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利用井间示踪剂确定剩余油饱和度的方法   总被引:29,自引:3,他引:29  
国外对井间示踪剂测试的研究是从本世纪50年代开始的,其早期的分析方法只是定性地判断注水井与生产井之的连通性及主渗条带的存与否,1984年Abbaszadeh-Dehghani和Brigham WE在五点井网中示踪剂流动特征的基础上,成功研制了井间示踪剂产出曲线的解释软件,该软件可以定量求出注水井与产出曲线的解释软件,该软件可以定量求出注水井与生产井之意的高渗透小层的厚度,渗透率等地层参数,我国于80年代后期引入该软件并先后在国内各油田得以推广应用,为注水开发油田后期的开发生产提供了不少有益指导,但该软件所求参只是注水测试资料中获得列多的有用信息,90年代以来,作者在油藏数值模拟的基础上,研制和完善了井间示踪资料解释的数值模拟的基础上,研制和完善了井间示资料解释的数值模拟软件,用该软件完善了井间示踪资料解释的数值模拟条件,用该软件对井间示踪剂产出曲线进行拟合,从而对油藏进行精细描述,为油田后期的发开发生产提供依据和指导。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示踪剂产出曲线的数值分析,即可求得任意时刻的剩余油饱和度分布,从而对油藏进行精细描述,为油田开发生产提供指导。卫95块油田是一个极复杂的断块油田,经过十几年的注水开发,层间矛盾越来越突出,水驱动用程度低,油藏中剩余油潜力大,应用井间示踪剂测试技术的目的就在于摸清卫95-127井组地下剩余油的大小及分布状况,从而确定挖潜的主攻方向。结果表明,低渗层剩余油饱和度较高,主要集中在井组西部,大小为5  相似文献   

3.
井间示踪剂大孔道识别及剩余油饱和度分布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原油田胡7南块非均质性严重,大量注水后,储层出现大孔道现象,使注入水沿大孔道短路循环,注入水效率低,水驱波及体积小,加剧了层内、层间矛盾,导致油井含水上升快,水驱动用程度低。为了制订一系列有效的调整方案,提高水驱油效率,决定对胡7南块的7—21、7—189、7—112、7—121四个井组投放示踪剂,利用井间示踪剂大孔道识别及剩余油饱和度分布解释软件描述高渗透水淹层(即大孔道)的厚度、渗透率、孔道半径,并解释剩余油饱和度的分布情况,从而为调剖堵水提供有效依据。  相似文献   

4.
利用生产测井资料确定水驱油藏产层剩余油饱和度方法   总被引:23,自引:11,他引:12  
利用常规电阻率测井资料和放射性测井资料确定油田注水开发期剩余油饱和度都有一定的局限性.本文提出并较系统地阐述了利用生产测井资料确定产层剩余油饱和度的理论和方法,同时提出一种利用岩心分析的油水相对渗透率和生产动态资料确定剩余油饱和度的产水率解释模型的实用方法.油田实例分析表明,与其它确定剩余油饱和度测井方法相比较,该方法具有不受地层水矿化度影响、结果代表范围大、实用性强等特点,更适合于确定水驱油藏产层剩余油分布及对其进行动态监测.  相似文献   

5.
利用电阻率测井资料和放射性测井资料确定油田注水开发期剩余油饱和度都有一定的局限性。本文提出并较系统地阐述了利用生产测井资料确定产层剩余油饱和度的理论和方法,同时提出一种利用岩心分析油水相对渗透率资料和生产动态资料确定剩余油饱和度的产水率解释模型的实用方法。油田实例分析表明,本文方法与利用其它测井方法确定含油饱和度相比较,具有受地层水矿化度影响小、结果代表范围大、实用性强等特点,更适合用于对油田产层剩余油分布进行动态监测。  相似文献   

6.
在分析吉林油田注水井组的动、静态资料的基础上建立了地质模型,利用数模一示踪方法进行模拟计算,得到测试综合解释结果,为地质上的油藏描述提供详尽的依据,对油田的注水调整、控水稳油发挥了较好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7.
井间示踪技术求地层参数和剩余油饱和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常规三维两相非分配示踪剂、分配示踪剂问题的数学模型,其水组分和油组分方程中含有未知量Cww(水组分在水相中的浓度)和Coo(油组分在油相中的浓度),在对基本模型差分求解时会增加很大的计算量。考虑到Cww≈1,Coo≈1,故令Cww=1,Coo=1,可将水组分和油组分方程简化。给出了该简化模型的隐式差分格式,并用高斯-塞德尔迭代法进行了求解。通过合理设计差分格,使得到的线性方程组系数矩阵严格对角占优,可使求解无条件稳定。与非简化模型计算结果相比,各井地层渗透率误差在2%以内,厚度误差在5%以内,表明简化模型运算精度能够满足要求。在大庆油田南二区N2-2-P38井组进行了该模型的实例应用。试验区注入硫氰酸铵10 t,正丁醇14 t。测得了周围3口油井的采出浓度曲线(另1口油井对应油层未射孔,没有检测到示踪剂)。根据N2-D3-P38、N2-D2-P38和N2-2-P138 3口生产井硫氰酸铵浓度峰值出现时间(152、225和42天),计算得到注入水沿3口油井方向上的流速(1.65、1.11和5.95 m/d),进而得到3个方向的平均水相渗透率(0.090、0.0731和0.477μm^2)。通过对含水、产液、压力等动态参数和示踪剂产出曲线的拟合,得到了该井组4个沉积单元(葡I1、葡I2、葡I3、葡I4)的地层参数场和剩余油饱和度分布。图4表1参6  相似文献   

8.
渤 2 1断块是一个构造—岩性复合油藏 ,为了配合在该断块开展提高稠油油藏开发的热水驱先导性试验 ,2 0 0 1年在渤2 1- 5 - 15井组实施了用多种放射性同位素示踪剂监测井间剩余油饱和度措施 ,来研究注入水的流动方向和井间剩余油的分布状况 ,为该断块的下一步开发提供依据。1 原理及计算方法1 1 原理该方法是以示踪剂在储层中的色谱分离理论及对流扩散理论为基础 ,在注水井中同时注入两种放射性同位素示踪剂(一种是只溶于水的非分配示踪剂 ,另一种是既溶于水又溶于油的分配示踪剂 ) ,然后在其周围的监测生产井中取样 ,分析其中的放射性物质…  相似文献   

9.
单井化学示踪测试确定原始含水饱和度技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单井化学示踪测试确定原始含水饱和度技术,是利用示踪剂在油层中的色谱分离原理,并认为原生水是不流动的,注入的携带示踪剂的流体是原油或柴油。该方法取决于平衡状态下的色谱效应。与其它测定原始含水饱和度的方法相比,具有简单、快捷、施工周期短、测试结果精度高的特点。它可在很大的原始含水饱和度范围内获得准确的结果。目前在美国和加拿大被公认是一种可以替代油基泥浆取心的测定原始含水饱和度方法。在我国是一项值得研究并在油田勘探开发中大力推广的新技术。  相似文献   

10.
剩余油饱和度解释在油藏动态描述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利用电阻率,孔隙度,自然电位和中子伽马等综合测井资料求水淹油层剩余油饱和度的方法,利用专利技术“用普通取心测试资料求水淹油层饱和度的方法”对565块岩样的含油饱和度分析值进行计算处理,计算出剩余油饱和度,并以此为标准检验和标定测井解释剩余油饱和度结果,测井解释值和岩心分析值的平均绝对误差为2.3%,说明经标定后的测井解释剩余油饱和度更加准确可靠,用这种方法解释胜坨油田14口井57个单层,再与  相似文献   

11.
剩余油饱和度测井技术进展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介绍了各种测量剩余油饱和度的测井方法,包括核测井、电法测井、声波测井及其它测井方法.简要总结和讨论了国内剩余油饱和度研究中的一些做法和经验.  相似文献   

12.
我国最早采用现代技术开采和最早注水开发的玉门老君庙油田,在67年的开发历史中先后采用测井、油藏工程、岩心、数值模拟、水矿化度分析等方法,研究不同开发时期的剩余油分布规律。这些方法各有特点,同时又存在各自的局限性。而同位素示踪技术对注水开发过程中的油水分布关系和剩余油研究针对性更强,其原理为:对注水井注入两种同位素示踪剂,根据对应油井产出示踪剂质量浓度曲线形态的变化,以及两种示踪剂峰值质量浓度产出的时间差,以色谱分离理论与对流扩散理论为基础,应用示踪剂解释软件,进行注采对应关系分析、储集层非均质性参数确定和剩余油饱和度研究。同位素示踪技术在老君庙油田M油藏4252井组的应用,为老油田后期注水开发剩余油研究提供了一种简捷直观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3.
井间示踪法在储层剩余油分布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半解释法对井间示踪监测资料进行处理,求解储层的剩余油饱和度。该方法取解法和数值法的优点优化组合形成,包括:(1)依据数值法确定油层压力分布和流线分布;(2)通过模拟产出浓度和实测产出浓度的自动对照,确定最符合实际地层的剩余油饱和度分布方案;(3)利用物质平衡方法确定其他参数;(4)利用解析法提供一个平均值,作为物质平衡方法的基础或参考。对港东油田浅3-9井组的动态资料及剩余油饱和度分析的结果表明,应用该方法评价区块的剩余油分布是有效的,该方法在注水开发区具有广阔的推广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4.
用生产测井资料求储层剩余油饱和度的新方法   总被引:4,自引:3,他引:4  
针对生产实际中没有油水相对渗透率曲线而无法用生产测井资料求储层剩余油饱和度的问题,提出一种求储层油饱和度的新方法。根据达西定律推导出储层产水率与油水相对渗透率的关系式,并利用油水相对渗透率与含水饱和度的经验关系,建立了储层产水率与含水饱和度的关系式,同时,讨论了岩石参数和流体特性对产水率的影响。通过综合运用裸眼井常规观测井资料和套管井中生产测井资料(产出剖面测井资料和碳氧比能谱测井资料),研究确定区块每一储层产水率与含水饱和度之间关系式。根据不同储层的经验关系式及产出剖面测井资料可求出对应产层的含油饱和度值,从而为油田进一步开发调整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5.
试油测试一体化技术是将"射孔—地层测试—排液"三项工艺集于一套管柱上,实现了一套管柱完成多项试油作业。冀东油田引进了"射孔—地层测试—射流泵排液"、"射孔—地层测试—氮气气举排液"试油一体化技术,目前使用较为广泛的是采用MFE工具、STV工具及负压测试阀系列的一体化工艺技术,集深穿透射孔技术、地层测试、射流泵排液技术优势为一体,在准确获取各项地层参数的同时减少洗压井次数、防止地层二次污染。  相似文献   

16.
示踪剂监测技术及在桥口油田调整挖潜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针对非均质复杂断块油藏注水开发中后期油水分布关系复杂的实际情况,开展了井间示踪剂监测技术研究及应用,对油藏进行精细地描述,以便了解主力油层水驱控制及动用状况、油藏物性的差异,弄清油井见水、来水方向.通过采取相应措施,调整注水产液结构,提高了Ⅱ、Ⅲ类薄差层动用程度,达到增储稳产的目的.  相似文献   

17.
淡化系数方程在稠油水淹层测井评价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孙德明  陈学义 《测井技术》1996,20(5):341-344
稠油水淹层为蒸汽吞吐开采,地层压力下降,地层水因蒸汽注入而淡化。由于稠油在井下保持凝固状态,用常规产水率来判别水淹层的方法在稠油层无法使用。本文用淡化系数方程求剩余油饱和度,用建立的过滤电位方程对SP曲线进行校正,然后利用校正的数据计算地层混合液电阻率。该模型共处理几十口井,水淹层解释符合率达84.6%,填补了稠油层的水淹测井解释在国内的空白。  相似文献   

18.
井间示踪技术在油水井监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井间示踪技术是目前成熟和先进的油藏开发动态测试技术之一。对其工作原理、施工工艺的介绍和资料应用表明,该技术对于解决油田开发过程中面临的问题,如油水井的连通性、推进方向和推进速度等的评价,具有重要的实用价值和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姚店油田注水试验区王84井组微量物质示踪剂动态监测结果分析表明,井间微裂缝和高渗条带是控制注入水快速突破的主要因素。在注水初期,微裂缝和高渗条带起主要驱油作用,注入水突破是导致含水率快速上升的主要原因。分析认为采用分层注水或周期性注水,可以进一步提高注水波及体积,提高驱油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