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研究广西特色药材退黄藤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柱色谱、重结晶等方法分离和纯化,并通过EI-MS及NMR等波谱学方法对其化学成分进行了结构鉴定。结果:从退黄藤中共分离得到13个化合物,分别为β-谷甾醇棕榈酸酯(1),维生素E(2),二十四烷酸(3),蒲公英赛醇(4),豆甾-4-烯-3,6-二酮(5),十七烷酸(6),二十六烷酸甘油酯(7),豆甾-4-烯-6β-醇-3-酮(8),二十七烷酸甘油酯(9),没食子酸乙酯(10),东莨菪内酯(11),3,3',4'-三甲氧基鞣花酸(12),没食子酸(13)。结论:化合物1~13均为首次在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2.
Pandanus conoideus Lamk 的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Pandanus conoideus Lamk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运用硅胶柱色谱、Sephadex LH-20柱色谱等手段进行分离,通过UV、MS、NMR等波谱方法进行结构鉴定。结果:共分离鉴定了5个化合物,分别为油酸甘油酯(1,2,3-propanetriyl trioleate,1),油酸甲酯(methyl oleate,2),油酸(oleic acid,3),α-棕榈酸甘油酯(α-monopalmitin,4),β-谷甾醇(β-sitosterol,5)。结论:化合物1~4为首次从露兜树属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3.
饿蚂蝗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目的:研究饿蚂蝗Desmodium sambuens全草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凝胶色谱法进行化学成分的分离纯化、通过理化性质和波谱分析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饿蚂蝗全草75%乙醇提取物中分离鉴定了13个化合物,结构分别为β-香树脂醇(1),白桦脂酸(2),胡萝卜苷(3),正三十烷酸(4),羽扇20(29)-烯-3-酮(5),二十四烷酸单甘油酯(6),豆甾-5-烯-3β-7α-二醇(7),脱镁叶绿素甲酯(8),邻羟基苯甲酸(9),β-谷甾醇(10),d-儿茶素(11),木犀草素(12),表没食子儿茶素(13)。结论:化合物1~13均为首次从饿蚂蝗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4.
龙须菜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陆崇玉  邓赟  梅玲  郭大乐 《中草药》2011,42(6):1069-1071
目的:对龙须菜Gracilaria lemaneiformis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采用正相硅胶柱色谱、Sephadex LH-20凝胶柱色谱等方法进行分离纯化,运用波谱分析的方法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分离并鉴定了9个化合物:棕榈酸(1)、1,3-双棕榈酸甘油酯(2)、1-棕榈酸单甘油酯(3)、尿嘧啶(4)、腺嘌呤核苷(5)、2α-氧杂-2-氧-5α-羟基-3,4-二失碳胆甾烷(6)、1-O-β-D-半乳糖-(6→1)-α-D-半乳糖-2,3-O-十六烷酸甘油二酯(7)、1-O-α-D-吡喃葡萄糖-2,3-O-十六烷酸甘油二酯(8)、β-谷甾醇(9)。结论以上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5.
《中药材》2019,(2)
目的:研究猪腰豆藤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多种色谱技术分离纯化猪腰豆藤的化学成分,并根据理化常数和现代波谱技术鉴定其结构。结果:从猪腰豆藤中共分离纯化得到了10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豆甾醇(1)、β-谷甾醇(2)、7α-羟基-β-谷甾醇(3)、羽扇豆醇(4)、原儿茶酸(5)、反式丁烯二酸(6)、棕榈醇(7)、正二十一烷醇(8)、1-正十六酸甘油酯(9)、十八碳酸-(2′,3′-二羟基)甘油酯(10)。结论:10个化合物均为首次从猪腰豆藤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西瓜藤石油醚部位的化学成分。方法:硅胶色谱、聚酰胺色谱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和核磁共振结构数据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从西瓜藤乙醇提取物的石油醚萃取部分中共分离得到10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β-谷甾醇(β-sitosterol,1)、胡萝卜苷(daucosterol,2)、豆甾醇(stigmasterol,3)、肉豆蔻酸甘油酯(monomyristin,4)、十六烷酸(palmitic acid,5)、棕榈酸甘油酯(monopalmitin,6)、二十二烷酸甘油酯(monobehenin,7)、熊果酸(ursolic acid,8)、二十一烷酸甘油酯(monoheneicosanoin,9)、硬脂酸(stearic acid,10)。结论:化合物1~10均为首次从西瓜藤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胡麻科Harpagophytum属植物H.procumbens D.C.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运用各种色谱方法进行化学成分的分离纯化,用理化方法及波谱手段解析其化学结构。结果:从该植物块茎中分得10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nigaichigoside F1(1),nigaichigoside F2(2),Chebuloside Ⅱ(3),7α-羟基-β-谷甾醇(4),7β-羟基-β-谷甾醇(5),pagoside(6),procumboside(7),β-谷甾醇(8),反式桂皮酸(9)和果糖(10)。结论:化合物1~5为从该植物中首次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8.
球蕊五味子藤茎的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提取、分离、鉴定球蕊五味子藤茎化学成分。方法:乙醇冷浸提取,石油醚和乙酸乙酯依次萃取,硅胶柱层析分离纯化,通过理化常数和光谱分析鉴定其化学结构。结果:分离鉴定了12个化合物,分别为五味子丙素(1),甘五酸(2),nigranoic acid(3),儿茶素(4),2a,24-二羟基乌索酸(5),3-乙酰氧基乌索酸(6),乌索酸(7),26-羟基二十六烷酸甘油酸酯(8),二十六烷酸甘油酯(9),脂肪酸(10),β-谷甾醇(11),胡萝卜苷(12)。结论:3个五环三萜酸类化合物为首次从五味子科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9.
程忠泉  杨丹  马青云  义祥辉  胡江苗  周俊  赵友兴 《中草药》2012,43(10):1916-1919
目的 研究羊角天麻Dobinea delavayi的化学成分.方法 采用硅胶、Sephadex LH-20柱色谱方法进行化合物的分离纯化,运用波谱分析方法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 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12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α-corymbolol (1)、β-corymbolol (2)、1β,6β-二羟基-桉叶烷-4(14)-烯(3)、麦角甾醇(4)、1-O-(β-D-吡喃葡萄糖)-(2S,3S,4E,8E)-2-(2R-羟基-十六酰氨)-十八烷二烯-1,3-二醇(5)、1,2,3-(2E-十一烯酸)-甘油三酯(6)、二十六烷酸α-单甘油酯(7)、1-棕榈酸甘油酯(8)、1,1’-软脂酸乙二醇酯(9)、正三十四烷酸(10)、β-谷甾醇(11)、胡萝卜苷(12).结论 以上12个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主产于广西的二色波罗蜜茎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二色波罗蜜茎用80%甲醇回流提取,提取液经减压浓缩得到浸膏,其石油醚和乙酸乙酯部分应用硅胶柱色谱方法分离得到9个化合物,并根据其理化性质和波谱分析来解析这些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二色波罗蜜茎中分离得到9个化合物,分别为3-乙酰氧基-12-烯-齐墩果烷(1),β-谷甾醇(2),cycloartocarpin(3),熊果酸(4),齐墩果酸(5),6β-羟基豆甾-4-烯-3-酮(6),1-正十六烷酸甘油酯(7),木犀草素(8),胡萝卜苷(9)。结论化合物1、3、4、5、6、7、8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1.
棠梨花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棠梨花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柱层析,凝胶Pharmadex LH-20柱层析进行分离,采用光谱分析方法包括MS和1D-NMR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从棠梨花中分离得到了13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熊果醇(1),熊果醛(2),对羟基苄基甲基醚(3),对羟基苄基乙基醚(4),E-1-(4’-羟基苯基)-丁-1-烯-3-酮(5),5,6α-环氧-3β-醇-豆甾烷(6),5,6β-环氧-3β-醇-豆甾烷(7),豆甾-5-烯-3β,7α-二醇(8),棕榈酸胡萝卜苷(9),1,3-二亚油酸甘油酯(10),亚油酸(11),胡萝卜苷(12),β-谷甾醇(13)。结论化合物1~11首次从川梨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2.
目的:对姜科姜属植物姜Zingiber officinale根状茎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离和鉴定.方法:采用硅胶、Sephadex LH20等柱色谱方法对化学成分进行分离和纯化,根据其理化性质及波谱数据鉴定结构.结果:分离鉴定了9个化合物,分别为β-谷甾醇棕榈酸酯(β-sitosterol palmitate,1),异香草醛(isovanillin,2),棕榈酸乙二醇单酯,(glycol monopalmitate,3),二十六烷酸单甘油酯(hexacosanoic acid 2,3-dihydroxypropyl ester,4),马来酸酰亚胺-5-肟(maleimide-5-oxime,5),对羟基苯甲醛(Phydroxybenzaldehyde,6),腺嘌呤(adenine,7),6-姜酚(6-gingerol,8),6-姜烯酚(6-shogaol,9),和1个组合物1-(ω-ferulyloxyceratyl)glycerols(10a~10f),结论:化合物1~7,10a~10e是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1-(30-ferulyloxytriaconatanoyl)glycerol(10f)是新化合物.  相似文献   

13.
雪莲内酯类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研究雪莲的化学成分.方法:应用各种色谱方法进行分离;应用现代波谱学分析方法鉴定化合物.结果:从雪莲的乙醇提取物的石油醚萃取物中分离得到8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β-谷甾醇(1),三十二烷酸(2),hexacosan-4-olide(3),(+)-11α,13-二氢去氢木香内酯(4),8α-acetoxydehydrocostus lactone (5),zaluzanin C(6),11,13α-dihydrozaluzanin C (7),8β-hydroxy-11β-11,13-dihydrodehydrocostuslactone(8).结论:化合物2~7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南蛇藤Celastrus orbiculatus Thunb.茎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Sephadex LH-20和ODS柱色谱方法进行化合物的分离和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和光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从南蛇藤茎的乙酸乙酯部位分离得到11个化合物,经鉴定分别为:3β-hydroxy-2-oxoolean-12-ene-22,29-lactone(1),2,6-二甲氧基苯醌(2),3-氧代齐墩果酸(3),24-去甲基齐墩果烷-12-烯-28-酸-3-酮(4),白头翁酸(5),香草酸(6),23-羟基齐墩果烷-12-烯-28-酸-3-酮(7),丁香酸(8),齐墩果酸(9),β-谷甾醇(10),β-胡萝卜苷(11)。结论:化合物1为新三萜化合物,化合物2-5和7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8和9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5.
明党参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目的对明党参Changium smyrnioides Wolff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离和鉴定.方法采用硅胶柱层析、sephadex LH-20、重结晶等方法,根据理化性质和光谱分析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明党参中分离得到10个化合物,分别为二十四烷酸(lignoceric acid,1)、β-谷甾醇(β-sitosterol,2)、豆甾醇(stigmasterol,3)、5-羟基-8-甲氧基补骨酯素(5-hydroxy-8-methoxypsoralen,4)、单棕榈酸甘油酯(glycerylmonopalmitate,5)、L-焦谷氨酸(L-pyroglutamic acid,6)、琥珀酸(succinic acid,7)、香草酸-4-O-β-D-葡萄糖苷(vanillic acid-4-O-β-D-glucopyranoside,8)、香草酸(vanillic acid,9)、胡萝卜苷(daucosterol,10).结论化合物1、4、5、6、8和9为首次从明党参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柿皮Diospyros kaki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柱色谱方法分离纯化,通过1H-NMR,13C-NMR,MS,IR等波谱方法以及化合物的理化性质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柿皮中分离得到7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棕榈酸(1),β-谷甾醇(2),乌苏酸(3),24-丙基-3β-羟基-胆甾-5-烯(4),齐墩果酸(5),东莨菪内酯(6),肉豆蔻酸(7)。结论:化合物4,6,7均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7.
桂枝的化学成分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研究桂枝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凝胶等色谱方法进行分离和纯化,并通过理化性质和波谱分析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桂枝乙醇提取物的乙酸乙酯和正丁醇萃取部分中分离得到16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反式肉桂酸(1),香草醛(2),4-羟基-2-甲氧基反式肉桂醛(3),3,5-二甲氧基-4-羟基反式桂皮醛(4),(E)-3,3’-dimethoxy-4,4’-dihydroxystilbene(5),甘油-1-二十七烷酸酯(6),正二十三烷酸(7),豆甾-4-稀-3,6-二酮(8),正二十二烷酸-1-甘油酯(9),正十七烷酸(10),β-谷甾醇(11),香豆素(12),反式肉桂醇(13),3-羟基-4-甲氧基苯甲酸(14),香草酸(15),丁香醛(16)结论:其中化合物3~9,14,15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刺萆薢根茎石油醚部化学成分。方法:运用色谱法进行分离纯化,利用理化性质和波普技术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从刺萆薢根茎石油醚萃取物中分离得到7个化合物,分别为β-谷甾醇(1),24-乙基-4-胆甾烯-3,6-二酮(2),多花二醌C(3),胡萝卜苷(4),原儿茶酸甲酯(5),O-对香豆酰基甘油酯(6),丁香酸(7)。结论:化合物1~7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9.
虎耳草的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研究虎耳草石油醚萃取部分和乙酸乙酯萃取部分的化学成分.方法:虎耳草全草用80%乙醇提取后,依次用石油醚,乙酸乙酯,正丁醇萃取,对石油醚萃取部分和乙酸乙酯萃取部分采用硅胶柱色谱、凝胶柱色谱等手段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虎耳草的石油醚层和乙酸乙酯层分离得到10个化合物,分别为:β-谷甾醇(1),三十一烷醇(2),十八碳酸单甘油酯(3),胡萝卜苷(4),5α,8α-过氧化麦角甾-6,22-二烯-3β-醇(5),二十四烷酸(6),对-香豆酸(7),没食子酸(8),槲皮素(9),岩白菜素(10).结论:其中化合物2~7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20.
马尾松花粉化学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5,他引:2  
李丽  孙洁  孙敬勇  郑万金  仲英  刘珂 《中草药》2010,41(4):530-532
目的 研究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花粉的化学成分.方法 采用反复柱色谱法进行分离纯化,根据光谱数据及理化性质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 分离鉴定了11个化合物,分别是β-谷甾醇(1)、单硬脂酸甘油酯(2)、1-正十六烷酸甘油酯(3)、对羟基苯甲醛(4)、3-羟基-4-甲氧基苯甲酸(5)、3,3',5,5',7-五羟基二氢黄酮醇(6)、双氢山奈素(7)、对羟基苯甲酸(8)、3,4-二羟基苯甲酸(9)、山柰酚(10),丁二酸(11).结论 化合物2~11均为首次从马尾松花粉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