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N100-535/8.83型汽轮机负荷波动的现象进行了研究分析,找到了负荷波动的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显著地减少了汽轮机负荷波动情况。  相似文献   

2.
介绍了在运行过程中出现的阀门流量特性曲线问题导致机组负荷波动的情况.分析了负荷波动的原因。认为在DEH系统中,如果阀门特性曲线在设定中存在偏差,将对机组的协调控制产生很大影响,甚至使机组负荷出现波动。  相似文献   

3.
介绍了本钢发电厂原25 MW背压式汽轮发电机组存在调速系统稳定性差、波动大等问题,对机组进行了DEH改造,解决了机组负荷波动问题,提高了机组运行的安全性、稳定性。  相似文献   

4.
郭晶  杨天一  赵广东 《中国冶金》2017,27(11):57-60
为了研究汽车用钢DC53D+ZF的疲劳性能,在不同的最大应力条件下,利用高频疲劳试验机测试疲劳性能。在常温空气环境下,对试样进行了拉-拉疲劳试验(应力比R=0.15)。试验采用正弦波进行波动循环加载直到试样发生断裂,测得试样不同应力水平下的循环次数、应力幅等,DC53D+ZF的疲劳强度下极限为222.4MPa。对DC53D+ZF疲劳数据进行了相应的处理,得到了该汽车用钢的S-N曲线,补充了车身常用钢疲劳特性数据,能够为汽车厂疲劳仿真分析提供可靠的数据基础,预测汽车部件的设计寿命。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新余钢铁公司四总降6kV母线电压波动原因进行分析,指出减小系统阻抗及合理分配冲击性负荷用户是降低母线电压波动过大较经济、可行的措施,同时对大容量快速开关的技术特点作了较详细介绍。  相似文献   

6.
对轴承内套破断原因进行了化学成分、宏观及微观分析,得出结论:在周期性交变负荷下疲劳裂纹起源于内套端面局部区域存在的淬火裂纹。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电解铝电网内电解铝负荷全失的起因进行分析和整合,优化了该局域电网内的安全稳定控制系统,在发生电解铝负荷全失时快速、准确地切除网内机组,从而减少了外部联络线功率的波动,保证了局域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  相似文献   

8.
宁钢2号高炉第一次使用异常湿熄焦的配比为5%,因高炉退负荷较少,引起高炉热负荷大幅度的波动。在总结分析使用异常湿熄焦对高炉炉况和热负荷的影响的基础上,第二次使用时,虽然湿熄焦的配比由5%提高到了10%,但通过采取退负荷控制煤比、控制合适的风量和压差、及时调整富氧量、及时调整送风湿度等措施,热负荷波动范围总体受控。  相似文献   

9.
为了提高背压机组液压调节系统负荷控制精度以及自动化水平,对原有系统进行改进,采用REXA执行器的DEH改进方案。通过实施后,背压波动、负荷调整范围等指标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10.
18Cr_2Ni_4WA钢具有良好的综合机械性能和工艺性能,用于制造重负荷关键零件如大功率发动机齿轮和曲轴等。由于零件在交变循环大负荷下工作,材料的疲劳性能特别受到重视、对此已进行了大量试验、分析和研究[1,2]。随着发动机马力成倍增加,不断要求提高钢的综合机械性能,特别是耐疲劳性能。近年来,国内外大量采用真空冶炼和电渣重熔  相似文献   

11.
杨博  刘增勋 《河北冶金》2014,(3):30-35,58
分析了承钢4#高炉炉体热负荷波动的原因以及高炉各项操作制度对炉体热负荷的影响.有针对性地制定了相应的措施,通过调整装料制度和送风制度降低了炉体热负荷,达到了炉况顺行的目的.  相似文献   

12.
《炼铁》2017,(4)
阐述了造成宝钢2号高炉热负荷大幅波动的主要因素,如入炉原燃料、煤气流分布、炉温及出渣铁等。提出了稳定2号高炉热负荷的有效措施,如严格管理入炉原燃料、优化煤气流分布、稳定炉温及强化炉前作业,取得了一定成效。认为:2号高炉边沿气流对热负荷影响明显,边沿气流过分发展是造成炉体热负荷大幅波动的主要原因;W值控制在0.7~1.0有助于热负荷的长期稳定;选取适合当前炉身现状的煤比水平,能够保持热负荷长期稳定,有利于高炉长寿。  相似文献   

13.
冷轧辊接触疲劳剥落是在接触负荷下表层疲劳裂纹萌生扩展的断裂过程,与组织结构和内应力状态有关,是主要失效方式之一。本文研究淬火温度对86CrMoV7钢抗接触疲劳性能的影响。选择840、870、910和950℃四个淬火温度。测定了试样的接触疲劳寿命、硬度、残余应力和残余奥氏体量。并对金相组织、裂纹形貌及剥落断口进行了观察。研究发现,840℃淬火有最高的接触疲劳寿命;硬度和疲劳寿命有一定的对应关系,硬度为62~63HRC时接触疲劳寿命最高,更高的硬度反而使之下降。残余应力与疲劳寿命的关系较为复杂。金相组织对钢的接触疲劳寿命有重要作用:板条马氏体组织比片状马氏体组织抗接触疲劳性能好,适量的残余奥氏体可改善钢的抗接触疲劳性能。不同的裂纹及断口形貌对应不同的接触疲劳寿命。  相似文献   

14.
针对安钢干熄焦汽轮机调节系统因负荷波动恶化而低负荷运行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了改造方案并实施.经过改造投运后,该机组运行平稳,为安钢的干熄焦生产、余热发电起到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在棒材生产中,实施低温轧制将使轧制负荷增加,甚至会出现“尖峰”同荷现象,采用相对等负荷法进行孔型优化设计,可改变轧件尺寸,均衡轧制负荷,使相对负荷波动范围缩小29.25%,生产过程趋于合理,为广泛推广低温轧制技术创造了条件。  相似文献   

16.
采用旋转弯曲加载方式,评价了择优取向层片组织Ti-47.5Al-2.5V-1.0Cr-0.2Zr(原子数分数,%)合金的室温高周疲劳性能,并采用扫描电镜对疲劳断口进行了观察和分析。结果显示,实验合金的应力-寿命(S-N)曲线呈现平直形态,符合Basquin方程;其条件疲劳极限为477MPa,相当于其抗拉强度的83%。断口观察发现,疲劳试样以穿层片解理方式发生断裂。疲劳裂纹主要沿位于试样表面层、与外加应力成30°~90°的层片界面萌生,之后以穿层片方式发生扩展。在同一应力水平下,疲劳寿命随疲劳源尺寸增加而减少,疲劳源尺寸波动是导致疲劳寿命大幅分散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7.
一台汽轮机错油门滑阀上下蹿动,发现是由于油动机底座上的垫片损坏,压力油通道与回油通道直接联通,部分压力油直接窜入回油通道,导致油压波动,油量不足,机组负荷波动乃至大幅度甩负荷、油管路振动乃至漏油等现象;进一步对垫片的材质、厚度进行探讨,并提高垫片的可靠性,防止同类故障再次出现。  相似文献   

18.
采用对比疲劳试验方法,研究了相对挤压量、终铰参量、衬套开缝放置角度等工艺参数和特征对开缝衬套挤压TA15钛合金连接孔疲劳增益的影响。结果表明,开缝衬套挤压技术可有效提高TA15钛合金孔结构疲劳强度,延长其疲劳寿命;相对挤压量越大,孔挤压疲劳增益越大,但是TA15钛合金对挤压量非常敏感,微小的相对挤压量波动会导致显著的疲劳增益波动;在完全去除开缝衬套在孔壁遗留的材料凸脊前提下,0.190 mm和0.065 mm两种单边终铰参量对TA15孔结构挤压疲劳增益有明显影响,0.190 mm单边铰削量时挤压疲劳增益更大,而非终铰参量越小越好;在smax=400 MPa,R=0.1疲劳载荷条件下,衬套开缝与试样最窄截面平行放置,仍能够获得明显的疲劳增益,但相对于与试样与最窄截面呈90°放置,疲劳增益会略有下降,建议在实际孔挤压操作中,衬套开缝尽量避开最窄截面放置。  相似文献   

19.
为了研究重熔处理对火焰热喷涂件疲劳性能的影响,本文应用火焰热喷涂技术在40Cr基体上制备出Ni60A自熔性粉末合金涂层,将热喷涂件经不同时间的火焰重熔处理后,应用疲劳试验机测试了喷涂试样及基体试样的弯扭疲劳寿命,分析了试样的宏观断口及极限应力。结果表明:重熔处理时间是影响热喷涂件疲劳寿命的关键因素之一。当重熔时间不足时,涂层表面缺陷为主要裂纹源,涂层与基体的结合力不强,极限应力随裂纹的萌生波动,裂纹在涂层中的扩展以微观第一阶段为主,断口大多为瞬断面,无疲劳辉纹,热喷涂件的疲劳寿命较短;当重熔时间过长时,涂层强度有所提高,但涂层中再次形成的缺陷为主要裂纹源,极限应力波动显著,裂纹在涂层中的扩展为微观第一阶段及第二阶段,断面有较明显的疲劳辉纹;当重熔时间合理时,缺陷对喷涂件疲劳寿命的影响减弱,构件疲劳寿命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20.
本文通过对500mm×3型钢轧机力参数测定获得的轧制力、轧制力矩值,分析其负荷率及负荷波动率水平。试验结果表明,大部分道次的负荷率水平居中下限,轧机尚有一定的潜力。负荷波动率较大,轧机使用不够理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