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 毫秒
1.
《印染》2021,(8)
为制备以电介质型聚苯胺和磁介质型锶铁氧体为吸波材料的层层复合型锶铁氧体/聚苯胺/涤纶复合电磁屏蔽织物,首先通过原位聚合法制备聚苯胺/涤纶复合织物,然后以聚苯胺/涤纶复合织物为基材,通过涂层工艺制得锶铁氧体/聚苯胺/涤纶复合电磁屏蔽织物。该织物主要通过电损耗和磁损耗两种方式实现电磁屏蔽,并能有效吸收局部空间电磁波数量,以减少电磁波对环境的二次污染。测试了苯胺聚合时间、锶铁氧体含量和涂层厚度对锶铁氧体/聚苯胺/涤纶织物导电性和屏蔽效能的影响。通过计算其反射率和弱化常数研究复合织物的微波吸收性能。结果表明,最佳工艺条件为苯胺聚合时间24 h,锶铁氧体质量分数40%,涂层厚度为0.1 mm。采用该方法制备的锶铁氧体/聚苯胺/涤纶织物,可吸收≥90%的电磁波,且有效吸收带宽为0.8 GHz(8.6~9.4 GHz),表明该涤纶织物可作为一种功能性纺织品用于电磁屏蔽和吸波领域。  相似文献   

2.
为了探讨过硫酸铵(APS)浓度对聚丙烯腈(PAN)/聚苯胺(PANI)纳米纤维膜电磁屏蔽性能的影响,得到电磁屏蔽性能更加优异的复合纳米纤维膜,基于静电纺丝技术,选用PAN纳米纤维膜为原料并浸入苯胺(An)酸溶液中,加入不同浓度的氧化剂APS,采用原位聚合方法制备出PAN/PANI复合纳米纤维膜。对PAN/PANI复合纳米纤维膜的微观结构、增重率、电阻性能和电磁屏蔽性能进行测试,应用回归分析方法,确定最佳的APS浓度。结果表明:氧化剂浓度为0.3 mol/L时,PAN纤维表面聚合的PANI紧密均匀,形成了良好的导电网络结构,屏蔽效能最佳。采用原位聚合方法可以制备出具有优异防电磁辐射性能的PAN/PANI复合纳米纤维膜,为进一步开发具有电磁屏蔽性能的功能性纳米纤维纺织品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3.
《印染》2020,(3)
分别采用浸渍烘干法和原位聚合法,以棉布为基材、苯胺为单体,制备聚苯胺/棉(PANI/棉)复合织物,测试了导电织物的表面结构、耐摩擦性能、耐洗涤性能和热稳定性,优化了PANI/棉复合材料的制备工艺。结果表明,与浸渍烘干法相比,原位聚合法制备的聚苯胺与棉纤维结合更牢固,复合织物导电性能良好。优化的工艺条件为:过硫酸铵0.02 g/mL,盐酸2×10~(-4)mol/L,苯胺单体0.25 mol/L。  相似文献   

4.
周兆懿 《印染》2011,37(20)
以盐酸为掺杂剂,过硫酸铵(APS)为氧化剂,采用两步法制备了聚苯胺/棉复合织物.探讨了氧化过程中,过硫酸铵浓度对复合织物导电性能、电磁屏蔽效能以及聚苯胺质量增加率的影响,同时还利用衰减全反射法(ATR)、X射线衍射法(XRD)以及光学显微镜对聚苯胺/棉复合织物的红外光谱、结晶度以及表观形貌进行了分析和观察.结果表明,APS浓度为0.2 mol/L时,复合织物的导电性能和电磁屏蔽效能最好,且聚苯胺与棉织物结合良好,而氧化聚合后复合织物中棉纤维的晶型结构未发生变化,结晶度升高.  相似文献   

5.
以SMA为稳定剂,采用原位聚合法制备聚苯胺/聚丙烯酸酯(PANI/PA)复合乳液,并应用于涤纶织物涂层整理。研究了SMA对PANI/PA复合乳液稳定性、分散性和胶膜导电性能的影响;通过红外光谱仪(FTIR)、紫外光谱仪(UV-Vis)及扫描电子显微镜表征了涂层织物的结构及形貌;测定了涂层织物的表面比电阻及撕破强力。结果表明:稳定剂SMA的加入有利于PANI/PA复合乳液体系的稳定、PANI在PA基质胶膜中的分散和PANI/PA复合胶膜导电性的提高。当SMA和苯胺用量分别为12%和20%时,所制PANI/PA复合胶膜电阻率达9.9Ω·cm。将PANI/PA复合乳液应用于涂层整理,涂层织物表面电阻率为1.18×107Ω;相对未涂层涤纶,涂层织物电阻率降低7个数量级,表明所制抗静电涂层织物具有良好的性能。  相似文献   

6.
《印染》2016,(6)
采用聚苯胺将银离子在涤纶织物上还原,形成表面催化层,并对织物化学镀银。探讨了聚苯胺聚合条件对其还原性能的影响,确定了活化条件,优化了涤纶织物的化学镀银工艺。制备的银/聚苯胺/涤纶复合材料电磁屏蔽效能为60~90 d B,得到的镀银层均匀致密,方阻为400 mΩ/□。  相似文献   

7.
聚苯胺(PANI)导电高分子原料价格低廉,合成方法简单可控,分子结构多样,掺杂或非掺杂状态下均很稳定,耐高温及抗氧化性能好。探讨了PANI复合电磁屏蔽织物的相关机理、制备方法及研究成果,总结了提高其电磁屏蔽效能的主要方法及未来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8.
为制备轻质高效的吸波型电磁屏蔽织物,采用层层组装方法在棉织物表面涂层氧化石墨烯/聚苯胺(GO/PANI)电磁屏蔽功能膜。研究苯胺单体浓度、氧化石墨烯质量浓度、组装层数对整理棉织物电性能及电磁屏蔽性能的影响,并分析了屏蔽电磁能的吸收率、反射率以及吸收屏蔽效能和反射屏蔽效能。结果表明:苯胺单体浓度和组装层数的增加有利于提高棉织物的电磁屏蔽效能,而随着氧化石墨烯质量浓度的增加,织物的电磁屏蔽效能先增加后减小;组装4层GO/PANI功能膜后棉织物的屏蔽效能达到19.91 dB,可屏蔽98.98%的电磁能,其吸收率达到57.63%,而反射率为41.35%,主要屏蔽机制是吸收。  相似文献   

9.
为提高聚苯胺/ 羊毛复合织物的导电性能,采用原位聚合法利用醋酸和盐酸共掺杂一步合成聚苯胺/ 壳聚糖(PANI/ CTS) / 羊毛复合导电织物。借助场发射扫描电镜、X 射线光电子能谱仪和四探针测试仪对复合织物的结构和导电性能进行分析,研究了CTS 用量对复合织物导电性能的影响。采用分子模拟方法模拟苯胺吸附的微观运动,进一步研究了CTS 增强PANI/ 羊毛复合织物导电性能的微观机制。结果表明:当CTS 用量为2. 05% (o. w. f)时,PANI/ CTS/ 羊毛复合导电织物的电导率达到11. 32 S/ cm;羊毛角蛋白分子表面非均匀电场分布导致苯胺非均匀吸附,而CTS 氨基质子化有助于弱电场区域的苯胺吸附,使得苯胺整体吸附量更多,均匀度更好,聚合形成更加均匀、致密的PANI 层,提高了复合织物的导电性能。  相似文献   

10.
分别用化学镀铜和电镀锡法在涤纶织物(PET)表面涂覆一层铜/锡合金,通过正交实验和单因素实验法对制备工艺进行优化,对制得的电磁屏蔽织物面料进行结构表征和性能测试。结果表明,优化化学镀铜工艺为:硫酸铜25 g/L,甲醛30 g/L,柠檬酸15 g/L,pH 12,65℃;优化电镀锡工艺为:电压1.5 V,9 min。扫描电镜、能谱分析及XRD衍射结果表明涤纶织物表面可获得较为理想的Sn/Cu复合镀层,锡在化学镀铜层表面形成一层保护膜,抗氧化能力显著增强;牢度测试结果表明复合镀织物具有良好的耐洗性和耐磨性;电磁屏蔽测试结果表明在6.5~10.0 GHz内电磁屏蔽性能均可达71 dB以上,具有优异的电磁屏蔽性能。  相似文献   

11.
采用化学镀方法在聚苯胺/锦纶复合织物(PANI/PA)表面均匀沉积金属银(Ag),制备银/聚苯胺/锦纶导电织物(Ag/PANI/PA).采用正交试验方法,以沉积速率和织物方阻为评价指标,优化了化学镀工艺条件:硝酸银14 g/L,氨水100 mL/L,葡萄糖2.8 g/L,氢氧化钠9 g/L,温度30℃,时间50 min.制备的Ag/PANI/PA复合织物方阻达20~30 mΩ/□,导电性能优良.  相似文献   

12.
为提高涤纶的导电性能,以涤纶长丝纱为基材,采用基于苯胺原位聚合的连续导电方法,制备涤纶/聚苯胺(PET/PANI)复合导电纱。探讨了导电处理工艺氧化剂浓度、处理掺杂酸和苯胺的浓度及处理速度对导电纱导电性能的影响,并测定与分析了纤维的表面形貌、化学结构、热学性能及力学性能。结果表明:经导电处理后,PET纱线表面及内部包覆并填充了导电态PANI;反应液浓度及处理速度对PET/PANI复合导电纱的电导率有较大影响,制得的导电纱电导率最高可达1.5 S/cm以上;PANI的存在降低了PET的热稳定性;相比PET纱,PET/PANI复合导电纱的断裂强度和断裂伸长率有小幅增长,但初始模量却有较大的下降。  相似文献   

13.
超疏水电磁屏蔽材料具有优异的电磁屏蔽性能、自清洁性、高导电性、高耐久等性能,在人体和电子设备电磁防护中应用前景广阔。基于过渡金属碳化物(MXene)结合低表面能物质聚二甲基硅氧烷(PDMS),采用简单的浸渍法制备了超疏水电磁屏蔽织物。结果表明,二维片状结构的MXene在涤纶织物(PET)表面均匀分布并构建了导电网络和微观粗糙结构,有利于实现超疏水电磁屏蔽协同性能。基于MXene制备的超疏水涤纶织物电磁屏蔽效能可达34 dB,水接触角可达156°,对橙汁、可乐等液体表现出拒液防污性,显示出优异的超疏水电磁屏蔽性能。  相似文献   

14.
为了提高印花织物的耐摩擦色牢度和耐日晒牢度,以聚四氟乙烯(PTFE)乳液为种子粒子、以丙烯酸丁酯(BA)、甲基丙烯酸(MAA)和甲基丙烯酸甲酯(MMA)为共聚单体,采用乳液聚合法制备聚四氟乙烯/聚丙烯酸酯(PTFE/PAcr)复合胶乳,并应用于涤纶织物(牛津布)的涂料印花。考察了引入不同质量分数PTFE对复合胶膜的疏水性、热性能及对印花织物K/S值、耐摩擦色牢度的影响。结果表明:PTFE/PAcr复合胶粒呈现核壳结构,随着PTFE质量分数的增加,复合胶膜疏水性能增加,热稳定性提高。以复合乳胶为黏合剂的涂料印花涤纶织物K/S值为13.15、干湿摩擦色牢度均达到5级,较传统聚丙烯酸酯黏合剂的印花织物具有更好的色深和耐摩擦色牢度;经100 h连续日晒测试,印花织物的色深和色牢度未发生明显变化,具有良好的耐日晒牢度。  相似文献   

15.
利用超声波辅助化学镀方法在聚酯/聚苯胺复合织物表面均匀沉积金属铜.探讨聚苯胺的沉积条件、化学镀工艺中敏化和活化条件以及超声波辅助等条件对复合织物方阻值、增重率及结合性能等方面的影响.通过浸泡法和阳极极化法比较聚酯/聚苯胺、聚酯/铜和聚酯/聚苯胺/铜3种复合织物的耐腐蚀性能.利用扫描电镜对不同织物的表观形貌进行表征,同时...  相似文献   

16.
为了开发具有电磁屏蔽功能的民用纺织品,利用涤纶/不锈钢纤维混纺纱线织造不同规格的电磁屏蔽织物。测试分析了涤纶/不锈钢纤维混纺织物组织结构、混纺纱线嵌织网格大小、嵌织密度对电磁屏蔽效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织物组织结构会影响涤纶/不锈钢纤维混纺织物电磁屏蔽性能;涤纶/不锈钢纤维混纺纱线嵌织形成的网格面积越小,织物电磁屏蔽效能越好;织物的电磁屏蔽效能随不锈钢纱线嵌织密度的增大而增大;涤纶/不锈钢纤维混纺织物电磁屏蔽效能具有方向性,当涤纶/不锈钢纤维混纺纱线排列方向与电磁波中磁场振动方向垂直时,屏蔽效能最大。  相似文献   

17.
采用偶联剂KH560对碱减量后的涤纶织物进行处理,再经原位沉积将石墨烯(rGO)和聚苯胺(PANI)负载于纤维表面,制得PANI/rGO/KH560@PET。采用四探针法测量织物表面电阻,并探究KH560质量浓度、氧化石墨烯沉积量和苯胺浓度对其导电性能的影响;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能谱仪观察织物表面形貌及元素组成;通过傅里叶红外光谱及拉曼光谱分析织物表面化学结构;通过红外成像仪测试织物通电后的发热温度。结果表明:10 g/L KH560处理的涤纶织物经5 g/L GO分散液沉积7次,再经0.5 mol/L苯胺处理后,其导电性能相对较好,制备的PANI/rGO/KH560@PET织物方块电阻为0.33 kΩ/sq,在12 V电压下通电2 min,发热温度为67.6℃。  相似文献   

18.
采用液相原位聚合法制备了聚苯胺/涤纶复合导电织物,并对其结构和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聚苯胺/涤纶复合导电织物为聚苯胺和涤纶织物的复合物,二者并未发生化学结合,复合织物基本保留了涤纶织物的力学性能,吸湿性能有所提高,具有较好的导电稳定性.  相似文献   

19.
采用碱减量-低温等离子技术对涤纶织物表面进行预处理,可在纤维表面形成凹坑和裂纹,经原位聚合氧化制得的聚苯胺在涤纶织物表面吸附量增大,织物的导电性明显提高,表面电阻达到70Ω.通过SEM、DSC、XRD、K/S值和抗电磁屏蔽性能测试等对导电织物进行表征.研究表明,处理后的织物表面聚苯胺分布均匀,导电性能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20.
以PTT/毛混纺纱为基体,以苯胺为原料采用原位聚合法制备了PTT/毛/PANI复合导电纱,研究了反应液浓度对复合纱表面形貌及导电性能的影响关系,并用导电纱织制了针织物,研究了织物的抗电磁辐射性能。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反应液浓度的提高,纤维表面聚苯胺含量增加,赋予纱线一定的导电性能;以PTT/毛/PANI复合导电纱织制的织物具有一定的抗电磁辐射性能,且随着织物中PTT/毛/PANI复合导电纱含量的提高,织物的抗电磁辐射性能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