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论循环物流系统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循环系统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是量化循环物流系统运作效率的主要依据和重要标准。本文在界定循环物流系统绩效评价的定义和特征的基础上,探索性地提出了构建这一指标体系的基本原则和总体思路,设计了四层树型层次结构的循环物流系统绩效指标体系框架,并提供了评价指标的具体解释和实施的政策建议。该指标体系框架以物流经济效益,资源利用效益和环境保护效益为设计目标,共涵盖了多达37项指标,是对目前正在实行的物流统计指标体系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潘文军 《综合运输》2009,(11):46-49
本文提出可从企业层面、区域和政府三个层面采用循环经济理论指导区域绿色物流发展。基于循环经济理论的区域绿色物流研究可从实施绿色供应链物流管理、实现物流园区对生态工业园区支持,以及发展区域物流网络经济等角度展开。  相似文献   

3.
文章结合贺州交通物流发展状况,分析当前制约贺州市物流产业发展的因素,提出了利用循环经济理念。倡导通过节约资源,实施差异化发展等途径,推动贺州市区域性交通物流沿着循环经济发展需要采取的措施,探讨了贺州物流今后十年的阶段性发展思路。  相似文献   

4.
奥运场馆循环物流系统管理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运用现代物流和供应链理论,给出了奥运场馆循环物流系统的概念,并从正向物流和逆向物流两方面对奥运场馆循环物流系统进行了分析,指出奥运场馆物流循环系统具有发生主体多样性、不确定性、客体安全性、时间爆发性和空间集中性的特性,最后给出了奥运场馆循环物流系统的管理对策。  相似文献   

5.
国际物流理论的兴起和中国物流发展掀起的浪潮,引起了国内外广泛的关注,正在使中国物资流通过程更加合理、更加优化、更加便捷,更加高效,给各种各样的生产、加工、销售、代理、货主和运输企业带来时间效益和经济效益,给社会发展产生显著的综合增值效用,对企业组织管理技术和理论,以及军事后勤供应也正在产生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在现代物流的冲击下,我国运输业的发展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物流化经营成为运输业发展的必然趋势.然而,由于历史等各方面的原因,我国运输业在物流化改革的过程中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与障碍.分析了目前我国运输业的发展现状与存在的焦点问题,并提出了我国运输企业物流化经营的未来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7.
柴莹辉 《综合运输》2014,(12):89-89
从物流业内部来看,目前物流企业同质化竞争严重,可通过提高行业集中度,实现规模效益,另外供应链管理是物流业发展新亮点,这种管理模式包括所有物流活动、生产运作,可驱动企业内部和企业之间的营销、产品设计、财务和信息技术等过程和活动的协调一致,被公认为是降本增效的好方法。  相似文献   

8.
城市循环物流系统规划及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本文运用循环物流系统理论,将城市正向物流和逆向物流实施有机结合,规划能够使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整体优化的城市循环物流系统,并研究制定保  相似文献   

9.
本文运用循环经济理论,结合某车务段的经营业绩,从经营效果、成本预算、技术装备、安全指标、环境效果、资源和能源属性6个方面建立了评价车务段绩效的多级指标体系。将层次分析法和模糊理论结合起来建立了模糊层次评价模型,运用该模型对车务段的绩效分别从整体和分项进行了综合评价,发现车务段在循环经济的相关方面发展不够,从而提出了促进铁路车务段循环经济发展的相关途径。  相似文献   

10.
王微 《综合运输》2003,(7):22-25
中国的物流产业目前仍处在起步发展阶段,发展水平还比较低。这其中既有中国经济发展水平的影响,也有经济体制方面的束缚,更有现代信息技术应用水平较低等技术条件的约束。中国物流产业发展面临着市场规模、组织形式、设施条件、竞争方式等诸多方面的问题和障碍。一、现状从国际经验来看,物流领域是现代信息技术应用比较普遍和成熟的领域,物流企业正在转变为信息密集型企业群体。目前,我国物流领域中现代信息技术应用和普及的程度还不高,发展也十分不平衡。1.信息技术总体应用水平较低,在物流方面的应用还比较少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各类经济…  相似文献   

11.
近几年来,我国物流业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各类企业都在努力地挖掘物流过程的利润潜力,向物流要效益。一部分企业为了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撤除企业的自备车队和仓储机构,将采购物流和销售物流业务外包给第三方物流  相似文献   

12.
国际物流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当今世界经济高速发展,发达国家均以“经济国际化”、“信息高速化”、“国际物流网络化”的战略逐渐形成新的世界经济结构。我们在从事国际物流工作的实践和教研工作中,深深体会到重视和把握国内国际物流的效益,对于目前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其作用之大将是无法估量的。下面就工作中体会对国际物流的有关问题探析如下:  相似文献   

13.
逆向物流的发展面临着很多障碍,其发展动力不足,发展动力机制不完善,亟待形成一套完善有效的动力机制促进逆向物流的跨越式发展。本文对逆向物流面临的发展障碍和发展动力机制进行了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14.
我国高速公路的快速发展在为国家经济发展和人们出行做出贡献的同时,对环境和自然资源的破坏也日趋引起人们的关注。目前我国高速公路建设大量占用土地、破坏生态、耗用资源,且各种工业废弃物和再生资源利用率很低。所以,在高速公路建设中增强循环经济理念,优化设计,合理施工,最大限度地减少对自然资源和环境的耗费、破坏,增加工业废弃物和再生资源的循环利用势在必行。主要分析我国高速公路建设对环境的影响,高速公路建设中的循环经济理念及在控制工程投资中的作用,以及公路建设中材料的循环利用方式。  相似文献   

15.
现代化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是现代物流体系的重要环节,也是现代化物流体系赖以和发展的基础。但是,目前我国交通基础设施技术装备及管理都落后,各种运输方式内部结构水平低下,运力结构不够合理,运输效率和效益较低。相对高速发展的经济和物流需求而言,我国铁路运力偏紧、沿海水路运力偏紧、港口疏运能力不足,区域交通与物流一体化水平不高。同美欧日等发达国家相比,  相似文献   

16.
在目前的信息化时代,传统的交通运输方式已经阻碍了社会的发展,城市的交通拥堵、环境污染以及电子商务(e-business)的物流瓶颈等也都是困扰大城市的首要问题。为此,许多国家正在研究管道物流系统,特别是城市地下管道物流运输系统,更是一个十分新颖的研究领域。本文介绍了国外管道物流的发展历史及研究现状,分析了地下管道物流研究要解决的关键问题主要集中在工程规划建设和相关技术、自动化传输和监控技术和成本效益分析三个方面。本世纪大力发展和全面推动城市地下管道物流系统建设的技术条件已基本成熟,地下管道物流将是一个具有划时代意义的研究与发展领域。  相似文献   

17.
刘美银 《综合运输》2001,(5):16-18,21
<正>近年来,物流已有了较大发展,已逐步建立起了较为完整的物流网络,形成了较为先进的物流管理和供应链管理的理论。目前,世界各国都非常重视物流的发展,极力推广计算机在物流中的应用,实现物流电子化,已把物流管理和供应链管理作为企业竞争、国家贸易竞争的一种武器,在经济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生产责任延伸制作为大多数现代化国家解决逆向物流问题的依据,为我国逆向物流提供发展思路的同时,改变了废弃品回收的参与主体,随之也产生了新主体间的博弈行为。针对我国逆向物流发展遭遇瓶颈的现状,本文首先引入EPR制度,确认生产企业的责任主体地位,其次分析政府引导生产企业实施逆向物流时存在的静态博弈行为,在博弈过程中加入责任因子,使博弈双方达到纳什均衡,在此基础上考虑决策因素的变化,研究动态博弈,得出政府在采取EPR制度实现循环经济时应当考虑降低监管成本、增加罚金、提高责任因子比重等措施的结论,为政府引导逆向物流的发展提供决策支持。  相似文献   

19.
本文基于发展模式和循环经济的基本理论,按照中央关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创新发展模式、发展循环经济的总体要求,结合交通行业实际,提出了基于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的交通发展模式演进分析框架模型,分析了交通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的内涵及主要特征,探讨了交通循环经济的发展政策框架。  相似文献   

20.
交通循环经济的特征及发展思路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一,引言 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发展循环经济。胡锦涛总书记在2003~2005年连续三年的中央人口资源环境工作座谈会中都强调要推动发展循环经济。温家宝总理在2004、2005年政府工作报告中也强调大力发展循环经济。2005年,国务院先后发布了《关于做好建设节约型社会近期重点工作的通知》和《关于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将发展循环经济作为建设节约型社会的近期工作重点之一。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中,将发展循环经济作为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重要方面。中央和地方陆续出台的“十一五”规划和各类专项规划、区域规划以及城市规划中,也均将发展循环经济放在重要位置。此外,我国循环经济的基本法——《循环经济促进法》,以及《资源综合利用条例》、《废旧轮胎回收利用管理条例》等发展循环经济的专项法规也正在加紧研究制定中。总之,循环经济已由一种理念提升为国家战略与政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