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城市建筑》2012,(12):48-57
这是一个公益性的青少年营地体验中心.位于奏皇岛市北戴河区、在紧张而宝贵的七亩地上,我们尝试把通常一个大型营地里所提供的活动体验压缩并有效组织,利用最少的资源去创造最大化、最丰富的体验。营地总建筑面积2700m2.包括多功能剧场、DIY空间、书吧、多媒体影音厅、大师工作室、展厅、餐厅和会议室、员工办公及宿舍等空间。建筑置身于自然之中,若隐若现,隔绝于城市的喧嚣之外。空间通透开放、自由流动.阳光和风可以自在地穿过。灵活可变的空间轻松地适应不同活动需求。建筑中心的内庭院不仅是全年的暴观,同时也可以扩展为观众席用以观看剧场的演出。建筑屋顶为绿化和活动场地,于是基地100%的面积都被利用起来.这对青少年营地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  相似文献   

2.
一、概况 全国青少年青岛活动营地,是一所由团中央设立的青少年校外教育活动场所。一期工程建于1988年7月,营地总占地面积40亩,建筑面积为6800平方米。二期工程还将兴建临海别墅群、水上游乐场、水上垂钓区等。 该活动营地具有综合多功能的  相似文献   

3.
歌华营地体验中心是一个公益性的青少年体验营地,位于秦皇岛市北戴河区。建筑师力图在一个小小的建筑中承载较大的社会功能,让在这里学习、体验的青少年可以看到一个关于建筑与自然、建筑与人的现代建筑,是如何处理场地、材料、当地文脉及能源节约问题的。这样一个包括了多个复杂功能的项目,却必须在6个月内完成全部的设计和施工,这对建筑师的控制力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挑  相似文献   

4.
这是一个公益性的青少年营地体验中心,位于秦皇岛市北戴河区。在紧张而宝贵的七亩(约4667m~2)地上,设计者尝试把通常一个大型营地里所提供的活动体验压缩并有效地组织,利用最少的资源去创造最大化、最丰富的体验。营地总建筑面积2700m~2,包括多功能剧场、DIY空间、书吧、多媒体影音厅、大师工作室、展厅、餐厅和会议室、员工办公及宿舍等空间。建筑置身于自然之中,若隐若现,隔绝于城市的喧嚣之外。空间通透开放,自由流动,阳光和风可以自在地穿过。  相似文献   

5.
蚯蚓改善垂直潜流人工湿地处理农村污水效能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引入赤子爱胜蚓,构建蚯蚓垂直潜流人工湿地,比较了蚯蚓人工湿地与对照人工湿地去除污染物的特性,并分析了投加蚯蚓对改善湿地内微生物量的空间分布及提高湿地防堵塞的效果.结果表明,蚯蚓的引入提高了垂直潜流人工湿地对污染物的去除效果,与对照人工湿地相比,蚯蚓人工湿地对COD、NH_4~+-N、TN、TP的去除率分别提高了15.8%、23.2%、20.6%、16.2%;同时,还增加了人工湿地各层的微生物量.在表层,蚯蚓人工湿地的细菌总数、亚硝酸菌数、硝酸菌数、反硝化菌数分别为对照人工湿地的2.3、2.9、2.0、2.1倍;并且蚯蚓的引入还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垂直潜流人工湿地的堵塞.  相似文献   

6.
人工湿地是宋公河综合整治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整体治理方案进行了介绍,重点针对原湿地设计方案存在的水质处理达标难度大、场地景观效果不佳、工程造价高等问题,提出了减小场地填方、优化工艺流程、对湿地单元进行艺术化改造和梯级布置、优化渡槽走向和铺设形式、优化拦水坝形式等措施,对工程进行整体艺术构思和景观设计,最终将湿地打造为工艺功能与景观功能并重的湿地公园,为山地条件下水处理型人工湿地的构建提供了案例借鉴。  相似文献   

7.
《Planning》2019,(35)
让青少年参加户外体育活动,不仅能够培养青少年的综合能力,而且可以有效地补充和延伸学校体育教育。然而目前青少年户外教育依然存在诸多不完善之处,尤其是体系混乱、课程设置单一、管理水平低下等问题引人关注,极大地制约了户外教育的效果和质量。为此,优化构建青少年户外教育体系迫在眉睫。文章以此为视角,结合户外营地教育理念,提出建立青少年户外营地教育内容课程的建议,以及有效实施"三位一体"的路径,旨在为推进青少年户外运动和优化课程内容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8.
在自行建造的模拟人工湿地装置上,通过改变水位来控制小型潜流人工湿地DO质量浓度,从而提高处理效率。试验表明2种水位变化的运行都降低了人工湿地中的氮和有机物,特别是对氮有较好的去除效果。  相似文献   

9.
基于浙江省污水处理厂主要技术工艺现状及常用提标技术,调研了几个主要污水处理厂尾水人工湿地技术深度处理运行效果及投资情况,分析了人工湿地的影响因素,并从技术规范等角度探讨了人工湿地深度提标的可行性。结果表明,人工湿地深度处理尾水后的出水水质基本可以满足地表水Ⅳ类水标准,但人工湿地占地面积大、投资大,应用时需根据提标要求进行深入论证,综合考虑尾水水质、占地面积及场地、投资和运行管理成本、季节等影响因素,同时结合当地技术、经济、水环境等情况。  相似文献   

10.
随着昆明市城市化进程加快,城市空间不断扩展,城市人口活动与滇池的关系日益密切。以滇池周边湿地公园现状为基础,分析了滇池湿地公园人工驳岸现存问题,提出了相关优化策略,最后提供优化提升亲水性设计方案。  相似文献   

11.
表面流人工湿地作为一种典型的城市绿色基础设施,在风景园林设计中的应用场景不断增加,但当前其设计过程中存在水体净化效能与空间形态营造较难兼顾的技术瓶颈。从学科交叉融合的角度,以江苏省太仓市某人工湿地净化工程中的表流湿地为例,利用Delft3D软件,通过模拟表流湿地12个方案中“岛屿”微地形或挡墙等不同要素组合下的水力效率(λ)和流速“死区”分布,分析不同方案的整体净化效能高低与内部水动力异质性特征,从而得到影响表流湿地水力特征与水体净化效能的关键空间形态要素,并提出相应的表流湿地空间形态优化策略,为表流湿地的设计提供循证依据。通过数字赋能有助于提高表流湿地实践的科学性与合理性。  相似文献   

12.
正项目场地位于美舍河中游,是美舍河最重要最大的景观节点,也是其"海绵城市"展示的窗口,场地设计面积为78.52hm~2(包含水域面积),设计上大面积运用台田、密林、果园、湿地岛链等大地景观的手法展示凤翔公园自然之美;生态上通过人工潜流、表流湿地最大限度解决水质污染问题,同时以乾坤湖为核心营造白鹭生境;城市休闲上充分考虑城市综合公园的需求,为市民提供休闲活动场地及慢行步道,最终将凤翔公园打造成展示海绵理念、满足市民休闲、呈现海口景观特色的综合性生态城市湿地公园。  相似文献   

13.
天然的湿地植物在形态和解剖学上均能适应氧含量较低的生态环境,因此,它们可用于人工湿地系统中处理污水。而人工湿地中的植物不仅将人工湿地与稳定塘区分开,同时为污染物的去除创造适合的条件。人工湿地中的植物不仅能减弱强光与风力对湿地的影响,为湿地基质提供保温作用,满足根区微生物生长对氧气和其他营养成分的需求,还能截留部分污染物预防湿地堵塞,并具有其特有的美学价值,在不同类型的人工湿地中发挥不同程度的作用。最常见的人工湿地植物有漂浮植物如凤眼莲、浮萍;沉水植物如狐尾藻属、金鱼藻属;挺水植物如芦苇、香蒲属。而国内人工湿地除了以上这些常见植物外,还常用一些其他的沉水植物,比如芦竹、再力花、风车草以及美人蕉等。  相似文献   

14.
李静 《四川建材》2011,37(2):87-88
人工湿地技术作为一种生态处理工艺,对污水中的多种污染物质有较好的去除效果。本文主要从机理上探讨了人工湿地技术在建筑小区中水回用、雨水回用以及景观建设等方面应用的可行性,并介绍了一些工程实例,为人工湿地技术在建筑小区内的利用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5.
本文分析了人工湿地去除污染物的机理,提出了人工湿地面积的计算方法和植物选择原则.基于可持续发展的理论,通过实例分析了将人工湿地在绿色建筑中的应用,指出人工湿地在污染物处理、净化环境和生态恢复方面起到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伴随着城镇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城市水资源短缺和水质恶化已经影响到我国可持续发展。与传统水处理基础设施相比,人工湿地作为一种生态水净化措施,由于其优美的景观特性和有效的水质改善功能,已成为研究和应用的热点,正日益受到重视。本文重点对多级人工湿地的概念、特征、优劣势和基本技术流程进行介绍,并以此为基础从多学科合作的视角重点探讨多级人工湿地与风景园林的结合,研究风景园林师在合作设计过程中的主要任务,并以西德维尔友谊学校中央湿地庭院为例从多学科协作设计、选址和场地设计、水净化系统设计、植物选择与设计等角度对其设计方法进行论述,为推动更加符合我国国情的人工湿地水净化技术和应用模式研究,以及未来示范推广奠定一定的基础。  相似文献   

17.
城市中儿童户外活动场地缺少对儿 童需求的考虑,千篇一律且人工化痕迹过重 限制了儿童的体力活动水平。已有研究论证 了活动场地中自然环境因子对儿童体力活动 的积极影响,但对自然与人工因子结合影响 儿童体力活动的研究却仍匮乏。本研究选取 了自然实验法、绘画法和访谈法,对比分析了 64名5.5至6.5岁儿童在环境因子多样化与单一 化的场地中的体力活动水平、社会交往和感 知特征差异。研究结果显示:首先,活动场地 中环境因子多样化在活动时间、强度、能量 消耗和活动类型上促进了儿童的体力活动水 平;其次,环境因子多样化对儿童体力活动的 促进是系统性的,受社交行为与感知影响; 最后,环境因子多样化能提高儿童的活动质 量。研究结果可为城市儿童活动场地建设提 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潜流人工湿地的局限性与运行问题   总被引:27,自引:6,他引:27  
针对目前在潜流人工湿地技术认识上的一些分歧,从湿地植物的输氧能力、人工湿地脱氮除磷能力和设计参考依据等方面,探讨了人工湿地的应用局限性,总结了湿地运行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指出了深入研究潜流人工湿地处理机制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19.
吴仪  赵杨 《山西建筑》2024,(6):175-179
在人口老龄化及城市精细化高品质建设的大背景下,中小城市中青年人口向大型城市流动而留守老人数量不断增加,与生活社区交织的中小尺度滨河空间适老化景观亟待更新。为探索中小城市滨水空间适老化景观更新路径,以赣州市章江国家湿地公园为例,根据PSPL调研法的“12个关键词”结合SD语义分析法构建评价体系,对场地的环境空间和活动空间适老化指标进行评价,再通过实地调查、现场计数、问卷和访谈法调研场地的公共空间现状和公共生活现状,从滨水环境空间和老年活动空间两个视角出发,提出针对空间防护性、舒适性、愉悦性的改善策略。  相似文献   

20.
滨水区提供了一个人工环境(建筑、道路、广场等)与自然环境(水面、湿地、坡地、驳岸等)相交融的场所,既有自然山水的景观情趣,又是公共活动集中的独具特色的开放空间,在城市景观设计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驳岸设计更是城市景观设计中的"重中之重",是整个景观的画龙点睛之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