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检测43 例鼻咽癌组织中EB病毒感染和p53蛋白表达情况,并探讨它们与鼻咽癌发生的关系。方法 EBER-1 核酸原位杂交及LMP- 1 和p53 免疫组织化学技术。结果 29 例EBER-1 阳性(67 .4% ) ,22 例LMP- 1 阳性(51% ),42 例p 53 蛋白阳性(97 %) 。EBER- 1 和LMP- 1 阳性率低分化癌( 分别为77 .8 % 和59.3 %) 高于角化型鳞癌( 分别为37 .5 % 和12 .5 % ,P< 0 .05) ,p53 蛋白阳性程度在不同组织学类型中也有一定的差别。结论 EB病毒感染和p53 蛋白过度表达与鼻咽癌的发生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2.
采用地高辛标记的EBER-1寡脱氧核苷酸探针原位杂交,p53,Rb单克隆抗体和细胞角质多克隆抗体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对40例鼻咽癌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95.2%的鼻咽癌表达E-BER-1(mRNA),85%的病例细胞角质染色阳性,77.5%p53阳性,92.5%Rb阳性,非癌组织基本上不表达p53。提示鼻咽癌主要发生于柱状上皮储备细胞,与EB病毒感染关系密切。EBER-和p53的检测有助于鼻咽癌的诊断。  相似文献   

3.
为研究EB病毒,与非霍奇金淋巴瘤(NHL)的关系,采用PCR,原位杂交,LSAB(labellingstreptavidivinbiotin)免疫组化技术,检测32例NHL和33例反应性增生淋巴结中的EBV-BNLF1的基因片段及其表达产物潜伏膜蛋白(LMP1),NHL中EBV-BNLF1PCR扩增阳性率为53%,明业高于反应性增生淋巴结组27%(P〈0.05),其中5例T细胞淋巴瘤全部阳性,17  相似文献   

4.
为研究EB病毒与非霍奇金淋巴瘤(NHL)的关系,采用PCR、原位杂交、LSAB(labelingstreptavidivinbiotin)免疫组化技术,检测32例NHL和33例反应性增生淋巴结中的EBVBNLF1基因片段及其表达产物潜伏膜蛋白(LMP1)。NHL中EBVBNLF1PCR扩增阳性率为53%,明显高于反应性增生淋巴结组27%(P<0.05),其中5例T细胞淋巴瘤全部阳性。17例PCR阳性的NHL中5例原位杂交阳性。LMP1检测仅2例阳性。结果表明本组病例半数以上NHL中有EBV感染,可能与肿瘤的发生发展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5.
EBER1/2及LMP—1在不同类型非霍奇金淋巴瘤中的表达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 探讨EBER1/2及LMP-1在不同类型NHL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用LMP-1免疫组化与EBER1/2原位杂交检测54例TCL,63例BCL及26例NK/T淋巴瘤。结果 EBER1/2阳性率在BCL、TCL、NK/T淋巴瘤中分别是9.5%、37.0%、46.2%,BCL组和NK/T组比较,均有显著差异(P〈0.01),其中阳性病例大多数位于上呼吸道。LMP-1阳性率在EBER1/2阳性的B  相似文献   

6.
鼻咽癌中PK,p53,和EBER—1表达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地高辛标记的EBER-1寡脱氧核苷酸探针原位杂交,p53,Rb单克隆抗体和细胞角质多克隆抗体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对40例鼻咽癌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95.2%的鼻咽癌表达EBER-1,85%的病例细胞角质染色阳性,77.5%p53的阳性,92.5%Rb阳性,非癌组织基本上不表达p53。  相似文献   

7.
腮腺淋巴上皮瘤样癌中EB病毒基因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原位杂交和免疫组化技术,检测20例腮腺淋巴上皮瘤样癌(LELC)组织中EB病毒编码的小RNA(EBERs)、潜伏感染膜蛋白(LMPl)、溶解感染期立即早期基因编码蛋白ZEBRA、早期基因编码蛋白EA-D、晚期基因编码蛋白VCA和MA。结果EBERs阳性率为100%(20/20),LMPl阳性率为85%(17/20),ZE-BRA均为阴性,EA-D阳性率85%(17/20),VCA阳性率60%(12/20),MA阳性率为0.5%(1/20)。阳性信号限于癌细胞。癌周正常组织和间质细胞均阴性。说明在我国南方鼻咽癌高发区,腮腺LELC的发生发展与EB病毒感染密切相关,本文还对EB病毒基因的腮腺LELC中表达的生物学意义作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经典性霍奇金淋巴瘤(cHL)肿瘤性H/R-S细胞埃泼斯坦-巴尔病毒(EBV)潜伏膜蛋白1(LMP1)的表 达情况及其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SABC法对32例cHL进行LMP1蛋白表达的检测。结果20/32(62.5%)例LMP1 蛋白表达阳性,在各亚型之间没有显著性差异(X2=0.809, P=0.847)。结论LMP1蛋白表达有地区差异,在cHL亚型间可 能没有分型差异性  相似文献   

9.
p53和c—myc异常表达与胃癌细胞多药耐药性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勇  路名芝 《九江医学》1996,11(4):197-200
应用LSAB免疫组织化学方法研究67例胃标本中p53和c-myc的表达与多药耐药性(MDR)的关系,结果显示本组胃癌中P53阳性32例,阳性率47.8%;c-myc阳性37例,阳性率55.2%;P-gp阳性39例,阳性率58.2%。P53的异常表达与MDR-1基因表达呈显著正相关(r=0.37,P〈0.05),而c-myc和mdr-1的表达无明显相关。提示P53异常表达可增加mdr-1基因的表达,  相似文献   

10.
非鼻咽部T细胞淋巴瘤与EB病毒的相关性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探讨EB病毒感染与非鼻咽部T细胞淋巴瘤的关系。用单克隆抗体UCHL-1,L26及EB病毒编码的潜在膜蛋白-1,免疫组化染色确定肿瘤的免疫表型及EB病毒转化蛋白的表达。采用原位杂交方法检测EBV编码的EBERS。结果;21例非鼻咽部T细胞淋巴瘤EBERS5例阳性,其中结内淋巴瘤3例,肺和胃肠淋巴瘤各1例。阳性细胞约占肿瘤细胞的10%-70%。5例EBERs阳性病例中仅1例表达LMP-1,为结内淋巴瘤  相似文献   

11.
48例非霍奇金淋巴瘤的P53基因突变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ABC和PCR-SSCP法在48例NHL中研究P53基因外显子5-8中发生突变的类型、频率与突变型P53蛋白的表达以及它们与病理分型、恶性程度的相关性。结果:突变型P53蛋白在NHLK 的阳性率为41.7%,其中在弥漫型大细胞性淋巴瘤(DLCL)为75%,在非DLCL为35%,两者差异显著(P<0.05);在P53蛋白表达阳性的NHLK PCR-SSCP阳性主要见于DLCL,检出率为15%,在  相似文献   

12.
应用生物素—亲和素系统检测类风湿因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准确定量检测IgM,IgG,IgA型类风湿因子(RF)的方法。方法 应用生物素-亲和素结合ELISA法(ABC-ELISA)对57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及100例正常人血清进行检测,并与胶乳凝集试验(LAT)及常规ELISA法测定的RF作对比。结果 57例病人IgMRF阳性率在ABC,ELISA法及LAT法分别为89.5%,80.7%和63.2%(P〈0.01)。在LAT法IgMRF阴性的1  相似文献   

13.
目的为了解多药耐药MDR1基因表达产物P糖蛋白(Pgp)表达与癌基因的关系,选择Pgp、p53、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三个在膀胱癌中较常表达的肿瘤指标,研究在膀胱移行细胞癌的表达情况、临床意义,并针对Pgp表达与突变p53蛋白、EGFR之间是否存在相关性进行探讨。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应用单克隆抗体JSB1、DO-7、31G7分别检测64例原发性膀胱移行细胞癌中Pgp、p53、EGFR的表达情况,并与17例正常膀胱粘膜进行对照。结果64例原发性膀胱移行细胞癌中Pgp、P53、EGFR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7.18%,51.56%,68.5%,与对照组比较P<0.01。Pgp、EGFR过表达与膀胱癌的病理分级、分期和术后存活率均无关,而与膀胱癌的复发有关(P<0.05);突变p53蛋白的表达除与膀胱癌的病理分级无关外(P>0.05),与膀胱癌的病理分期、复发和术后存活率均有关(P<0.05)。相关性研究显示Pgp表达与突变p53蛋白、EGFR的表达密切相关(P<0.01)。生存分析表明,膀胱癌的病理分级、分期和突变p53蛋白的表达状态均与术后存活率有关(P<0.05)。结论(1)Pgp、突变p53蛋白、  相似文献   

14.
本文报告MDS166例,其中RA122例(73.5%),RAS5例(3%),RAEB25例(15%),CMML1例(0.6%),RAEB-T13例(7.9%),对其诊断标准和分期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国人乳腺癌中EB病毒DNA(EBV-DNA)的检出率及EB病毒(EBV)基因编码蛋白的表达情况。方法(1)在102例乳腺癌中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扩增EBV内部重复序列BamHIW区域,并以34例乳腺纤维腺瘤,3例管内乳头状瘤和10例乳腺导管上皮增生作为对照组;(2)用ABC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其中73例乳腺癌中的EBV潜在膜蛋白(LMP)和EBV核抗原2(EBNA2)。结果(1)PCR检测显示29例(28.4%)乳腺癌有EBV-DNA,而对照组中仅2例(4.3%)纤维腺瘤有EBV-DNA,两组的差异在统计学上有显著意义(P<0.001);(2)免疫组化技术显示LMP和EBNA2阳性率分别为13.7%和17.8%,且阳性物质定位于肿瘤细胞,而非肿瘤中浸润的淋巴细胞。结论EBV感染与乳腺癌的发病可能有一定关系,明确EBV感染在乳腺癌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将有十分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48例非霍奇金淋巴瘤中的p53基因突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ABC和PCR-SSCP法在48例NHL中研究p53基因外显子5~8中发生突变的类型、频率与突变型p53蛋白的表达以及它们与病理分型、恶性程度的相关性。结果:突变型p53蛋白在NHL中的阳性率为41.7%,其中在弥漫型大细胞性淋巴瘤(DLCL)为75%,在非DLCL为35%,两者差异显著(P<0.05);在p53蛋白表达阳性的NHL中PCRSSCP阳性主要见于DLCL,检出率为15%,在非DLCL中PCR-SSCP均为阴性(P<0.05)。表明国人NHL,尤其在恶性程度很高的DLCL中存在p53基因突变,各型NHL都有不同程度的突变型p53蛋白表达  相似文献   

17.
鼻咽癌的癌基因与抗癌基因癌蛋白表达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了58例鼻咽癌和24例鼻咽良性疾患的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N-ras,c-myc,c-erbB-2,P53和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的表达情况。结果发现鼻咽癌中EGFR,Nras,c-myc,P53和c-erbB-2的阳性率分别为29.3%,17.2%,12%,8.6%和12%。鼻咽癌中PCNA的阳性率为17.91%,鼻咽良性疾患为6.67%,两者有极显著的差别(t=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喉癌P53基因突变与突变性P53基因蛋白表达之间的相互关系及意义。方法:对40例喉癌新鲜手术标本采用PCR-SSCP检测P53基因突变,免疫组化方法(LSAB)检测突变型P53基因蛋白表达,并比较其相互间的关系。结果:40例喉癌中有26例基因突变阳性(65%),P53基因蛋白表达阳性者23例(57.5%);P53基因突变与其突变型蛋白表达比较,两者皆阳性为45%,两者均阴性为22.5%,  相似文献   

19.
应用LSAB免疫组化法和酶联亲和线化法对41例胃癌P53蛋白和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的表达进行研究。结果显示:胃癌中P53蛋白、ER、PR的阳性率分别为41.46%、21.95%、14.63%。P53蛋白与肿瘤组织学分级、浸润深度、临床分期及淋巴转移呈正相关,与ER、PR表达呈负相关。在ER、PR阴性者中P53蛋白阳性率高于ER、PR阳性者、P53蛋白表达与组织学类型无关。提示检测  相似文献   

20.
应用枸橼酸-LSAB-微波免疫组化技术,。用P53单克隆抗体检测了30例喉鳞癌,癌旁交界处及癌旁0.1,1.0,1.5,2.0cm处粘膜和4例正常喉粘膜和P53蛋白的表达。结果显示;1.P53在喉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为63.3%;在癌旁交界处,癌旁0,5,1.0,1.5,2.0cm处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0%,36.7%,10%,0.0%,0.1^%;4例正常喉粘膜中无阳性表达,其间差异显著。2.P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