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0 毫秒
1.
目的:探讨急性脑血管病(ACVD)并发多脏器功能失常综合征(MODS)的发病机理、防治与预后。方法:对478例ACVD患者分为MODS组124例,无MODS组354例,进行对照分析。结果:MODS发生率25.9%,MODS死亡率58.5%,对照组死亡率6.5%(P〈0.05)。疾病累及器官越多,死亡率就越高,死亡的主要原因系脑损害、脑疝和继发呼吸道感染、泌尿系感染及心肾功能衰竭等。结论:为降低MODS的发生率,对ACVD患者应积极正确治疗及严密观察,一旦发生MODS则应采取紧急措施加以控制。  相似文献   

2.
目的:回顾性分析51例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的临床资料,探讨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的预防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79例急诊ICU收治的急性脑血管病(ACVD)患者(经CT或MRI证实)中出现MODS的51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51例患者均有意识障碍,脑出血36例,其中基底节区出血15例,出血量大于30 mL 12例,小于30 mL 3例;丘脑出血7例,均破入脑室;脑干出血9例;小脑出血2例,均小于15 mL;蛛网膜下腔出血3例;6例脑梗死患者均为大面积脑梗死。51例患者均为3 d~10 d出现MODS,MODS发生器官的先后顺序为脑、胃肠道、肺、代谢功能、肾、心、肝、凝血功能。多器官功能障碍数为2个14例、3个23例、4个以上5例。结论:ACVD并发MODS发病机制复杂,临床病情凶险,一旦发生,预后差,早期防治特别重要。  相似文献   

3.
急性脑血管病并发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合征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急性脑血管病(ACVD)并发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合症(MODS)的发病机理、防治措施。方法将432例ACVD患者分为MODS组108例,无MODS组324例;进行对照分析。结果MODS发病率25%。MODS死亡率62.04%,对照组死亡率7.1%(P〈0.05)。随着所累及器宫越多,死亡率就越高。死亡的主要原因系脑损害、脑疝和呼吸道、泌尿系感染以及心肾功能衰竭等。结论为降低MODS的发病率,对ACVD患者应采取积极正确的治疗及严密的观察,一旦发生MODS应采取紧急措施加以控制。  相似文献   

4.
多脏器功能不全综合征43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多脏器功能不全综合征患者43例,器官损害频度为:肺32例次(74.4%),心血管28例次(65.0%),脑20例次(46.5%),胃肠道18例(41.8%),肾15例次(34.9%),血液11例次(25.6%),肝10例3次(23.2%)。结果死亡12例(27.9%),其中感染性休克1例,重症肺炎,闷热综合征,鼠药中毒、溺水各2例,新生儿重度窒息3例。累及器官≤3个为27例,死亡2例(7.4%),累及4-6个器官16例,死亡10例(62.5%),经比较差异有极显著性(P<0.01),说明累及器官越多,病死率越高。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急性脑血管病(ACVD)并发多器官功能失常综合征(MODS)的发病因素,防治与预后。方法:对512例ACVD患者分为无MODS组和MODS组,进行对照分析。结果:MODS组发生率14.4%,病死率56.7%;对照组病死率6.4%,两者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ACVD伴MODS是一种临床危重症,应积极治疗原发病,避免诱发因素,加强对各器官功能的监护,综合治疗。  相似文献   

6.
桑嘉贵 《中国现代医生》2010,48(34):147-148,156
目的分析急性脑卒中并发多器官功能衰竭(MOF)的临床预后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350例急性脑卒中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MOF的诊断标准,将其分为MOF组与非MOF组,计算各组总病死率、MOF的发生率和不同衰竭器官数目亚组的病死率以及不同类型脑卒中患者并发MOF的病死率,并比较器官受累顺序。结果MOF组64例,死亡51例,病死率为79.69%(51/64),非MOF组286例,共死亡12例,病死率为4.19%(12/286),两组间病死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01.92,P〈0.01)。MOF发生率为18.29%(64/350),其中2个器官功能衰竭14例,死亡8例(57.14%);3个器官功能衰竭30例,死亡24例(80%);4个器官功能衰竭12例,死亡11例(91.67%);5个器官功能衰竭6例与6个器官功能衰竭2例最终全部死亡(100%)。脑出血与脑梗死患者并发MOF的病死率分别为83.33%(40/48)与57.14%(8/14),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25,P〈0.05)。器官受累顺序依次为脑、肺、心、胃、肾、肝。结论急性脑卒中并发MOF预后不良,且衰竭器官数目越多病死率越高。但严密监测、积极救治,可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急性重症脑血管病(ACVD)并发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的发病机制及防治措施。方法分析172例急性重症脑血管病并发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症病例的临床特点和发病因素。结果随着功能障碍脏器数目的增多,患者的病死率逐渐升高(P〈0.01),受累器官主要是肺、胃肠道、心、肾,病死率为54.07%。结论患者年龄和既往慢性疾史是发生MODS的重要因素,器官损伤数目越多预后越差,应及早预防、控制原发病,进行综合救治,合理用药是降低病死率的关键措施。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的病因、临床生理特征、病死率以及死亡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11年12月间收治的符合MODS诊断标准的69例患者临床资料,均在诊断MODS当天进行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APACHEII)及多器官功能障碍评分(MODS),其他指标包括年龄、性别、起病至确诊时间、既往慢性疾病史、RICU滞留时间、脏器损伤数目、血气分析指标(A—aDO2,RI)、乳酸(Lac).[结果]69例MODS患者主要致病因素为中毒(46.74%)及重症感染(18.48%).生存组与死亡组起病至确诊时间、RICU滞留时间、APACHEII评分及MODS评分上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死亡组的A-aDO2,RI,Lac值明显高于生存组(P〈O.05).MODS患者的病死率与发病至确诊时间、脏器损害数目呈正相关(P〈0.05).MODS患者最易受累器官为肺(81.16%),其次为中枢神经系统(62.32%)及心脏(52.12%),累及心脏病死率最高(58.33%),死亡率高于中枢神经系统(48.84%)及肺(46.43%).Logistic回9-5分析结果显示,脏器损害数目、Lac是影响MODS预后的独立危险因子.[结论]中毒为MODS患者的主要致病因素.MODS患者最易受累器官为肺,其次为中枢神经系统,累及心脏病死率最高,其次为中枢神经系统及肺.脏器损害数目、APACHEII评分、MODS评分、Lac、A—aDO2及RI可作为影响MODS预后的危险因素,其中脏器损害数目、Lac可作为影响MODS预后的独立危险因子.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老年患者急性腹膜炎并发MODS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1月至2008年10月29例老年急性腹膜炎患者的临床治疗。结果:并发器官功能衰竭的器官主要为肺21例、心18例和肾12例。死亡率为72.4%,同时并发两个器官功能衰竭死亡率55.6%,三个及以上器官功能衰竭死亡率100%。结论:MODS有较高的死亡率,早期治疗是控制MODS,降低死亡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合并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特点及其诱发因素,探讨消化道出血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预后的影响及早期防治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470例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合并消化道出血的发生率为44.89%(211/470),其中早、晚期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消化道出血发生率分别为10.1%(20/198)和70.22%(191/272),可见病情越重,消化道出血发生率越高(P〈0.01);出血发生在病程的第1-5d者占88.15%(186/211)。发生消化道出血的211例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中,治愈38例,好转83例,自动出院36例,死亡54例。结论:消化道出血是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病情危重的一个重要标志,大剂量激素的使用是消化道出血的重要诱发因素,早期防治对于改善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预后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高原地区危重病患者合并SIRS和MODS的临床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提高对高原地区危重病患者发生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和多顺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的认识;方法:分析266例SIRS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至少符合2项SIRS标准,包括发热或体温过低、心动过速、呼吸急促、白细胞计数异常;MODS的诊断标准是,机体受打击24小时后出现两个或两个以上器官功能不全;结果:266例中符合2项标准者69例(25.9%),3项者102例(38.3%),4项者95例(35.7%);发展为MODS的有65例(24.4%),其中2项的有9例(13.0%),3项的有26例(25.5%),4项的有15例(15.8%);死亡40例(15.0%),其中SIRS2项的5例(7.2%),3项的20例(19.6%),4项的有15例(15.8%);二脏衰死亡7例(28.0%),三脏衰死亡21例(77.8%),四脏衰死亡7例(87.5%),五脏衰以上死亡5例(100%);结论:SIRS可由感染和非感染因素引起,病情进展可发展为MODS。高原地区由于缺氧,发生SIRS符合3项标准者为多,且在这一项中并发MODS和死亡率均高,建议完善高原地区SIRS诊断标准。  相似文献   

12.
提高对肾综合征出血热及其并发症的诊治水平。方法 分析两所研究82例院内死亡的肾综合征出血热的并发症及共死因。结果 82例均出现多脏器功能失综合征。在心,肺,肝,脑,肾,消化道,外周循环,凝血机能和代谢等9个脏器系统中,同时累及3,4,5,6,7,8个和9个脏器的分别为:1.2%,7.3%,14.6%,23.2%,26.8%,15.9%和11.0%。  相似文献   

13.
产科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14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产科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的病因及防治。方法:对14例产科MODS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4例均存在2个或2个以上器官或系统发生功能衰竭,病因重度妊高征7例、产后出血5例、产后感染1例、过期流产1例。孕产妇抢救成功10例,4例死亡,病死率28.6%。围产儿13例,死亡5例,死亡率38.4%。导致MODS的主要病因为重度妊高征及产后出血。器官衰竭以肾功能衰竭,凝血功能障碍最为多见。结论:积极治疗妊高征及产后出血,早期诊断和治疗肾衰及凝血功能障碍,阻断MODS发病的序贯过程是减少产科MODS患者死亡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胶囊内镜对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患者临床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胶囊内镜对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的诊断价值。方法:应用M2A胶囊内镜检查系统对90例经胃镜、肠镜检查阴性的消化道出血患者进行检查。结果:90例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患者共进行92次胶囊内镜检查,检查成功率为94.57%(87/92),其中急性大量出血组检查成功率为84.0%(21/25),慢性显性出血组检查成功率为98.51%(66/67),两者经χ^2检验有显著性差异(P〈0.05)。在检查成功的患者中,胶囊内镜的病变检出率为85.06%,假阴性率17.24%。急性大量出血组病变检出率80.95%,假阴性率23.81%;慢性显性出血组病变检出率86.36%,假阴性率15.15%,经χ^2检验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胶囊内镜对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有较高的检出率,可以作为小肠出血的首选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5.
十二指肠损伤的早期诊断与并发症的防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总结十二指肠创伤的早期诊断与治疗的经验与教训。方法:回顾1992年5月-2002年2月收治85例十二指肠创伤患者的病例资料,其中早期(受伤时间<12h)确诊手术治疗46例(54.11%),中晚期确诊手术治疗39例(45.89%);发生多器官功能不全综合征)MODS)12例(14.11%),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6例(7.05%),腹腔感染16例(18.824%),对诊断治疗方法和疗效进行分析。结果:早期确诊手术治疗46例患者中,术中死亡5例,发生MODS2例(4.34%),发生ARDS1例(2.17%),腹腔感染3例(6.52%);中晚期确诊手术治疗39例患者中,死亡6例(15.38%),发生MODS10例(25.64%),发生ARDS5例(12.82%),腹腔感染13例(33.33%)。结论:早期诊断与手术治疗是求治十二指肠创伤的关键,十二指肠创伤早期诊断与治疗可以提高生存率,降低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万辛 《海南医学》2002,13(11):22-23
目的:探讨老年急性肾功能衰竭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分析1997年至2001年治疗的26例老年急性肾功能衰竭病例。结果:老年急性肾功能衰竭原发病中心衰7例(占26.9%)、感染9例(占34.6%)、肾后梗阻4例(占15.4%),而肾小球疾病仅2例(占7.7%)。累及3个及以上脏器7例,死亡5例,死亡率71.4%,累及3个以上脏器19例,死亡7例,死亡率36.8%,两组有显著差异(P<0.01)。非透析器16例,死亡10例,死亡率62.5%。透析组10例,死亡2例,死亡率20%,两组有显著差异(P<0.01)。透析组中行间歇性血液透析4例,死亡1例,死亡率25%,行连续性血液净化6例,死亡1例,死亡率16.7%。两组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急性肾功能衰竭是老年人的常见病,其原发病以心衰、感染、肾后梗阻多见。而且并发症多,易发生多器官功能障碍,且累及脏器数与预后密切相关。透析是ARF治疗的重要措施,尤其是连续性血液净化技术的应用进一步降低了ARF的死亡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多器官功能不全综合征(MODS)的临床表现及死亡率,方法:对11例MODS患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MODS患者受累器官以肺,肝,肾,脑多见,MODS患者死亡率72.7%,结论:MODS患者病情进展快,死亡率高,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是降低死亡率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8.
苏文坚 《医学文选》2004,23(6):721-722
目的 探讨急性脑血管并发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的发病机制与防治策略。方法 分析50例急性脑血管病并发MODS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受累器官主要是肺、胃肠道、心、肾。死亡率58%,受累器官数日越多死亡率越高。结论 控制原发病,缓解颅内高压,恢复脑干功能是预防急性脑血管病后MDOS发生的重要环节,综合救治、合理用药是降低死亡率的关键措施。  相似文献   

19.
庞元理 《中外医疗》2010,29(7):79-79,81
目的探讨老年人肺心病合并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的临床特点及近期预后。方法对60例确诊肺心病并于急性加重期并发MODS老年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行分析。结果全部病例均有明显的支气管—肺感染,提示感染为肺心病并发MODS的主要易患因素。衰竭器官发生频律依次为:肺、心、脑、肾、肝、胃肠,其中以肺性脑病并发应激性溃疡病死率最高。结论老年人肺心病合并MODS发病率和病死率较高,临床上应予高度重视,早期发现,综合治疗。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恙虫病并发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的临床特征,及其发生和导致死亡的预 测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恙虫病268 例,其中MODS 17 例。对比MODS 组与非MODS 组临床资料的差 异并对各因素进行多因素Logistic 回归分析;分析MODS 患者各个器官功能衰竭的情况,对比MODS 死亡 组和存活组临床资料的差异。结果 恙虫病MODS 组白细胞增多、血小板减少、血肌酐升高、降钙素原> 0.5 μg/L 者比例高于非MODS 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多因素Logistic 回归分析显示血小板减少 (O^R=19.014,95%CI :4.239,85.280)、血肌酐升高(O^R=113.286,95%CI :29.3914,36.649)为MODS 发生的 预测因素(P <0.05)。MODS 患者各个器官功能衰竭早期或衰竭期发生率由高自低依次为:凝血功能、肺、外 周循环、心脏、脑、肝、肾、胃肠道、代谢;MODS 死亡组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或急性肺损伤的发生率高 于存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血小板减少、血肌酐升高有预警恙虫病MODS 发生的价值; 恙虫病MODS 患者发生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或急性肺损伤提示可能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