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我科2010-02-2011-01共护理老年食管癌全麻术后拔除气管导管患者86例,平均62岁,其中发生躁动21例.对患者躁动的原因分析及护理总结如下.1术后躁动的主要原因1.1疼痛术后伤口疼痛是麻醉恢复期躁动最常见的原因.何希华[1]研究发现发生率前3位分别是疼痛、气管导管刺激和尿管刺激,各占43.5%、25.1%和17.9%.由于麻醉中使用短效镇痛药;过早停用镇痛药;术毕没有加强超前镇痛治疗;苏醒期使用阿片类拮抗药如纳洛酮;使用新斯的明或氟马西尼催醒后发生躁动概率也明显增多.  相似文献   

2.
小儿七氟醚麻醉围拔管期躁动的观察及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七氟醚是近年来应用于临床的新型吸入性麻醉药,由于其诱导苏醒快、过程平稳、呼吸循环系统影响小,并且无特殊气味,无呼吸道刺激,易于被患儿接受,且很少会引起喉或支气管痉挛,因而已广泛应用于小儿全麻[1].但研究发现,七氟醚吸入全麻,患儿术后躁动发生率可高达50%~83%[2].躁动可引起交感神经兴奋、机体耗氧增加、心律失常及延长复苏时间,亦可出现手术部位出血、坠床等意外,增加麻醉后风险及监测和护理难度,同时伴有强烈的精神及生理反应,给患儿生理心理带来伤害.因此,加强对躁动患儿的护理尤为重要,现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全麻恢复期躁动原因分析及护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分析全麻患者恢复期躁动的原因,提出相应的对策。方法通过对1989例术后入麻醉恢复室全麻患者的观察,分析导致躁动的各种不良刺激,不同手术类型麻醉恢复期躁动的发生率。结果282例患者发生不同程度的恢复期躁动,发生率14.1%,各种不良刺激所致恢复期躁动的发生以疼痛和尿管刺激为多见。结论医护人员应熟悉麻醉恢复期患者躁动产生的原因及危害,并采取针对性的对策。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小儿腺样体全麻术后在恢复室的护理要点,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方法 对70例腺样体切除术后患儿进行严密监护, 在麻醉恢复室(PACU)平均监护时间64.29min,动态记录患儿的生命体征、血氧饱和度,严格掌握好拔管的指征,离PACU的标准,针对护理隐患预见性护理。结果 麻醉恢复期发生各种并发症41例(58.57%),其中舌后坠12例(17.14%),轻度喉痉挛2例(2.86%),躁动26例(37.14%),寒战1例(1.43%)。腺样体切除术后患儿护理效果满意,均安全度过麻醉恢复期。结论 儿童腺样体切除术后易发生躁动、气道梗阻, 应加强安全防护以及呼吸道的管理,以利于减少患儿麻醉后的并发症,提高手术安全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根本原因分析法在降低全麻术后患者复苏期躁动发生率中的运用效果。方法采用根本原因分析法(Root cause analysis,RCA)对2018年10—12月在本院行全麻择期手术的120例患者(对照组)在麻醉复苏期间发生的躁动事件进行根本原因分析,并提出全麻术后复苏期间躁动发生的防范对策;选取2019年1—3月在本院行全麻择期手术的120例患者(实验组),实施全麻术后复苏期间躁动发生的防范对策。采用自制全麻术后复苏期间躁动发生认知问卷于防范对策实施前后对麻醉科轮PACU的40名护理人员各进行一次测评,观察40名护理人员对全麻术后复苏期间躁动发生认知改变;比较两组患者在麻醉复苏期间躁动发生情况。结果实验组全麻术后复苏期间躁动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防范对策实施后,40名护理人员对全麻术后复苏期间躁动发生认知总分及各个方面得分均高于防范对策实施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根本原因分析法运用在全麻术后患者复苏期间的躁动风险管理中,能有效提高PACU护理人员对全麻患者复苏期间躁动发生认知,快速识别全麻术后患者发生躁动现存或潜在的危险因素,从而降低全麻手术患者复苏期躁动发生率,保障患者安全,提高医疗护理安全。  相似文献   

6.
麻醉恢复室( Post-Anesthetic Care Unit ,PACU )是收治全麻术后未苏醒者和非全身麻醉后患者情况尚未稳定或神经功能未恢复者,监护和治疗在此阶段内出现的生理功能紊乱,保障患者在麻醉恢复期间的安全,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1]。尤其是婴幼儿患者,由于其生理解剖及体形的特点,且其不能将自己的某些反应正确表述,全麻术后对婴幼儿的呼吸与循环的监测至关重要,PACU室对婴幼儿麻醉恢复护理有更高的要求,我院自2012年1月至今,对248例患儿进行监护,通过严密观察,精心护理,均使患儿平稳度过麻醉恢复期。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全身麻醉(以下简称全麻)有很大进展,在各种麻醉中所占的比例有提高趋势。而全麻术后由于全麻药、麻醉性镇痛药以及肌松药的残余作用,术后患者恢复期容易发生各种并发症[1,2]。因此全麻患者恢复期的护理就显得十分重要。循证护理是近年来护理领域兴起的新观点、新思维,它是  相似文献   

8.
全麻苏醒期躁动(emergence agitation,EA)是全麻术后护理工作中常常遇到的问题,表现为兴奋、躁动和定向障碍并存,不按指令行动,发生程度不同的不自主运动,严重时可造成患者自身的意外伤害等不良后果,若处理不当,可危及患者生命安全[1].本次研究收集了实施全麻手术出现苏醒期躁动的21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总结护理对策,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9.
[摘要] 目的 探讨PDCA 循环在麻醉恢复期躁动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 选择2015在我院全身麻醉手术后转入麻醉恢复室的120例患者,将1至6月6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7至12月60例患者为观察组。对照组按照PACU常规进行复苏护理,观察组在PACU常规护理基础上应用PDCA 循环通过计划、实施、检查、处理四个阶段进行护理和干预,密切观察两组患者在全麻恢复期出现躁动情况及不良事件进行比较。结果 观察组的躁动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因躁动引起的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实施PDCA 循环管理能够降低全麻恢复期患者躁动发生率,提高护理安全性,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全麻苏醒期躁动为全麻苏醒期的不良反应之一,表现为兴奋、躁动和定向障碍并存,导致耗氧量增加、心率加快、血压升高等一系列症状,甚至出现伤口裂开出血、窒息、导管脱落、坠床等并发症。随着优质护理在手术室中的开展,术前对患者实施护理干预,可更好地预防患者躁动的发生,帮助患者安全舒适地渡过麻醉恢复期。本研究通过手术室护士对手术患者实施术前护理干预,观察该措施对患者全麻苏醒期躁动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注射液维持麻醉与七氟烷维持麻醉对患者术后恢复期躁动的影响及安全护理方法。方法:将357例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麻醉恢复期患者随机分为A组168例和B组189例,A组患者术中采用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注射液维持麻醉,B组患者采用七氟烷维持麻醉。比较两组术后恢复期躁动发生情况和需要药物干预的例数及患者苏醒期躁动的原因。结果:A组发生躁动2例,未进行药物干预,苏醒后对躁动无回忆;B组发生躁动26例,18例给予静脉注射丙泊酚注射液镇静,苏醒后23例患者对躁动无回忆,3例男性患者自诉为尿管不适。结论:七氟烷维持麻醉患者恢复期躁动发生率明显高于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注射液维持麻醉。有预见性的对患者采取安全护理可减少术后患者躁动引发的不良事件。  相似文献   

12.
总结了小儿全麻下行扁桃体及腺样体切除术后麻醉恢复期的护理方法。主要包括与麻醉医生及巡回护士严格交接班、严密监测生命体征、保持呼吸道通畅、体位摆放、心理护理等。认为呼吸道管理、体温调节、体位摆放、安全防护、心理护理都是患儿全麻术后安全度过恢复期的关键,术后入麻醉恢复室,加强患儿麻醉恢复期的监测与护理,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为手术成功提供有力保障。  相似文献   

13.
全麻患者术后苏醒期间,由于麻醉药物残留、伤口疼痛、各种管道的刺激、强迫体位等影响因素,常出现意识模糊、躁动不安、挣扎,相应地带来许多安全隐患,如发生坠床、自行拔除气管导管、引流管脱出、静脉输液外渗等[1],给患者造成痛苦或增加经济负担,甚至危及生命.这些安全隐患大多是可预测和防范的,并可通过积极的治疗和护理将其危险性降到最低程度,极大地提高麻醉恢复期的安全性[2].本研究对本院收治的376例妇科腹腔镜手术全麻恢复期的患者实施安全护理,效果良好,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4.
全麻术后苏醒期患者躁动原因分析及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全麻术后苏醒期患者躁动的原因及护理方法.方法:对3 520例全麻术后入麻醉苏醒室患者进行观察,分析导致躁动的各种不良刺激,以给予护理对策.结果:530例患者发生不同程度的苏醒期躁动,发生率为15.06%,各种不良刺激所致的苏醒期躁动,以疼痛和尿管刺激多见,分别占46.23%、33.77%.结论:护理人员应熟悉全麻苏醒期患者躁动发生的原因,并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全麻下气管插管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甲亢)患者麻醉恢复期的影响。方法:将226例甲亢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13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甲亢手术护理方法,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于术前、麻醉恢复期进行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满意度、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术后切口出血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重度躁动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护理干预可以稳定甲亢患者情绪,提高患者气管拔管时的合作程度、满意度,帮助患者顺利渡过麻醉恢复期。  相似文献   

16.
麻醉恢复室(PACU)是患者术后麻醉苏醒、恢复的场所,PACU患者易发生躁动、呼吸道阻塞、呕吐、误吸及心血管意外等并发症[1].2009年1~12月,我们共接收PACU患者7 200例,给予精心护理,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全麻患者苏醒期躁动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全麻患者苏醒期躁动的发生原因,并提出相应的护理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例术后进入麻醉恢复室的全麻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各种不良刺激下躁动的发生率,手术类型及麻醉相关因素与苏醒期躁动的关系。结果347例患者发生不同程度的苏醒期躁动,发生率为17.4%;各种不良刺激所致苏醒期躁动的发生以疼痛、气管导管刺激和尿管刺激多见,分别占43.5%、25.1%和17.9%。不同手术类型、麻醉方式、催醒药及术后镇痛方式下躁动发生率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均P〈0.05);其中耳鼻喉手术、胸外科手术术后躁动发生率较高,分别为46.5%和37.1%;应用药物催醒的患者苏醒期躁动发生率为28.5%,高于不用催醒药的14.0%;术后使用止痛药患者躁动发生率为7.5%,低于不使用止痛药患者的19.7%。结论重视全麻患者术后苏醒期躁动因素的全面评估,加强护理,防止意外发生,是确保患者安全度过麻醉复苏期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18.
王艳 《齐鲁护理杂志》2006,12(18):1796-1797
全麻患儿术后恢复期常并发气道阻塞,2003年9月~2004年9月,我院麻醉恢复室(PACU)收治全麻术后患儿232例,其中72例发生气道并发症,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婴幼儿腭裂修复术35例术后全麻苏醒期抚触护理效果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抚触护理对婴幼儿腭裂修复术后全麻苏醒期躁动、哭闹的影响.方法:将气管插管下全麻手术患儿7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5例.对照组在患儿全麻苏醒期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对患儿行抚触护理.观察、记录两组患儿在拔管后躁动的持续时间、麻醉苏醒后哭闹情况.结果:两组患儿拔管后躁动持续时间、麻醉苏醒后哭闹情况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抚触护理有利患儿安全度过全麻苏醒期,减少并发症.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患儿在麻醉复苏期间出现的安全问题,分析原因并总结较全面系统的护理方法。方法对本院2016年3月~2017年2月期间11496例全麻术后患儿进行护理,记录其出现的各种并发症并对其原因进行分析。结果小儿麻醉插管术后容易出现舌后坠、喉痉挛、呼吸遗忘等气道风险及体温异常、躁动。结论应重视加强全麻术后患儿气道的安全管理,加强体温监测,并做好躁动的防护,以防事故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