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106例肺结核合并糖尿病的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林忠  李娜  陆兆文 《重庆医学》2012,41(17):1755-1757
目的观察和评估化疗方案2H3R3Z3E3/4H3R3在肺结核合并糖尿病治疗中的疗效。方法 106例初治涂阳肺结核合并糖尿病患者为糖尿病组,153例初治涂阳肺结核患者为对照组,2组均予2H3R3Z3E3/4H3R3方案全程督导,规则治疗满疗程。糖尿病治疗主要控制饮食及应用降糖药物控制血糖。结果疗程结束时,糖尿病组痰菌阴转率为85.84%,胸片吸收好转率为93.40%,均比对照组低。结论初治涂阳肺结核合并糖尿病采用2H3R3E3Z3/4H3R3治疗较初治涂阳肺结核传染期延长,病灶吸收缓慢,但其痰菌阴转率达到全球基金结核病控制项目地区的要求,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肺结核合并糖尿病患者的临床特点以及血糖控制情况对抗结核疗效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临床资料较完整的108例肺结核合并糖尿病患者以及30例单纯肺结核患者的临床资料,以抗结核治疗前后结核病灶范围、晨痰结核菌以及空洞的变化为评价指标,分析肺结核合并糖尿病患者,糖尿病病情的控制与肺结核临床转归的关系.结果 在血糖控制理想的患者中(Ⅰ组),结核病灶吸收好转率、肺结核痰菌阴转率以及空洞缩小率或关闭率分别为94.3%、100%和90%;在血糖控制尚可的患者中(Ⅱ组),结核病灶吸收好转率、肺结核痰菌阴转率及空洞缩小率或关闭率分别为85.4%、92.3%和83.3%;在血糖控制差的患者中(Ⅲ组),结核病灶吸收好转率、肺结核痰菌阴转率及空洞缩小率或关闭率分别为44%、73.3%和42.9%;在对照组患者中(Ⅳ组),结核病灶吸收好转率、肺结核痰菌阴转率及空洞缩小率或关闭率分别为96.7%、100%和100%.经χ2检验,Ⅰ、Ⅱ、Ⅳ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Ⅰ、Ⅱ、Ⅳ组分别和Ⅲ组比较,结核病灶吸收好转率与空洞缩小率或关闭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糖尿病对肺结核抗结核治疗效果有负面影响,良好的血糖控制可能改善抗结核治疗的疗效.  相似文献   

3.
2型糖尿病合并肺结核的临床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合并肺结核的临床特征。方法对54例2型糖尿病合并初治肺结核患者的病灶范围、空洞情况、治疗效果进行分析。结果2型糖尿病合并初治肺结核与单纯初治肺结核比较,结核病灶≥3个肺野、出现空洞及痰涂片阳性方面差异有高度显著性(P<0.01)。单纯初治肺结核组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血糖控制良好的2型糖尿病合并肺结核组(P<0.05或0.01);血糖控制良好的肺结核患者疗效高于血糖控制不良肺结核者(P<0.05)。结论2型糖尿病合并肺结核与单纯肺结核比较有病变广泛、空洞、排菌多等特点;控制血糖是治疗糖尿病合并肺结核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肺结核合并糖尿病的临床特征和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选取我院肺结核合并糖尿病病例209例,查阅病例及2年随访资料,以189例肺结核不伴有糖尿病病人为参照,研究肺结核合并糖尿病病人的临床特征;采用Logistic回归方法进行肺结核合并糖尿病病人预后的多因素分析。结果:肺结核合并糖尿病和肺结核不伴有糖尿病病人组中,肺结核症状中、重度患者的比例分别为72.2%和62.9%,肺空洞发生率分别为74.1%和36.0%,痰菌的阳性率分别64.1%和53.4%,耐药率分别为31.1%和19.6%,肺结核合并糖尿病的中、重度患者比例、肺空洞发生率、痰菌阳性率和耐药率均高于肺结核不伴有糖尿病病人组的患者(P<0.05);与肺结核不伴糖尿病患者比较,血糖控制较差(P<0.01),不规则服药(P<0.01)和产生耐药(P<0.05)3个因素是影响肺结核合并糖尿病预后的主要因素。结论:肺结核合并糖尿病患者病情重,肺空洞率、菌阳性率较高,耐药明显;血糖控制情况、服药习惯和耐药是影响肺结核合并糖尿病预后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5.
糖尿病合并肺结核57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糖尿病合并肺结核的临床特点、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将57例糖尿病合并肺结核患者作为观察组,并选择同期单纯肺结核患者57例作为对照组。结果观察组治疗2个月末痰菌阴转33例(76.74%),对照组治疗2个月末痰菌阴转28例(84.85%),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5个月末观察组痰菌阴转率为100%,对照组阴转率为100%(P>0.05),观察组治疗1年总有效48例(84.21%),空洞闭合率29.41%(10/34),对照组治疗1年总有效57例(100%),空洞闭合率为50.00%(5/10)(P>0.05)。结论糖尿病合并肺结核两者有相互不利影响,患者应积极控制血糖,早期行抗结核治疗,能有效改善预后并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肺结核合并2型糖尿病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临床资料完整的62例肺结核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资料,以抗肺结核治疗前后晨痰查结核杆菌、结核病灶范围及空洞的变化为评价指标,分析2-型糖尿病控制与肺结核抗结核治疗临床疗效的关系。结果:在16例2-型糖尿病血糖控制在正常范围患者中(Ⅰ组),痰菌阴转率、结核病灶吸收好转率及空洞缩小或闭合率分别为100.00%、93.75%和100.00%;在34例2-型糖尿病血糖控制不稳定的患者中(Ⅱ组),痰菌阴转率、结核病灶吸收好转率及空洞缩小或闭合率分另为88.89%、88.24%和75.00%;在12例2-型糖尿病未得到控制患者中(Ⅲ组),痰菌阴转率、结核病灶吸收好转率及空洞缩小或闭合率分别为12.50%、25.00%和0。经x~2检验,Ⅰ、Ⅱ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Ⅰ、Ⅱ组和Ⅲ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糖尿病血糖的控制对肺结核抗结核治疗效果有显著影响,在2-型糖尿病血糖得到有效控制的前提下,抗结核治疗才能收到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糖尿病合并肺结核患者的临床特点以及血糖控制对疾病治疗的影响.方法 对80例糖尿病合并肺结核患者利用二甲双胍和胰岛素控制血糖以及抗痨治疗,观察血糖、痰抗酸杆菌涂片转阴率、病灶吸收和空洞闭合临床症状以及疾病复发等情况.结果 80例患者中血糖控制显效者20例(占25.0%)、水平一般者48例(占60.0%)、无效者12例(占15.0%),血糖控制总有效率为85.0%.血糖控制水平对痰抗酸杆菌涂片转阴率和肺结核临床症状改善有一定的影响,其中血糖控制水平理想者的转阴率最高,达到84.6%,病灶吸收、空洞闭合症状好转率为85.0%;血糖控制水平一般者的转阴率为72.7%,病灶吸收、空洞闭合症状好转率为75.0%;血糖控制水平差者的转阴率最低,仅达到40.0%,病灶吸收、空洞闭合症状好转率为33.3%.随访1年有7例患者肺结核复发.结论 糖尿病合并肺结核疾病的治疗控制血糖是治疗关键.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糖尿病对肺结核抗痨疗效的影响。方法 :通过对 10 8例肺结核患者糖尿病疗效的观察 ,分析肺结核患者病灶、空洞和痰菌变化情况。结果 :在 87例糖尿病好转患者中 ,肺结核病灶吸收好转率、空洞缩小或关闭率、痰菌阴转率分别为 96 .2 %、93.2 %、92 .2 % ;2 1例糖尿病恶化 ,其病灶好转吸收率仅为 14 .3% ,无 1例空洞缩小或关闭 ,痰菌持续阳性 ,6例死亡。两组病灶吸收率及痰茵阴转率经统计分析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1)。结论 :糖尿病与肺结核互有不利影响 ,糖尿病治疗结果对肺结核患者预后有重要影响。对所有肺结核及糖尿病患者常规进行血糖和胸部X线检查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糖尿病合并肺结核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对66例糖尿病合并肺结核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并与单纯肺结核患者进行对比。结果糖尿病合并肺结核病变范围广,空洞发生率高,痰结核菌阳性率高,短期内不易阴转;血糖控制良好时患者6个月痰菌阴转率明显高于血糖控制不良患者(P〈0.05)。结论糖尿病合并肺结核要早期诊断,正规治疗糖尿病和肺结核及良好的血糖控制,有助于结核控制和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肺结核合并糖尿病患者的临床特点及疗效。方法对我院59例住院糖尿病合并肺结核患者,对其临床特点及治疗效果进行总结。结果合并糖尿病的肺结核患者比单纯肺结核有病情较重、干酪病灶多、空洞多、排菌病例多的临床特点,血糖控制良好者肺结核病灶吸收好转率、空洞缩小或关闭率、痰菌阴转率快;血糖控制不良的患者肺结核病灶吸收缓慢,甚至发展。结论肺结核与糖尿病并存二者互有不利影响,糖尿病可促发和加重肺结核病情,肺结核病的疗效和血糖控制水平直接相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肺结核合并糖尿病病人的临床特点及疗效。方法 对2004年6月至2010年2月在我院住院治疗的98例肺结核合并糖尿病病人临床特点及疗效等相关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肺结核合并糖尿病病人比单纯肺结核病人有起病较急,病情较重,病灶范围广泛,干酪病灶多,多伴有空洞,痰菌阳性率高,复治病人多,疗效差等临床特点,其疗效与血糖控制水平密切相关。结论 肺结核合并糖尿病病人具有一定的临床特点,积极有效的控制血糖、早期合理的抗结核治疗可提高肺结核治愈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糖尿病合并肺结核的临床特点,提高对老年糖尿病肺结核的认识,争取早发现、早治疗。方法对2年间52例老年糖尿病肺结核病例进行临床分析。结果治疗3个月后,血糖控制在正常范围者32例,结核病变吸收和好转者39例,痰菌阴转者25例,空洞闭合或缩小者7例,空洞无变化者3例,死亡2例。结论积极控制血糖,使血糖控制在正常水平,合理的抗结核治疗对控制老年糖尿病肺结核亦起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肺结核合并2型糖尿病的临床发病特点并寻找最佳治疗方法。方法:选择在我院住院的肺结核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108例(观察组)与同期住院的单纯肺结核患者108例(对照组)的临床资料、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结核病灶≥2个肺野、出现空洞及痰涂片阳性方面有显著差异性(P〈0.01);血糖控制良好的肺结核患者疗效高于血糖控制不良肺结核患者(P〈0.05);对照组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观察组(P〈0.05或P〈0.01)。结论:肺结核合并2型糖尿病,两病互相影响,互为因果,故两病应同时治疗。积极控制好血糖,是治疗肺结核合并2型糖尿病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赵亚娟 《中外医疗》2011,30(4):12-13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合并肺结核诊断与治疗。方法 2004年至2009年我院收治96例2型糖尿病合并肺结核的诊断与治疗进行临床分析。结果早期诊断,尽早应用胰岛素使血糖控制在10mmol/L以下,肺结核预后良好。结论口服降糖药肺结核患者预后差,死亡率高。  相似文献   

15.
程天一 《上海医学》2005,28(8):694-696
目的评价组合抗结核药物短程间歇化疗方案治疗初治涂片阳性肺结核的疗效。方法将109例初治涂片阳性肺结核患者分为治疗组51例和对照组58例。治疗组采用2H3R3E323/4H3R3(H为异烟肼、R为利福平、E为乙胺丁醇、Z为吡嗪酰胺,隔日1次口服)进行短程化疗;对照组采用2HREZ/4HR(H、R、E每日1次口服,Z每日3次口服)进行短程化疗。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2个月痰菌阴转率分别为92.2%和91.3%,6个月满疗程时分别为96.1%和96.6%;两组X线胸片均明显改善,治疗组和对照组病灶吸收有效率分别为94.1%和94.8%;治疗组和对照组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6.1%和9.5%;两组痰菌阴转率、X线胸片改变情况、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结论组合抗结核药短程间歇化疗方案治疗初治涂片阳性肺结核具有简便、经济、安全、高效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肺结核合并糖尿病患者的临床特点及诊疗转归.方法 针对2000年1月~2005年12月所收治的119例肺结核合并糖尿病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肺结核合并糖尿病患者的病变范围广泛,并发症多,痰菌阳性率高,复诊率高.结论 肺结核合并糖尿病患者具有一定的临床特点,应积极控制血糖,早期抗痨治疗,预防并发症发生,改善其预后.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肺结核病患者外周血颗粒溶素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收集肺结核患者112例(分为痰菌阳性57例,阴性55例),分离外周血单个核细胞,抽提总RNA,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其颗粒溶素mRNA的表达水平。分析抗结核治疗前后颗粒溶素表达水平的变化。结果治疗前菌阳组PBMC颗粒溶素表达水平显著低于菌阴组(P〈0.05);治疗前后菌阳组PBMC颗粒溶素表达水平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肺结核患者外周血颗粒溶素表达水平降低。  相似文献   

18.
何钟宓  岳冀  李熙 《四川医学》2009,30(9):1414-1416
目的了解涂阳和涂阴活动性肺结核患者密切接触人群的结核病感染情况。方法确认涂阳和涂阴活动性肺结核患者密切接触者分别是476和633人,均进行结核菌素纯蛋白衍生物(PPD)皮肤试验,72h观察结果,并与健康体检人群526人的PPD结果作对照。结果涂阳和涂阴活动性肺结核患者密切接触者结核病感染率分别为93.27%和89.0%,感染年龄分布主要在20~30岁人群组,各年龄组人群的感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健康体检人群的结核病感染率为68.6%,各年龄组人群的感染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涂阳和涂阴活动性肺结核患者密切接触者中PPD皮试强阳性检出率为25.4%和6.0%;健康体检人群的强阳性检出率为1.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通过对活动性肺结核患者密切接触者进行PPD筛查,并对阳性者作进一步检查,可早期发现潜伏结核病感染及活动性肺结核患者。  相似文献   

19.
天津市肺结核合并糖尿病住院患者结核菌耐药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邵旭光  吴琦  孙昕  李莉 《吉林医学》2012,33(31):6813-6814
目的:探讨肺结核合并糖尿病住院患者结核菌耐药性特征。方法:采用BACTEC MGIT快速培养仪做痰结核菌耐药性及药敏试验。结果:肺结核合并糖尿病患者耐多药率高于肺结核未合并糖尿病患者;耐药顺序从高到低依次为:异烟肼(H)、链霉素(S)、利福平(R)、乙胺丁醇(E)。结论:高耐药率,尤其是肺结核合并糖尿病患者的高耐药率,应引起全社会的重视,寻找一条切实可行的控制耐药结核菌的办法是目前的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20.
目的对2009年10~12月武汉市结核病防治所住院的痰标本直接涂片抗酸杆菌镜检阳性(涂阳)肺结核患者诊断延误及其影响因素进行研究。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对224例涂阳肺结核患者进行面访式调查。采用Wilcoxon符号秩和检验对首诊延误、卫生系统延误及诊断延误分别进行单因素分析,用逐步logistic回归法对3种延误分别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首诊延误、卫生系统延误及诊断延误中位数分别为8、12及35 d;首诊延误的危险因素为:男性(OR=2.134,95%可信区间1.115~4.083),初中及以下文化(OR=1.879,95%可信区间1.048~3.368),无咯血(OR=2.194,95%可信区间1.056~4.559)及结核知识得分低(OR=4.060,95%可信区间2.232~7.385);卫生系统延误危险因素为:首诊为区以下医疗单位(OR=2.938,95%可信区间1.339~6.446),保护因素为:就诊次数≤1次(OR=0.056,95%可信区间0.025~0.126);诊断延误危险因素为结核知识得分低(OR=3.036,95%可信区间1.654~5.572),自卑及自我羞耻感水平高(OR=2.012,95%可信区间1.103~3.676),保护因素为:就诊次数≤1次(OR=0.216,95%可信区间0.117~0.396)。结论武汉市住院涂阳肺结核患者存在一定的诊断延误,但延误水平不高。应加强对人群特别是文化程度低的人群的结核相关知识宣教;加强基层医务人员对结核病的警觉性并提高诊断能力;应避免患者反复多次就诊于同一水平医疗机构,从而缩短诊断延误时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