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体外循环(CPB)时应用搏动灌注(PP)和非搏动灌注(NPP)对患者术后早期血流动力学和左心功能的影响。方法将40例拟行CPB下心脏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搏动灌注组(PP组)和非搏动灌注组(NPP组),每组20例。PP组在体外循环机后串联双搏动式心肺辅助装置,在主动脉阻断期间采用搏动灌注;NPP组全程均采用非搏动灌注。两组灌流量控制在2.3—2.8L/(min·m2),分别于术前(T1)、CPB后2h(T2)、4h(T3)、8h(T4)、24h(T5)测定体循环阻力指数(SVRI)、肺循环指数(PVRI)、肺毛细血管楔压(PCWP)、左心室每搏做功指数(LVSWI)。结果与NPP组相比,PP组SVRI在T2、T4明显降低(P〈0.05),PVRI在T2、T3、T4明显降低(P均〈0.05),LVSWI在T3、T4显著升高(P均〈0.05)。结论NPP可引起术后外周血管阻力升高和左心功能下降。PP能有效地抑制外周血管阻力升高和左心功能下降程度。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估双心房输注对并发肺动脉高压的复杂性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复杂先心病)术后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择期行复杂先心病矫治术的患儿46例,年龄6月一5岁,体质量5~19kg,心功能分级Ⅱ或Ⅲ级,随机分为两组(每组n=23):双心房输注组(经左房泵入具有血管收缩作用的正性肌力药,从右房或肺动脉泵入血管扩张药物)和右心房输注组(直接经右房泵入具有血管收缩作用的正性肌力药和血管扩张药物)。腔静脉开放后常规给予血管活性药物,双心房输注组经中心静脉输注米力农0.5~0.75μg/(kg·min),经左心房输注多巴胺5~lOμg/(kg·min)、肾上腺素0.03~0.1μg/(kg·min)。右心房输注组经中心静脉输注米力农0.5-0.75μg/(kg·rain)、多巴胺5-10μg/(kg·min)、肾上腺素0.03~0.1μg/(kg·min)。分别于给药前5min(TO)、给药后5min(T1)、10min(T2)、30rain(耶)和60min(T4)时记录平均动脉压(MAP)、HR、平均肺动脉压(MPAP)、左心房压(LAP)、中心静脉压(CVP)和心排出量(CO),计算肺血管阻力指数(PVRI)、体循环血管阻力指数(SVRI)和心指数(cI)。结果:与11D时比较,双心房输注组T1一T4时MAP、CI和SVRI升高,HR、MPAP、T|AP、CVP和PVRI降低(均P〈0.05);右心房输注组T1~T4时MAP、MPAP、LAP和PVRI降低,cI升高(均P〈0.05),HR、CVP和SVRI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右心房输注组比较,双心房输注组MAP、CI和SVRI升高,HR、MPAP、LAP、PVRI和CVP降低(均P〈0.05)。结论:双心房输注可改善复杂先心病患者矫治术后左心排血功能,降低肺动脉压和肺循环血管阻力。  相似文献   

3.
目的采用术中经食道心脏超声心动图评价冠状动脉搭桥患者术中应用左西孟旦对循环的支持作用。方法选取冠心病合并轻度心功能不全行冠脉搭桥术患者80例,随机分为左西孟旦组(实验组)和多巴酚丁胺组(对照组),每组40例患者。经右颈内静脉置Swan-Ganz漂浮导管监测肺动脉压和中心静脉压,检测血流动力学参数,术中经食道超声心动图(TEE)监测心功能指标。结果实验组体循环阻力指数(SVRI)、肺循环阻力指数(PVRI)、肺动脉楔压(PAWP)、中心静脉压(CVP)、左心室做功指数(LVSWI)和心率(HR)在术前、术中和术后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连续心指数(CCI)、每搏量指数(SVI)和混合静脉血氧饱和度(SvO_2)术前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中和术后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右心室做功指数(RVSWI)、平均动脉压(MAP)和平均肺动脉压(MPAP)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实验组患者整体每搏量(SAT)、峰值射血率(PER)、面积变化分数(FAC)、心输出量(CO)和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舒张末面积(EDA)、收缩末面积(SDA)、心房所致的每搏量改变(SA-A)和晚期峰值充盈率(PFRa)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左西孟旦能显著改善患者术前、术中和术后的血流动力学和经食道超声检查的心功能指标。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右美托咪定对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将45例择期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患者随机分为3组各15例,A、B组分别于麻醉诱导后分别静注1、0.5μg/kg右美托咪定,10min注完,继之均以0.4μg/(kg·h)维持至术毕;C组以相同速率静脉输注等容量生理盐水。监测不同时点血流动力学指标。结果与同组T。比较,A组T2~T,平均动脉压(MAP)和R中心静脉压(CVP)、平均肺动脉压(MPAP)、HR、心指数(CI)及T2~L肺毛细血管楔压(PCWP)升高,1r6周围血管阻力指数(SVRI)降低;B组LMAP、SVRI及T6CVP、MPAP、PCWP、CI升高,T6SVRI降低;C组T6CVP、MPAP、HR、每搏指数(SVI)、右心室射血分数(RVEF)升高,T6SVRI降低(P〈0.05或0.01)。与B组比较,A组T2-T5MAP升高(P〈0.05或0.01)。与c组比较,A组T2-LMAP及T2-T4SVRI升高,T6HR、cI、SVI降低;B组T3MAP升高,T6HR、CI、SVI降低(P〈0.05或0.01)。结论0.5μg/kg的右美托咪定能显著减少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患者术中心动过速发生,且不增加低血压和心动过缓的发生,对心脏功能也无明显影响,而1.0μg/kg的右美托咪定则会导致血压和周围血管阻力的明显增高。  相似文献   

5.
槐果碱注射液对犬血流动力学检测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槐果碱注射液对犬血流动力学的影响,为临床用药提供基础.方法 以犬为对象对用药前后心率(HR)、血压(BP)、心脏每搏量(SV)、每搏指数(SVI)、连续心排量(CCO)、连续心排指数(CCI)、左室每搏作功指数(LVSWI)、体循环血管阻力(SVR)、肺循环阻力及其指数(SVRI)、肺循环血管阻力(PVR)、肺循环阻力及其指数(PVRI)、冠状动脉流量(CF)、肺毛细血管楔压(PCWP)等项目进行检测并比较.结果 槐果碱注射液缓慢静脉注射后能使升高血压及升高的PCWP下降,增加CF,降低SVR及SVRI,降低PVR及PVRI.结论槐果碱可改善心脏的前后负荷,对恢复心功能有利,可作为指导临床用药的根据.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口服甲状腺素对低体重先心病患儿围术期甲状腺激素(TH)和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选择10k以下需在CPB下行心脏手术的先心病患儿40例,采用随机、对照的方法分为用药组(T组)和对照组(NT组),每组20例。T组患儿术前48h至CPB后72h按1.5μg·kg·8h^-1口服甲状腺素片,NT组给予安慰剂。分别于用药前(T1),术前20min(T2),CPB后4h(T3)、12h(T4)、24h(T5)、48h(T6)、72h(B)抽血,采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测定血浆T3、FT3、T4、FT4、TSH浓度,并利用监护仪读数测算心率(HR)、肺毛细血管楔压(PCWP)、体循环阻力指数(SVRI)、肺循环阻力指数(PVRI)和左心室每搏做功指数(LVSwI)。结果两组患儿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NT组血浆T3、FT3、T4、FT4浓度在T3-T6时持续降低,R分别比Tl时下降约67%、53%、58%和47%(P〈0.05);血浆TSH浓度在T2-T5时持续降低,T5较T1时下降约390k(P〈0.05)。T组血浆T3、FT3、FT4浓度在T33-T7时均高于NT组(P〈0.05);T组血浆T4、TSH浓度均在正常范围内波动(P〉0.05)。两组各时间点HR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O.05)。T组T3-T6时的SVRI、PVRI值均低于NT组(P均〈0.05),但LVSWI高于NT组(P均〈0.05)。结论口服甲状腺素能安全、有效地防治低体重先心病患儿CPB围术期正常甲状腺病态综合征(ESS),能有效地改善CPB后血流动力学紊乱。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左侧星状神经节阻滞(SGB)对冠心病患者全麻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中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将38例全麻下行CABG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9例,观察组麻醉前采用1%利多卡因行SGB,对照组注射10 ml生理盐水行SGB。观察两组SGB前(T0)、SGB后10 min(T1)、麻醉诱导插管即刻(T2)、切皮(T3)及劈胸骨时(T4)的平均动脉压(MAP)、右室每搏功指数(RVSWI)、中心静脉压(CVP)、心排血量(CO)、心脏指数(CI)、心率(HR)、外周血管阻力(SVR)、肺血管阻力(PVR)、左室每搏功指数(LVSWI)指标。结果观察组T2时点MAP及T1、T2时点RVSWI均明显低于T0时点;T2、T3时点MAP,T1时点CVP、CO、CI,T1时点RVSWI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两组HR、SVR、PVR、LVSWI比较无统计学差异。结论冠心病患者行SGB短时间内可增加CO,改善心功能,并可缓解麻醉插管或手术强刺激引起的循环波动。  相似文献   

8.
改良超滤改善成人瓣膜替换术后左心功能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探讨改良超滤对成人瓣膜替换术后心功能的影响。方法 :成人瓣膜替换术患者 2 0例随机分成改良超滤组 (MU F组 ) 10例 ,对照组 (C组 ) 10例 ,用 Swan- Ganz导管及 Baxter心排出量监测仪 ,动态观察体外循环 (CPB)前、停 CPB时及 MUF后或停 CPB后 15 m in CO,CI,SV ,SVI,L VSWI,RVSWI,MPAP,PAWP,SVR,PVR,CVP及 MAP。结果 :MU F组超滤前后 CO,CI,SV,SVI分别从 4 .18± 0 .6 1,2 .77± 0 .5 3,4 9.3± 15 .4 ,31.9± 11.1上升到 5 .17± 0 .5 8,3.2 6± 0 .34,5 9.0± 14 .2 ,36 .9± 8.6 (P<0 .0 5 ) ;MAP,L VSWI从 10 .6± 0 .6 ,31.8± 12 .1上升到12 .4± 1.0 ,4 1.9± 9.6 (P<0 .0 1) ;SVR,PVR,MPAP,RVSWI变化无显著性意义。 C组停 CPB时与停 CPB后 15min各项指标差别无显著性意义。 MUF组超滤后与 C组停 CPB后 15 m in比较 ,CI为 3.2 6± 0 .34vs 2 .91± 0 .32(P<0 .0 5 ) ,L VSWI为 4 1.9± 9.6 vs 33.7± 9.3(P<0 .0 5 ) ;SVI及 RVSWI差别无显著性意义。结论 :改良超滤在成人心脏直视术中 ,能通过减轻心肌水肿 ,增加心肌收缩力及顺应性 ,提高心指数 ,改善心功能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体外循环与非体外循环冠脉搭桥术对高龄患者呼吸功能的影响。方法择期行冠脉搭桥术高龄患者(>70岁)30例,其中14例行常规体外循环下冠脉搭桥术;16例行非体外循环冠脉搭桥术。测定两组手术前后不同时点呼吸功能指标动脉血氧含量(CaO2)和术后氧合指数(OI),呼吸机支持时间,气管插管拔除后24h内自主呼吸频率和呼吸情况。结果两组术后各时点CaO2均较术前显著下降(P<0.05),OI相应时点较术前显著增高。非体外循环冠脉搭桥术组术后各时点CaO2明显高于常规体外循环下冠脉搭桥术组(P<0.05),而非体外循环冠脉搭桥术组术后各时点的OI值均显著低于常规体外循环下冠脉搭桥术组(P<0.05),非体外循环冠脉搭桥术组呼吸机支持时间较短(P<0.05),气管插管拔除后自主呼吸频率较平稳(P<0.05)。结论大于70岁患者行冠脉搭桥术其呼吸功能均受影响,非体外循环冠脉搭桥术对呼吸功能影响较小,优点较多,更适合高龄患者。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复杂型先天性心脏病(CHD)术后低心排血量综合征(lowcardiac output syndrome,LCOS)发生的相关因素。方法:随机选择64例接受根治手术的复杂型CHD患儿。术后通过脉波指示连续心排血量(pulse-indicated continuous cardiac output,PiCCO)法监测患儿术后24h的心脏指数(cardiac index,CI),体循环血管阻力指数(systemic vascular resistance index,SVRI),肺循环血管阻力指数(pul monary vascular resistance index,PVRI)等血流动力学指标。利用危险度分析来确定复杂型CHD术后LCOS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30例(46.9%)发生LCOS。发生LCOS的患儿年龄平均为(9.8±11.3)月,无LCOS的患儿年龄平均(18.3±21.5)月(P〈0.05);平均体重分别为(6.7±2.6)kg和(8.6±4.1)kg(P=0.045);患儿年龄≤6个月,其LCOS的发病率高达76.5%,年龄1-2岁的,LCOS发病率仅为33.3%(P〈0.05),年龄与LCOS发病率呈负相关(RR=3.9,P〈0.01);体重〉10kg时,LCOS的发病率为30.8%,而体重≤6kg,LCOS的发病率则高达65.2%(P〈0.05),体重与LCOS发病率呈负相关(RR=2.1,P〈0.05)。术前存在肺动脉高压,主动脉阻断时间、体外循环时间长,术后体、肺循环阻力高等是复杂型CHD患儿术后LCOS发生的危险因素(P〈0.05),其中体循环阻力增高尤为显著(P=0.000)。结论:低年龄,小体重,术前存在肺动脉高压,主动脉阻断时间、体外循环时间长和术后体、肺循环阻力高等是复杂型CHD患儿术后LCOS发生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漂浮导管在非停跳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1年11月至2014年2月在郑州大学附属郑州中心医院心脏外科诊治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患者72例,男性41例,女性31例,年龄45~76岁。随机分为治疗组(n=36)与对照组(n=36)。所有患者均在全麻下手术,经颈内静脉放置双腔肺动脉漂浮导管监测生命体征,对照组采用常规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治疗组采用非停跳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测定两组肺毛细血管嵌压(PCWP)、中心静脉压(CVP)、心率(HR)等。计算心脏指数(CI)、左心室每搏做功指数(LVSWI)、体循环血管阻力(SVR)。记录两组术中出血量、术中输液量、机械通气时间、ICU停留时间与术后住院时间。结果两组术前、术后即刻和术后12 h PCWP、CVP与HR值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组术后12 h较术前PCWP、CVP和HR均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组术前、术后即刻和术后12 h的CI、LVSWI和SVR值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组术后较术前LVSWI升高,SVR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治疗组的机械通气时间、ICU停留时间与术后住院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P均0.05)。两组术中出血量和术中输液量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漂浮导管在非停跳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应用能有效反应心脏的功能状态,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PCABG)中输注多巴胺(DA)复合去甲肾上腺素(NE)稳定血流动力学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将40例择期行OPCABG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0例,两组术前用药、麻醉诱导及麻醉维持及手术操作相同,悬吊心包时均泵注NE,在此基础上观察组泵注DA,维持MAP在60~85 mmHg。观察两组手术一般情况、术中尿量及NE用量;分别于置入漂浮导管后(T0)、搬动心脏前(T1)、吻合前降支时(T2)、吻合右冠时(T3)、吻合回旋支时(T4)、心脏恢复自然位时(T5)、术毕(T6)记录血流动力学指标HR、MAP、CVP、肺动脉平均压(MPAP)、肺毛细血管楔压(PCWP)、心脏指数(CI);分别于术前、心脏恢复自然位时、术后即刻、术后24 h、术后48 h记录肾功能指标尿素氮(BUN)和肌酐(Cr)。结果①与T0比较,T2、T3和T4时两组MAP均下降,CVP、PCWP、MPAP均升高(P均〈0.05);T2、T3和T4时观察组MAP和CI均高于对照组(P均〈0.05),NE总用量明显少于对照组(P〈0.01)。②观察组术中总尿量明显多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前肾功能指标无明显差异,术中及术毕24 h肾功能指标均在正常范围。结论与单纯应用NE比较,NE复合DA能更好地维持OPCABG血流动力学稳定、明显增加术中尿量,且不影响肾功能。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索先心病术后早期外周血管阻力(SVR)变化情况及其影响因素。 方法 随机连续纳入2020年10月~2020年12月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小儿外科术后恢复室接诊患儿,共纳入80例,分为非体外循环组19例,体外循环组61例。为更好的研究SVR在不同疾病中的情况,体外循环组分为非紫绀型先心病组(40例)及紫绀型组(21例)两个亚组。记录返回PICU即刻的SVR等血流动力学参数及相关术前术中数据等,总结分析SVR情况及其影响因素。 结果 与非体外循环组相比较,体外循环组的体质量、身高、术前血氧饱和度、术后血氧饱和度的数值均下降(均P<0.05);与非紫绀型先心病组相比较,紫绀型先心病组术前的血氧饱和度下降、术后血氧饱和度下降、CPB时间增加、术后LVEF值下降(均P<0.05)。体外循环组患儿术后SVRI较非体外循环组患儿明显减低[(1357±299 )vs. (1129±330),P<0.01],进一步比较体外循环各亚组与非体外循环组的SVRI,非紫绀型先心病患儿术后SVRI较非体外循环组无明显差异,而紫绀型先心病术后患儿SVRI明显减低(P<0.01)。体外循环组组内比较,紫绀型先心病患儿术后SVRI较非紫绀型患儿显著减低(P<0.01),同时紫绀型先心病患儿术后CI较非紫绀型患儿显著升高(P<0.01),紫绀组患儿术后SVV虽较非紫绀型患儿升高,但没有明显统计学差异。回归分析示术后SVRI与体质量呈正相关(r=25.079,P<0.05),与体外循环时间呈负相关(r=?2.831,P<0.05)。 结论 非紫绀型先天性心脏病术后外周血管阻力可维持基本正常水平,紫绀型先心病患儿术后外周血管阻力会明显下降,甚至可能会增加发生血管麻痹综合征的风险。体外循环术后患儿SVRI主要受体质量和体外循环时间影响,体质量越低、体外循环时间越长,术后其外周血管阻力可能会越低。  相似文献   

14.
目的应用无创性血流动力学监测仪评价持续房颤患者血流动力学的临床特点。方法以2006年3月—2010年1月住院的房颤病人57例为研究对象,同期住院非房颤病人57例为对照组。应用美国BioZ.Com无创血流动力学监测仪,选取18种血流动力学参数:心率(HR)、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平均动脉压(MAP)、心输出量/心脏指数(CO/CI)、每搏输出量/每搏指数(SV/SI)、外周血管阻力/阻力指数(SVR/SVRI)、速度指数(VI)、加速指数(ACI)、液体水平(TFC)、左室功能/左室功能指数(LCW/LCWI)、预射血期(PEP)、左室射血分数(LVEF)、收缩时间比率(STR),对其血流动力学定量评估。结果房颤病人的CO/CI、SV/SI、VI、ACI较非房颤组低下(P〈0.0 5);房颤组的PEP较非房颤组延长(P〈0.0 5);房颤组LVET较非房颤组缩短(P〈0.05);房颤组的STR较非房颤组增大(P〈0.05)。结论房颤病人的左室功能低下。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中的血流动力学变化,探讨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的管理措施。方法:从我院择期行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病人中选择60例病人。在围手术期记录以下各时间点的血流动力学数值:诱导后15min(T1)、前降支吻合时(T2)、左回旋支吻合时(T3)、右冠状动脉吻合时(T4)、术毕(T5)。结果:吻合前降支时,除心脏指数(CI)较基础值(诱导后15min)轻度下降,平均肺动脉压(mPAP)和肺循环阻力(PVR)较基础值轻度升高外(P均0.05),其他指标无明显改变。吻合右冠状动脉时,CI较基础值明显下降,心率(HR)、中心静脉压(CVP)、mPAP、PVR明显升高,体循环阻力(SVR)轻度升高(P均0.05)。吻合左回旋支时,CI、平均动脉压(MAP)、右心室射血分数(RVEF)较基础值显著下降,HR、CVP、mPAP、SVR、PVR、肺毛细血管楔压(PCWP)较基础值明显升高(P均0.05)。术毕各指标趋于正常,HR明显升高,mPAP和PVR稍升高,CI较术前明显升高(P0.05)。结论: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中OP-CAB吻合前降支时对血流动力学影响较小,而吻合右冠状动脉和左回旋支时对血流动力学有明显的影响,术毕各血流动力学指标趋于正常,心脏功能有改善。  相似文献   

16.
庄育刚 《山东医药》2011,51(37):93-94
目的探讨去甲肾上腺素(NE)和多巴胺(DA)对感染性休克患者血流动力学和组织氧代谢的影响。方法选择90例感染性休克患者,随机分为NE组、DA组各45例。两组患者经充分液体复苏后,分别给予不同剂量的药物治疗,使平均动脉压维持在70~80 mmHg。分别观察给药前,给药1、4、8、16、24、48 h后两组患者心率(HR)、平均肺动脉压(MPAP)、心排出量指数(CI)、外周血管阻力指数(SVRI)等血流动力学指标以及乳酸清除率、混合静脉血氧饱和度(SvO2)变化。结果 NE组患者治疗后,HR逐渐减慢,CI值有下降的趋势;DA组患者HR、CI均先增加后逐步降低,且各时间点均高于NE组(P均〈0.05)。NE组患者SVRI显著增加,而DA组SVRI有上升的趋势,且各时间点均低于NE组(P均〈0.05)。NE组乳酸清除率明显高于DA组(P〈0.05);8~48 h NE组患者SvO2≥65%比例显著高于DA组(P〈0.05)。结论 NE更适合感染性休克的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   

17.
王准  韩建阁 《山东医药》2009,49(38):32-33
目的比较体外循环(CPB)、非CPB冠脉搭桥术(CABG)患者术后认知能力,并探讨其机制。方法择期单纯行CABG患者60例,心功能Ⅱ或Ⅲ级,随机分为非CPB组(Ⅰ组)和CPB组(Ⅱ组),每组30例,分别在非CPB和CPB下进行CABG。于麻醉诱导后即刻(T0)、术毕(T1)、术后6 h(T2)和术后24 h(T3)4个时点采集颈内静脉球部血,放免法测定血浆TNF-α、IL-1和IL-6。术前1 d和术后3、7 d,由心理医师分别进行一次简易智能状态检查(MMSE)评分,得分〈24分为术后认知功能障碍(POCD)。结果术后7 dⅠ组4例(13%)、Ⅱ组10例(33%)发生POCD,两组POCD发生率相比,P〈0.05。术后7 dⅠ组MMSE评分(27.0±1.9)分,Ⅱ组(25.7±2.4)分,两组MMSE评分相比,P〈0.05。与Ⅰ组比较,Ⅱ组T1、T2、T3时点血浆TNF-α和T1、T3时点IL-1、IL-6浓度升高(P均〈0.05)。结论非CPB下CABG患者术后认知能力较CPB下CABG患者强,其机制可能与非CPB下CABG患者血浆TNF-α、IL-1、IL-6水平较低有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依达拉奉(edaravone,MCI-186)对瓣膜置换术后患者血流动力学以及肝、肾功能的影响。方法: 40例风湿性心脏病行瓣膜置换术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试药组20例,对照组20例。试药组接受MCI-1860.5 mg/kg在主动脉开放前10 min一次性加入体外循环机静脉储血罐中,对照组不接受MCI-186。分别于术前、主动脉开放后2、8和24 h用Swan-Gans漂浮导管监测血流动力学指标,于术前、主动脉开放后8、16和72 h测量血清总胆红素(TBIL)、谷草转氨酶(AST)、谷丙转氨酶(ALT)、血尿素氮(BUN)和肌酐(Cr),记录术后正性肌力药物的应用情况。结果: ①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和肺动脉楔压(PAWP)组间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心排指数(CI)在各组中随时间升高,在主动脉开放后8 h试药组高于对照组(P<0.05),且在2 h、24 h更显著(P<0.01);心脏每搏指数(SVI)、左心室做功指数(LVSWI)在主动脉开放后24 h试药组高于对照组(P<0.05)。②TBIL、AST、ALT、BUN、Cr组间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且各组中BUN、Cr均在正常范围,TBIL、AST、ALT在主动脉开放后72 h亦恢复正常。试药组术后48 h多巴胺平均最大剂量少于C组(P<0.05)。结论: MCI-186能促进瓣膜置换术后患者血流动力学的恢复,改善左室功能,增加心排指数和左室做功指数,对患者肝、肾功能未见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9.
蒲斌  刘德杰 《山东医药》2008,48(6):98-99
40例行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CABG)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0例.在取下乳内动脉后,观察组用静脉泵注入去甲肾上腺素与酚妥拉明,对照组根据血压情况静注去甲肾上腺素.结果:翻动心脏前,对照组HR较观察组明显增快,中心静脉压(CVP)降低(P均<0.05),两组MAP无差异.翻动心脏时,对照组MAP下降明显(P<0.01),HR增快(P<0.05),两组CVP比较,P>0.05;血管吻合完毕5min时,两组MAP、HR、CVP比较,P均>0.05.观察组应用去甲肾上腺素的次数及总量均小于对照组.认为在非体外循环CABG中,用静脉泵注入去甲肾上腺素与酚妥拉明混合液对于维持血流动力学的稳定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6%羟乙基淀粉对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患儿血液动力学及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将60例体外循环低温全麻心脏手术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于体外循环中分别预充羟乙基淀粉400ml和血浆400ml。术前、心肺转流15min、返回ICU、术后24h观察两组心率(HR)、平均动脉血压(MAP)、中心静脉压(CVP)、红细胞压积(HCT)、全血沉降率(BSR)及血小板计数(PLT)、凝血酶原时间(PT)、激活全血凝固时间(ACT)变化。结果与术前比较,两组HCT、PLT、MAP在心肺转流15min均显著降低,BSR显著加快(P〈0.05);心肺转流15min和返ICU时观察组BSR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HR、CVP、PLT、ACT、PT各时间点无显著差异。结论6%羟乙基淀粉作为小儿体外循环稀释液用于小儿心内直视手术效果确切、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