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简述武威汉代医简的出土经过及文献整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延昌 《时珍国医国药》2002,13(12):763-763
武威地处甘肃河西走廊东部 ,历史悠久 ,建置较早 ,早在原始氏族公社时期就有人类活动着。相传古代分为九州 ,今武威地属雍州。公元前 12 1年 ,汉武帝开辟河西 ,武威以汉军军威到达河西故名。西汉时称为姑臧 ,东汉时因武威郡迁姑臧后改称武威 ,今又称凉州。1972 - 11甘肃省武威县柏树公社下五畦大队在旱滩坡兴修水利工程时 ,发现一处汉墓。在当地政府和群众的保护下 ,由武威县文化馆、甘肃省博物馆对该墓进行了清理。这些被清理的资料 ,后来经过甘肃省博物馆、武威县文化馆编为《武威汉代医简》一书 [1 ] ,1975 - 10由文物出版社出版。书中包…  相似文献   

2.
本文对马王堆帛书《导引图》的一个字形和张家山汉简《引书》中四个字形进行了重新校释,认为《导引图》第23图“引膝痛”的“痛”当释为“痹”字;《引书》中简36原释为“■”和简37原释为“■”的字,当释为“■”字,是“瘫”的异体字;简77原释写为“将”的字当释写为“寻”字,义为“靠近”;简111的“利”当释写为“和”字;简102原释写为“■”的字,当改释为“跡”,是“迹”的异体字,义同“武”。  相似文献   

3.
1972年甘肃武威旱滩坡地带兴修水利工程时,在一座东汉土圹墓中发现了92枚医药简牍,称之为“武威汉代医简”(以下简称“医简”)。这些医药简牍的出土,是1 949年以来我国文献考古工作中很重要的发现之一,为考古学、古文字学、历史学等提供了重要的研究资料,最为重要的是在研究我国古代医药学方面具有十分珍贵的科学价值。正如戴应新在《解放后考古发现的医药资料考述》一文中称武威汉代医简“是祖国医籍链上重要的一环”(见“题录7”)。医简中记载的医学内容极为丰富,涉及到内科、外科、妇科、五官科、针灸等方面,尤其是医简中记载的方剂和药…  相似文献   

4.
导引是中医临床常用方法之一,在防治疾病和养生康复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就中医导引的文献研究、临床研究、基础研究和历史研究做一综述,梳理其发展现状。  相似文献   

5.
整理选取《遵生八笺》《灵剑子》《黄庭内景五脏六腑补泻图》《寿人经》等古籍文献,依据中医养生理论,针对五脏不同的生理特点,整理编制出一套以五脏为核心、简便廉验的脏腑导引养生功.经实践检验,脏腑导引养生功对听力、食欲、睡眠质量等身体机能改善,对心理自愈能力、记忆力、社交能力等方面均有一定提升作用.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汉代医学典籍的语法现象全面系统的研究,认为汉代是中国语言发展史上,从上古语言向中古语言过渡的重要时期,该时期的语法在稳中有变。提出了《神农本草经》撰写时代的佐证及汉代医经阐述形式的特点,指出医籍语法现象“断代”研究的重要意义和科学的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汉代医学典籍的语法现象全面系统的研究 ,认为汉代是中国语言发展史上 ,从上古语言向中古语言过渡的重要时期 ,该时期的语法在稳中有变。提出了《神农本草经》撰写时代的佐证及汉代医经阐述形式的特点 ,指出医籍语法现象“断代”研究的重要意义和科学的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当代对医祖岐伯的研究。方法:总结、归纳和分析医祖岐伯当代研究的相关文献,包括人文方面和学术方面的研究。结果:人文方面的研究主要是其人有无、其人原籍和所任职务。近年来,研究的焦点集中在对岐伯故里的不同认识上,医史界主要持三种观点:陕西岐山、甘肃庆阳和四川盐亭。学术成就主要是医学方面。结论:对于岐伯的关注,是中医医史学科发展和中医文化繁荣的表现。  相似文献   

9.
云南白药研究简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就国内外关于云南白药的研究作简述。其中包括云南白药的微量化学分析,抗瘤活性成分的分离及结构证明,止血作用的药理研究,用电子显微镜观察其对血小板作用;临床方面:对云南白药治疗肝癌、肺癌、外伤、血吸虫性溃疡性结疡炎、浸润性肺结核、功能性子宫出血及月经过多、过频、腹型紫癜和肝血卟啉等疾病的疗效作了观察。同时,也报告了有关云南白药引起过敏性休克1例。  相似文献   

10.
现今对“气学说”科学内核的研究已表明“新医学”——现代中医科学体系将诞生于此。兹就研究概况略陈管见。  相似文献   

11.
本文梳理新疆出土文献研究现状,重点概述新疆出土医药文献研究现状,分汉语和胡语两种类别论述,指出研究已进行部分内容的分类、编目和考证,并探究了与中医学、古印度医学渊源关系,然而尚存研究不系统、缺乏医学背景、未能与临床实践密切结合的缺憾,须进一步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2.
医学考古学是医学和考古学的交叉学科,是以医学研究为主要目的或主要内容的考古活动或涉及医学内容的考古研究。医学考古学的研究成果为各阶段的医学史提供实物证据。文章运用考古类型学的方法,结合古代医学典籍和现代中医针灸疗法的原理,联系民族学材料,考证广西武鸣元龙坡东周墓葬出土的铜针为古代针灸疗法用具,填补了文献记载的空白。同时引入考古学研究方法,为医学史学、医学文献学的研究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3.
近百年来,我国陆续出土大量简牍帛书,其中有不少涉医文献,为今人了解战国秦汉时期医学状况提供了最直接的真实信息。其中涉及妇产科方面的出土文献颇为丰富,目前已有大量学者研究了出土文献中妇产科方面的内容,本文在广泛收集资料的基础上对前人的研究内容进行概述。  相似文献   

14.
21世纪是生物学的世纪。名科学家杨振宁认为,21世纪40年代将是生命科学、医药产业在全球成熟发展的时代。当前人类基因组研究的不断深入,人类后基因组(功能基因)的研究,将带动一批新的产业飞跃地向前发展。  相似文献   

15.
21世纪是生物学的世纪。著名科学家杨振宁认为,21世纪40年代将是生命科学、医药产业在全球成熟发展的时代。当前人类基因组研究的不断深入,人类后基因组(功能基因)的研究,将带动一批新的产业飞跃地向前发展。 由于化学药品的毒副作用,医源性和药源性疾病不断增加。随着“回归自然”的兴起,从20世纪后20年兴起的天然药物研究热潮,将持续发展到21世纪50年代。  相似文献   

16.
目前中医临床分科及学术组织的设置是以病为主,这不符合中医诊疗思路,而应按中医的特色,以证候为中心进行分设。在此讨论了研究证候疗效和变化的必要性,论述了以证候为单元研究的可行性,提出了研究证候的方法,认为"以证候统病"的诊治更符合中医及中西医结合的思路。  相似文献   

17.
药物代谢研究方法简述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药物进入机体后即与机体间发生一系列的相互作用而结构发生变化,一些药物经代谢失去药理活性,随尿和粪便最终排除体外,但也有一些药物通过代谢产生了有药理活性或毒性的代谢物。因此,药物代谢不仅影响药物作用的强弱和持续时间的长短,而且还会影响药物治疗的安全性,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通过代谢研究发现并确定产生药理作用的物质基础,掌握药物代谢规律,对于设计更合理的给药途径、给药方法、给药剂量,以及对制剂处方的设计、工艺改革和临床都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邢玉瑞 《中医杂志》2012,53(20):1790-1792
在对汉代癫病含义梳理的基础上,探讨了汉代中医对于癫病认知的基本模式,指出汉代中医对癫病的认识,从气一元论到阴阳对待模式,结合经脉脏腑模式,病性认识与病位认识相结合,对癫病病机的解释不断深入与精确,但总体上还主要局限于哲学思维方法,医疗实践经验积累处于初始阶段,未能总结归纳出痰、瘀、风、火等后世所论述的病机要素.  相似文献   

19.
美英中三国全科医学教育模式比较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郑炳生 《中华中医药学刊》2007,25(11):2297-2300
目的:借鉴国内外全科医学教育经验,探索研究"中医类别全科医学"教育模式。方法:应用比较教育学方法,以美、英、中三国为样本,对全科医学兴起的背景、医学教育和全科医生培养模式进行分析比较。结论:中医学与全科医学有惊人的相似之处;应对"中医类别全科医学"的内涵特点作出科学的诠译;制订中医类别全科医生培养标准;中医类别全科医学教育模式要适应国情。  相似文献   

20.
随着绿色疗法日益兴盛,传统导引术在当代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对古籍文献中的导引内容进行挖掘,阐述其现实意义,是传统导引术在当代继承和发展的基础;用现代实验方法研究传统导引术的作用与价值,是促进其临床应用的又一理论基础;传统导引术种类繁多,应用范围非常广泛,既可针对疾病进行治疗,又可预防疾病发生,养生保健;传统导引术是中医“治未病”的重要内容,在未病先防、已病防变、愈后防复3个环节中,均可以发挥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