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探讨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及剥脱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LDVT)的原因及防治措施。方法对1996年1月~2005年1月收治的1849例大隐静脉曲张患者,均行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及剥脱术,其中10例术后出现LDVT,发生率为0.54%。经静脉给予低分子右旋糖酐祛聚、肝索抗凝和尿激酶溶栓治疗。结果8例患者在治疗24~48h后患肢疼痛缓解,并开始消肿;1例48h后患肢肿胀,且足背动脉搏动减弱改行手术取栓,术后次日足背动脉搏动恢复;死亡1例。随访3~18个月,根据B超检查结果,治愈8例,好转1例。结论LDVT的病因是多因素的,早期诊断和及时处理是改善预后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剖宫产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LEDVT)发生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08年1月~2012年1月在唐山市妇幼保健院、工人医院及协和医院行剖宫产术共20 998例患者,术前完善相关化验,术后2~7天行双下肢静脉彩超检查,除LEDVT患者外,在整个人群中随机选取LEDVT 2倍人群作为对照组,对影响LEDVT的因素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①符合术后LEDVT诊断标准者共716例,发生率为3.41%。②计量资料中,病例组的体重指数、部分凝血酶原活化时间、纤维蛋白原、D二聚体、抗凝血酶-Ⅲ、C反应蛋白均高于对照组;计数资料中,病例组的高血压病史、糖尿病病史、吸烟史、血栓史、口服避孕药史的LEDVT患病率均高于对照组。③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体重指数、部分凝血酶原活化时间、D二聚体、抗凝血酶-Ⅲ、C反应蛋白、高血压病史、糖尿病病史、吸烟史、血栓史、口服避孕药史、缺乏体育锻炼等均为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独立危险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体重指数、D二聚体、抗凝血酶-Ⅲ、C反应蛋白是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剖宫产术后LEDVT的发生率较高;LEDVT的发生与年龄、体重指数、D二聚体、抗凝血酶-Ⅲ、C反应蛋白有关。建议对有LEDVT高危因素的患者术后2~7天常规筛查下肢深静脉血栓,加强术后护理及治疗,以减少LEDVT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3.
宋维学 《现代保健》2009,(36):51-51
目的 提高对老年人髋部骨折术后并发肺栓塞的早期诊治及预防重要性的认识,减少肺栓塞的发病率和病死率。方法对42例髋部骨折术后患者并发肺栓塞的临床表现、诊断标准、治疗方法和预防措施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42例髋部骨折术后患者死亡20例,其余22例中,16例应用溶栓药物6h内迅速改善右心室功能,呼吸困难缓解,48h内病情稳定;6例在72h内病情稳定。结论早期有效的预防措施可明显降低老年人髋部骨折术后并发肺栓塞的病死率,积极的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4.
本文分析了 13例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诊治并提供了预防措施 ,作者认为国内发生率不高可能与某些患者临床症状不典型 ,临床观察不细致 ,诊断设备和技术相对落后有关 ,但由此告诫我们重视DVT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徐丽  徐萍 《中国妇幼保健》2006,21(20):2877-2878
目的:探讨妇科肿瘤术后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DVT)的诊断、治疗及预防。方法:回顾性分析26例妇科肿瘤术后DVT患者和30例有DVT倾向患者的临床特点及诊断、治疗和预防的方法。结果:发生DVT的高危因素为中老年妇女,肥胖、合并有高血压或糖尿病患者,原发病多为盆腔恶性肿瘤患者。辅助诊断方法以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和静脉造影为最佳。治疗采用肝素、小剂量尿激酶、低分子右旋糖酐、复发丹参及速避凝等,均取得较好效果。结论:对有DVT高危因素的妇科肿瘤患者,手术前后应加强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术中经大隐静脉行下肢深静脉逆行造影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术中自大隐静脉主干置放造影导管,先行髂静脉顺行造影,后短时阻断股静脉,缓慢推注碘佛醇造影剂,透视下观察深静脉瓣膜开放及造影剂逆流程度,深静脉瓣膜功能判定参照Kistner分级标准。结果:本组171例患者中,Kistner逆流分级:0级35例(20.5%),Ⅰ级33例(19.3%),Ⅱ级59例(34.5%),Ⅲ级30例(17.5%),Ⅳ级14例(8.2%)。临床分级:轻度38例,中度82例,重度51例。合并股总静脉狭窄2例,髂静脉受压综合征7例。结论:术中逆行造影能更客观显示深静脉瓣膜功能,造影显示的逆流程度与静脉曲张病变的轻重程度不呈正比。  相似文献   

7.
外科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及护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金婉芬 《现代预防医学》2007,34(16):3199-3199
下肢深静脉血栓(DVT)是临床上常见的周围血管疾病之一,约占周围血管疾病的40%,且呈逐年上升趋势。而静脉血流淤滞、内膜损伤和血液高凝状态是发生DVT的3大要素。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早期护理干预在预防剖宫产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应用情况。方法将我院2010年10月至2011年7月行剖宫产术的孕足月产妇520例随机分为早期护理干预组260例和常规护理组260例,对2组的效果进行比较。结果在术后护理10d内,早期护理干预组发生下肢肿胀及疼痛4例(1.54%),常规护理组发生7例(2.69%),2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1)。早期护理干预组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1例(0.38%),对照组发生3例(1.15%),2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早期护理干预在预防剖宫产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中具有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讨论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导管溶栓的术后护理。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32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患者,分析患者进行导管溶栓治疗后的术后护理。结果在32例患者中间,对护理非常满意的患者和满意的患者例数之和是31例,不满意的患者是1例,表明我院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导管溶栓的术后护理成效积极,具有积极的推广效果。结论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导管溶栓在手术之后的护理环节对于患者的治愈有明显的影响,使用积极而有效的护理是促进治疗成功的主要环节,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0.
吴灵芝 《现代养生》2014,(18):91-91
目的:探讨外科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及护理措施。方法:选取我院外科术后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患者110例作为观察组,回顾性分析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选取同期在我院行手术治疗未发生下肢静脉血栓的患者128例作为对照组;比较危险因素对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术后制动时间均明显长于对照组,组间差异(P<0.05);除血栓栓塞家族史外,两组其他各项危险因素比较差异(P<0.05)。结论:外科术后DVT形成危险因素较多,应针对相关危险因素,给予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减少外科术后DVT的形成。  相似文献   

11.
李丹 《中国校医》2021,35(3):188-190
目的 探讨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DVT)形成的危险因素.方法 选择2017年1月-2019年5月在本院行妇科腹腔镜手术后发生DVT患者45例为观察组,术后未发生DVT患者45例为对照组.收集、统计入组患者临床资料,分析DVT形成危险因素.结果 观察组年龄≥50岁、体质量指数(BMI) >24 kg/m2...  相似文献   

12.
随着严重创伤、多发骨折患者的不断增加及关节置换、脊柱手术的广泛开展,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已成为创伤骨科的常见并发症,如得不到有效治疗,可遗留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的下肢深静脉血栓后综合征,甚或引发致命的肺栓塞。我院1998年3月~2007年3月收治的创伤骨折患者中有171例发生DVT,综合分析该组病例的危险因素及预防对策,报道如下。[第一段]  相似文献   

13.
<正> 输卵管结扎术后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虽不多见,但一旦发生并处理不当,患者将产生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碍,甚至产生严重后果。本文对我站收治的2例输卵管结扎术后并发髂股静脉血栓形成进行报道。 一、临床资料 例1:患者,女,28岁。1993年8月18日主诉左下肢肿胀疼痛48小时求治。5天前在乡卫生院行输卵管结扎术。术中取管时间较长,术后  相似文献   

14.
深部静脉栓塞,是剖宫产术后严重并发症之一,当静脉血栓脱落时,血栓全部或一部分随着血流达到肺部,引起急性肺栓塞,威胁病人的生命安全。故对剖宫产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防治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15.
周香云 《现代保健》2010,(26):77-78
目的 探讨妇科肿瘤术后并发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诊断与治疗.方法 回顾性分析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12例妇科肿瘤手术后并发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的病历资料,所有患者经常规治疗并抗凝及溶栓治疗.结果 12例至出院时全部治愈,其中10例经1个疗程治愈,2例经2个疗程治愈,无1例发生肺栓塞,静脉复通.结论 术后应仔细观察患者情况,监测血小板及凝血功能,对高凝状态者术后给予低分子肝素作预防性抗凝治疗.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研究大隐静脉曲张患者采用大隐静脉高位结扎联合点式剥脱术治疗,对其临床效果的影响,为今后治疗该疾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选择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于响水县中医院就诊的96例大隐静脉曲张患者,均行大隐静脉高位结扎术治疗,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对照组(48例,行大隐静脉高位结扎联合传统剥脱术)与研究组(48例,行大隐静脉高位结扎联合点式剥脱术)。两组患者均观察至出院。比较两组患者围术期相关指标,术前与术后3 d炎症因子水平和凝血功能指标,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研究组患者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手术时间、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与术前比,术后3 d两组患者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一氧化氮(NO)水平均升高,但研究组低于对照组;与术前比,术后3 d两组患者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D-D)水平均升高,但研究组低于对照组;两组患者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及对照组患者凝血酶时间(TT)均显著缩短,但研究组显著长于对照组;术后研究组患者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 大隐...  相似文献   

17.
目的关于骨科术后造成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原因以及预防的措施进行探讨。方法我院2001年6月至2012年6月对骨科手术后发生的29名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的病因、手术和麻醉方法及预防进行分析。结果本组15例患者经早期诊断和治疗后都没有发生肺、脑栓塞或下肢坏死的病情。结论脊柱骨折伴有或者不伴有截瘫、骨盆或者下肢骨折病人、手术后病人需要长期卧床、伴有高血压、高龄或者同时患有代谢病及心血管病对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有巨大关系。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究剖宫产术后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护理措施。方法抽取我院收治的1204~,J44宫产孕妇作为研究对象,按孕妇及家属意愿分为两组,其中观察组60例采取整体护理干预,对照组60例采取传统产科围手术期护理,对两组孕妇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情况进行观察比较。结果观察组孕妇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8例,对照组孕妇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23例,两组数据差异明显(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剖宫产孕妇,采取整体护理干预能够有效降低剖宫产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因此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及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动静脉足泵对妇科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效果。方法 :将268例妇科术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34例,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观察组使用动静脉足泵,对照组进行传统人工按摩,于术后第7天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比较2组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并观察2组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临床症状和体征的情况。结果:2组患者于术后第7天进行评价,观察组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且结果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动静脉足泵可有效预防妇科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因而可进一步推广应用于临床。  相似文献   

20.
目的:结合临床实践经验,探讨骨科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临床护理措施.方法:选取2007年1月-2009年12月期间,我院发生骨科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51例为研究对象,采用总结回顾分析法,将研究对象的病例资料、临床治疗资料等搜集整理,并与经治医师、责任护士共同探讨病例,采用Microsoft Excel建立数据库,运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本次共调查骨科患者479例,其中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51例,发生率为10.64%.本组51例患者中,经过良好的治疗与护理,治愈34例,好转14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84.31%.护理工作主要包括:围手术期的护理;心理护理;饮食护理与体位护理;溶栓护理以及加强出院指导.结论:做好对骨科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护理工作,有助于促进患者康复、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