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本刊编委吴英彪等编著的学术专著《泡沫沥青温拌混合料技术》(ISBN 978-7-114-14536-0),由人民交通出版社2018年4月正式出版发行。全书共分十章,总计24.4万字,系统总结了泡沫沥青温拌技术的工艺原理、沥青发泡特性、间歇式发泡设备的技术要求,详细介绍了泡沫沥青温拌混合料的配合比设计方法与路用性能评价,阐述了水分在泡沫沥青中的迁移规律及泡沫沥青与集料界面的稳定性。同时注重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把研究成果与生产施工经验融入其中。  相似文献   

2.
沃尔科技有限公司 简介 沃尔科技有限公司(简称"沃尔公司")成立于2011年,主要生产自润滑轴向柱塞高压泵和转子能量回收同轴增压装置、小型反渗透淡化装置成套系列产品及海岛用集装箱式海水淡化装置,高压细水雾灭火系统、电动手持式细水雾泡沫联用灭火装置、固定式泡沫高压细水雾联用灭火设备、智能海水淡化泡沫高压细水雾联用设备、高压细水雾灭火箱等消防设备及器材,从事远程电子控制系统、楼宇智能控制系统、供水系统设备及其组件、暖通系统及配件的制造、加工、设计、安装、维修业务,并提供自产产品的销售及技术咨询服务等.  相似文献   

3.
为了科学地设计汽车、航空、头盔及运输包装缓冲结构,以得到最优的结果,针对常用的泡沫、蜂窝及复合结构等,介绍各种缓冲结构的压缩性能表征、本构方程与工程运用的研究现状.针对泡沫结构的压缩性能,介绍泡沫结构的试验压缩响应与数值模拟方面的研究进展.结果表明:相对密度、环境温度、压缩应变率及微观结构等参数对泡沫的缓冲性能影响显著.相对密度越大,泡沫结构的屈服应力越大,吸收能量的能力越大;泡沫的吸收能量能力一般随环境温度的增加而减小;由于泡沫的基体材料表现率相关性,应变率增加导致吸收能量能力的增加;当微观结构不同时,泡沫的细胞分布导致结构的缓冲性能差异显著.针对蜂窝结构,介绍蜂窝结构的有限元模拟方面研究进展.介绍了填充管吸收能量结构和层状缓冲系统的工程运用以及所涉及到的一些优化方法.  相似文献   

4.
为了研究不同因素对泡沫混凝土中泡沫破损的影响,优化泡沫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方法,进而提高最终产品质量,对搅拌速率、水灰比和设计密度对消泡率的影响进行了研究,提出了一种考虑破损泡沫前补偿,即对破损泡沫量提前补偿以及对多余水量提前去除的泡沫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方法。依据前/后补偿法分别制备了400~1 000 kg/m3的泡沫混凝土,并对比产品的物理性能和力学性能。结果表明:与后补偿法相比,利用前补偿法制备的泡沫混凝土在满足密度等级一定的情况下,抗压强度最高提高了39.6%。与实际工程中常用的需要数次“补泡-称量”的后补偿法相比,前补偿法工艺简便,降低了长距离作业中堵管风险,提高了泡沫混凝土以及最终的工程质量。  相似文献   

5.
通过单纯形重心理论和体积法对陶粒泡沫混凝土的配合比进行设计,建立混凝土性能与组分(水泥浆体、泡沫、轻骨料)之间的定量关系,探究混凝土组分对其工作性、干密度、导热系数以及抗压强度的影响规律,为简单、高效的陶粒泡沫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提供新方法。结果表明:单纯形重心理论通过等值线和回归方程可以获得混凝土组成对性能的影响规律和主次性,用于陶粒泡沫混凝土的性能预测,预测精度约在10%;根据陶粒泡沫混凝土设计要求,通过等值线和回归方程确定各组分的体积掺量,辅以体积法可得到满足混凝土性能要求的配合比。  相似文献   

6.
通过数量化理论和回归旋转通用设计, 分别研究了浆料在泡沫上浆中的作用和泡沫上浆工艺。结果表明: 泡沫上浆粘着剂和起泡剂的选用及粘着剂浓度等泡沫上浆工艺的优化是泡沫上浆研究的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7.
泡沫上浆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数量化理论和回归旋转通用设计,分别研究了浆料在泡沫上浆中的作用和泡沫上浆工艺。结果表明:泡沫上浆粘着剂和起泡剂的选用及粘着剂浓度等泡沫上浆工艺的优化是泡沫上浆研究的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8.
本文针对三种典型泡沫压裂液,研究了泡沫压裂时水平裂缝几何尺寸的数值计算方法、对影响裂缝几何尺寸的几个因素进行了正交分析。分析结果可供泡沫压裂施工设计时参考。  相似文献   

9.
本文介绍了荷兰斯扎克 FP—Ⅱ型泡沫印花系统,该系统由电脑控制,能自动完成各项操作程序,即使在印花机变速过程中,它也能自动校正各个参数以确保泡沫发生器产生的泡沫色浆量与印制在织物上的泡沫色浆量保持一致,从而得到均匀的色泽。该系统用于织物涂料印花可节省印花色浆55%,降低印花成本38%,织物手感柔软。通过涂料泡沫印花工艺试验,我们提出了涂料泡沫印花的三个最佳标准参考处方及工艺条件。  相似文献   

10.
含水气井泡沫排水采气工艺设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泡沫排水采气是开发积水气田的一项重要的增产措施。文章介绍了泡沫排水采气工艺的原理和设计方法,并通过对辽河油田欢喜岭09井进行泡沫排水采气工艺设计的实践,提出了需要注意的有关问题。  相似文献   

11.
含水气井泡沫排水采气工艺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泡沫排水采气是开发积水气田的一项重要的增产措施.文章介绍了泡沫排水采气工艺的原理和设计方法,并通过对辽河油田欢喜岭09井进行泡沫排水采气工艺设计的实践,提出了需要注意的有关问题.  相似文献   

12.
采用泡沫沥青对沥青路面进行现场冷再生是当代公路施工中新兴起的一门技术。它具有节省能源、减少污染、提高质量等诸多优势,泡沫沥青再生技术的研究、推广和相关专用设备的开发,对降低建设成本、保护生态环境以及对我们国家的公路建设都有极大的意义。该文针对泡沫沥青的特点,从泡沫沥青混合料的设计方法、施工流程来综合探讨一下泡沫沥青现场冷再生施工工艺。  相似文献   

13.
在研究泡沫混凝土各种原材料性能及大量实验和中试生产实践基础上,运用数理统计归纳分析,设计出既能满足泡沫混凝土干密度、导热率、强度、浇筑稳定性等技术要求,又经济合理、易于操作的各种原材料配合比,达到控制泡沫混凝土导热系数和抗压强度的目的,进而指导泡沫混凝土生产工艺过程,确保产品质量.  相似文献   

14.
通过高温高压泡沫驱系统,模拟了油藏压力条件下泡沫在多孔介质中的生成过程,并借助于高温高压观察窗和CCD摄像装置对泡沫生成过程和形态进行观察.泡沫在多孔介质中的生成具有周期性,每个周期包括生成封堵、开始运移、稳定运移和结束4个阶段;多孔介质结构影响发泡器两端压差的形成,从而影响泡沫的生成,压差适中时泡沫生成好,兼具封堵和运移的能力,压差过小时不能生成很好的泡沫,压差过大时泡沫全部被封堵在发泡器中,不能进入岩心发挥作用.不同压力、气液比对泡沫形态的影响较大,压力增高时泡沫变小,在最优气液比时生成泡沫形态最好.  相似文献   

15.
泡沫酸在动态裂缝中的流动计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建立了动态裂缝中泡沫酸的温度、压力、流速及泡沫质量分布的计算模型,提出了变缝宽裂缝中确定此四参数分布的迭代计算方法。最后的计算结果表明,在泡沫酸酸压设计计算中必须考虑裂缝温度场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泡沫沥青冷再生技术是一项绿色环保技术。文中简要介绍了泡沫沥青冷再生的作用机理和厂拌泡沫沥青冷再生混合料施工工艺流程,结合沧州市解放路的路面改造工程的施工,论述了泡沫沥青冷再生混合料的组成设计和路面施工方法,总结了泡沫沥青冷再生施工工艺的质量控制要点。  相似文献   

17.
基于热力融雪化冰技术,研发设计一种新型融雪化冰系统。该系统由发热、隔热、导热以及控制模块四部分组成。利用发热电缆产生热量,用复合碳进行热量的均匀传导,并采用泡沫玻璃进行隔热。通过路表温度、融冰动力学和隔热性能实验分析,该系统融雪化冰效果较好,且在整个运行过程中系统热损耗较小。  相似文献   

18.
含泡沫铝防护层钢筋混凝土板的抗爆性能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研究多孔吸能材料泡沫铝对结构的防护作用,采用LS-DYNA软件对自由空气中5 kg Pentolite炸药爆炸作用下含泡沫铝防护层钢筋混凝土板的动力响应进行了数值模拟,比较分析了不同厚度泡沫铝的防护效果.结果表明,随着泡沫铝防护层厚度的增加,钢筋混凝土板的挠度变形显著减小,受到的冲击加速度幅值衰减较大,泡沫铝防护层能够有效提高钢筋混凝土板的抗爆性能;当泡沫铝防护层增加到一定厚度时,对爆炸冲击波的衰减效果不再明显.钢筋混凝土板的泡沫铝防护层厚度存在一个合理的设计值,对不同的结构进行防护设计时,需要进行相应的计算分析.  相似文献   

19.
泡沫特性是抗燃油的一项重要指标。抗燃油泡沫特性超标,会对调速系统正常、安全运行造成威协。油质泡沫特性不合格的主要原因是油质劣化变质或抗燃油中抗泡沫成份的缺失。解决这一问题的策略是换油或向油中添加吸附剂或消泡液剂。通过试验和分析,后者更具有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20.
泡沫流体举升排酸工艺能有效排出酸化后地层的残酸,根据质量守恒方程、动量守恒方程和能量守恒方程,考虑环空泡沫流体与油管泡沫流体及地层之间的双重热传导作用,建立了泡沫流体在井筒内流动的温度分布和压力分布的数学模型,并给出了相应的边界条件和约束条件,该模型可以用于泡沫举升排酸的参数设计.利用数值方法进行了压力场和温度场的耦合求解,得到了泡沫流体温度、压力、密度在油管和环空内的分布.计算结果表明,随着井深的增加,泡沫温度、压力和密度都是增加的,泡沫举升排酸比氮气举升排酸启动压力和平衡压力都要小,随着酸排量的增加,循环点深度、启动压力和平衡压力逐渐增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