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目的:调查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实习护生心理健康状况,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一般资料调查问卷、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对294名实习护生进行调查。结果:实习护生SAS评分为(39.20±8.32)分,其中8.8%的护生焦虑评分50分;SDS评分为(43.10±11.36)分,其中26.5%的护生抑郁评分50分。选择护理专业的原因、身边有疑似或确诊病例、对疫情的防控态度是SAS及SDS评分的重要预测因素。结论: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实习护生存在一定的焦虑和抑郁情绪,尤其是非自愿选择护理专业、有疫情暴露风险和防护能力不足的护生,其焦虑和抑郁更为严重,提示护理管理者应为实习护生提供专业学习帮助、疫情防护知识及择业指导。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部队医院地方护生实习末期的压力状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自制一般资料调查表、实习护生压力源量表对190名实习护生进行调查。结果共发放问卷190份,回收有效问卷189份,有效回收率为99.9%。部队医院地方护生实习末期的压力状况处于低水平,压力源总分为(25.37±4.69)分。影响压力产生的主要因素是不同学历(中专、大专、本科)、选择专业方式(自愿、家人意愿、调剂)。其中,随着学历层次的升高,地方护生压力水平随之增高;因调剂而选择护理专业的护生较因家人意愿、自己意愿选择护理专业的护生压力水平高。结论部队医院护理管理者应了解不同学历、不同专业选择方式地方实习护生的基本特点及特殊状况,制定有效的干预策略,调节护生压力水平,保证其身心健康。  相似文献   

3.
蒋颖 《山西护理杂志》2011,(11):2855-2856
[目的]调查实习前不同学历护生焦虑、抑郁发生情况,提出相应的对策。[方法]采用现场问卷调查法,对即将实习的510名护生进行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测试。[结果]失专及本科学历护生SAS评分44;46分±5.41分,中专护生8AS评分46.79分±7.80分,中专护生明显高于大专及本科护生(P〈0.001);大专及本科护生SDS评分0.44±0;09,中专护生SDS评分0.50±0.09,中专护生明显高于大专及本科护生(P〈0.001)。[结论]中专护生的焦虑、抑郁发生情况较大专及本科护生严重。应关注实习护生的心理状况,针对不同学历护生的特点给予正确引导,减少焦虑、抑郁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 了解护理本科生(以下简称护生)实习期间的焦虑情况,方法 采用SCL-90症状自评量表和Zung's焦虑自评量表对166名护生进行调查。结果 实习前后护生焦虑检出率分别为2.5%和6.6%,两组比较,P〉0.05,差异无统计意义;实习护生焦虑标准分及SCL-90总分均高于实习前,均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实习前后焦虑标准分及SCL-90总分比较,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实习对护生的焦虑程度影响不大,护生焦虑程度与心理健康状态无相关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高职护生传染病医院实习初期的焦虑及应对方式现状。方法采用焦虑自评量表和简易应对方式问卷,对54名高职护生的焦虑水平和应对方式进行调查。结果54名高职护生中正常41名(75.9%),轻度焦虑12名(22.2%),中度焦虑1名(1.9%),SAS均分为(43.33±7.67)分,明显高于常模(29.79±0.46)分(t=12.990,P〈0.01);积极应对分量表得分为(2.06±0.57)分,消极应对分量表得分为(1.25±0.59)分,最常用的应对方式为“尽量克制自己的失望、悔恨、悲伤和愤怒”为(2.33±0.82)分;经多元回归分析,积极应对方式与焦虑呈负相关(r=-0.331,P〈0.05),消极应对与焦虑呈正相关(r=0.294,P〈0.05);影响焦虑水平的因素为临床见习和专业态度(P〈0.05);影响积极应对方式的因素为专业态度(P〈0.05)。结论高职护生在传染病医院实习初期存在不同程度的焦虑,护理教育者、临床带教老师应关注其心理问题,鼓励其采取积极的应对方式。  相似文献   

6.
蒋颖 《护理研究》2011,25(31):2855-2856
[目的]调查实习前不同学历护生焦虑、抑郁发生情况,提出相应的对策。[方法]采用现场问卷调查法,对即将实习的510名护生进行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测试。[结果]大专及本科学历护生SAS评分44.46分±5.41分,中专护生SAS评分46.79分±7.80分,中专护生明显高于大专及本科护生(P<0.001);大专及本科护生SDS评分0.44±0.09,中专护生SDS评分0.50±0.09,中专护生明显高于大专及本科护生(P<0.001)。[结论]中专护生的焦虑、抑郁发生情况较大专及本科护生严重。应关注实习护生的心理状况,针对不同学历护生的特点给予正确引导,减少焦虑、抑郁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神经内科实习护生的焦虑、抑郁状况及相关因素,探讨护理对策。[方法]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对105名神经内科实习护生进行焦虑与抑郁状况调查。[结果]神经内科实习护生焦虑发生率为39.0%,抑郁发生率为32.4%,同时有焦虑与抑郁为16.2%;以人际关系、实习环境改变、生活护理等因素影响为主。[结论]护生在神经内科实习期间焦虑与抑郁负性情绪较为突出,其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应根据相关因素采取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护理专业学生在临床实习中后期发生护理差错危险行为的情况。方法应用护生实习差错危险行为自评量表,对整群抽样选取的220名实习护生进行调查,完成资料收集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护生实习差错危险行为的平均得分为(1.67±0.31)分,各维度均分分别为求成心理(2.43±0.68)分,专注性缺乏(1.75±0.42)分,严谨性缺乏(1.62±0.42)分,求知消极(I.56±0.58)分,法律意识缺乏(1.46±0.42)分,方法问题(1.43±0.54)分。12.38%的实习护生曾发生过护理差错,38.57%的护生认为实习医院未组织过护理差错讲座。结论护理教育者应强化护生的护理差错防范教育,提高护生的严谨性和专注性,避免其一味地求成、求好、求快的心态,从而有效地防范护生发生护理差错。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护生实习末期的焦虑状况及应对策略.[方法]采用焦虑自评量表和个性测试问卷在实习末期对150名护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实习末期护生焦虑得分为48.16分±8.27分,焦虑检出率为37.33%;焦虑得分大专生显著高于中专生(P<0.05);不同个性特征护生的焦虑表现程度存在差异(P<0.05或P<0.01).[结论]实习末期护生焦虑状况较为严重,除实习本身外,就业压力为其主要原因.只有加强临床带教力量,培养护生掌握有效的沟通技能,加强护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确立护生正确的择业观和职业生涯规划,建立针对性的支持系统,才能降低护生焦虑发生率,确保实习效果.  相似文献   

10.
蒋颖  赵芳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1,17(20):2447-2449
目的调查护生的社会适应能力以及实习前的心理与精神状况,了解护生焦虑、抑郁的发生率,并分析社会适应能力与焦虑、抑郁发生的关系,以提出相应的对策。方法通过现场问卷调查法,采用自评焦虑量表(SDS)、自评抑郁量表(SAS)、社会适应能力诊断量表对即将实习的510名护生进行评定。结果被调查的510名护生中有194人(38.04%)存在不同程度的抑郁;有116人(22.75%)焦虑自评分大于50分,有不同程度的焦虑;社会适应能力评分低于17分的共有292人,占57.26%;护生的社会适应能力越差,则越易产生焦虑(β=-0.21,t=-4.95,P〈0.01),也越易引起抑郁(β=-0.37,t=-9.11,P〈0.01)。结论护生社会适应能力与焦虑、抑郁的发生率有相关性,应采取有效措施,提高其社会适应能力,减少焦虑、抑郁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临床实习护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及干预对策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调查临床实习护生心理健康状况及其相关因素,寻求有效的干预对策。方法: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及自行设计调查表对112名临床实习护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护理专业女大学生SCL-90躯体化、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恐怖、偏执、精神病性等7个因子分均明显高于全国青年常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01),而强迫症状、敌对等因子分与全国青年常模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相对本科临床实习护生,专科实习护生SCL-90抑郁、焦虑、偏执等因子分更高(P0.05)。家庭经济条件差、非自已选择专业、不喜欢护理专业、对就业感到悲观、实习工作压力大、不喜欢向人倾诉、来自农村等是其心理健康的主要影响因素。结论:临床实习护生心理健康存在一定的问题,带教老师应及时开展形式多样的心理干预,提高护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驻疆某部新兵入伍军事训练考核前的焦虑抑郁状况,为做好新兵心理卫生工作提供依据.方法 对驻疆某部241名新兵于军事训练考核前采用焦虑自评量表和抑郁自评量表进行测评分析.结果 驻疆新兵入伍军事训练考核前焦虑自评量表和抑郁自评量表评分均显著高于中国军人常模(P<0.05或0.01);焦虑自评量表和抑郁自评量表评分与新兵文化程度和年龄呈显著负相关(P<0.05),抑郁自评量表评分与户籍呈显著正相关(P<0.05).结论 驻疆某部新兵入伍军事训练考核前存在一定程度的焦虑抑郁情绪,部队对新兵入伍军事训练考核全面准备的同时,应重视新兵的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调适能力训练,以提高其心理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军队医院ICU聘用护士工作压力源、生活质量与焦虑情绪的关系。方法应用焦虑自评量表、护士压力源量表、世界卫生组织生活质量评定量表对78名军队医院ICU聘用护士进行测查。结果军队医院ICU聘用护士焦虑的平均分为(47.23±10.33)分,焦虑情绪的发生率为52.56%,焦虑与工作压力总分呈正相关(r=0.608,P0.01),而与生活质量总分呈负相关(r=-0.578,P0.01)。结论护理管理者应从工作压力源方面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进行干预,从而有效缓解军队医院聘用ICU护士的焦虑情绪,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4.
目的调查全日制护理硕士在读研究生职业认同现状,并分析其相关因素。方法采用护士职业认同量表,对7家医学院共96名全日制护理硕士在读研究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全日制护理硕士研究生职业认同总分为(35.95±5.40),7个维度平均得分为4.33~5.69分,其中把握度得分最高(5.69±0.11),组织影响感得分最低(4.33±0.16)。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年龄、工作经验、入学前职称是职业认同的影响因素。54.17%的护理硕士研究生选择去学校工作,35.42%选择去医院从事临床护理工作。结论全日制护理硕士在读研究生的职业认同处于中等水平,年龄和工作经验是其相关因素。多数护理硕士研究生倾向于去学校工作,应加强对其就业指导,引导他们根据护理学科的发展趋势调整就业定位。  相似文献   

15.
目的调查见习护士心理健康现状,并探讨其与学历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目的抽样的方法对某三级甲等教学医院120名见习护士进行问卷调查,见习护士的心理健康状况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进行测定,并进行不同学历之间的比较。结果共发放问卷120份,回收问卷104份,回收率为86.67%,其中有效问卷101份,有效率为97.12%。101名见习护士SCL-90量表结果与常模组比较,躯体化[(1.73±0.31)比(1.37±0.48)]、强迫症状[(1.82±0,24)比(1.62±0.58)]、抑郁[(1.86±0.31)比(1.50±0.59)]、焦虑[(1.78±0.37)比(1.39±0.43)]、恐怖[(2.06±0.46)比(1.23±0.41)]均高于常模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7.42,3.44,6.07,8.88,19.50;P〈0.05)。不同学历之间SCL-90量表结果强迫症状、抑郁、焦虑、恐怖等因子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躯体化、强迫症状、抑郁、焦虑、敌对是见习护士最主要的心理问题,不同学历见习护士心理健康状况不同,提示护理教育者需要针对不同学历的见习护士给予个性化干预,以改善见习护士的心理健康状况。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同质性团体治疗在大学生心理亚健康群体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93名心理亚健康大学生分为研究组36名、对照组57名。研究组接受同质性团体治疗,对照组未予以任何心理干预。观察12周。于团体治疗前后采用症状自评量表、焦虑自评量表和抑郁自评量表评定两组被试的心理健康状况。结果团体治疗后,研究组症状自评量表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敌对因子分和抑郁自评量表评分均较团体治疗前显著降低( P<0.05或0.01),对照组则无显著变化(P>0.05),研究组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因子分和焦虑自评量表、抑郁自评量表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同质性团体治疗能有效缓解心理亚健康大学生的焦虑抑郁情绪,显著改善其心理亚健康状况。  相似文献   

17.
目的对民族院校大学生进行心理健康现状调查,探讨护理干预对心理健康存在隐患的学生的心理健康影响。方法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法抽取300名少数民族大学新生进行心理筛查。采用中国大学生心理健康量表(CCSMHS)进行测量,对心理健康存在隐患的学生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进行再次评估和护理干预,并与国内大学生常模比较,观察心理护理前后该组学生SCL-90各因子的变化。结果经CCSMHS筛查出的阳性学生36名,占总人数的12%;民族大学新生在CCSMHS躯体化、焦虑、自卑、强迫和冲动等因子得分均高于常模,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于筛查阳性的学生经SCL-90测量,结果表明,在心理护理前,该组学生在躯体化、抑郁、焦虑和精神病倾向因子得分高于常模,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为-0.11287,-0.09539,-0.12324,-0.08119,-0.04136,P〈0.05);心理护理前后,在躯体化、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和精神病倾向方面均有显著地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为-0.15869,0.00163,0.02937,0.03914,0.01304,0.00979,0.01061,P〈0.05);心理护理后与全国常模比较,除了焦虑方面外,其他因子均无统计学差异(t=-0.01277,P〈0.05)。结论通过应用不同的心理护理手段进行心理干预教育,能够改善少数民族大学新生的心理健康状况。  相似文献   

18.
目的调查护理实习大专生心理健康水平及其与应对方式的相关性。方法采用症状自评量表和简易应对方式问卷对188名护理实习大专生进行调查。结果护理实习大专生躯体化、强迫、抑郁、焦虑和恐怖因子得分高于国内常模(P<0.01);积极应对得分与消极应对得分均低于常模(P<0.01或P<0.05);消极应对得分与症状自评量表各因子分呈正相关(P<0.01)。结论护理实习大专生消极的应对方式与心理健康水平密切相关,护理教育者应对护理实习大专生进行有针对性的心理干预。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综合教育干预对实习护生焦虑的影响。方法在护生实习的初期、中期和末期实施综合教育干预,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对护生进行测评。结果护生实习各期SAS评分比较,F=2.680,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实习初期、中期和末期SAS得分逐渐下降(均P0.05)。结论综合教育干预可降低实习护生的焦虑水平。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实习前护理大专生社交焦虑与成人依恋类型的关系.方法 采用Liebowitz 社交焦虑量表、亲密关系体验问卷对164 名实习前护理大专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164 名护理大专生社交焦虑阳性筛查率为40.24%,Liebowitz 社交焦虑量表总分≥38分.社交焦虑阳性组与对照组在依恋安全和不安全类型分布上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