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评价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加曲美他嗪(trimetazidine,TMZ)对稳定劳力型心绞痛患者围手术期能否增加手术耐受性.方法选择伴有稳定劳力型心绞痛的围手术期患者68例,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术前口服消心痛10 mg 每日3次和倍他乐克12.5~25mg,每日2次.TMZ组,在上述治疗的基础上加服TMZ 20 mg,每日3次;2组用药1周后行手术治疗,术后继续用药1周,观察术后1周内心绞痛发作次数及硝酸甘油用量.结果术后1周内TMZ组心绞痛发作次数及硝酸甘油用量均较对照组明显减少(P<0.01).结论 TMZ与传统抗心绞痛药物联合应用可增加稳定劳力型心绞痛患者围手术期心脏的耐受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在充分抗栓的基础上配合小剂量尿激酶(UK)静脉滴注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的疗效及护理。方法选择72h内心绞痛突然加重的恶化劳力型心绞痛患者26例,经强化抗栓、抗缺血治疗48h仍频发自发性心绞痛者,配合尿激酶0.3~0.4万u/(kg·d),静脉滴注2h,连用5d,观察2个月的疗效和安全性。结果26例均完成全程溶栓。其中21例在溶栓治疗期间内静息心绞痛缓解;5例在1周左右自发性心绞痛消失。60d内随访观察无1例发生急性心肌梗死(AMI)。结论在抗栓治疗充分发挥作用后配合小剂量尿激酶静脉滴注可减少UAP的心绞痛频发和AMI的发生率,疗效好,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3.
脉炎宁具有扩张血管、抗凝、溶栓、修复病变组织和血管、促进神经细胞生长、快速建立侧枝循环、清除自由基、防止再灌注损伤、调节机体免疫功能作用。我科对 4 2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静脉点滴脉炎宁 ,通过心电图观察其对心肌供血不足的改善情况 ,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1 病例选择 本组 4 2例病人均为住院患者 ,男 2 2例 ,女 2 0例 ,年龄 4 4~ 70岁 ,平均年龄 57岁。其中稳定型心绞痛 8例 ,初发型心绞痛 1 0例 ,自发型心绞痛1 0例 (包括 6例梗塞后心绞痛 ) ,恶化型心绞痛 6例 ,混合型心绞痛 8例。本组病例均为服用阿斯匹林、消心痛 1…  相似文献   

4.
我院自1999年1月用肝素钠肌内注射和肠溶阿斯匹林口服联合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21例,现报道如下。1资料和方法1.1临床资料:依据现代心脏内科学不稳定型心绞痛的诊断标准犤1犦。选择临床表现、心电图检查均符合不稳定型心绞痛诊断标准的42例住院患者(其中初发劳力型23例,恶化劳力型9例,自发型10例)。42例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21例,男12例,女9例,年龄43~70岁,平均56.4岁;对照组21例,男11例,女10例,年龄45~69岁,平均55.9岁。各型患者心绞痛发作时12导联心电图及24小时动态心电图均有缺血性ST段压低或抬高,T波低平、倒置或负正双向。无血清酶学…  相似文献   

5.
我院从1992年7月~2002年9月用地尔硫联合硝酸甘油治疗不稳定心绞痛 (UA)38例取得较好疗效 ,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 1临床资料 :依据1979年国际心脏病学会和协会以及WHO临床命名标准联合专题组制定的缺血性心脏病的命名和诊断标准。选择临床症状、心电图检查均符合不稳定心绞痛诊断标准的76例患者 ,其中初发劳力型心绞痛36例 ,恶化劳力型心绞痛13例 ,自发型心绞痛20例 ,梗死后心绞痛7例。随机分成两组 :观察组38例 ,男27例 ,女11例 ,年龄45~70岁 ,平均58岁 ;对照组38例 ,男22例 ,女16例 ,年龄42~71岁 ,平均59岁。1 2治疗方法 :对照组…  相似文献   

6.
不稳定型心绞痛 (UA)是介于稳定劳累型心绞痛和急性心肌梗塞 (AMI)的中间状态 ,如不及时有效治疗 ,部分病人可发展成AMI,甚至猝死。为寻找治疗UA的有效方法 ,我院自 1999年 1月~ 2 0 0 0年 1月 ,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 ,给予华法令治疗 ,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 1 资料 选择间期入院的UA患者 (均符合 1979年WHO的冠心病命名及诊断标准 ) 5 0例随机分为华法令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 30例 ,男 2 5例 ,女 5例 ,年龄 5 0~72岁 (平均 5 4岁 ) ,其中初发劳累型心绞痛 10例 ,恶化劳累型心绞痛 8例 ,自发型心绞痛 8例…  相似文献   

7.
冠状动脉内支架术后再狭窄12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冠状动脉内支架术后再狭窄是一个复杂的病理过程。本文总结分析我院自 1994~ 2 0 0 1年 4年间 ,在北大人民医院心内科协助下开展的 15 6例冠状动脉内支架术病人 ,经再次造影证实的 12例术后再狭窄病人的资料。以探讨冠状动脉支架术后再狭窄与临床因素的关系 ,为防治该病选择合理有效的防治方案。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本组 12例病人中 ,男 9例 ,女 3例 ;年龄最大 5 7岁 ,最小 4 1岁 ,平均 4 9± 8岁。冠状动脉内支架术前拟诊急性心肌梗死病人 10例 ,不稳定心绞痛 2例。冠状动脉内支架手术时间均在发病后 2~ 4周。支架放置均为 1~2个…  相似文献   

8.
常规治疗心绞痛无明显疗效时,在不改变原治疗方案的情况下,加用生脉注射液,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 本组心绞痛患者86例,均符合WHO1979年诊断标准,男50例,女36例;年龄45~78岁,中位年龄68岁;病程<3年19例,3~5年24例,6~10年24例,>10年19例;经常规抗心绞痛治疗≥1个月无明显疗效;稳定型心绞痛56例,恶化型18例,自发型12例.  相似文献   

9.
20 0 0年 8月~ 2 0 0 2年 9月间 ,我院对不稳定性心绞痛在采用内科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尿激溶栓酶治疗 ,与单纯采用内科常规治疗作对照 ,效果满意 ,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 选择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 86例 ,随机分为治疗组 5 6例 ,男 3 6例 ,女 2 0例 ,年龄 48~ 70岁 ,平均 6 1 .2岁。对照组 3 0例 ,男 1 8例 ,女1 2例 ,年龄 46~ 6 8岁 ,平均 6 5 .5岁。全部病例均符合WHO1 979年心绞痛分型标准 ,确诊为不稳定型心绞痛。治疗组心绞痛类型 :初发劳力型 1 8例 ;恶化劳力型 2 0例 ;自发性心绞痛 6例 ;梗死后心绞痛…  相似文献   

10.
不稳定型心绞痛 (UAP)的发生机制之一是血栓形成和血小板聚集的结果。其病变复杂 ,进展迅速 ,临床表现多样 ,可演变为稳定型心绞痛 ,也可恶化为急性心肌梗死(AMI)或缺血性猝死等。因此有效防止血栓形成可以防止AMI或缺血性猝死发生。本文对 14 2例UAP病人分别应用低分子肝素钠 (克塞 )加阿司匹林 (A组 )和肝素加阿司匹林 (B组 )的治疗结果小结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14 2例病人中 ,男 10 0例 ,女 4 2例 ,年龄 34~ 78岁 ,平均 6 3岁。合并陈旧型心肌梗死 6 2例、高血压 88例、糖尿病 6 7例、高脂血症 78例。均为我院循环科 (1…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血塞通注射液联合单硝酸异山梨酯注射液治疗对稳定性心绞痛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240例稳定性心绞痛患者分为两组,治疗组120例采用血塞通注射液400 mg+0.9%氯化钠注射液250 mL静滴,联合单硝酸异山梨酯注射液20 mg+0.9%氯化钠注射液250 mL静滴,qd;对照组给予硝酸甘油注射液5 mg+0.9%氯化钠注射液250 mL,静脉滴注,qd;疗程均为2周。治疗2周后观察近期疗效和远期疗效。结果治疗组疗效显著,其临床疗效、心电图疗效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每周发作次数,每次发作时间,1年心肌梗死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生存质量明显提高。结论血塞通注射液联合单硝酸异山梨酯注射液联合治疗气滞血瘀型稳定性心绞痛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2.
何闽 《福建医药杂志》2002,24(4):105-106
为探讨心先安注射液联合硝酸甘油治疗老年冠心病的效果 ,我们于 1997年 10月~ 2 0 0 0年 3月应用本疗法对 10 0例老年冠心病患者进行治疗 ,并设对照组 6 0例进行比较 ,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 病例选择根据 1980年 12月全国内科学术会议建议采用世界卫生组织的“缺血性心脏病的诊断材料”诊断老年冠心病。我们于1997年 10月~ 2 0 0 0年 3月留观住院老年冠心病患者 16 0例 ,其中男 14 7例 ,女 13例 ;年龄 6 0~ 87岁 ,平均 70岁 ;病程最长 15年 ,最短 2年。稳定性劳累型心绞痛 6 6例 ,恶化型心绞痛 32例 ,初发型心绞痛 2 5例 ,自发型心绞痛 1…  相似文献   

13.
不稳定性心绞痛(uAP)是介于稳定性心绞与急性心肌梗塞之间的一组综合征,我院1999-01~1999-12应用克塞灵治疗60例uAP疗效满意,现将结果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依据1979年国际心脏病学会和协会及WHO临床命名标准联合考题组诊断标准入选120例心绞痛,其中劳力型心绞痛34例;恶化劳力型心绞痛30例;自发性心绞痛56例。120例随机分成两组,观察组60例,男42例,女12例,年龄45~72岁,平均60岁;对照组60例,男45例,女15例,年龄46~70岁,平均59岁。1.2 给药方法观察组用克塞灵10u加入10ml生理盐水中隔日一次静点,30min内点完…  相似文献   

14.
1997年 5月至 2 0 0 0年 5月 ,对 16例经常规用药治疗无效的不稳定性心绞痛病人用小剂量尿激酶溶栓治疗获得较好疗效 ,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选择不稳定性心绞痛病人 16例 ,男 10例 ,女 6例 ;年龄 45~ 72岁。其中初发型心绞痛 8例 ,恶化型心绞痛 4例 ,中间型心绞痛 3例 ,心肌梗死后心绞痛 1例。病人均符合下列条件 :阵发性胸痛反复发作 ;发作时心电图ST段压低 >0 1mv和 /或T波倒置 ;肌酸磷酸激酶 (cpk)及其同功酶 (CK MB)均在正常范围内 ;静滴硝酸酯类药物 (硝酸甘油或消心痛 )持续 48~ 72h ,同时口服钙离子…  相似文献   

15.
不稳定型心绞痛指介于稳定型心绞痛与急性心肌梗塞和猝死之间的临床状态,包括了初发型、恶化型劳累性心绞痛和各型自发性心绞痛在内。对不稳定型心绞痛积极的临床治疗具有重大的意义,可以防止急性心肌梗塞与猝死的发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及生存率。1 对象与方法 观察的60例病人均为1997-1999年以来本院的住院病  相似文献   

16.
叶剑飞 《海峡药学》2009,21(8):137-138
目的观察阿托伐他汀治疗治疗慢性稳定性心绞痛伴高脂血症病人的临床效果。方法将50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25例,给予口服硝酸酯类、β-受体阻滞剂、阿司匹林等治疗。观察组25例,口服硝酸酯类、β-受体阻滞剂、阿司匹林的同时加用阿托伐伐他汀10mg/晚(商品名:立普妥)治疗,疗程均为8周。观察两组用药前后心绞痛发作情况、运动耐受改善情况、血脂变化。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均能减少心绞痛发作。运动耐受及心功能均得到改善,但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观察组血脂降至理想水平,而对照组血脂无明显变化。结论阿托伐他汀对慢性稳定性心绞痛伴高脂血症病人患者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7.
不稳定性心绞痛 ( VAP)易致心肌梗塞和猝死 ,发病率高 ,是临床常见急症。近年来 ,国内外对急性心肌梗塞患者采取早期溶栓治疗 ,均取得明显疗效。但对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采用溶栓、抗凝治疗的报道尚少 ,且无肯定疗效。我们对 4 8例不稳定性心绞痛采用扩冠同时给溶栓、抗凝治疗 ,现将结果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1.1 病例选择本组 10 8例均符合以下标准 ;根据 WHO心绞痛分型原则 ,结合 1994年 5月全国 VAP诊治研讨会精神 ,将 VAP分为以下 5型 :1初发劳力型 :近一个月内发作的劳力型心绞痛。 2恶化劳力型 :劳力型心绞痛在短期内发作频繁 ,…  相似文献   

18.
自1994年1月~1997年7月我科观察诊治不稳定性心绞痛90例,现将临床治疗及转归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90例中男性53例,女性37例;40~50岁15例,51~60岁63例,61~70岁9例,70岁以上7例。初发劳累型心绞痛52例,恶化劳累型心绞痛26例,变异型心绞痛8例,卧位型心绞痛4例。冠心病合并心力衰竭7例,冠心病合并高血压病29例,冠心病合  相似文献   

19.
我院于1990~1996年用三七粉治疗冠心病50例,获得满意疗效,报告如下。1.治疗对象:本文50例患者的诊断均符合1979年上海会议修订的冠心病诊断标准。其中男26例,女24例;年龄45~85岁,平均51.3岁。病程最短2个月,最长15年、平均3.6年。2.治疗方法:三七粉2g、每天2次口服,1个月为一疗程。服药期间停服其它扩张心血管的药物,病人若心绞痛发作,可临时给服消心痛10mg或含化硝酸甘油1片。3.疗效观察:3.1临床症状:心悸、气短、胸闷、头晕、头痛、乏力、心绞痛均采用积分法表示(出现的症状影响日常生活者为3分,经常出现症状、但…  相似文献   

20.
一看是否稳定 所谓稳定型劳累型心绞痛的主要特点是心绞痛发作的频度、诱因、疼痛的性质和部位以及持续的时间(3~5分钟)基本一样,在1~3个月内无改变.初发型是指患者过去未发生过心绞痛或心肌梗死,初发后不到一个月,故患者相当紧张,少数患者可能发展为恶化型心绞痛,甚至心肌梗死.恶化型亦称进行型,是指原有稳定型的患者,在3个月内疼痛的频度、程度、诱因经常变动,并进行性恶化,疼痛加剧,时间延长,可超过10分钟,用硝酸甘油后也不能立即完全消除,表明冠状动脉病变有所发展,可能发展为心肌梗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