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目的探讨品管圈在提高急诊凝血标本实验室周转时间合格率中的应用效果,以提高检验服务质量。方法 2018年9月-2019年5月,医院检验科成立品管圈,开展"提高急诊凝血标本实验室周转时间合格率"的主题活动,利用品管圈手法,对引起急诊标本周转时间合格率低的原因进行统计分析,同时比较改善前后标本周转时间合格率,评价本品管圈有形成果和无形成果。结果改善后实验室周转时间合格率由原来的84.66%提高到93.94%,改善前后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活动后的目标达标率为104.39%,进步率为10.96%,达到了预期目标。圈员对品管圈的认识、质量改善手法应用都有一定程度提高。结论本次品管圈活动提高了急诊凝血标本实验室周转时间合格率,提高检验检测的效率和检验的服务质量,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品管圈(QCC)活动对于住院部急诊标本实验室样本周转时间(TAT)合格率的影响。方法分析影响实验室内TAT合格率主要原因,开展品管圈活动。选择2014年1月至2014年6月本科室住院部急诊标本TAT合格率为对照组,2014年7月至2015年4月本科室TAT合格率为观察组,以临床基础检验、血气分析、生化、免疫、常规凝血检测及免疫为组别,比较分析品管圈活动对于TAT合格率的影响。结果通过品管圈活动,各专业组TAT合格率明显提高,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圈员解决问题能力,团队协作能力,QCC运用能力,工作积极性,工作愉悦感明显提高。结论品管圈质量活动开展,有效提高急诊标本TAT合格率及科室解决问题能力。品管圈是一种值得在实验室推广使用的管理模式。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品管圈管理工具在降低检验标本分析前缺陷率,提高标本分析前质量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成立品管圈,通过品管圈活动步骤,运用质量管理常用工具对检验标本分析前存在的问题进行改进,并将改进前、后状况进行比较。结果:临床检验标本缺陷率由实施品管圈活动前的0.566%降低至实施后的0.1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应用品管圈质量改进工具可有效降低临床检验标本缺陷率,提高圈员运用品管圈管理工具解决临床实际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对降低护理人员采集检验标本中PDA漏扫码率的效果。方法于2016年7月成立品管圈活动小组,确定"降低护理人员采集临床检验标本中PDA漏扫码率"为主题,分析住院患者检验标本条形码扫描率低的原因,制定计划及对策并评价效果。结果住院患者临床检验标本条形码扫描率由实施品管圈活动前的20.18%(304/1506)降低到活动后的7.43%(121/162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达到预期效果。结论通过开展品管圈活动明显降低护理人员采集检验标本中PDA漏扫码率,并且有效提高了护士对标本条形码扫描的操作规范性,护士人际沟通、团队合作意识、创造性和积极性、工作主动意识等都有了很大的提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品管圈(QCC)活动对提高门诊血液检验标本条形码使用率的应用效果。方法医学检验科成立品管圈活动小组,通过小组讨论评价法确定"提高门诊血液检验标本条形码使用率"作为活动主题,分析门诊血液检验标本条形码使用率低的原因,制定对策并评价改善前后效果。结果对策实施后门诊血液检验标本条形码使用率大大提高,条形码使用率由实施品管圈活动前的47.62%提高至81.19%。结论通过开展品管圈活动,提高门诊血液检验标本条形码使用率,优化临床采血流程,优化检验流程,减少差错,提高工作效率。同时提高工作人员团队协作能力、自信心及工作热情。  相似文献   

6.
目的加强实验室标本质量管理,降低检验标本不合格率,提高检验结果的准确性。方法通过品管圈活动,利用品管圈PDCA循环,经过主题选定、现状把握、目标设定、原因分析、对策拟定及实施等阶段来降低血液标本不合格率。结果将血液标本不合格率由改善前的0.84%下降至改善后的0.37%(P0.05)。结论通过品管圈活动,使该院检验科血液标本不合格率有了明显下降,保证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同时各位圈员的自信心、责任心、积极性、沟通及协调能力得到了提升,活动取得了预期的效果。  相似文献   

7.
目的建立并持续改进基于医院信息系统和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的标本全程管理,提高工作效率。方法整合信息系统与标本管理相关的数据采集、阈值设置、报告应答流程,实现标本管理全程信息化监控。比较未实施监控管理工作的2014年10月和实施信息化监控的2015年6月住院患者标本各环节周转时间。结果 2014年10月与2015年6月的标本比较,标本采集中位用时由43.5min下降至21.2min,标本转运中位用时由31.4min下降至10.3min。标本检验中位用时:临床急诊检验由29.6min下降至16.8min,生化检验由52.6min下降至32.5min。免疫检验由51.6min下降至36.5min。结论信息系统支持下实施急诊检验标本全程管理,可有效控制急诊检验报告周转时间,提高医疗服务水平。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品管圈在降低消化内科标本送检延迟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未实施品管圈管理前2013年9月~12月住院患者需留取标本5119份,品管圈管理后2014年1月~4月住院患者需留取标本4994份。成立品管圈活动小组,选定降低消化内科标本送检延迟率作为活动主题,对病区标本现状进行分析,找出标本送检延迟的因素,制定相应的对策并组织实施。比较品管圈活动前后消化内科标本送检延迟率。结果实施品管圈管理后,标本送检延迟率由8.7%下降至2.6%,活动前后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品管圈活动降低了消化内科标本送检延迟率,提高了护理质量,并且培养了护理人员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加了团队凝聚力。  相似文献   

9.
目的基于质量指标的监控,探索品管圈(QCC)在改进急诊凝血项目检验中周转时间(TAT)的应用。方法应用QCC活动,分析该院急诊凝血检验项目检验中TAT的状况,找出不及时原因,制订改进措施并判断效果。结果 QCC活动后,2018年与2017年的急诊凝血检验项目标本TAT比较,中位数从40min下降至34min,90分位数从64 min下降至53 min,阈外值从13.56%下降至2.11%,已达到拟定的目标值。结论 QCC活动对缩短急诊凝血项目检验标本TAT有实际价值,值得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在提高呼吸内科病区痰培养标本合格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集2015年1~3月本科成立品管圈活动前住院患者282份痰培养标本作为品管圈活动前组,采集2015年5~7月住院患者306份痰培养标本作为品管圈活动后组,成立品管圈活动小组,选定"提高呼吸内科病区痰培养标本合格率"作为活动主题,对病区痰培养标本现状进行分析,找出痰培养标本合格率低的因素,制定相应的措施并组织实施,比较品管圈活动前后呼吸内科病区痰培养标本的合格率。结果实施品管圈后,标本的合格率从57.44%上升到83.2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6.7,P0.01)。结论品管圈活动提高了呼吸内科病区痰培养标本的合格率,提高了护理质量,并且培养了科室人员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加了团队凝聚力。  相似文献   

11.
目的用品管圈活动方法提高急诊生化检验及时率。方法成立品管圈小组,分析上海儿童医学中心1年内的急诊生化检验样本周转时间(TAT)的状况,找出不及时原因,制定改进措施并判断效果。结果现况调查得出检验不及时的主要原因为样本高峰期的仪器拥堵、夜班人员晨间样本来不及处理、内部运送不及时、结果异常样本需复查等。通过提高仪器检测速度、检测高峰时段分流样本、优化运送流程、特殊时段合理调配人员、检验信息系统预警等方法缩短急诊生化样本的检测TAT,不及时率从10.73%下降到2.40%。结论品管圈活动对缩短急诊生化检验样本TAT有实际价值,值得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摘要:目的探讨“7S" 管理在急诊检验日常管理工作中的应用成效。方法经风险评估发现隐患,成立急诊检验“7S”管理小组,对参与急诊检验的全体员工进行“7S"管理理念的宣教,并制定实施方案,组织实施,经6个月运行后评估实施效果。结果实施“7S”管理后,实验室环境显著改善,养成物品归位意识的职工由62.5%增至81.3%;检验报告召回率由实施前0.11%降至0.011%(P<0.05);病房急诊标本实验室内周转时间(TAT)符合率由85.4%提高到96.3%(P<0.05);特殊时段(早上5点至8点)病房急诊凝血和心梗项目TAT Po分别缩短9 min、11 min,TAT符合率分别由82.1%. 88.9%提高到92.2%. 97.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化学和血常规项目TAT Po0分别缩短26 min、6min,TAT符合率分别由94.3%、84.7%提高到96.8%、89.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门急诊标本凝血和血常规项目TAT P分别缩短4 min .9 min,TAT符合率分别由83.6%、85.8%提高到94.5%、95.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化学和心梗项目TAT符合率分别由90.4% 88.0%提高到96.8%、95.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急诊标本TAT缩短且维持效果良好。结论将“7S" 管理法应用于急诊实验室管理,能改善实验室环境、提高急诊工作质量、缩短TAT、降低成本,进而提升科室形象,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在提高神经外科急诊手术术前物品准备的完善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成立品管圈小组,确定"提高神经外科急诊手术术前物品准备的完善率"为活动主题,通过现状把握,原因分析,设定目标,制定对策并组织实施。结果实施品管圈活动后,神经外科手术术前物品准备缺陷率从60%降低至11.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品管圈活动可提高神经外科急诊手术术前物品准备的完善率,提高手术效率,缩短手术时间,提高患者对手术医生的满意度,营造良好的医疗氛围。减少巡回护士的工作量,减少手术间门的开放次数,降低感染的风险。  相似文献   

14.
陈芳  杨红忆 《护理与康复》2014,13(8):787-790
目的观察品管圈活动在降低住院患者血液标本溶血发生率的应用效果。方法成立品管圈组织,以"降低住院患者血液标本溶血发生率"为活动主题,拟定活动计划,进行现况把握、原因分析、对策拟定及实施,并将改进前后的状况进行比较。结果实施品管圈活动后,血液标本溶血发生率从4.83%下降到1.76%(P0.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品管圈活动可降低住院患者血液标本溶血发生率,提高圈员的综合能力。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在提高普外科两便标本的及时送检率中的应用。方法成立品管圈小组以提高普外科大小便标本的及时送检率为主题,通过品管圈活动步骤,对我科大小便标本完成情况进行调查,分析大小便标本未及时送检原因,提出整改措施并实施。结果品管圈活动前后,病人大小便标本送检率由68.2%提高至8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大便标本及时完成的平均时间由原来(52.9±3.9)h降至(38.1±14.5)h,小便标本及时完成的平均时间由原来(36±1.9)h降至(18.4±1.0)h,急诊小便标本及时完成平均时间由原来(11±3.6)h降至(4.9±2.4)h,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应用品管圈活动,可提高提高普外科大小便标本的及时送检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通过品管圈活动,提高临床医生对微生物标本送检重要性的认识,提高送检率,从而规范临床抗菌药物的使用。方法 2015年1~12月该院各科室开展了以"提高住院患者微生物送检率"为主题的品管圈活动,查找住院患者微生物标本送检率低的原因,经过要因解析、对策拟定、实施、效果确认,最终形成《检验科品管圈标准化手册》。结果品管圈活动开展后,住院患者微生物送检率从46.58%上升至78.84%,达到了预期目标值。结论品管圈活动使住院患者微生物标本送检率明显提高,对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调查陕西省临床实验室检验标本周转时间(TAT),为实验室质量改进提供依据。方法实验室在线填报4个专业(生化、免疫、血尿粪常规、凝血)急诊和住院标本的检验前和实验室内TAT的第90百分位数;用Excel 2007和SPSS 17.0软件对回报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两组数据比较用Mann-Whitney U检验,多组数据比较用Kruskal-Wallis H检验。结果共发放调查表267份,实验室填报率91.0%;其中,完整填写标本TAT的实验室138家。4个专业急诊标本检验前TA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大于85%实验室集中在45 min内;4个专业住院标本检验前TAT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80%实验室集中在120 min内,血尿粪常规标本的TAT较免疫稍短;无论急诊还是住院标本,二级医院实验室的4个专业检验前TAT均小于三级医院(P0.05)。无论是急诊还是住院标本,4个专业的实验室内TAT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尿粪常规标本最短,其次是凝血,生化和免疫标本最长;80%实验室的生化、免疫、血尿粪常规、凝血的急诊标本实验室内TAT依次集中在30~120 min、30~180 min、60 min、15~120 min;80%实验室的血尿粪常规和凝血的住院标本实验室内TAT分别集中在120 min和180 min内,而20%实验室的生化和免疫的住院标本实验室内TAT分别≥240 min和≥300 min;无论急诊还是住院标本,两个等级医院实验室内标本TAT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陕西省临床实验室检验标本TAT差异较大,部分实验室需要优化标本周转环节,缩短标本TAT。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在降低24 h尿标本留取不合格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本院老年医学科中8名护理人员组成"莲心圈",确定"降低住院患者24 h尿标本留取不合格率"为本期品管圈活动主题,采用柏拉图、鱼骨图等工具分析尿标本留取不合格率原因并针对主要原因拟定对策实施。结果品管圈活动后,24 h尿标本留取不合格率从38.1%降至16.7%,目标达成率为118.9%,进步率为56.2%;通过品管圈,制定了规范的标准化流程。结论通过品管圈活动,降低了24 h尿标本留取不合格率,规范了工作流程,提高了护理工作水平。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究分析品管圈活动对提高老年患者检验标本留取准确率的效果影响。方法:在本院2017年4月至2017年9月老年病科的老年患者中抽取符合研究要求的患者160人共506例检验样本作为本次的分析资料,成立品管圈活动小组,以提高老年患者检验标本留取准确率为活动主题开展研究,根据品管圈活动开展情况将所有患者的检验标本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其中品管圈活动干预措施实施之前留取检验标本的老年患者为对照组(n=250例),干预实施之后留取检验标本的老年患者设为研究组(n=256例),对活动前后所有患者检验标本留取的准确率进行分析研究。结果:品管圈活动后,老年患者检验标本留取准确率从87.60%提高到了96.88%,较活动前改善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价值(P<0.05)。由此可见,品管圈活动用于标本检验质量改进中的效果突出。结论:临床积极地开展品管圈活动可以显著提高老年患者检验标本的留取准确率,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诊就诊时间的作用。方法以2016年1月-6月在某三甲医院急救中心就诊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自行设计问卷,调查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诊就诊的时间,并进行原因分析,拟定对策、组织实施,比较品管圈活动前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诊就诊时间差别及品管圈成员的综合素质。结果品管圈活动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急诊就诊时间由活动前的153.80 min降到了活动后87.25 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品管圈成员的责任心、自信心、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沟通协调等能力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品管圈活动有效降低了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诊就诊的时间,提高了护理人员的专业能力,提高了品管圈成员的综合素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