大于期货市场来自现货市场的波动溢出效应.  相似文献   

4.
程潘红 《经济数学》2019,36(3):9-15
合理的期权价格是期权交易的前提.基于上证50ETF期权的最新数据,运用经典的BlackScholes定价模型、蒙特卡洛模拟期权定价方法和分数布朗运动定价模型对上证50ETF期权价格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分数布朗运动定价模型相比较经典的Black-Scholes定价模型和蒙特卡洛方法在接近期权的实际成交价格时均方误差和均方比例误差更小,能够较为准确地、有效地模拟出上证50ETF期权的价格,从而对投资者的期权交易行为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也为国内其他品种的期权定价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2015年2月9日,上证50ETF期权在上交所正式上市交易,我国资本市场进入期权时代.股指期权推出是否会使我国现货市场大幅波动直接影响着我国证券市场的发展和稳定,首次以我国上证50ETF期权为研究对象,使用GARCH模型和TARCH模型对我国股指期权推出后现货市场的波动性进行了研究.实证结果表明,我国股指期权的推出使现货市场的波动性增大,并且波动存在非对称性;在上证50ETF期权推出后利好消息对现货市场的波动性影响减小而利空消息对现货市场的波动性影响增大,即不对称性加大.最后,基于实证分析结果分析我国股指期权推出后导致现货市场波动增大的原因,并为我国现货市场的风险管理以及沪深300指数期权的正式推出提供参考意见.  相似文献   

6.
上海燃料油期货市场价格发现功能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茜  王书平 《运筹与管理》2007,16(2):98-101,153
本文利用协整检验、Granger因果检验、误差修正模型和Garbade-Silber模型对上海燃料油期货的价格发现功能进行了探讨,分析了期货与现货价格之间的相互关系,刻画了期货与现货市场在价格发现功能中作用的大小,并由此说明上海燃料油期货市场的效率。结果表明,燃料油的期货价格与现货价格之间存在协整关系,期货市场具有良好的价格发现功能,这对我国建设完整的石油期货市场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黄金波  吴莉莉  胡蓉 《运筹与管理》2019,28(12):144-152
利用沪深300指数及其期货当月主力合约的5分钟高频数据,本文采用Granger因果检验、向量自回归模型、Johansen协整检验及向量误差修正模型,系统分析不同价格趋势下沪深300股指期货的价格发现能力。研究表明:第一,在上涨趋势中期货收益率单方面引起现货收益率变化,现货收益率不是引导期货收益变化的原因;但是,在下跌趋势中现货收益率与期货收益率具有相互引导的Granger因果关系。第二,无论在上涨阶段还是下跌阶段,期货市场都在价格发现能力方面处于主导地位。第三,期货价格与现货价格存在长期均衡关系,当二者短期内偏离均衡时,期货价格引导现货价格向均衡方向调整。  相似文献   

8.
自2010年4月16日推出股指期货以来,我国借鉴了香港股指期货交易的时间模式,即每天在现货市场开盘前和收盘后的各扩展了15分钟交易时间。本文重点研究了我国股指期货在现货交易的前后各扩展的15分钟是否包含影响现货收益率的有用信息。采用价格加权贡献值测量表明股指期货在股市开市前的15分钟交易对价格发现更有显著作用。同时,对T.Hiraki,E.D.Maberly和N.Takezawa提出的模型进行改进,发现股指期货的15分钟效应对次交易日现货收益率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9.
期货的价格发现能力是近几年国际学术界关注的热点问题,但目前理论界相关研究主要集中于商品期货和股指期货,尚缺乏专门针对中国国债期货价格发现方面的研究。随着中国5年期国债期货于2013年9月上市交易,深入研究中国市场结构下的国债期货价格发现能力有助于从微观视角掌握与其它期货品种内在运行规律的差异性。本文运用中国5年期国债期货上市交易后的5分钟高频数据,采取向量误差修正(VECM)模型和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等计量分析方法检验中国国债期货与现货价格之间的关系,并创新性地使用共同因子贡献法和信息份额法分析我国国债期货市场与现货市场对价格发现功能的贡献程度。结果表明,中国国债期货价格与现货价格之间存在长期协整关系。中国国债期货价格是现货价格的Granger成因,且两者之间存在单向的价格引导关系。同时通过实证得出中国国债期货市场在对价格发现的贡献程度上占主导地位的结论。  相似文献   

10.
基于最大熵方法和最小交叉熵方法,给出了根据期权价格推断标的资产价格分布的模型和已知先验信息下推断标的资产价格分布的模型,利用拉格朗日乘子法给出了模型的简化解,通过粒子群算法求出标的资产价格的密度函数,进而对上证50ETF期权进行定价比较.实证结果表明:基于最大熵方法推断的分布可以作为标的资产价格分布的较好估计;基于最小交叉熵方法推断的分布是在先验信息下标的资产价格分布的较好估计,两种方法适用于我国上证50ETF期权定价.  相似文献   

11.
中国棉花期货市场价格发现功能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期货市场和现货市场之间的价格发现功能一直是监管部门和投资者十分关心的问题。本文借助信息共享模型、脉冲响应函数和方差分解等方法,对中国棉花期货市场和现货市场的价格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棉花期货价格和现货价格之间存在显著的双向引导关系和长期均衡关系;期货市场和现货市场都扮演价格发现角色,且期货市场在价格发现中处于主导地位。  相似文献   

12.
分别选取WIND商品指数和CRB指数作为衡量我国商品期货市场及国际商品期货市场综合价格的指标,利用时变SJC-Copula模型构建两者之间的动态相依结构,通过动态的尾部相关系数来探究我国商品期货市场与国际市场间的尾部相关性.实证结果表明,我国商品期货市场与国际市场间的上尾相关性要强于下尾相关性,即当商品期货价格上涨时,两个市场间更易发生风险传染.  相似文献   

13.
螺纹钢期货价格发现功能研究对我国钢铁行业提高竞争力,争取钢铁成品和铁矿石定价权,引导螺纹钢期货市场健康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本文在向量误差修正模型(VEC)中引入剔除残差相关性的最小二乘算法,构建了用于测度期现货市场价格发现功能的永久短暂PT和信息份额IS共同因子模型,弥补了现有VEC模型由于求得的期现货残差序列相关性较大,导致PT和IS模型测算的信息贡献度存在较大差异的不足。在此基础上,利用2011年1月至2014年11月中国螺纹钢期现货市场933个日交易数据,验证了模型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4.
连续交易制度是提升我国黄金期货市场国际竞争力的重要举措。采用2011年1月至2014年9月中美黄金期货市场日收盘价数据,利用VEC模型、信息份额模型、VEC-BEKK-MGARCH模型、DCC-MGARCH模型,研究了该制度对上海黄金期货市场价格发现功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制度推出后,上海黄金期货市场的价格发现功能得到提升,不过仍弱于美国市场,美国市场对上海市场的收益率传递效应减弱,两市场之间的波动溢出效应有所增强,时变动态相关系数振动幅度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15.
This investigation is one of the first studies to examine the dynamics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pot and futures markets using the Markov‐switching vector error correction model. Three mature stock markets including the U.S. S&P500, the U.K. FTSE100 and the German DAX 30, and two emerging markets including the Brazil Bovespa and the Hungary BSI, are used to test the model, and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two sets of markets are examined. The empirical findings of this study are consistent with the following notions. First, after filtering out the high variance regime, the futures price is shown to lead the spot price in the price discovery process, as demonstrated by prior studies; conversely, the spot market is more informationally efficient than the futures market under the high variance condition. Second, the price adjustment process triggered by arbitrage trading between spot and futures markets during a high variance state is greater in scale than that based on a low variance state, and the degree of the co‐movement between spot and futures markets is significantly reduced during the high variance state. Third, a crisis condition involved in the high variance state is defined for the two emerging markets, whereas an unusual condition is presented for the three mature markets. Last, the lagged spot–futures price deviations perform as an information variable for the variance‐turning process. However, the portion of the variance‐switching process accounted for by this signal variable is statistically marginal for the three mature markets selected for this study. Copyright © 2008 John Wiley & Sons, Ltd.  相似文献   

16.
价格发现功能是股指期货的一项重要的经济功能.以股指期货与现货市场的相互关系作为出发点,以沪深300指数以及沪深300股指期货连续合约日收盘价数据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定性分析与实证分析相结合的手段,深入研究股指期货和现货市场间价格发现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