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首钢迁钢2.0 mm厚以下规格钢卷在轧制过程中带钢头部穿带及尾部抛钢过程不稳定,易导致带钢头、尾部20~30 m范围内存在不同程度的浪形缺陷,而此缺陷因用户开平能力较弱,无法得到消除,易引起板形质量问题。针对此问题,对2.0 mm厚以下薄规格带钢采用平整工艺,通过分析及多次试验摸索,制定了合理的平整工艺参数,并针对卷取机助卷辊硬度较大造成平整后带钢尾部中浪问题,提出了解决措施,保证了首钢迁钢薄规格带钢的批量生产。  相似文献   

2.
冷轧不锈钢带条状色差产生原因及其改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小芬 《轧钢》2002,19(6):24-26
针对张家港浦项不锈钢有限公司带钢表面条状色差问题,对其产生原因进行了分析,并通过改善带钢表面油膜均匀性、改进退火酸洗工艺,取得了较显著的效果。除2 5~3 0mm厚规格带钢外,基本消除了带钢的条状色差缺陷。  相似文献   

3.
陈煜  曹树卫  丁杰 《轧钢》2013,30(1):33-35
针对安钢热轧厚规格宽带钢卷取温度命中率偏低的问题进行了分析,通过投用保温罩,改善精轧过程控制,优化带钢卷取温度控制模型,提高了厚规格宽带钢的卷取温度命中率,改善了产品的同卷性能均匀性.  相似文献   

4.
吕长宝  耿立唐  赵亮 《轧钢》2007,24(2):58-61
介绍了唐山钢铁集团公司UTSP薄板坯连铸连轧生产线生产薄规格带钢的工艺控制要点,通过优化轧制工艺,完善工艺管理,提高操作水平,成功地实现了薄规格带钢的稳定、批量生产。  相似文献   

5.
伍仲华 《轧钢》1995,(3):25-27
介绍了我国对汽车板、造船板和管线用钢的需求,提出我国应建立合理的轧机规格系列;论述了建设2250mm宽幅带钢热轧机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6.
在研究分析SS400带钢热变形中组织演变规律的基础上,通过优化控制轧制控制冷却工艺,并采取提高温度检测的准确性和加强层流冷却系统的维护等措施,较好地解决了唐钢1810mm生产线生产的SS400厚规格带钢的力学性能偏低问题.  相似文献   

7.
针对某450 mm窄带钢生产线生产6.00 mm以上厚规格产品时带钢扭转导致测厚仪产生厚度测量偏差,严重影响厚度自动控制系统的正常投用,对产品厚度控制精度产生影响的问题,通过对轧件扭转前后轧件厚度的比较,实现了6.00 mm以上厚规格产品的厚度测量补偿,以此为基础实现了厚度的精确控制。现场实际生产应用表明,6.00 mm以上厚度规格96%以上达到了±50 μm的厚度控制精度,有效地保证了产品质量。  相似文献   

8.
针对某450 mm窄带钢生产线生产6.00 mm以上厚规格产品时带钢扭转导致测厚仪产生厚度测量偏差,严重影响厚度自动控制系统的正常投用,对产品厚度控制精度产生影响的问题,通过对轧件扭转前后轧件厚度的比较,实现了6.00 mm以上厚规格产品的厚度测量补偿,以此为基础实现了厚度的精确控制。现场实际生产应用表明,6.00 mm以上厚度规格96%以上达到了±50 μm的厚度控制精度,有效地保证了产品质量。  相似文献   

9.
杨洪凯  李靖  张良  万军 《轧钢》2019,36(6):93-95
针对某冷连轧产线生产厚规格(h≥1.5 mm)带钢时表面出现乳化液或水珠残留现象而影响带钢表面质量的问题,分析排除了轧制力、张力等轧制参数的影响,找到该问题的根本原因是第5机架喷原设计吹扫效果不良,乳化液与水未及时被吹扫系统吹掉,在轧制厚规格产品辊缝较大的情况下造成乳化液或水不沿辊缝回流,从而出现带钢边部乳化液或水残留的质量问题。为此,对空气吹扫喷梁进行了改造,有效吹除了带钢表面乳化液与水等液体,提升了带钢表面质量。  相似文献   

10.
戚新军 《轧钢》2023,(2):145-149
针对某厂1 550 mm冷轧镀锌产线厚规格镀锌带钢表面出现短黑线缺陷问题,通过折弯试验和24 h盐雾试验对锌层的附着性和耐蚀性进行研究,采用扫描电镜(SEM)和能谱仪(EDS)对厚规格镀锌板表面的短黑线缺陷形貌以及成分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厚规格镀锌带钢入锌锅温度偏高,导致锌液温度升高,增加铁损,形成锌渣,锌渣由带钢带到塔顶转向辊遇冷凝结到辊面,形成结瘤;转向辊辊径小、带钢张力大,导致带钢对转向辊的压紧力大,带钢经过转向辊时表面被擦划伤,使得缺陷处镀层减薄,被氧化而呈现出短黑线缺陷形貌。通过采取降低带钢入锌锅温度,减小锌锅沉没辊和塔顶辊区间的张力,增大镀后塔顶转向辊辊径,在转向辊表面增加耐磨耐高温的包布等有效措施,使极限厚规格镀锌带钢表面短黑线缺陷得到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11.
在四辊冷轧机上采用负偏差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荣国  王丽华 《轧钢》1994,(1):35-37
本文讨论了与采用负偏差轧制相关的原料条件、设备状况、压下规程优化与操作工艺等因素的影响及生产实际效果。  相似文献   

12.
介绍了棒材多线切分轧制的原理和方法,并与常规的棒材连轧工艺和切分轮切分轧制工艺作了比较。同时,从物流衔接、工艺衔接、温度衔接等方面分析了多线切分轧制对棒材连铸连轧的影响;从设备选型、加热炉设计和生产规模等方面分析了多线切分轧制对连轧棒材车间设计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20辊轧机的发展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介绍了国内外20辊轧机的发展过程、现有水平和今后趋势,并对我国20辊轧机的研制工作提出了一些建议,可供有关同志参考。  相似文献   

14.
王向红  张继民 《轧钢》1995,(4):11-15,23
因一个从动工作辊直径大幅度减小,使轧制力和力矩较对称轧制时大幅度降低,且道次压下率愈大,带材愈薄,异径经给愈大,则下降幅度愈大。文中分析了其大幅度降低的原因,并推导出求轧制力和力矩的简化公式。  相似文献   

15.
采用辊切轧制提高轧机吃坯能力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龚永平 《轧钢》1995,(2):12-15
为了解决小轧机如何使用大连铸坯的问题,本文提出用辊切轧制的方法。并从轧件受力和不均匀变表两方面分析了辊切变形的机理;讨论了辊切轧制的孔型设计方法、配辊方法和导卫设计方法;分析了采用辊切轧制方法后可能带来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6.
刘京华  张文刚 《轧钢》1996,(5):49-50
介绍了首钢初轧厂在650mm三辊不可逆式轧机上进行大辊径差轧制的实践,取得了可改善咬入条件、增大压下量及提高开坯能力的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7.
《轧钢》1996,(2)
研究了用180mm轧机轧制异型断面棘爪钢的可行性。实验确定了保证棘爪钢断面形状和机械性能的冷轧变形率为48%,拉伸矫直量以不小于0.3%为佳。  相似文献   

18.
在构造运动许可速度场的基础上,采用能量法求解了三辊联合穿轧管过程中的轧制力,轧制力矩及顶头轴向力,分析了工艺参数对力能参数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建立了工具运动速度模型;开发成功了钢管斜轧延伸变形区中工具运动速度场计算机模拟软件;揭示了螺旋轧制变形区中速度分布规律。  相似文献   

20.
周光璞 《轧钢》1995,(1):19-22
介绍了加拿大高速线材轧机的部分技术,着重阐述了线材轧机微张力自动控制系统、张力调节范围、采样信号波动处理等技术及在连轧管机使用微张力调节的设想及可行性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