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目的探讨腹腔手术与传统开放修补手术在治疗腹壁巨大切口疝上的效果,以期得到一种有效的治疗方式。方法将201O-2012年茂名石化医院收治的61例腹壁巨大切口疝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研究组56例,行腹腔镜修补手术治疗;对照组25例,行传统开放修补手术治疗。对两组患者在治疗时的手术时间、术后疼痛评分、住院时间、切口感染率、术后并发症及完全康复时间进行总结分析及对比。结果研究组在术后疼痛评分、住院时间、切口感染率、术后并发症及完全康复时间等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腹壁巨大切口疝患者而言,采取腹腔镜腹壁巨大切口疝修补术能取得更好的治疗效果,相较于传统开放疝气修补术,有着创口更小、感染更少、住院时间更短、术后疼痛更轻、并发症更少及恢复更快等优势,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腹壁切口疝修补术的手术技巧和临床疗效。方法对2005年4月~2009年6月经腹腔镜下腹壁切口疝修补术的53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50例顺利完成腹腔镜下补片修补手术,手术时间50~145 min,平均79 min,术后随访3~36个月,复发2例,均为腹壁巨大切口疝;3例因腹壁缺损较大,腹腔粘连严重中转开腹。全组无肠管损伤、粘连性肠梗阻及其他切口并发症发生。结论腹腔镜下腹壁切口疝修补术安全可行、创伤小、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陈澍 《中国医药导报》2011,8(12):166-167
目的:比较巨大腹壁切口疝传统肌瓣修补与人造补片无张力修补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应用人造补片无张力修补16例(治疗组)和同期应用传统肌瓣修补行腹腔镜巨大腹壁切口术者16例(对照组)的临床资料。结果:采用人造重质聚丙烯补片治疗巨大腹壁切口疝的平均手术时间、平均住院时间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都明显好于采用传统肌瓣修补的对照组(均P<0.05)。结论:腹壁巨大切口疝修补术选择理想的修补材料是减少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的关键。用人造补片无张力修补效果非常满意,但要根据患者的病情和意愿来选择不同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腹腔镜下腹壁切口疝修补术患者实施护理干预的效果进行探讨.方法:选取30例腹壁切口疝修补术患者进行分析,均行腹腔镜手术治疗,将其随机均分为(2)组,观察组15例给予整体护理干预,对照组15例给予常规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方面,观察组显著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发症发生率方面,观察组为6.67%,对照组为33.33%,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整体护理干预应用到腹腔镜下腹壁切口疝修补术患者的治疗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明显缩短了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促进患者的恢复.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对腹腔镜下腹壁切口疝修补术围手术期的护理效果。方法 :选择我院2017年7月—2018年6月收治的腹腔镜下腹壁切口疝修补术患者76例作为观察对象。根据临床不同护理方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8例。所有患者均行腹腔镜下腹壁切口疝修补术治疗。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采用围术期综合性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后疼痛情况、住院时间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护理干预后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并发症发生率7.89%明显低于对照组26.3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对腹壁切口疝修补术围手术期患者实施综合性护理干预可降低术后疼痛程度及并发症发生率,缩短住院治疗时间,护理效果满意,可进行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腹腔镜切口疝修补的手术方法临床效果及优缺点。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08年1月~2011年5月对25例腹壁切口疝行腹腔镜疝修补的临床资料。结果 25例均在腹腔镜下完成切口疝修补,手术时间1~3 h,术后平均住院5 d。术后随访3~12月,24例恢复良好,1例术后3 d发生肠梗阻经保守治疗后好转,25例均无复发。结论腹腔镜切口疝修补具有创伤小,恢复快,并发症发生率低,不易复发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腹壁巨大切口疝修补术的手术方法、安全性等问题。方法对2009年6月以来行腹腔镜下补片修补术治疗的3例腹壁切口疝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手术均顺利完成。1例疝囊部位出现浆液肿,先后穿刺抽液3次、腹带加压包扎治愈。1例出现类不全性肠梗阻样表现,予对症处理后,症状逐渐缓解。术后随访至今,无复发和其他相关并发症。结论腹壁切口疝经腹腔镜修补术较传统手术修补具有优势,可在术中发现其他隐性缺损,手术安全性较高。对巨大切口疝和(或)合并有多发腹壁缺损的患者优势更明显。  相似文献   

8.
王晓辉  邵珠光 《吉林医学》2011,32(16):3292-3293
目的:探讨腹腔镜腹壁切口疝补片修补术的临床应用价值及安全性。方法:回顾分析16例大或巨大腹壁切口疝患者采用腹腔镜手术治疗的临床资料。结果:16例手术均在腹腔镜下完成,手术时间45~90 m in,平均60 m in;术后4~48 h患者下床活动,1~2 d排气,术后疼痛轻,3~6 d后大部分患者疼痛明显缓解,术后住院3~14 d,平均5 d,术后随访2~20个月,未见疝复发。结论:腹腔镜治疗腹壁切口疝相对于开放修补方法具有微创、恢复快、并发症少等优点,是一种安全可靠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9.
《新乡医学院学报》2017,(2):151-153
目的比较腹腔镜疝修补术与开腹手术治疗腹部手术后腹壁切口疝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8月至2015年12月商丘市第四人民医院收治的腹部手术后并发腹壁切口疝患者76例,根据治疗方法分为腹腔镜手术组(40例)和开腹手术组(36例),腹腔镜手术组患者给予腹腔镜腹壁切口疝修补术治疗,开腹手术组患者给予传统的开腹手术治疗,比较2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下床活动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首次进食时间、肠功能恢复时间、切口愈合时间、住院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腹腔镜手术组和开腹手术组患者术中出血量分别为(10.36±3.46)、(45.95±15.77)m L,腹腔镜手术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显著少于开腹手术组(P<0.05);腹腔镜手术组和开腹手术组患者手术时间分别为(152.03±24.78)、(145.36±17.54)min,2组患者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镜手术组患者下床活动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首次进食时间、肠功能恢复时间、切口愈合时间、住院时间均显著短于开腹手术组(P<0.05)。腹腔镜手术组和开腹手术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5.0%(2/40)、33.3%(12/36),腹腔镜手术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开腹手术组(P<0.05)。结论腹腔镜腹壁切口疝修补术治疗腹壁切口疝具有创伤小、术中出血量少、术后患者恢复快、住院时间短、并发症少等优点。  相似文献   

10.
《中国现代医生》2017,55(33):50-52
目的观察及分析针对腹壁切口疝患者分别施行开放切口疝修补术(OVHR)和腹腔镜切口疝修补术(LVHR)治疗的临床价值,旨在比较两种手术方案的优劣。方法选择2014年1月~2017年7月间本科室接收的90例腹壁切口疝患者,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按照其施行的手术方案,将其中选择OVHR术式治疗的40例患者分为对照组,选择LVHR术式治疗的50例患者为试验组。手术过程中记录两组的手术操作时间与出血量,术毕后对两组的住院时间与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记录。结果两组的手术操作时间对比差异不显著(P0.05);与对照组比较,试验组患者的手术出血量更少,住院时间更短,术后疼痛发生率更低(P0.05),而其他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壁切口疝患者确诊后施行LVHR术式具备微创、术后恢复快、疼痛轻等优点,值得医护人员借鉴。  相似文献   

11.
12.
目的 总结临床治疗腹部巨大切口疝的经验和体会。方法 对 1979年 12月至 1999年 1月间收治的7例巨大腹部切口疝 (腹壁缺损 >15cm)的病人进行随访、分析和总结。腹部巨大切口疝手术治疗成功的关键是术前扩大腹腔容量和增强心肺功能的适应性训练 ,手术为一期自体组织修复。结果 术后患者恢复顺利。所有病例均获得 10月至 16年 (平均 5 .2年 )的随访 ,无一例复发 ;除两例因其他疾病分别于疝修补术后 12年和 3年死亡外 ,其余均恢复正常活动。结论 与国外采用的术前反复气腹扩大腹腔容量和术中人造织物修补缺损不同 ,本组对 7例腹部巨大切口疝均一期修补成功 ,无一例复发 ,临床疗效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超普疝修补装置(ultrapro hernia system,UHS)在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术中的临床应用体会。方法对同济大学附属第十人民医院2010年7月至2010年11月期间收治的95例采用UHS行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术的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95例患者中围手术期无死亡病例,手术时间26~56 min,术后不需拆线,平均术后住院时间3.3 d,全组患者术后疼痛轻微,无切口血肿、感染发生,随访时间1~5个月,全组患者随访疗效满意,术后无慢性疼痛、硬结、异物感,未见阴囊水肿,皮下淤血、感染,腹股沟区慢性疼痛、复发以及异物排斥、睾丸萎缩等后遗症。结论在应用UHS治疗腹股沟疝时,UHS在具有足够抗张强度,同时能使补片完全覆盖耻骨肌孔,加强腹横筋膜,且异物存留量低、术后并发症如异物感及慢性疼痛的发生率明显减少,并有效防止复发,具有提高生活质量等优点,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无张力修补方法。  相似文献   

14.
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52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宁闯修  韩永江 《吉林医学》2012,33(23):5028-5029
目的:总结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的优点。方法:采用美国BARD公司产品(疝环充填物和修补网片)行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52例腹股沟疝的临床病例。结果:患者术后第1天均能起床活动,切口疼痛多在1~2d内消失,术后阴囊血肿2例,术后无切口感染、排斥反应,术后随访3个月~4年45例,无复发病例。结论: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更优于传统术式,同时减少疝的复发。  相似文献   

15.
16.
目的:分析比较开放性无张力和腹腔镜疝修补术的有效性、安全性,为临床手术方式的选择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收集腹股沟疝手术186例,其中开放性无张力疝修补99例,腹腔镜疝修补87例。分析不同手术方式的手术时间、术后平均住院日期、恢复正常工作的时间、并发症、复发率、手术费用等指标的差异。结果:与开放性无张力疝修补术相比腹腔镜疝修补术的术后住院时间以及恢复正常工作的时间较短(P<0.05);但院费用较高(P<0.05)。两组手术方式手术时间,并发症和复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腹腔镜疝修补术手术效果好、术后恢复快,值得在经济基础好的基层医院广泛开展。  相似文献   

17.
屠的研究腹股沟疝和股疝的多层螺旋CT(mLilti—Slice spiralcT,MSCT)表现,探讨如何通过MsCT对腹股沟疝和股疝做出诊断与鉴别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30例经手术证实的腹股沟疝和股疝MscT包括多平面重组(multi planar reformation。MPR)表现,重点观察疝的位置、形态、走行、内容物及与周围结构间的关系以及继发征象。结朵MSCT诊断腹股沟斜疝16例,腹股沟直疝11例,股疝3例。16斜疝中l2例有腹股沟深环的扩大,16例显示腹股沟管的扩大。以耻骨结节为参考点,10例斜疝和4例直疝跨越中线位于外上象限和内上象限,3例股疝则位于外下象限。3例股疝中2例显示股静脉受压变形。结论MSCT能够显示腹股沟疝和股疝的位置、形态、走行、内容物、与周围结构之间的关系及并发症,能够为腹股沟疝和股疝的诊断与鉴别诊断提供有价值的信息。对于腹股沟疝和股疝的诊断与鉴别诊断,应综合观察腹股沟管、腹股沟管深环的改变以及疝与腹壁下血管、股血管、腹股沟韧带的关系,并重视多平面重组在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腹股沟疝复发的原因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陈玉祥  雷鹏 《四川医学》2000,21(1):14-15
目的 探讨腹股沟疝术后的复发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3年5月至1999年6月收治的45例腹股沟复发疝病人,其中斜疝33便,直疝12例。结果 行Halsted术30例,MeVay术15例,承无复发。结论 不符合生理的有张力缝合,不重视内环修补,术者技巧与经验不足,不适当的选用缝线及术式是引起腹股沟疝复发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并对比腹腔镜疝修补术与无张力疝修补术的疗效。方法:回顾2012年1月至2014年12月该院接受治疗的腹股沟疝患者共60例,根据术式的不同分为30例对照组、30例观察组,对照组患者接受无张力疝修补术,观察组接受腹腔镜疝修补术。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平均手术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平均住院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观察组的手术费用显著高于对照组(P 均<0.05);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不显著(P >0.05)。结论:在腹股沟疝患者的治疗过程中,腹腔镜疝修补术具有康复快、并发症发生率低等优势,但手术的费用较高;而无张力疝修补术的手术时间更短、手术费用低,临床治疗时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对术式进行选择。  相似文献   

20.
目的比较分析腹腔镜疝修补术、无张力疝修补术与传统疝修补术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09年1月~2012年1月接受传统疝修补术的腹股沟疝患者50例,设立为A组,另选择同期行无张力修补术的腹股沟疝患者50例,设立为B组以及同期行腹腔镜疝修补术的50例,设立为C组。结果 C组手术时间最短,下床活动时间最早,平均住院时间最短,平均住院费用最多。A组手术时间最长,下床活动时间最晚,平均住院时间最长,平均住院费用最低,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156、5.236、3.537、10.7836,P<0.05)。A组术后发生尿潴留、阴囊血肿、切口感染的例数明显多于B组,而C组无一例发生尿潴留、阴囊血肿、切口感染。随访1~3年,A组复发率最高,明显高于B组、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疝修补术、无张力疝修补术与传统疝修补术各具优缺点,手术应根据疝的类型、疝环和耻骨肌孔缺大小、周围腹横筋膜薄弱程度等具体情况并兼顾患者个体的差异来选择合理的修补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