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阿托伐他汀联合左卡尼汀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联合左卡尼汀对慢性心力衰竭(chronic heart failure,CHF)患者心功能及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将101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阿托伐他汀组和联合治疗组,对照组行常规抗心力衰竭治疗,阿托伐他汀组在常规抗心力衰竭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阿托伐他汀,联合治疗组在常规抗心力衰竭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阿托伐他汀及左卡尼汀。所有患者在治疗前及治疗6周后检测血清C反应蛋白(CRP)、血浆脑利钠肽(BNP),超声心动图检测左室射血分数(LVEF)和左室内径(LVEDD)。结果:与治疗前相比,各组治疗后CRP、BNP水平显著下降,LVEF、LVEDD明显改善(P〈0.05),阿托伐他汀组及联合治疗组CRP、BNP水平下降较对照组更为显著(均P〈0.05),LVEF、LVEDD改善较对照组明显,6min步行试验行走距离显著延长(P〈0.05)。与阿托伐他汀组相比,联合治疗组治疗后CRP、BNP水平差异及LVEF、LVEDD变化无统计学意义,但6min步行试验行走距离显著延长(P〈0.05)。结论: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阿托伐他汀可进一步降低心力衰竭患者血液中CRP、BNP水平,发挥抗感染作用,同时改善患者心功能,阿托伐他汀联合左卡尼汀治疗,降低了心力衰竭患者的心肌耗氧,提高了患者的运动耐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阿托伐他汀对老年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 86例老年(>60岁)CHF患者,随机分为阿托伐他汀治疗组(47例)和对照组(39例),对照组给予强心、利尿、扩血管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阿托伐伐他汀,剂量为20mg,每晚1次,疗程6个月,随访心功能变化、心脏多普勒超声检查和检测血浆钠尿肽(BNP)水平。结果 6个月时治疗组心功能改善有效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左室射血分数(LVEF)较对照组LVEF升高更明显(P<0·05)。入选患者在治疗前BNP水平均高于正常,治疗后血浆BNP水平均下降,但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下降更明显(P<0·05)。两组患者血浆BNP水平与LVEF呈负相关(P<0·01)。结论长期应用阿托伐他汀可以改善老年CHF患者心功能和降低血浆BNP水平。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阿托伐他汀治疗慢性心力衰竭后,血浆脑钠肽(BNP)水平的改变及心功能的改善情况。方法将心功能Ⅱ~Ⅳ级心力衰竭患者83例随机分为治疗组41例和对照组42例。对照组予常规抗心力衰竭(扩血管药物、利尿剂及洋地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阿托伐他汀。观察2组临床疗效和治疗前后BNP水平的变化及心功能的改变。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65.9%高于对照组的4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左室射血分数(LVEF)均有明显提高,BNP均有明显下降,且治疗组LVEF高于对照组、BNP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浆BNP浓度与LVEF存在负相关(r=-0.167,P<0.01)。结论阿托伐他汀能改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心功能,增加LVEF,降低血浆BNP,对治疗慢性心力衰竭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阿托伐他汀治疗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疗效。方法将2007年9月至2009年5月入院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56例随机分为两组,阿托伐他汀治疗组(A组)、对照组(B组),每组28例。对照组给予强心、利尿、扩血管、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和β受体阻滞剂治疗,阿托伐他汀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阿托伐他汀20mg/d,共观察12周。分别于入院后1周内和12周后行心脏彩超,测定LVEF,测量6min步行距离,同时测定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并进行分析。结果治疗12周后,治疗组与对照组hs-CRP均降低(P<0.05),但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hs-CRP降低更明显(P<0.05)。治疗12周后,治疗组LVEF显著提高、6min步行距离显著延长(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能降低血浆炎性因子水平,减轻炎性反应,改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心功能,提高LVEF,有益于慢性心力衰竭的治疗。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氟伐他汀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及脑钠肽(BNP)的影响。方法将我院2009年3月~2011年3月的60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常规药物治疗)和治疗组(常规药物治疗+氟伐他汀治疗),每组30例,治疗6个月,观察治疗前后两组患者心脏彩超相关指标及BNP变化。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氟伐他汀组心力衰竭分级(NYHA分级)显著改善,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显著减小,左室射血分数(LVEF)明显上升,血浆BNP水平下降更明显。结论在常规药物治疗基础上加用氟伐他汀可明显改善患者临床症状、降低血浆BNP水平并改善心功能。  相似文献   

6.
杨明俊 《中国药业》2012,21(15):102-103
目的观察辛伐他汀治疗慢性心力衰竭(CCF)患者心功能及血浆脑钠肽(BNP)水平的疗效。方法将90例CCF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45例)和他汀组(4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他汀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辛伐他汀40 mg/d口服。两组患者分别于治疗前、治疗1个月、治疗6个月测定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及血浆BNP水平。结果治疗1个月后,两组患者LVEF、血浆BNP水平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治疗6个月后,对照组LVEF明显升高(P<0.05),他汀组LVEF上升较对照组更明显(P<0.05),6个月后,血浆BNP水平明显下降(P<0.05),他汀组血浆BNP水平下降较对照组更明显(P<0.05)。结论辛伐他汀能改善CCF患者的预后,血浆BNP水平可作为治疗CCF的一个灵敏观察指标。  相似文献   

7.
程春 《中国医药指南》2012,10(13):190-191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治疗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的影响。方法将150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方法,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阿托伐他汀治疗。比较两组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3.33%,对照组总有效率70.67%,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CRP和BNP均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观察组LVEDD、LVEF、6min步行距离均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能够明显改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心功能,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缬沙坦或贝那普利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疗效。方法 100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缬沙坦+阿托伐他汀)和对照组(贝那普利+阿托伐他汀)各50例。对比两组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LVEDD和BNP水平显著小于治疗前(P<0.05),LVEF均显著高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BNP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但两组LVEDD和LVEF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缬沙坦或贝那普利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慢性心力衰竭效果相当。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阿托伐他汀对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血浆脑钠肽(BNP)和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及左室射血分数(LVEF)的影响,以探讨其作用机理。方法冠心病CHF患者66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3例,另选健康体检者32例作为健康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阿托伐他汀钙治疗。比较2组血浆BNP、hs-CRP水平及LVEF,并与健康对照组比较。结果治疗后治疗组和对照组血浆BNP、hs-CRP水平及LVEF情况均优于治疗前,且治疗组各指标改善情况均优于对照组,但仍差于健康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阿托伐他汀可通过降低冠心病CHF患者血浆BNP和hs-CRP水平,改善心功能和预后。  相似文献   

10.
阿托伐他汀在慢性心力衰竭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辉祥  钱火炎  戴健 《江西医药》2009,44(8):755-757
目的观察阿托伐他汀在慢性心力衰竭(CHF)治疗中的作用与效果。方法选90例CHF患者,随机分成试验组(48例)和对照组(42例)。所有CHF患者均常规抗心衰治疗,试验组加用阿托伐他汀20mg/d,治疗6个月,对照组加用安慰剂。治疗前后行心脏彩色多普勒超声查左室射血分数(LVEF)、测量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和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结果试验组患者治疗后LVEF上升,LVEDd下降,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LVESD下降,治疗前后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对照组LVEF、LVEDd、LVESD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05)。结论CHF患者加用阿托伐他汀治疗后可改善心功能升高LVEF并降低LVEDd、LVESD。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阿托伐他汀治疗心肌梗死后无症状心力衰竭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82例心肌梗死后无症状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资料,并随机根据不同的治疗方式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各组41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患者在对照组患者治疗的基础上给予阿托伐他汀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患者的血浆NT-pro BNP水平下降的幅度明显优于对照组,治疗组患者的LVEF、LVESD、LVEDD的变化幅度都明显优于对照组,治疗组的6MWT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属于还原酶抑制剂,具有调脂、抗血小板凝聚、抗炎等作用,心肌梗死后无症状心力衰竭应用阿托伐他汀治疗,可以有效地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2.
王玲  廖旺  王瑜 《医药导报》2014,33(3):344-347
目的观察卡维地洛联合阿托伐他汀对轻中度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心功能及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住院治疗的轻中度CHF患者116例,根据治疗方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8例,对照组在常规抗心力衰竭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卡维地洛,治疗组在常规抗心力衰竭治疗基础上加用卡维地洛和阿托伐他汀。24周后观察两组临床疗效、心功能情况及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 CRP)、基质金属蛋白酶 9(MMP 9)、血浆脑利钠肽(BNP)水平。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3.10%,明显高于对照组(72.41%,P<0.05)。左室射血分数(LVEF)明显上升(P<0.05或P<0.01),左心室舒张末内径(LVEDD)和左心室收缩末内径(LVESD)明显下降(P<0.01),治疗组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在调节细胞因子hs CRP、MMP 9和BNP水平方面,治疗组也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或P<0.01)。且两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卡维地洛联合阿托伐他汀可通过拮抗神经内分泌系统的过度激活,抑制多种细胞因子活性,共同改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提高疗效,两药联合应用具有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心肌梗死后无症状心力衰竭(心衰)患者应用阿托伐他汀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76例心肌梗死后无症状心衰患者,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参照组,各38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分别给予两组患者不同剂量的阿托伐他汀治疗,对比其临床效果。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的血浆NT-pro BNP水平、心功能指标及6 min的步行距离均明显改善,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参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心肌梗死后无症状心衰患者应用阿托伐他汀治疗的疗效显著,尤以大剂量的阿托伐他汀治疗效果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14.
苏军  刘春富 《中国医药指南》2012,10(22):220-221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和参麦注射液联合应用治疗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以及安全性。方法选择我院2009年1月至2011年11月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74例分为观察组(n=37)与对照组(n=37),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阿托伐他汀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阿托伐他汀与参麦注射液。两组治疗4周后,观察比较两组治疗后心功能疗效、血清C反应蛋白(hs-CRP)、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TNF-α)、左室射血分数(LVEF)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观察组显效18例、有效16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91.89%,对照组显效12例、有效12例、无效14例,总有效率70.27%,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血清hs-CRP、IL-6、TNF-α水平及LVEF均比治疗前有所改善,但观察组治疗后血清hs-CRP、IL-6、TNF-α水平及LVEF比对照组改善明显,两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均未发生明显不良反应,两组不良反应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和参脉注射液联合治疗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临床效果良好,安全性高,明显改善患者预后,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阿托伐他汀对慢性心衰患者NT-proBNP水平及氧化应激状态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5年9月—2017年2月非缺血性心脏病慢性心衰患者102例,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51)和阿托伐他汀组(n=51)。对照组实施常规抗心衰药物治疗,阿托伐他汀组在常规抗心衰治疗基础上加用阿托伐他汀治疗,20 mg/d。两组疗程均为24周。观察并比较两组治疗前后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HDL-C)、低密度脂蛋白(LDL-C)、NYHA分级、左室射血分数(LVEF)、NT-proBNP、6 min步行距离(6MWT)、超氧化物歧化酶(SOD)、髓过氧化物酶(MPO)、丙二醛(MDA)等指标。结果 阿托伐他汀组治疗后TG、TC、LDL-C水平明显下降,与治疗前及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NT-proBNP水平均有明显下降,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阿托伐他汀组下降幅度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同组治疗前及对照组比较,阿托伐他汀组治疗后SOD明显增高,MDA、MPO明显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对照组治疗前后无明显变化。结论 在常规抗心衰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阿托伐他汀,能有效降低CHF患者的NT-proBNP水平和抑制患者的氧化应激状态。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联合辅酶Q10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 hs-CRP) 、内皮素-1(ET-1)、脑钠肽(BNP)的影响。方法:自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100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依照数字随机分组法分为两组:对照组50例采用酒石酸美托洛尔 氯沙坦 螺内酯 阿托伐他汀治疗,观察组50例在对照组治疗方法上加以给予辅酶 Q10,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hs-CRP、ET-1、BNP指标水平及心功能变化。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4.0 %,显著高于对照组(70.0 %)(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 hs-CRP、ET-1以及BNP水平显著下降(P<0.05);且观察组hs-CRP、ET-1以及BNP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且差异显著(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短轴缩短率以及LVEF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5),左心室舒张末期直径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且观察组短轴缩短率以及LVEF明显高于对照组,左心室舒张末期直径明显低于对照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二次住院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联合辅酶Q10治疗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能够明显降低患者体内hs-CRP、ET-1以及BNP水平,改善患者心功能,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7.
瑞舒伐他汀辅助治疗2型糖尿病并发心力衰竭58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刘海珍  林琍  宗文霞 《医药导报》2012,31(6):724-727
摘 要目的探讨瑞舒伐他汀对2型糖尿病并发心力衰竭(心衰)患者心功能、血浆脑钠肽(BNP)及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的影响。方法2型糖尿病并发心衰患者12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及治疗组各6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降血糖治疗和抗心衰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给予瑞舒伐他汀10 mg&#8226;d-1,po,qd。24周后检测两组患者心功能及血脂、血浆BNP、血清hsCRP水平。结果两组患者血清hsCRP水平和血浆BNP水平随着心功能分级的升高而升高,呈正相关(r=0.821,P<0.01);随着左室射血分数(LVEF)值下降而升高,呈明显负相关(r=-0.730,P<0.01);不同心功能分级组之间观察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4周后,治疗组(失访2例,最后观察58例)和对照组临床疗效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3.1%和78.3% (P<0.05);两组BNP、hsCRP水平下降(P<0.05),LVEF升高(P<0.05),且以治疗组变化更明显,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瑞舒伐他汀能降低糖尿病并发心衰患者BNP及hsCRP水平,改善心功能,提高治疗心衰的疗效。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不同剂量氟伐他汀对阿霉素诱导的慢性心力衰竭大鼠心肌组织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和脑利钠肽(BNP)水平的影响. 方法将60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心力衰竭对照组、小剂量氟伐他汀组和大剂量氟伐他汀组,除正常对照组予0.9%氯化钠注射液腹腔注射外,余3组均采用阿霉素腹腔注射的方法建立慢性心力衰竭大鼠模型.模型制作成功后正常对照组与心力衰竭对照组予0.9%氯化钠注射液灌胃,小剂量氟伐他汀组给予氟伐他汀5 mg/(kg·d),大剂量氟伐他汀组给予氟伐他汀20 mg/(kg·d).6周后检测大鼠局部心肌组织AngⅡ及BNP水平. 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心力衰竭对照组AngⅡ和BNP水平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心力衰竭对照组比较,大、小剂量氟伐他汀组AngⅡ和BNP水平明显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大、小剂量氟伐他汀组心肌组织BNP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氟伐他汀可显著降低慢性心力衰竭大鼠心肌组织AngⅡ和BNP水平,说明他汀类药物能改善心功能,延缓左室重构,并且大剂量治疗效果更明显.  相似文献   

19.
牟红伟 《中国医药指南》2012,(26):425+435-425,435
目的探讨大剂量阿托伐他汀短期干预心力衰竭患者对于血浆APN、hs-CRP水平的变化,分析疗效发生机制。方法选择心力衰竭患者60例作为观察组和60例健康体检人作为对照组,观察组患者采用大剂量阿托伐他汀短期干预治疗。检测两组的左室射血分数(LVEF)和血浆APN和hs-CRP的变化。结果经过治疗后,观察组hsCRP与APN值有明显下降(P<0.05),LVEF值有明显升高(P<0.05),基本达到了对照组水平(P>0.05)。经过直线分析,APN和与hs-CRPLVEF呈负相关。结论大剂量阿托伐他汀短期干预心力衰竭能明显降低hsCRP与APN水平,从而参与到心力衰竭患者的心室重构,将有利于病情的控制,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观察阿托伐他汀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本院确诊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104例,随机分成观察组(52例)和对照组(52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抗心力衰竭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阿托伐他汀20mg/d,共治疗6个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6.16%)明显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88.4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C反应蛋白明显降低(P〈0.05);观察组射血分数改善程度较对照组明显,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阿托伐他汀治疗慢性心力衰竭能改善心功能、逆转左室重构,改善心力衰竭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