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利用重力资料与GPS数据研究伽师及邻区近期地壳运动特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利用重力资料和GPS数据研究伽师及邻近地区地壳运动特征,首先对2005~2009年该区域流动重力观测资料进行平差计算,绘制出以1年为尺度的重力场变化的等值线图.分析表明,伽师及邻近地区近年来重力场变化相对活跃,且有一定的规律,最大重力异常值达到150×10 -8m·s-2.其次,利用2005 ~2009年该区域GPS数据在统一框架下进行重新解算,并利用理论计算得到该地区每年的面膨胀值.研究表明,该区域地壳面压缩、面膨胀交替出现,正负交界处往往是剪应变值增大的地区,即地震易孕育区域.最后探讨了重力与GPS(面膨胀)二者在地壳形变、地球动力之间的响应关系.研究表明,震前伽师及邻区重力值主要显示正变化,震后则呈现出大面积负值区域,说明压陷(面收缩)和向北扩张(面膨胀)作用交替进行,这与GPS计算出的面膨胀结果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2.
乌恰伽师地区GPS地壳运动监测网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李杰  王晓强  王琪  王敏  张永岗 《内陆地震》2004,18(3):281-288
通过对乌恰、伽师地区GPS监测网进行的6期复测,结合周边地区的IGS站数据,计算得到了该区50多个GPS点位在ITRF2000下的最新运动速率及相对欧亚板块(在NNR-NUVEL 1A地质模型下)的运动速率,由此得到了该区的现今地壳形变速率图.结果表明GPS站主要运动方向为北北西,基本上与天山褶皱带走向正交,形成对天山的正向挤压.同时对乌恰一伽师(20021225 Ms5.8)及伽师一巴楚(20030224 Ms6.8)地震前后的地壳运动进行了应变计算及分析,得出大震前震中及邻近地区会大面积产生高剪应变集中区的结论.  相似文献   

3.
利用多期流动GPS观测成果及乌什、塔什库尔干GPS站连续观测资料结果,对2003年2月24日巴楚-伽师6.8级地震前后的地壳形变特征进行了讨论.认为震前震中附近各点以15~20 mm左右的速率向NNW或NNE方向运动并在震中及邻近地区产生高剪应变值集中区,震后震中附近各点运动速率却减为几毫米;震前出现的高剪应变值集中区震后消失.同时乌什、塔什库尔干GPS连续观测站时间序列在震前2~3月也表现出大幅度突跳.  相似文献   

4.
王晓强  李杰  王琪 《地震学报》2007,29(1):31-37
以天山及邻近地区的230个GPS观测站长期水平运动速率为基础, 计算并绘制了该地区GPS站速度场及地壳水平应变场分布图, 得到了以下结论: 在以欧亚板块为参考基准的背景下, 天山及邻近地区GPS速度场表明, 天山地壳缩短方式由南向北, 以东经77deg;plusmn;1deg;(北纬38deg;~42deg;)为界向两侧逐渐递减; 同时表明,板块的推挤作用力随着天山的褶皱变形减小相应趋缓. 天山及邻近地区的主压应变方向分布近北北西向, 基本与天山山体走向正交. 反映了在印度板块碰撞推挤的强烈构造运动影响下天山及邻近地区的最大主应力分布与变化情况. 其最大剪应变场集中分布在两个区域: 北天山的吉尔吉斯斯坦依赛克湖附近; 南天山伽师与帕米尔弧形断裂交会地带. 整个地区多年来的地震震中分布, 反映了该区域大地震通常发生在剪应变高值区或其边缘地带.   相似文献   

5.
基于中国大陆构造环境监测网络31个GPS连续观测站2011—2018年垂向坐标时间序列结果,顾及地壳垂向周期性运动得到了天山及其邻近地区的地壳垂直运动特征,结果表明:研究区内地壳垂直周期性运动显著,以年周期运动为主;大部分GPS连续站的年周期运动振幅在1.5~3.5 mm;27个测站半年周期通过检验,与年周期运动相比,其振幅较小,多在0.5 mm左右;天山及其邻近地区的地壳垂直线性运动呈山体隆升、盆地下降的趋势,显示该区域的长期地壳垂直运动为继承性,具体而言,塔里木地块的平均垂直运动速率为-0.88 mm/a,天山地块为0.25 mm/a,准噶尔地块为-0.29 mm/a.设计了三种垂向线性速率的求解方案,验证了求解地壳垂直线性运动速率时剔除非构造运动信息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6.
伽师及邻近地区GPS地壳形变监测及初步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通过对伽师及邻近地区GPS监测网的优化布设和两期观测资料的分析,对伽师及邻近地区的地形变特征进行了探讨,认为伽师地区整体上受到正南北向的主压应力,但在喀什和乌恰-乌仁一带存在着较大的剪应力。伽师地区每年相对于北天山(哈萨克斯坦)的运动速度为19mm,整个南天山地区发生中强地震的可能性将长期存在。  相似文献   

7.
新疆帕米尔东北侧地区现今地壳运动的GPS监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加密帕米尔东北侧地区的GPS监测网并进行复测,结合周边地区的IGS站数据,计算得到了该地区40多个GPS点位运动速率,由此得到了该地区的现今地壳形变速率图及GPS基准站的时间序列。结果表明:各GPS站主要运动方向为北北西,基本上与天山褶皱带走向正交,即形成对天山的正向挤压。伽师附近及其西南区的运动形态与周邻测站有所不同,表明伽师地区的构造变形与近几年地震活动有某种关联。环塔里木盆地周边点在各区内的速率变化较小,方向也基本一致,说明塔里木盆地内部变形较小或基本不变形。  相似文献   

8.
由玄武岩浆快速带到地表的下地壳包体可以提供有关下地壳的直接信息. 通过对华北汉诺坝玄武岩中下地壳麻粒岩相包体的详细研究探讨该地区下地壳的流变学特征. 采用适宜于麻粒岩包体的温压计计算其平衡温度和压力: 平衡温度在750~900℃之间, 平衡压力在0.8~1.2 GPa之间, 对应的来源深度为28~42 km之间. 这些数据补充和完善了原先所建立的下地壳-上地幔地温线. 采用动态重结晶颗粒粒度应力计计算出包体在下地壳条件下发生变形时的差异应力为14~20 MPa. 在综合对比了当前常用的下地壳岩石高温流变律, 认为Wilks等(1990)提出的麻粒岩流变律符合本区下地壳包体的流变特征, 由此计算的下地壳应变速率为10-13~10-11 s-1, 高于该区上地幔的应变速率(10-17~10-13 s-1); 其对应的等效黏滞度为1017~1019 Pa·s, 低于上地幔的等效黏滞度. 由所获数据做出的研究区下地壳流变学剖面表明, 差异应力随深度而变化的趋势不明显, 随深度增加应变速率变大而等效黏滞度变小. 研究结果支持软弱下地壳的观点.  相似文献   

9.
利用2002年1月至2008年12月天津地震台网产出的初至P波走时资料,通过震源与速度结构联合反演算法,计算出天津及邻近地区三维P波速度结构的优化模型,同时获得1 738次中小地震的重新定位结果.结果表明,天津及邻近地区中小地震分布具有与强震相同的地壳深部介质背景,主要分布在高低速度过渡带;天津及邻近地区中小地震震源深度重新定位后更集中分布在10-15 km深度范围内.  相似文献   

10.
新疆伽师地区现今构造运动和地形变GPS监测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对伽师及帕米尔东北侧地区的GPS监测网者加密和复测,采用GPS高精度数据处理进行解算,获得了高精度的观测结果,基线的相对精度达10^ -8~10^-9。根据观测结果,初步得到了该地区的现今地壳形变速率图及各基线矢量的时间序列。结果表明,伽师地区向北推移、塔里木盆地对天山的正向挤压是该区地壳运动的主要方式。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国外以美、日等发达国家为代表的经济发达地区,以智利、墨西哥等南美多地震国家为代表的发展中国家,以印度、伊朗等亚洲多地震但经济欠发达国家为代表的3种模式的农村地区防震安保工作的主要做法和经验的分析对比,以期对我国农村地区地震安保工作的发展和完善有一定的借鉴和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12.
我国地壳上地幔深地震探测的进展及展望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相似文献   

13.
柏美祥 《内陆地震》1992,6(2):206-216
地震构造系潜在震源区的蕴震及发震构造,也是地震所产生的断层和形变带,受活断层及活动褶皱控制。 新疆主要的地震构造位于印度板块和欧亚板块相碰撞的喜马拉雅碰撞带的后陆,多在碰撞期后形成。这些碰撞期后构造就是新疆主要的地震构造,分布于羌塘板块、冈底斯板块、哈萨克斯坦板块和西伯利亚板块相互碰撞地段,即塔里木盆地南北缘、准噶尔盆地南缘及东北缘、伊犁盆地两侧、塔什库尔干谷地、布伦口各地以及鲸鱼湖盆地南缘。 从新疆历史地震断层或形变带的时间及空间分布来看,其活动顺序为:1716年特克斯活断层→1812年喀什河活断层→1842年巴里坤洛包泉活断层→1895年塔什库尔干活断层→1902年托特拱拜孜—阿尔帕勒克活断层→1906年准噶尔盆地南缘活断层→1914年鄯善碱泉子活断层→1924年阿尔金活断层→1931年可可托海—二台活断层→1985年卡兹克阿尔特活断层,反映了地震构造活动的新生性及迁移性。7—8级地震迁移距离为120—1340km,平均为640km。这些地震构造一般都发生过多次古地震,其平均复现期为千年左右。由布伦口活断层、策勒活断层、木孜塔格—鲸鱼湖活断层及霍尔果斯—吐谷里活断层上古地震断层的发现,拜城、库尔勒、吐鲁番和木垒古地震遗迹的展布,以及地震迁移规律等表明,今后十年北天山、南天山  相似文献   

14.
地球物理学在生态环境及其相关领域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多年来应用地球物理学以地球的岩石圈为研究对象,为矿产资源的勘查和开发提供了理论、方法和手段。而地球科学的功能应该还包括防止地质灾害、保护生态环境、认识地球等。本文从六个方面(地下水及地表水体污染的测量和监控、评价工业区的生态环境,城市中的地球物理监测,查明废弃弹药隐藏地区的位置,监测核爆炸以及监测地震和其它地质灾害等)论述了地球物理学在生态环境及其它领域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5.
对南京的地震构造背景、地震监测台站概况进行了简要介绍后,详细阐述了近年来南京市地震台站观测环境遭到破坏的典型案例,以及所开展的具体观测环境保护工作,明确了城市化进程中地震观测环境保护的关键,并就新时期如何做好地震观测环境保护工作进行了全面系统的探讨,提出了一些工作建议和对策。  相似文献   

16.
中国大陆含油气盆地的氦同位素组成及大地热流密度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下载免费PDF全文
根据天然气中氦同位素组成,讨论了中国大陆主要含油气盆地氦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与大地热流密度。不同地区425个~3He/~4He 值表明中国含油气盆地天然气的氦同位素组成变化范围较大,为4.0×10~(-9)-7.21×10~(-6),在统计直方图上呈现三个峰值:1.5×10~(-8),3.0×10~(-7)和1.5×10~(-6)。中国东部大陆裂谷系中、新生代盆地内天然气的~3He/~4He 值分布范围为1.02×10~(-7)-7.21×10~(-6),50%以上大于大气的值(1.4×10~(-6));其他地区含油气盆地天然气的~3He/~4He 值分布范围为4.0×10~(-9)-7.01×10~(-7),全部小于大气的~3He/~4He 值。根据天然气中~3He/~4He 值计算的大地热流密度值分布在30-82mW/m~2 之间。利用~3He/~4He 值计算的大地热流密度值与用其他方法测得的值相一致,在中国大陆水平方向上呈现"东高西低"的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17.
日本地震电磁辐射研究的进展与动向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相似文献   

18.
本文对目前地壳垂直形变的数据采集、使用、信息提取及解释的现状等进行了分析,指出了存在的一些缺陷或不足,同时也提出了一些有关的看法。如果这些问题得不到较好的解决,则必然会导致形变分析的混乱,以致于影响形变研究的深入。  相似文献   

19.
豫北深、浅部构造特征与地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豫北地区浅层和深部地震地质构造特征及地震活动性的综合分析,以薄壁-新乡-商丘断裂带为划分为北部地区和南部地区,并分别进行了论述。认为北部地区构造线主体为北东向,与华北断块区的构造线一致,浅层构造沿区域构造线呈断隆和断陷相间展布,深部莫霍界面隆起凹陷也相间排列,南部地区的主体构造线基本为北西向,与北部地区截然不同,浅层构造豫东为在整体沉降的基础上有次级的隆起和凹陷,深部结构表现为大面积的莫霍面  相似文献   

20.
龙思胜  张铁宝  龙峰 《地震学报》2005,27(5):561-568
深入分析了现有的三次样条拟合方法,指出ldquo;拟合过冲rdquo;现象产生的原因,并提出新的三次样条拟合方法和正弦函数拟合方法. 这两种新拟合方法都具有消除ldquo;过冲rdquo;现象,拟合函数连续、一阶导数连续、计算简便、计算量小、易于操作等优点. 同时,指明了ldquo;端点飞翼rdquo;现象产生的原因,并提出一种处理资料曲线的端点问题的技巧. 该技巧能够在不改变资料曲线的条件下消除ldquo;端点飞翼rdquo;现象. 拟合新方法和新技巧能结合运用,得到完全没有ldquo;拟合过冲rdquo;和ldquo;端点飞翼rdquo;的拟合曲线,为时序曲线固有模态函数分解提供了可靠的技术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