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在病毒性心肌炎治疗过程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1月至2012年12月,在我院治疗的病毒性心肌炎患者130例,随机将患者分为综合护理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综合护理组患者给予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分别分析两组患者家属满意度。结果两组惠儿均无并发症发生,两组相比,综合护理组患者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病毒性心肌炎治疗过程中综合护理干预,可以有效提高患者家属的满意度,有助于提高病毒性心肌炎患者的治愈率,改善患儿的预后,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2.
何蓉梅 《淮海医药》2012,30(6):531-531
目的 总结急性重症病毒性心肌炎的诊治经验.方法 对18例急性重症病毒性心肌炎病史,诊治过程及治疗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8例中7例出现急性左心衰,6例出现Ⅲ度房室传导阻滞,3例出现心源性休克,2例出现阿斯综合征.治愈11例,好转5例,死亡2例.结论 急性重症病毒性心肌炎病情凶险,死亡率较高,所以必须及时有效的诊断及综合治疗,才能预防或降低并发症及死亡率.  相似文献   

3.
吴启勇 《江西医药》2007,42(3):233-233
目的 探讨静脉点滴丙种球蛋白治疗小儿急性病毒性心肌炎(viral myocarditis,VMC)并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Ⅲ°-AVB)的疗效.方法 我科对1998年4月~2005年12月诊断为VMC导致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Ⅲ°-AVB)住院患者在常规治疗无效的情况下加用静脉滴注丙种球蛋白(IVIG)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 18例重症病毒性心肌炎合并Ⅲ°-AVB在常规治疗无效的情况下加用IVIG,14例治愈,取得良好疗效.结论 丙种球蛋白治疗小儿急性病毒性肌炎并Ⅲ°-AVB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加减复脉汤治疗病毒性心肌炎合并房室传导阻滞的临床疗效。方法:本研究选取2012年7月~2014年6月60例病毒性心肌炎合并房室传导阻滞患者为对象,随机分组。对照组患者接受西医综合治疗,实验组患者在此基础上接受加减复脉汤治疗。对比分析两组临床疗效。结果:采用卡方检验分析进行数据统计,实验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减复脉汤治疗病毒性心肌炎合并房室传导阻滞具有辅助治疗效果,有助于改善症状、促进康复。  相似文献   

5.
急性重症病毒性心肌炎18例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总结急性重症病毒性心肌炎的诊治经验。方法对我院心内科收治的18例急性重症病毒性心肌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8例中出现急性左心衰竭6例,Ⅲ度房室传导阻滞(AVB)6例,出现心源性休克6例,其中死亡3例,出现阿一斯综合征4例。最终治愈12例,好转3例,死亡3例。结论急性重症病毒性心肌炎病情凶险,病死率高,需及时诊断和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对有心源性休克者予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治疗可能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6.
王丽 《江西医药》2022,(12):2206-2208
目的 探讨基于持续质量改进的医护一体化护理在重症心肌炎伴房室传导阻滞患者中的护理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9年3月至2021年3月收治重症心肌炎伴房室传导阻滞患者103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n=52)和对照组(n=51);对照组采用传统医护工作模式,观察组采用基于持续质量改进的医护一体化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前后心功能指标、住院时间、预后情况及护理满意度。结果 护理后,两组患者心室率及左心室射血分数均高于护理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护理后,两组患者依从性评分均高于护理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且痊愈率高于对照组(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护理态度、护理技术、健康教育、基础护理、关爱沟通评分均较高(P<0.05)。结论 基于持续质量改进的医护一体化护理能改善重症心肌炎伴房室传导阻滞患者心功能指标,缩短患者住院时间,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及痊愈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对急性重症胰腺炎合并肠梗阻术后患者的护理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0年1月—2013年1月收治的64例急性重症胰腺炎合并肠梗阻患者,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32例。对观察组患者进行综合护理干预,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护理效果及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0d,两组患者疼痛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7d时,观察组疼痛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依从性、护理满意度、病情稳定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重症胰腺炎合并肠梗阻患者采用综合护理干预,可促进患者早日康复减少治疗后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治疗效果及护理满意度,减少医疗纠纷。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的诊断、治疗与预后,为进一步评价药物用于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工作提供科学理论依据。方法对我院2010年2月—2012年2月确诊的40例小儿病毒性心肌炎患者治疗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室性心动过速组与Ⅲ度房室传导阻滞组治疗总有效率均达到90%,两组治疗效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室性心动过速组和Ⅲ度房室传导阻滞组治疗后较治疗前心肌酶谱各指标均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本研究将治疗效果评价与心肌酶谱各指标有机地结合起来,可以更客观地对小儿病毒性心肌炎进行比较研究。小儿病毒性心肌目前无特别治疗方法,主要为对症治疗。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应用综合护理干预模式对患有病毒性心肌炎的患者在治疗期间实施护理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方法将我院收治的88例患有病毒性心肌炎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平均每组44例。采用常规心肌炎疾病护理模式对对照组患者在治疗期间实施护理;采用综合护理干预模式对观察组患者在治疗期间实施护理。结果观察组患者病毒性心肌炎病情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心电图等检查指标水平恢复正常时间和临床护理服务计划实施总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出现不良反应的人数明显少于对照组;对心肌炎疾病临床护理服务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应用综合护理干预模式对患有病毒性心肌炎的患者在治疗期间实施护理的临床效果非常明显。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护理措施干预对病毒性心肌炎患者疗效的影响。方法病毒性心肌炎患者7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9例,所有患者均给予原发病、抗病毒、营养心肌等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的患者给予综合护理措施干预,治疗后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经过给予相应的综合护理措施干预后,观察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病毒性心肌炎患者进行综合护理干预,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分析急性重症心肌炎合并心力衰竭(心衰)应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56例急性重症心肌炎合并心力衰竭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参照组和试验组,每组28例.参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试验组在参照组基础上采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死亡率及肾功能、心功能指标.结果 试验组血肌酐(119.52±57...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对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焦虑情绪的影响效果。方法60例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的重症急性胰腺炎临床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急性重症胰腺炎护理干预,对照组患者给予综合性的护理干预。结果观察组护理干预后的焦虑自评量表评分与对照组护理干预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观察组住院时间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护理干预有助于改善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焦虑情绪,提高护理满意度,促进患者康复,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分析综合护理在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收集到的90例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则采用综合护理措施。观察分析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后的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相关知识掌握度与对照组相比较高,住院时间相对较短,两组比较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95.56%显著优于对照组80.00%(P<0.05)。结论以综合护理干预措施治疗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有利于患者对相关知识进行掌握,提高患者恢复速度及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小儿急性重症病毒性心肌炎的治疗方法与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2月至2013年12月接收的小儿急性重症病毒性心肌炎患儿5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两组均行对症治疗,给予对照组常规护理,给予观察组综合护理,观察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儿经治疗后,对照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84.0%;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64.0%,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急性重症病毒性心肌炎患儿治疗中,要及时观察患儿的生命体征与病情变化,并做好随时抢救准备,以优化治疗效果,从而提高治疗有效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总结病毒性脑膜炎合并症状性癫痫的临床护理经验,并进行简要分析。方法选取病毒性脑膜炎合并症状性癫痫患者24例作为观察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2例,观察组进行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包括精神异常护理、癫痫发作护理、心理护理、药物护理等,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措施,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护理满意度和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效果和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病毒性脑膜炎合并症状性癫痫患者采取针对性的护理干预可有效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和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值得临床参考。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对重症呼吸衰竭患者治疗期间的护理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3月至2017年4月80例重症呼吸衰竭患者分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实施综合护理干预。比较两组重症呼吸衰竭治疗转归率;治疗配合度评分、病房环境评分、护理满意评分、平均住院时间;干预前后患者FEV1、FVC、血氧分压、二氧化碳分压;不良事件。结果观察组重症呼吸衰竭治疗转归率高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治疗配合度评分、病房环境评分、护理满意评分高于对照组,平均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 <0.05;干预前两组FEV1、FVC、血氧分压、二氧化碳分压相近,P> 0.05;干预后观察组FEV1、FVC、血氧分压、二氧化碳分压优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不良事件少于对照组,P <0.05。结论综合护理干预对重症呼吸衰竭患者治疗期间的护理效果肯定,可提升患者治疗配合度,改善血气分析指标和肺功能,减少不良事件,缩短住院时间,提升护理质量和患者满意度,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讨论综合性的临床护理干预对于重症支气管哮喘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于2012年5月至2013年7月期间收治的52例重症支气管哮喘患者,采用数字单双号的模式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每组26例。对照组采用基础护理措施,治疗组则采用病情观察、心理护理、饮食护理、养疗护理等综合性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与满意度。结果通过护理以后,治疗组病情好转率达到了96.15%(25/26),明显优于对照组73.08%(1 9/2 6),两组患者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 5);治疗组患者对于护理工作的满意程度达到了100%,而对照组患者的满意度仅有65.38%(17/26),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重症支气管哮喘患者,采用综合性的护理干预措施能够有效提升治疗效果,同时还可以显著提升患者的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舒欢水 《中国当代医药》2009,16(11):138-139
目的:探讨早期护理干预在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所致的病毒性心肌炎康复中的作用。方法:将69例病毒性心肌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均予常规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组在此基础进行早期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措施。在入院时和治疗2周后分别观察患者症状、体征、心肌酶谱和肌钙蛋白I的变化,评价康复效果。结果:两组患者症状、体征、心肌酶谱和肌钙蛋白均得到明显改善,但干预组改善更加显著(P〈0.05);并且干预组的康复效果也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早期护理干预能提高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所致病毒性心肌炎的康复效果。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究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早期肠内营养护理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在2010年9月至2012年3月97例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随机分为观察组(49例)对照组(48例),两组患者均采用手术方式治疗,治疗效果无明显差异,观察组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采取护理干预措施,对照组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采用单一的常规临床护理方式,对比两组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结果对比两组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没有显著差异性,P>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总满意度为93.88%;对照组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总满意度为66.67%。观察组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护理前与护理后导管及胃肠异常比率对比有显著差异性,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护理前与护理后导管及胃肠异常比率对比没有明显差异性,P>0.05,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对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采取护理干预可以有效降低急性重症胰腺炎并发症出现率,有利于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早日康复,在急性重症胰腺炎临床护理上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究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早期肠内营养护理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在2010年9月至2012年3月97例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随机分为观察组(49例),对照组(48例),两组患者均采用手术方式治疗,治疗效果无明显差异,观察组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采取护理干预措施,对照组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采用单一的常规临床护理方式,对比两组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结果对比两组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没有显著差异性,P>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总满意度为93.88%;对照组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总满意度为66.67%。观察组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护理前与护理后导管及胃肠异常比率对比有显著差异性,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护理前与护理后导管及胃肠异常比率对比没有明显差异性,P>0.05,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对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采取护理干预可以有效降低急性重症胰腺炎并发症出现率,有利于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早日康复,在急性重症胰腺炎临床护理上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