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4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了解云南省乙型脑炎重要流行区传播媒介种群密度和地区分布。方法现场CDC诱蚊灯诱捕成蚊;吸蚊管人工捕蚊2种方法调查。结果CDC诱蚊灯诱捕成蚊法调查了5个县,捕获蚊虫6属37种8023只,其中思茅6属34种6786只,三带喙库蚊占49.01%;麻栗坡、马关、砚山、邱北、捕获蚊虫6属21种1237只,其中三带喙库蚊占71.06%;人工捕成蚊法调查了7个地区,捕获蚊虫5属21种11301只,其中思茅翠云区调查4个乡(镇)捕获蚊虫5属21种10482只,三带喙库蚊占64.44%,其它6个地区捕获蚊虫4属16种819只,乙型脑炎主要传播媒介三带喙库蚊景谷占49.13%,孟连占46.15%,陇川占35.59%;结论调查结果显示:这些地区乙型脑炎疾病传播媒介品种较多,特别是三带喙库蚊在乙型脑炎流行区种群大密度较高,地区分布较广,大量危险因素存在。  相似文献   

2.
云南省洱源县流行性乙型脑炎暴发流行的病原分离与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1年7 ̄10月,云南省洱源县发生流行性乙型脑炎暴发流行,采用滤过性试验,免疫荧光试验,交互HI试验,交互CF试验和中和试验方法,对从该县流行期采集的病人血清分离的2株病毒和从三带喙库蚁分离到的2株病毒进行鉴定,证实4株病毒均为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毒,从病原学证实为流行性乙型脑炎暴发流行,同时还查明了三带喙库蚊是本次乙型脑炎流行的主要传播媒介。  相似文献   

3.
贵州省猪乙型脑炎血清流行病学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贵州省猪群中JEV隐性感染情况及疫苗免疫效果,采集了未免疫猪群血清样本592份和免疫猪群血清104份,进行猪乙型脑炎病毒血清抗体ELISA检测。结果显示,贵州省JEV隐性感染抗体平均水平为59.97%(355/592),不同地区隐性感染率略有不同;在养殖方式上,JEV隐性感染率呈现种猪场<规模养猪场<养殖小区的趋势;在时间上呈现4-10月份为上升阶段,11月份出现下降;对疫苗免疫猪群的调查显示,JEV疫苗能刺激机体产生良好的血清抗体水平。以上数据分析可见,贵州省未免疫猪群存在严重的JEV隐性感染情况,感染严重程度与本地蚊群的繁殖季节呈正相关性,本病的预防应坚持疫苗免疫。  相似文献   

4.
云南省中老边境地区主要包括澜沧江下游区域的勐腊县和江城县的部分地域,边境线全长793.8km,属浸蚀山地,系横断山纵谷南段,无量山南延尾梢。地势北高南低,由东北向西南呈梯状下降。最高点海拔2023m,最低点在南腊河与澜沧江交汇处,海拔480m。属北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为21.1℃。以往的健康人血清检测发现了乙型脑炎病毒(JEV)、基孔肯雅病毒(CHIKV)和辛德毕斯病毒(SINV)的抗体,  相似文献   

5.
目的本文对云南省大理州12个县(市)1992~2001年流行性乙型脑炎(简称乙脑)的流行现状进行了分析.方法乙脑病例和疫苗接种率资料从大理州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收集,气象和稻田种植面积资料分别从大理州气象局和大理州土地局获得.统计学分析用STADA 6.0 软件进行.结果在这10年间,大理州共报道839例乙脑病例,其中死亡101例,发病率为0.91/10万~ 6.45/10万,死亡率为0.09/10万~ 0.52/10万, 病死率为7.92% ~16.47%.每年乙脑病例从4月出现,12月止,主要流行季节8至10月(占病例数的90.46%),9月为流行高峰 (占病例数的41.72%).大理州12县(市)都有乙脑病例分布,各县市发病率由高到低分别为宾川(7.3/10万)、祥云 (5.2/10万) 、漾濞 (5.2/10万) 、剑川(4.4/10万) 、巍山 (4.2/10万) 、洱源 (2.8/10万) 、大理市 (2.7/10万) 、弥渡(2.7/10万) 、南涧(2.7/10万) 、鹤庆 (1.8/10万) 、永平 (1.6/10万)和云龙(0.7/10万).从1997~2001年所报道的297例乙脑病例分析,1997年5~9岁为发病率最高年龄组,但是,随后几年,这种流行模式发生了变化,发病率的最高年龄组从5~9岁组逐渐迁移到大于15岁组.对于成人,发病率最高的人群为农民.乙脑病例中,男∶女比率为1.4∶ 1;死亡病例中,男∶女比率为4∶ 1.统计学分析发现各县市乙脑年发病率与年平均温度,年平均降雨量和水稻面积无明显相关,而乙脑疫苗接种是一种有效的预防控制方法.结论鉴于流行模式的改变,为防止乙脑的流行, 不仅要重视1~14岁年龄组乙脑疫苗的接种,而且要加强对15岁年龄组疫苗的预防接种.  相似文献   

6.
目的 了解目前云南省疟疾流行和防治情况.方法 采用全国疟疾监测方案在云南省选择5个点,开展疟疾监测.结果 瑞丽等5个疟疾高发县市的年疟疾发病率为34.94‰,用抗疟药使用量推算的疟疾发病率为314.46‰,疫情漏报率为88.99%.中华按蚊叮人率为3.20只/人·夜,微小按蚊叮人率为2.00只/人·夜.当地村民蚊帐使用率57.28%.实验室诊断疟疾占总病例数的53.43%,乡村医生诊治的疟疾病例占总例数的61.70%,当地疟疾病人17.61%为境外感染,26.57%为复发病例.结论 云南疟疾流行态势依然严峻,境外输入疟疾对边境地区的防治工作造成一定的困难.村医生担负着61.70%的疟疾病人诊断和治疗任务,但各级CDC提供疟疾防治方面的培训和治疗药物的供给等主要还是在乡镇级以上医疗机构.为了更好地防控疟疾,应该选择适合云南流行特点的防治措施,将防治的重点进一步放到村级及流动人员出入境频繁的边境地区.  相似文献   

7.
开江县306例流行性乙型脑炎流行病学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乙型脑炎发病规律和临床特征,为乙脑防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开江县1985~2005年临床诊治的乙脑患者306例进行流行病学个案调查及分析,取2002~2005年乙脑病人血清,采用反向被动血凝抑制试验(RPHI)进行乙脑IgM抗体检测.结果 306例乙脑患者,分布于开江县20个乡镇168个村和居委会,农村发病是城镇的37.25倍,病死率为3.27%(10/306),发病高峰集中在8月,占63.73%(195/306),2~6岁儿童病例占78.43%(240/306),男女发病之比为1.41∶1,以散居儿童发病最多,占57.19%(175/306).临床上体温≥39℃占88.56%(271/306),患者以中、重型为多,占71.90%(220/306),随着年龄增大重型和极重型有增多的趋势.接种过乙脑疫苗占10.46%(32/306),家庭中有防蚊措施的占52.81%(47/89).临床病例血清学确诊率为63.33%(19/30). 结论 乙脑的防制策略,以农村2~6岁散居儿童为重点,采取防蚊灭蚊及全程足量接种乙脑疫苗,是控制乙脑发生和流行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8.
从云南省宾川县蝙蝠体内分离到乙型脑炎病毒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1991年9月,从捕自云南省宾川县的132只双色帝蝙蝠和棕果蝙蝠体内分离到4株病毒。经电镜观察、血凝抑制试验和单克隆抗体免疫荧光试验证实为乙型脑炎病毒。结果表明蝙蝠在乙型脑炎病毒保存和传播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分析2005~2013 年成都市乙脑报告发病情况,探讨乙脑防治措施。方法 采用Excel软件对2005~2013 年成都市乙脑病例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2005~2013 年成都市共报告乙脑病例124 例,死亡3 例,病例主要分布在金堂、金牛、郫县和双流。男女比例为1.70∶1,年龄最小6 个月,最大61 岁,以3~5 岁为主,占41.94%。无免疫史或免疫史不详占69.44%。蚊密度监测三带喙库蚊占4.27%。结论 成都市近年乙脑呈低水平散发态势,应做好乙脑疫苗查验补种,尤其要加强农村、偏远地区和流动人口密集地区的免疫接种,提高乙脑疫苗覆盖率,减少免疫空白,同时做好宣传教育、防蚊灭蚊等防控措施,减少乙脑发病。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云南省流行性乙型脑炎(简称乙脑)流行病学特点,提供防制参考。方法收集全省乙脑疫情资料,用Excel建立数据库,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976—2007年云南省共报告乙脑发病29693例,死亡3326例,年均发病率为2.46/10万,年均死亡率为0.29/10万,病死率为11.2%。发病率和病死率在20世纪70,80年代较高,90年代以来逐步下降,2007年发病率略有上升;发病地区主要集中在德宏、大理、保山、文山、红河、曲靖、昭通和西双版纳州(市);全年均有发病,主要流行季节为7~10月,其中8月为高峰;报告病例中80.33%为≤15岁儿童。结论乙脑在云南省广泛分布,但主要流行地区为滇中、滇西和滇南地区;防制工作成效显著,但仍应加强高发地区儿童的预防接种和蚊虫控制工作。  相似文献   

11.
首次从家燕分离到1株乙型脑炎病毒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首次从家燕分离到1株乙型脑炎病毒刘行知,袁庆虹,李兆祥,白登云,张海林(云南省流行病防治研究所,大理市671000)李炎,杨灿辉,李连英,李廷芬,石学雷(云南省宾川县卫生防疫站)关键词乙型脑炎,病毒.,家燕,云南省1991年7~10月云南省宾川县发生...  相似文献   

12.
云南省洱源县人体重要寄生虫病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云南省洱源县人体重要寄生虫感染的现状和特点,为制定防治对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随机抽样法在全县抽取35个自然村为调查点,每个调查点随机抽取35户居民作为调查对象。对土源性线虫、绦虫和血吸虫感染等采用病原学检查,旋毛虫病、猪囊尾蚴病和血吸虫病采用血清学检查。结果寄生虫总感染率为23.34%(772/3308),其中坝区与山区人群感染率分别为19.55%(333/1703)和27.35%(439/1605),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共查出7种寄生虫,感染率分别为蛔虫15.75%、钩虫0.33%、鞭虫1.87%、绦虫(包括链状带绦虫和微小膜壳绦虫)3.72%、蛲虫0.18%、血吸虫1.51%。混合感染人数占总感染人数的8.94%(69/772)。旋毛虫病、猪囊尾蚴病和血吸虫病的血清阳性率分别为57.30%(2103/3670)、18.20%(668/3670)、21.16%(958/3662)。本次调查结果寄生虫总感染率低于2004年全省调查的28.86%,而高于全国的19.56%。结论洱源县山区人群的人体重要寄生虫感染率明显高于坝区。感染虫种以蛔虫为主,其次为绦虫。绦虫病、猪囊尾蚴病、旋毛虫病和血吸虫病为今后该县寄生虫病防治工作的重点。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目前云南省疟疾流行和防治情况。方法采用全国疟疾监测方案在云南省选择5个点,开展疟疾监测。结果瑞丽等5个疟疾高发县市的年疟疾发病率为34.94,用抗疟药使用量推算的疟疾发病率为314.46,疫情漏报率为88.99%。中华按蚊叮人率为3.20只/人.夜,微小按蚊叮人率为2.00只/人.夜。当地村民蚊帐使用率57.28%。实验室诊断疟疾占总病例数的53.43%,乡村医生诊治的疟疾病例占总例数的61.70%,当地疟疾病人17.61%为境外感染,26.57%为复发病例。结论云南疟疾流行态势依然严峻,境外输入疟疾对边境地区的防治工作造成一定的困难。村医生担负着61.70%的疟疾病人诊断和治疗任务,但各级CDC提供疟疾防治方面的培训和治疗药物的供给等主要还是在乡镇级以上医疗机构。为了更好地防控疟疾,应该选择适合云南流行特点的防治措施,将防治的重点进一步放到村级及流动人员出入境频繁的边境地区。  相似文献   

14.
本文作者于1986年5月-1988年2月对云南省乙脑高发行区洱源县右所镇的蚊类种群组成,季节消长,成蚊自然毒率;媒蚊密度与乙脑流行关系,猪群感染乙脑动态与人群发病的关系;乙脑流行前后人群免疫水平;乙脑病毒的分离与鉴定等项目进行了系统监测研究。结果表明:中华按蚊,纹库蚊是该地区优势蚊种,1-11月可见蚊虫活动。从人房及畜厩捕获的中华按蚊,三带喙库蚊及麻翅库蚊中分离到乙脑病毒8株。证明中华按蚊及三带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