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稀土》2017,(4)
针对湘西五强溪金矿化集中区的金矿床成因问题,通过对其赋矿紫红色砂质板岩、发生褪色蚀变的砂质板岩、钠长岩脉、含金钠长石英脉和含金多金属硫化物石英脉的稀土-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研究发现,稀土配分模式均为右倾重稀土富集型,微量元素反映壳源特征,但具体的分布模式和范围表明,钠长岩脉所代表的岩浆活动与区内金成矿关系密切,而紫红色砂质板岩的褪色蚀变则表明了成矿流体的还原性特征,结合区域地质和矿床地质研究成果,本区金矿床为与印支-燕山期构造岩浆活动产生的还原性成矿流体有关的金矿床。  相似文献   

2.
甘脑沟银金矿地处南秦岭造山带边缘海盆中部,区内主要出露地层有泥盆系、石炭系。含矿地层主要为下泥盆—上石炭统九里坪组粉砂质板岩,受断裂构造控制。区域上成矿背景十分有利。区内外已发现矿(化)点、矿床较多,外围已发现并评价的矿产地有二台子矿床、铁炉沟金矿床等。已在区内九里坪组地层中发现了多条金、银矿体,成矿类型为构造—热液蚀变型。  相似文献   

3.
东沟金多金属矿床位于西秦岭凤太矿集区东部,矿体赋存于泥盆系地层中,金矿(化)体的产出严格受星红铺组千枚岩地层的控制,NW向构造发育程度控制着金矿化的强度。矿区已发现多条矿带,容矿岩石主要为铁白云质粉砂质千枚岩,矿石类型主要为石英脉型,属构造蚀变岩型金矿床。综合矿区地层、构造、蚀变特征、控矿因素等认识,认为东沟金矿成矿地质条件有利,有形成中型金矿床的可能。  相似文献   

4.
富蕴县翁格尔阔腊北金矿是阿尔泰铜、银、金多金属成矿带中规模较大的金矿点,出露地层主要为晚古生界泥盆系、石炭系地层,钙质绢云千枚岩、蚀变粉砂质板岩、钙质绿泥絹云千枚岩地层为金的矿源层。通过对矿区地质特征及成矿模式分析,翁格尔阔腊北金矿是在近地表环境中形成的浅成低温热液型金矿床。  相似文献   

5.
湖南大新金矿床产于震旦系含砾砂质板岩中,严格受断层控制。成矿可分为2个期次,即热液成矿期和表生期,其中热液成矿期为主成矿期。矿床属岩浆热液破碎蚀变岩型金矿床。地层、构造和岩浆岩是矿床重要的控矿因素。  相似文献   

6.
礼岷金矿带是由若干个产于岩体外围古生界浅变质岩破碎蚀变带内的浅成低温热液金矿床(点)及金的化探异常区所组成,其成矿过程中构造因素占主导地位。本文通过对礼岷地区成矿条件的分析,对区内地层、构造、岩浆岩等特征与金矿化的关系做了初步研究,阐述了成矿构造特征,总结了区内控矿规律及成矿模式。  相似文献   

7.
寨上金矿床为西秦岭岷礼盆地西部大型卡林-类卡林型金矿床。寨上金矿赋存在国营牛场背斜及斜切背斜的断裂中,赋矿地层为中-上泥盆统和下二叠统。南矿带矿脉主要受断裂控制,北矿带矿脉主要受层间剪切破碎带控制。矿(化)体沿砂岩、砂质板岩与碳质板岩的接触界面发育。矿区内发育少量石英闪长玢岩脉,且岩脉与金矿化关系密切。成矿流体具有中低温、低盐度和低密度特点。成矿主要集中在晚三叠-早侏罗世(220~170 Ma)、早白垩世(130~100 Ma)和早第三纪(60 Ma)3个地质时期,在喜山中晚期,可能叠加了新一期构造热液成矿作用。寨上金矿的形成具备3个条件,首先是浅源和深源成矿物质丰富,其次是物质迁移具有强动力来源,再次是物理化学条件的变化及容矿空间充裕是成矿的重要保证。因此,寨上金矿的形成是诸多成矿要素在相对局限的有利成矿构造域内,经过多期次叠加耦合的结果。  相似文献   

8.
桃源县位于湖南省金腰带(雪峰山-幕阜山地区)中段。本文通过分析桃源县金矿地质背景和成矿地质条件,认为青白口系五强溪组、马底驿组和小木坪组板岩、粉砂质板岩、砂质板岩为主的岩性有利于金矿的富集,断裂破碎蚀变带和层间滑动剪切带是矿体的控矿构造。本文在总结了该区金矿找矿标志的基础上,划定了找矿远景区,并探讨了该区金矿找矿方向。  相似文献   

9.
金木达—南木达金矿带大地构造位置属于松潘—甘孜地槽褶皱系,近年来在该矿带上已发现有金木达、南木达和代隆等诸多金矿床。通过总结矿带内典型金矿床地质特征、分析成矿因素,发现上三叠统新都桥组中金矿化明显富集,其为矿带的形成提供了初始矿源层;另外,本区岩浆岩和断裂亦是金成矿的重要控制因素。三叠纪以来本区构造演化、热液及矿质迁移特征反映出矿带内金矿床成因属于热液构造蚀变岩型。  相似文献   

10.
甘肃白马山金矿床成因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白马山金矿床位于南秦岭南成矿亚带。矿体呈NE向"雁列式"展布,受地层(灰岩、板岩)和NE向次级断裂的复合制约,NE向次级断裂是矿区主要的控矿因素(构造),矿体赋存于灰岩与大理岩的接触部位以及板岩中。热液蚀变主要为黄铁矿化、大理岩化和绿泥石化。金以显微金为主,偶见自然金。通过对比白马山金矿与大桥和鹿儿坝卡林型金矿的特征发现,这些矿床在Au-Ag-As-Sb元素组合、矿石矿物组合和蚀变矿物组合等诸多方面具有一定的相似性,显示矿床具有"低温热液成矿"的特点,因此,白马山金矿床更接近于卡林型金矿,而与造山带金矿、岩浆热液型金矿区别较大。结合南秦岭区域地质背景和卡林型金矿的最新研究进展,推测白马山金矿床可能为断层型(类)卡林型矿床,建议下一步工作应重点围绕NE向次级断裂开展。  相似文献   

11.
幸福村金矿床位于华北陆块北缘西段,白云鄂博-商都成矿带上,金矿体主要赋存于尔力格图倒转向斜南翼白云鄂博群比鲁特组千枚岩中。从地层、构造及岩浆活动等方面对矿区的控矿因素进行分析,认为金矿体是在地层、构造和岩浆活动“三位一体”的作用下形成的;区内白云鄂博群千枚岩中Au元素含量较高,是金矿形成的初始矿源层;成矿过程中,构造起主导作用,岩浆活动提供了热、液源及动力;结合矿区地质特征和典型矿床对比分析,认为本区属于以浅变质岩为容矿围岩的中-低温热液金矿床。通过成矿作用分析,初步建立了该区的理想成矿模型,指出下一步找矿工作应加大在北倾方向上的工程投入,尤其靠近核部是矿物富集成矿的有利部位。  相似文献   

12.
彭涛  蔺思佳 《甘肃冶金》2017,9(1):56-59
哈拉郭勒金矿位于布尔汗布达山华力西一印支期钴、金、铜、玉石成矿带,为热液蚀变岩型金矿。金矿体呈脉状,分布于石炭系地层的控矿构造中,具有强烈的围岩蚀变。通过对该区金矿地质特征进行分析,对矿体成因进行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3.
为了查明松树达坂金矿区土壤地球化学异常源,寻找金的矿化富集段,在矿区开展1∶2 000岩石地球化学剖面测量工作,圈定近NWW向展布的Au、As、Sb、Hg、Cu和Bi等元素原生晕综合异常带2条。通过异常查证,新发现金矿体3条,工程控制矿体长60~120 m,厚1.00~3.25 m,金品位为0.65×10-6~2.85×10-6,取得较好的化探异常圈定和地质找矿效果。综合分析矿区岩石地球化学综合异常和金矿化特征,认为与松树达坂次级韧性剪切带有关的中泥盆统萨阿尔明组第一亚组上段是寻找金矿的有利地段,也是重要的找矿标志层位。金矿体严格受韧性剪切带控制,矿区具有寻找韧性剪切带型金矿床的潜力。  相似文献   

14.
东乘公麻金矿是由青海省地质矿产局地球化学勘查院开展异常查证时发现的,开展了地质普查工作,后来因外部原因而终止对其深入研究。通过对矿区地质、物探、化探和遥感特征进行总结,分析了成矿条件,得出东乘公麻金矿床是青海省巴颜喀拉造山带北缘Au-Sb成矿带上新发现的中型金矿床,早三叠世昌马河组下段为主要的含矿地层,NW-SE向构造是矿区主要的容矿构造,燕山期似斑状二长花岗岩体与成矿关系密切。研究表明,该区具备较好的成矿地质背景和找矿标志,已发现金矿脉18条,金矿找矿前景乐观。  相似文献   

15.
周毅  杨振 《世界有色金属》2020,(3):85-85,87
新疆西天山地区是我国重要的矿产资源基地,金矿及有色金属矿矿产资源丰富,该区分布众多的金矿点,同时分布特点具有成带性,寻找金矿潜力巨大。文中详细分析探讨西天山地区金矿成矿条件,通过研究发现,库姆托尔金矿与穆龙套金矿等均和西天山地区处在同一条构造带上,在大地构造环境上非常的类似,同时在构造演化以及赋金建造条件上非常相同。该区金矿主要受控于那拉提构造带南缘的弧形构造带以及对那拉提构造带进行横贯的横向断裂。该区广泛的发育赋金层炭质岩系以及蚀变体,利于活化金元素,促进其富集成矿。该区存在的大量的金矿化及异常,更进一步证明金矿体的存在。据此,笔者预测出4处找矿有利地段。  相似文献   

16.
白石滩金矿位于甘肃省营毛沱地区,是近年来新发现的金矿,其矿体赋存于罗雅楚山组砂岩内,主要受EW向次级断裂控制。围岩蚀变以绢云母化、碳酸盐化、硅化和黄铁矿化为主,金的富集与成矿主要受构造和岩体的控制。根据金矿化体产出位置、形态、控矿因素及矿床地质特征,初步判断该矿为构造热液蚀变岩型金矿。通过分析区域地质背景及矿床地质特征,探讨了矿床成因。矿区物化探资料显示,矿区深部及外围具有良好的找矿潜力。该矿床的发现,对找寻区域上同类型矿床具有重要的指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山西梨园金矿位于太行山构造—岩浆—多金属成矿带上,出露地层为新太古界阜平群条带状片麻岩夹斜长角闪岩。矿体总体呈手掌状,主要赋存于NNE向构造带中。矿石中金属矿物主要为黄铁矿,其次为方铅矿、闪锌矿和黄铜矿,非金属矿物主要有石英、钾长石、斜长石和绢云母,贵金属为自然金(银金矿)。矿区围岩蚀变主要有硅化、绢云母化和黄铁矿化,与金矿化关系密切。矿床的形成经历了热液期和表生期,其中热液期(主成矿期)又可划分为石英硅化阶段、石英—黄铁矿阶段、石英—硫化物阶段和石英—碳酸盐阶段。通过野外地质调研和室内分析,总结了含矿围岩及构造控矿规律,指明了找矿标志,并分析了成矿作用,认为梨园金矿为受断裂破碎带控制的岩浆热液蚀变岩型金矿。研究成果为区内找矿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8.
招平断裂带中段金矿床控矿条件与成矿规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招平断裂带中段为胶东地区重要的金成矿带,目前已查明的金矿床主要包括夏甸大型金矿床和大尹格庄特大型金矿床,姜家窑和曹家洼中型金矿床,以及焦格庄小型金矿床。研究人员对招平断裂带中段各类金矿床的构造控矿条件、分布规律和矿体赋存规律仍缺乏较系统的认识,亟待开展进一步研究。通过对金矿区地质特征、金矿床地质特征、构造控矿特征和金矿成矿规律进行分析和总结,得出大尹格庄特大型金矿主要受招平主干断裂控制;夏甸大型金矿床主要受控于主干控矿断裂下盘伴生、派生的低级和低序次断裂,夏甸北耩矿体主要受控于主断裂下盘岩体局部张性显微裂隙带;招平断裂带中段大尹格庄特大型金矿床、夏甸特大型金矿床和焦格庄中、小型金矿床大致呈等间距分布,近EW向断裂与招平断裂的交会部位是有利成矿部位;断裂的拐弯或交会部位为主要赋矿部位。  相似文献   

19.
孙超  周树亮 《黄金》2004,25(1):11-15
乔拉克金矿区是伊什基里克铜金多金属成矿带中最主要的矿化异常集中区之一,区内与成矿有关的火山岩、浅成一超浅成侵入岩、断裂构造及火山机构构造发育,具有中大型金矿找矿潜力,应进一步加强该区的地质勘查工作,主攻矿床类型为火山一次火山岩型金(铜)矿和斑岩型铜钼(金)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