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神经鞘瘤主要来源于北侧神经根,腹侧神经根肿瘤多为神经纤维瘤.大多数神经鞘瘤是完全位于硬膜下的,约10%神经鞘瘤位于硬膜外或髓旁,1%神经鞘瘤位于髓内.通常髓旁神经鞘瘤在椎管内的逆向扩张常局限在硬膜外.  相似文献   

2.
椎管内髓外硬膜下肿瘤的MRI诊断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磁共振对椎管内髓外硬膜下肿瘤的诊断价值以及髓外硬膜外肿瘤的鉴别。方法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0例髓外硬膜下肿瘤的磁共振表现。结果磁共振定位正确率100%。5例神经鞘瘤T1WI呈略高于脊髓信号,增强扫描后肿瘤信号呈中高程度强化,3例见有神经孔扩大,其中1例位于腰骶部椎管内,呈串珠状,2例神经纤维瘤与神经鞘瘤信号相访,2例脊膜瘤T1WI呈低或等信号,T2WI呈高或等信号,增强扫描呈明显的异常强化,1例脂肪瘤T1WI及T2WI均呈略高信号,增强扫描后无明显强化。结论根据椎管内髓外硬膜下原发肿瘤的磁共振表现,可准确定位并可推测其病理类型。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低场强MR对椎管内神经鞘瘤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椎管内神经鞘瘤13例,分析其MRI的表现特点。结果13例均位于髓外硬膜下,其中颈段和颈胸交界段各1例、胸段6例、腰段5例。MRI均能清晰显示椎管内神经鞘瘤的形态与信号特征,肿瘤平扫T1WI多表现为稍低信号,T2WI为高信号。增强后肿瘤实体部分明显强化,肿瘤与邻近脊髓及硬膜囊的关系更加清楚。结论低场强MRI对椎管内神经鞘瘤的定位及定性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4.
椎管内肿瘤为骨科的常见及多发病 ,其中包括有脊髓内及脊髓外 ;硬膜囊内及硬膜囊外肿瘤。并以髓外良性肿瘤为多见 ,以胸段为最多[1 ] 。其肿瘤类别分别为椎管内神经鞘瘤、椎管内脊膜瘤、脊髓胶质瘤。作者自 1994年开始在局麻下半椎板切除手术治疗 36例 ,现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 :34例中男 2 1例 ,女 15例 ;年龄 16~ 81岁 ,平均 4 6 7岁。病程为 3~ 2 3月。平均为 11个月。肿瘤部位为颈段 4例 ,胸段 2 6例 ,腰段 6例。 36例均位于髓外硬膜内 ,其中有 2例经椎间孔向外形成哑铃状。1 2 临床表现 :其症状以神经根性疼痛为首…  相似文献   

5.
椎管内神经鞘瘤的低场强MRI诊断价值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探讨低场强MR对稚管内神经鞘瘤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椎管内神经鞘瘤25例,分析其MRI的表现特点。结朵25例均位于髓外硬膜下,其中颈段和颈胸交界段各2例、胸段13例、腰段8例。MRI均能清晰显示椎管内神经鞘瘤的形态与信号特征,肿瘤平扫T1WI多表现为稍低信号,T2WI为高信号。增强后肿瘤实体部分明显强化,肿瘤与邻近脊髓及硬膜囊的关系更加清楚。结论低场强MRI对椎管内神经鞘瘤的定位及定性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6.
椎管内神经瘤的MRI诊断武进市人民医院钱梦伟陆小英郑建刚椎管内神经瘤是最常见的一种髓外硬膜下肿瘤,包括神经纤维瘤和神经鞘瘤二种,约占椎管肿瘤的29%,占髓外硬膜下肿瘤的50%以上。病理上可以发生于脊髓的各个节段,而以颈、胸段略多。年龄好发于20~40...  相似文献   

7.
椎管内髓外硬膜下肿瘤最常见的是神经鞘瘤、神经纤维瘤和脊膜瘤 ,虽然神经鞘瘤更为常见 ,但在诊断时仍需要与后两者作鉴别诊断。笔者收集 1995 - 2 0 0 1年资料完整的 32例病例 ,分析髓外硬膜下肿瘤的 MRI增强影像特征 ,讨论钆喷酸葡胺 (Gd- DTPA )对肿瘤的诊断与鉴别诊断的作用。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 32例 ,男性 2 0例 ,女性 12例 ,年龄 39± 18.7(18~ 6 7岁 )。全部病例均经 MRI检查及手术病理证实 ,其中诊断为神经鞘瘤 19例 ,神经纤维瘤 4例 ,脊膜瘤 9例。本组 32例髓外硬膜下肿瘤均行 Gd- DTPA增强检查 ,造影剂为第…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通过后路椎板切除减压行脊柱椎管内肿瘤手术切除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至2008年1月于长征医院骨科、长征闸北分院骨科收治259例脊柱椎管内肿瘤(髓内肿瘤除外),男166例,女93例,年龄23~85岁,平均52.3岁;颈段71例,胸段90例,腰、骶段98例,247例位于髓外硬膜下,12例位于硬膜外。除上胸椎(16例)外均行后路椎弓根内固定,椎板切除减压入路手术治疗,硬膜外肿瘤直接切除,硬膜内者行硬膜切开肿瘤切除并缝合硬膜囊并行关节突关节植骨融合。手术节段切口内置入负压引流并术后抗感染。肿瘤组织送病理。术后随访48~120个月,平均随访期73.5个月。随访复查MRI观察肿瘤有无复发,评价神经功能恢复情况,复查X线片观察脊柱稳定性。结果 259例病理结果 153例为神经鞘瘤(59.1%),68例为神经纤维瘤(26.2%),脊膜瘤21例(8.1%),脂肪瘤10例(3.9%),转移瘤2例(0.8%),血管瘤5例(1.9%);术后24例出现脑脊液漏,1例出现椎管内感染,对症加强治疗后痊愈。随访脊柱X线片未见脊柱椎体间失稳。复查MRI未见肿瘤复发。随访期1例椎管内转移瘤因原发肿瘤死亡。患者临床症状及神经功能明显改善。结论经后路椎板切除减压入路能充分显露脊柱椎管内肿瘤,彻底切除肿瘤,采用此入路手术治疗椎管内肿瘤临床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椎管肿瘤诊断中MRI的临床应用.方法 选择收治的40例椎管肿瘤患者,应用MRI诊断,分析临床特点.结果 40例椎管肿瘤患者中,脂肪瘤3例,星形细胞瘤6例,转移瘤7例,室管膜瘤5例,脊膜瘤7例,血管母细胞瘤1例,神经纤维瘤2例,神经鞘瘤9例.依据肿瘤所处位置分类:(1)髓外硬膜下肿瘤:检出18例,包括脊膜瘤,神经纤维瘤,神经鞘瘤,脊髓受压变形均可显示,并移位对侧,蛛网膜下腔在肿瘤对侧变窄,肿瘤侧增宽,临床将其定义为硬膜下征.瘤体在增强扫描后明显强化.(2)髓内肿瘤:共12例,包括血管母细胞瘤、室管膜瘤、星形细胞瘤,多在颈胸段,以脊髓境界不清,程度不等增粗为主要表现.(3)髓外硬膜外肿瘤:共10例,包括脂肪瘤及转移瘤,硬膜外肿块影6例,呈不规则形态.结论 MRI软组织分辨力较高,具无创性,可任意扫描,与靶向造影剂(Gd-DTPA)结合增强扫描,对椎管内病变的结构、位置及相邻关系可直接显示,准确定性和定位诊断病变,为最理想的影像学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0.
崔惠勤 《广西医学》1999,21(4):665-668
椎管内肿瘤根据解剖部位分为髓内肿瘤、髓外硬膜内肿瘤和硬膜外肿瘤三类,其中髓外硬膜内肿瘤最常见,主要包括神经源性肿瘤、脊膜瘤、胚胎性肿瘤和转移瘤(1)。核磁共振成像(Magneticresonanceimaging,MRI)诊断椎管内肿瘤明显优于其它影...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经单侧半椎板入路显微手术切除多节段椎管神经鞘瘤的应用前景及临床意义。方法:对一例多节段复杂胸腰段椎管内神经鞘瘤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肿瘤位于T7-L5椎体节段髓外硬膜下,部分呈囊性变,T12-L5椎体部分骨质破坏。采用经右侧半椎板入路显微手术为患者行神经鞘瘤切除术,术中肉眼全切肿瘤。术后卧床1月后开始下床活动;术后6月可从事一般体力活动;术后12月临床症状无复发,未出现脊柱活动障碍与畸形。结论:半椎板入路椎管肿瘤显微切除术具有创伤小、术后并发症少等优点。在严格掌握适应症和充分准备前提下,椎管内多节段神经鞘瘤可采用半椎板入路显微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12.
目地 探讨椎管内神经鞘瘤及脊膜瘤MRI表现特征。方法 回顾性地分析了20例椎管内髓外硬膜下神经鞘瘤和8例脊膜瘤的MR表现和病理对照。结果 椎管内神经鞘瘤T1WI低或等混合信号,T2WI高、或高、低混合信号,增强绝大多数肿瘤周围强化,伴或不伴有肿瘤内分隔,椎管内脊膜瘤T1WI上多为等、低或等、高混合信号。T2WI高或等、高信号,增强后肿瘤强化均匀,病理上,神经鞘瘤和脊膜瘤MRI上不均匀信号区,可以代表囊变或胶原沉积。结论 椎管内髓外硬膜下神经鞘瘤及脊膜瘤地MRI特征,有助于两种椎管肿瘤地鉴别诊断,尤其是伴有瘤内分隔的周围性强化,应提示神经鞘瘤。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价MRI对椎管内髓外硬膜下肿瘤诊断和鉴别诊断的价值和限度。方法:分析行MRI检查和临床病理证实的髓外硬膜下肿瘤62例,分别观察神经鞘瘤,神经纤维瘤,脊膜瘤,胚胎类肿瘤的发病性别、年龄,部位、大小、向椎间孔延伸情况及信号强度和强化情况。结果:脊膜瘤多见于40岁以上女性胸段椎管内,瘤体较小,极少向椎间孔延伸,在T2WI,T2WI上均为均匀等信号,有明显均匀强化,无囊变坏死,可有脊膜尾征;胚胎类肿瘤发病率低,好发于胸腰段,呈混杂信号;神经鞘瘤以增强扫描环状强化可与神经纤维瘤鉴别。结论:MRI平扫和增强扫描对肿瘤的定位诊断准确可靠,对大部分肿瘤定性诊断准确,为诊断椎管内肿瘤的首选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4.
椎管内肿瘤术后并发症多 ,病死率较高 ,据文献报道术后84.4%的病人能恢复劳动力 ,5 %病人死亡[1] 。围手术期护理非常重要。我院 1998年 1月~ 2 0 0 0年 12月共施行了椎管内肿瘤切除术 2 5例。通过完善术前术后护理及严密有效的并发症的观察和护理 ,手术和护理效果满意。现将围手术期护理体会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 2 5例 ,男 14例 ,女 11例 ,年龄最小 16岁 ,最大 66岁 ,平均 41岁 ,病程 5个月~ 10年 ,肿瘤位于髓内 5例 ,髓外硬膜内 11例 ,髓外硬膜外 9例。肿瘤节段 :颈段 2例 ,胸段 8例 ,腰段 15例。所有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脊髓病损…  相似文献   

15.
本文52例中,男性42例,女性10例。年龄8—60岁,其中25—50岁39例。病变发生在颈段8例,胸段38例,腰段6例。髓内肿瘤3例,髓外硬膜下肿瘤38例,硬膜外肿瘤5例,硬膜内外肿瘤,淋巴瘤及淋巴肉瘤各2例。以神经鞘膜瘤(21例)和神经纤维瘤(13例)最多见。症状:四肢肌无力及麻木52例,神经根性疼痛39例,尿潴留6例。体征:上、下行感觉减退37例。肌萎缩和皮肤营养障碍4例,病理征阳性6例。52例均行上行性脊髓造影,照正侧位片,造影剂为碘苯酯和Omnipaque,29例术前有平片检查。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椎管内神经鞘瘤的MRI表现特点及鉴别诊断,进一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 回顾性分析荆门市第二人民医院2011年10月至2016年1月经手术病理证实的29例椎管内神经鞘瘤的MRI表现及文献复习.结果 椎管内神经鞘瘤好发于颈、腰段,胸段及骶段次之,多位于髓外硬膜下.呈圆形或类圆形结节灶,易囊变,边界清楚,T1WI呈等或稍低信号,T2WI呈等或稍高信号,囊变则T2WI呈更高信号,增强扫描肿瘤明显均匀或不均匀强化,清晰的花边样或环形强化是其特点.结论 椎管内神经鞘瘤的MRI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再加以对比剂的应用,多可以定性诊断,为临床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重要依据,可成为诊断椎管内肿瘤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多节段椎管内肿瘤的手术方法及脊柱稳定性的维护。方法我院近3年的手术病例6例,对6例多节段椎管内肿瘤病人的临床特点、影像学表现、手术方式和疗效进行回顾性分析,病变位于胸段1例,胸腰段3例,腰段2例;6例病人肿瘤均位于髓外硬脊膜下。肿瘤性质为神经鞘瘤4例,脊膜瘤1例,神经纤维瘤1例。均行手术切除。结果 6例病人均全切肿瘤,恢复良好,随访2年,见患者脊柱无明显变形。结论椎管内多节段肿瘤通过后椎板成形,可以完全暴露肿瘤,术后还纳椎板固定有助于患者脊柱的稳定。  相似文献   

18.
椎管内神经鞘瘤的MRI诊断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探讨椎管内神经鞘瘤的MRI诊断。方法 收集手术病理证实的椎管内神经鞘瘤42例,分析其MRI表现特点。结果 42例中,39例位于髓外硬膜下,3例硬膜外及硬膜下间隙均被累及。肿瘤于平扫T1WI多表现为稍低信号,T2WI为高信号。如果肿瘤有坏死、液化或囊变,则肿瘤信号不均匀。肿瘤边界清楚,形态规则。硬膜内外均累及者呈哑铃型。增强扫描20例为均匀性强化,17例为不均匀性强化,5例为环形强化。40例可见脊髓受压、推移。31例见肿瘤侧蛛网膜下腔增宽、对侧蛛网膜下腔变窄。结论 准确定位及分析MRI表现是椎管内神经鞘瘤诊断的关键。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低场强MRI对椎管内髓外硬膜下肿瘤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 对42例手术和病理证实的椎管内髓外肿瘤进行回顾性分析研究,了解各种肿瘤的低场强MRI表现特点,提高以病变信号特点的认识水平。结果 神经鞘瘤25例,占椎管内髓外肿瘤的59.5%,是最常见肿瘤,MRI呈长T1和长T2信号,44%(11/25例)通过椎间孔向椎管外延伸呈指状或哑铃状形态。脊膜瘤3例,呈等T1和等T2或稍长T2信号,均位于椎管内。畸胎瘤和椎管内囊肿类病变信号特异,较易诊断。结论 低场强MRI检查椎管内髓外硬膜下肿瘤图像清晰,组织分辨率较高,定位准确,定性较可靠。  相似文献   

20.
脊髓硬膜外神经鞘瘤临床特点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探讨椎管内硬膜外神经鞘瘤的临床特点。方法分析13例硬膜外神经鞘瘤的部位、临床表现、辅助检查结果等,并应用统计学方法与其他类型的神经鞘瘤进行比较。结果本组的发病率占所有神经鞘瘤的15.7%,7例发生于颈段,比较硬膜外、硬膜下-硬膜外、硬膜下三组的特点,根性疼痛的发生率分别为23%、26%、80%,肿瘤平均体积分别为37.3 cm3、18.8 cm3、9.1 cm3,脑脊液蛋白含量为74.4 mg%、100.7 mg%、172.6mg%,蛛网膜下隙梗阻的发生率为64%、81%、98%。结论椎管内硬膜外神经鞘瘤好发于颈段,体积较大,引起脑脊液蛋白含量增高和蛛网膜下隙梗阻的程度不如硬膜下神经鞘瘤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