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正> 近阅贵刊1983年第6期中覃氏“对《内经选读》中几句经文语译之不同看法”一文(下称《覃文》),我们有不同看法。兹摘其要,与覃同志商榷。关于经文“病之始起也,可刺而已,其盛,可待衰而已。”《覃文》释“已”为“止针止药”,并据此将“其盛,可待衰而已”语译为:“对于病情重,邪气盛的患者,必须耐心治疗,待其病势衰退乃至病愈之后,方可止针止药”。若据《覃文》此论,作为其上句的“病之始起也,可刺而  相似文献   

2.
中医文献的语译工作,直接关系着祖国医学的继承、普及和提高。我对古医经语译的意见是:一定要保持本来面目,尽量直译。首先,语译不应当轻易对原文所包含的范围进行增减。我们应当学习古人“虽不切近事,不甚删也”,“凡所加字皆朱书其文”的审慎态度,需要提示、说明、引申和批判的地方,可在按语中加以注明和阐述,也可以专文讨论。其次,一节经文不应当离开上下文之间的连属关系,孤立起来看待;一节经文如有两种以上的释义,一定要避免用引申义代替原义。如以今人的思想代替古人的思想,把现代科学知识强加给古人,更属不当。我们应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思想方法来研究古医经。  相似文献   

3.
贾延利 《中医研究》2008,21(1):58-59
新世纪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内经选读》是一部体现继承创新、反映时代特点的好教材。只是其中个别注解不太准确,笔者对其中几个词义训释提出一点看法,望同道给予指正。  相似文献   

4.
赵庆 《中医药导报》2008,14(1):99-100
为了提高教学效果,制定"三多一少"、"觅食"教学法(讲-听-看-习-研),让学生手、脑、眼等感官均参与学习过程,加强形象教学,注重实验教学,切实提高了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5.
贾延利 《江苏中医药》2004,25(11):62-63
教材《内经选读》中个别词语的训释不当,就此商榷如下。  相似文献   

6.
《内经选读》教材从四版至七版,某些内容的阐述,并未完全符合原著的思想与观点,从中选择出“和于术数”“各从其欲.皆得所愿”“阴平阳秘”“阳气者,精则养神,柔则养筋”“神明之府”“去菀陈荃”“肝不弦,肾不石”“阴阳交”“病发而有余,本而标之”“病发而不足,标而本之”“有者求之,无者求之”等十个主要之处进行商榷。  相似文献   

7.
8.
冯文林 《中医杂志》2011,52(9):806-807
教材的优劣都要经过时间与教学实践的检验,精编教材《内经选读》也不例外。从原文点校、校注以及按语等3个方面指出其些许失误,尽管如此,此教材仍不失为一部好的教材。  相似文献   

9.
<内经选读>是中医院校中医专业的必修课,然而其中存有部分疑点.  相似文献   

10.
冯文林  陈达理 《中医杂志》2008,49(5):476-477
我们在使用六版规划教材<内经选读>(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年第1版)时,发现书中有些内容不妥,就此商榷如下. 上篇<内经>概论中第二章<内经>理论体系的形成之第二节古代科技知识的渗透,在讲述二十八宿及其在<内经>中的反映时,提到"利用十二辰、二十八宿和二十四气统一的排列方案,可以确切地解释<内经>中的有关原文."但是仔细对照所举例的原文和图表,发现了两处不妥.  相似文献   

11.
《内经》为中医学四大经典著作之一,是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奠基之作。由于原文内容的节选、删减或注家不用解释,给学生的学习和理解造成一定困难。从三个方面探讨《内经选读》课程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尽量理解原文,发挥中医经典教学所承载的导航作用。  相似文献   

12.
《内经选读》是对中医类本科生所开之经典课程,论及《内经选读》授课之法,可谓见仁见智,目前多用现代教学方法,似对传统经典教学法关注较少,若能将二者有机结合,确为至善,《黄帝内经》中涉及教学之内容较多,今就经典教学法择其要做一探析,以利于促进《内经选读》之教学。  相似文献   

13.
《内经选读》是中医院校中医专业的必修课,然而其中存有部分疑点。  相似文献   

14.
对《内经》中有关眼论的看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对《内经》中有关眼论的看法赵经梅成书于战国末期的《黄帝内经》一书中,记载了丰富的眼科学内容。这些内容对研究中医眼科学的发展史,对指导临床实践,多具有重要意义。故《中医眼科学》(上海科技出版社1986年版)一书在其总论部分引用该书内容计20篇凡23条,...  相似文献   

15.
《内经》不孕相关经文的临床指导意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内经》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医书,包括《灵枢》和《素问》两部各八十一篇。从阴阳、脏腑、经络、病机、诊法、治则、针灸、按摩、方药、疾病、摄生等各方面,对人体的生理活动、病理变化以及诊  相似文献   

16.
1 关于《素问·调经论》中“岐伯曰:阳受气于上焦,以温皮肤分肉之间,今寒气在外,则上焦不通,上焦不通,则寒气独留于外,故寒栗。”全国高等院校试用教材《内经选读》(1978年版)译解“阳受气于上焦”为:卫气是由上焦输布来的。赵棣华等编著的《内经新识》译解为:阳气从上焦出发。《中医四大经典著作题解》译解为:卫阳来自上焦的宣发输布。可见此三家的译解均同,都将“阳受气于上焦”之“阳”与“气”合起来译解为“阳气”、“卫气”、“卫阳”之类。而南京中医学院的《黄帝内经素问译释》(1981年版)则译解为:诸阳都是受气于上焦。笔者对以上2…  相似文献   

17.
18.
《黄帝内经》是当今中医理论的源头,是学习中医的必读之书,因此提高《内经选读》的教学质量与效果有着重要意义。在教学过程中,当针对《内经选读》的教学内容重点、原文特点、学生知识水平结构及培养目标等多方面要求,可将PBL、案例式、讨论式、引导式等多种教学方法共同使用,实现协同效应,促进《内经选读》教学效果与质量的提高,为培养高水平的中医人才奠定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19.
二、生气通天论篇《素问·生气通天论篇》是经中阐述阴阳和病机的重要篇章。其立论的出发点是:天人相应,人的生命活动与天地阴阳密不可分、相关统一,篇名作“生气通天”即为此意。篇中内容较多,要之有:①人身阳气的重要性;②阳气失常时所发生的病变;③阴阳协调的意义及失调的危害;④四时发病与五味致病。 (一)人身阳气的重要性及其消长规律“阳气者,若天与日,失其所则折寿而不彰,故天运当以日光明,是故阳因而上卫外者也。”居于篇首的这段经文,采用取类比象的  相似文献   

20.
《内经》虽有教材及诸多注本,然自学者阅之,每每踟蹰于难字难句之前,不得深入领会其经旨。有鉴于此,笔者拟按统编四、五版教材之所选,分篇列题讨论。不揣冒昧,姑云“释疑”。讹误之处,在所难免,切望匡正。一、上古天真论篇 (一)养生的原则〔原文〕虚邪贼风,避之有时,恬(?)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所以能年皆度百岁,而动作不衰者,以其德全不危也。这是阐述养生原则和做法的一段话。何谓虚邪贼风?王冰注云:“邪乘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