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均匀设计优化红花黄色素提取工艺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目的:优选红花黄色素的提取工艺。方法:采用均匀设计对红花黄色素提取工艺优化,以羟基红花黄色素A为对照品、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了不同工艺提取物中羟基红花黄色素A的含量及提取率。结果:红花黄色素的最佳提取工艺为:150倍量50%乙醇,室温下提取4次,30min/次。结论:该提取工艺可作为提取红花黄色素生产工艺的参考。  相似文献   

2.
红花黄色素提取工艺的考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考察了红花黄色素的提取工艺最佳条件。方法:以红花黄色素A为指标计算总黄酮含量,考察了冷浸法、温浸法及渗漉法对红花黄色素提取率的影响。结果:渗漉法提取工艺最高,且优化提取工艺为0.06BV/min流速,10BV的水渗漉。  相似文献   

3.
红花黄色素提取工艺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初阳  宋洪涛  陈大为  李丹  罗轶凡 《中草药》2006,37(8):1161-1164
目的对红花黄色素的提取工艺进行优化。方法采用单因素试验法和正交试验法,以红花黄色素的提取率为主要考察指标,以红花黄色素在固形物中的质量分数及总出膏率为参考指标,对提取工艺进行考察。结果红花黄色素的最佳提取工艺:以12倍量水浸泡30min,70℃下动态提取2次,每次20min。结论该工艺可提高红花中红花黄色素的提取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 通过比较不同提取方法以及不同型号大孔树脂对红花黄色素的提取与纯化效果,探讨红花黄酮类有效部位制备工艺的可行性.方法 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所得提取物中红花黄色素的含量;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提取物中羟基红花黄色素A的含量,考察工艺的稳定性.结果 红花药材加12倍量纯水,70℃时浸渍提取2次,每次90 min,上样于AB-8型号大孔树脂以6倍量(相对生药材量)纯水洗去杂质,再以10倍量40%乙醇洗脱红花黄色素其红花黄色素含量均大于40.0%.结论 该工艺稳定可行,可用于红花复方制剂制备,同时又为五类新药研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5.
目的提取塔原1号红花黄色素并分离鉴定其成分。方法采用溶剂提取、澄清剂除杂和柱层析法分离纯化红花黄色素,利用质谱和核磁共振谱确定分子结构。结果从塔原1号提取出的黄色素中分离得到羟基红花黄色素A。结论羟基红花黄色素A含量为95.09%,产率为0.33%。  相似文献   

6.
牛丽红  刘军凯  刘伟 《中成药》2010,32(7):1230-1232
本文以水溶性黄色素的分光吸收度为评价指标,经实验得到红花黄色素的较适水提取工艺为:15倍水,提取3次,每次1 h,黄色素提取量为101 mg/g红花.以红花黄色素纯度为评价指标,经实验得到红花提取液除杂较适工艺为:先用90%醇沉,纯度可提高约7.91%,再用D101树脂过柱除杂,可提高约31.65%的纯度.  相似文献   

7.
目的:提取吉红1号红花黄色素并分离鉴定其成份。方法:采用溶剂提取和柱层析法分离纯化红花黄色素,利用质谱和核磁共振仪确定分子结构。结果:从吉红1号提取出的黄色素中分离出来的成份有羟基红花黄色素A、红花黄色素B、6-羟基-3,6-二葡萄糖山奈酚甙、6-羟基-3-芦丁-6-葡萄糖山奈酚甙。  相似文献   

8.
目的 选择较佳的红花干燥及服用方法。方法 采用硅胶、烘房干燥、煎煮和曝晒等方法处理红花粉末 ,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检测处理后红花黄色素的含量。结果 烘房干燥和煎煮与采用硅胶干燥后红花黄色素的含量无显著性差异 (P>0 .0 5 ) ,而经曝晒后红花黄色素的含量显著下降 (P<0 .0 5 )。结论 红花黄色素在高温下性能稳定 ,而阳光能使之含量下降  相似文献   

9.
红花黄色素对大鼠血管平滑肌细胞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红花黄色素对大鼠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生长增殖、细胞周期和核因子(NF-KB)活性的影响。方法:胎牛血清刺激体外培养的大鼠VSMC使其快速增殖生长,加入不同浓度的红花黄色素作用一定时间后,通过MTT法测定红花黄色素对血管平滑肌细胞生长的抑制率、流式细胞技术测定细胞周期和核因子活性的影响。结果:红花黄色素能明显抑制胎牛血清刺激的血管平滑肌细胞的增殖(IC为0.38mg/ml),与对照组相比具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红花黄色素能显著抑制血管平滑肌细胞的增殖生长。  相似文献   

10.
目的:考察红花黄色素粉针剂在家兔体内的药物动力学特征并获取相关的参数建立药时曲线方程。方法:采用家兔耳静脉给药,在不同的时间点取血并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其羟基红花黄色素A的含量。将药时数据用DAS2.1.1药动学软件进行药代动力学拟合获取全部参数。结果:红花黄色素粉针剂中的羟基红花黄色素A在家兔体内的药物动力学呈现三室模型的特征;其主要参数分别为结论:红花黄色素粉针剂在家兔体内向两个外周室的分布较慢,呈现一定的延时效应,为临床给药方案设计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1.
红花黄色素在急性血瘀大鼠体内的药代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考察红花黄色素(saffloryellow,SY)在急性血瘀大鼠体内的药代动力学特征.方法通过皮下注射肾上腺素(0.07ml/kg)和冰水刺激造成大鼠急性血瘀模型后,将正常组和模型组分别尾静脉注射红花黄色素注射液(37.08mg/kg),并测定大鼠在5、10、30、60、120、180、300和480nin血清样品中药物浓度.结果血瘀大鼠的血药浓度-时间曲线符合二室开放模型,曲线下的面积(AUC)为49633μg@min/ml,分布半衰期(t1/2a)为1.43min,消除半衰期(t1/2β)为95.65min;而正常大鼠为一室模型,曲线下的面积(AUC)为42267μg@min/ml,半衰期(t1/2)为66.27min.结论红花黄色素在急性血瘀大鼠体内代谢明显慢于正常大鼠体内的代谢.  相似文献   

12.
目的: 优选骨愈搽剂的提取工艺。 方法: 以羟基红花黄色素A含量为指标,采用HPLC测定,通过L9(34)正交试验法考察乙醇体积分数、提取次数、溶剂用量、提取时间对骨愈搽剂提取工艺的影响。 结果: 最佳提取工艺为加12倍量70%乙醇回流提取2次,每次1.5 h。 结论: 优选的提取工艺稳定可行,且羟基红花黄色素A含量较高。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芪丹煎剂有效成分超声法提取的最适条件.方法:利用正交试验设计,对水量、提取时间和提取次数进行分析,找出最适条件.按最适条件重复3次,考察重复性.结果:水量为14倍、提取时间为30min,提取次数为3次时有效成分的总含量最大,3次平行试验有效成分总含量RSD为0.86%.结论:超声法提取的最佳条件为:水量14倍、提取时间30min,提取次数3次.本方法重复性较好.  相似文献   

14.
正交试验法优选火麻仁油中大麻酚类化合物的提取工艺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张岗  郭江宁  毕开顺 《中药材》2005,28(5):417-418
目的:优选火麻仁油中大麻酚类化合物的提取工艺.方法:采用正交实验的方法,以大麻酚和Δ9-四氢大麻酚的含量为指标,来考察提取时间、提取次数和溶剂量对火麻仁油中大麻酚类化合物的提取效果的影响.结果:提取时间每次15 min,提取两次,每次加5 mL溶剂为最佳提取工艺.结论:该工艺合理、稳定可行,且方法简便.  相似文献   

15.
目的:优化黄芪和泽泻混合提取的工艺条件。方法:以黄芪皂苷得率为指标.采用正交设计法进行优选。结果:回流时间、乙醇用量和乙醇浓度对提取有显著性影响。结论:混合提取黄芪皂苷的最佳工艺条件为:用80%乙醇提取2次,溶剂用量分别为药材的10,8倍,提取时间分别为90,60min。  相似文献   

16.
目的:优选四君子汤总多糖的微波提取适宜条件.方法:利用微波法进行工艺条件的改进,通过正交试验设计对总多糖提取参数进行了优选,对提取的总多糖采用红外吸收光谱和紫外吸收光谱进行分析表征.结果:微波法适合于提取四君子汤的总多糖,是一种优于传统水煎煮法、提取效率高、用时少的新的提取法.适宜的提取工艺条件是390 W的功率下,以1:20的液固比提取6 min,提取2次,此条件下多糖含量为14.82%,比实验条件下的传统法提高了10.26%.红外光谱分析显示微波法提取的多糖的结构与传统法基本一致,且证明多糖主要来源于党参的提取物.结论:微波法提取时间短、效率高,适合于提取四君子汤的总多糖.  相似文献   

17.
均匀设计法优选坤安颗粒提取工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优化坤安颗粒的提取工艺。方法:采用均匀设计法安排试验,以加水倍量、提取时间和提取次数为主要考察因素,以芍药苷提取率及出膏率为考察指标,多指标综合评分法优化水提取工艺;以加醇体积分数、提取次数、加液倍量和提取时间为主要考察因素,以总黄酮提取量及出膏率为考察指标,多指标综合评分法优化醇提取工艺。结果:确定水提取条件为每次加12倍水,提取2次,每次1.5 h;醇提条件为加入9.6倍量30%乙醇,提取3次,每次提取2 h。结论:该提取工艺合理、稳定、可行。  相似文献   

18.
目的:在建立了指标性成分的含量测定方法基础上,对瑞香狼毒的提取工艺进行优化。方法:以伞形花内酯和东莨菪内酯为指标对提取次数、乙醇浓度,物料比进行单因素考察,进行正交实验,优选瑞香狼毒的最佳提取工艺。结论:得到最佳提取工艺即20倍80%乙醇,加热回流1.5h,提取1次。  相似文献   

19.
红花中羟基红花黄色素A的加速稳定性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目的:基于智能感官技术对藿香正气颗粒安慰剂的“形色气味”进行研究,探讨智能感官分析技术客观化评价中药安慰剂的可行性。方法:采用机器视觉技术、电子鼻和电子舌技术分别采集各样品的相关数据,通过不同的统计学方法对特征数据进行分析。结果:机器视觉技术、电子鼻和电子舌技术均能够对藿香正气颗粒安慰剂和其治疗药物进行很好的判别。结论:在一定程度上,采用智能感官技术可以实现对中药安慰剂性状评价的客观化,且避免了人工评分所导致的主观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